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1例并发腹泻、尿潴留及褥疮的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神经病变及皮肤病变是糖尿病较常见的慢性并发症[1]。发生时间早,表现形式多样,较严重时对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大。本病区于2003年10月30日收治了1例因神经病变及皮肤病变而致腹泻、尿潴留及褥疮的糖尿病患者,经过精心的治疗及恰当的护理,患者的二便恢复正常,褥疮愈合,于2004年1月5日出院,现报道如下。病例介绍患者,男,43岁,干部,大专文化,因发现血糖增高5d、骶尾部溃烂并腹泻70余天、尿潴留行膀胱造瘘口术20余天,于2003年10月30日收入院。患者5年前因胰腺异位于十二指肠行手术治疗。手术后1个月检查发现血糖增高被确诊为糖尿病。饮酒2…  相似文献   

2.
陈卫  童琳 《中国护理杂志》2004,1(10):647-648
糖尿病是一种持续高血糖为其基本生化特征的一种综合病变。糖尿病足是因糖尿病神经病变,末梢神经感觉障碍及植物神经损害,下肢血管病变——动脉硬化引起周围小动脉闭塞症,或皮肤微血管病变以及细菌感染所导致的足部疼痛、足部溃疡及足坏疽等病变。常常由于缺血、神经病变、感染三种因素协同发生作用。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医生对有神经症状患者筛查血糖的自觉性,从而早期发现IGT和糖尿病,同时让患者认识到血糖控制达标的重要意义。方法我院从2002~2007年5年间,采用餐后2h血糖前瞻性筛选除特发性神经病变以外的神经病变50例,同时筛查50例IGT患者,及筛查50例正常对照组,观察餐后高血糖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关系。结果提示除特发性神经病变以外的神经病变50例筛查中有40%的患者存在IGT(糖耐量受损)。筛查的50例IGT患者中,有10%的患者存在神经病变。筛查正常对照组50例中有4%存在神经病变。结论神经病变可能是糖尿病早期临床表现,甚至在IGT已有周围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4.
1糖尿病足 是因糖尿病神经病变,末梢神经感觉障碍及植物神经损害,下肢血管病变一动脉硬化引起周围小动脉闭塞症,或皮肤微血管病变及细菌感染所导致的足部疼痛、溃疡、坏疽等病变。常常由于缺血、神经病变和感染三种因素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糖尿病合并神经病变者(DNP)患者血清TNF-a及IL-6的变化;前列腺素E1(PGE1)干预前后的疗效观察及TNF-a,IL-6的变化。方法 选择无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尿病神经病变(DNP)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各20例;DNP组应用PGE1 20μg/d治疗。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TNF-a、IL-6水平。结果 TNF-a、IL-6水平在糖尿病组和糖尿病神经病变组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DNP组TNF-a较DM组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IL-6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GE1治疗DNP前后TNF-a、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F-a可能通过其介导炎症反应参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病,IL-6在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病中的作用不能肯定。PGE1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症状改善明显,但并不能显著降低TNF-a和IL-6水平,故无法肯定PGE1是否通过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炎症反应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是于1956年由CaKLey首先提出,1972年Callerall再次明确其定义:糖尿病患者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或因缺血而失去活动能力,合并感染所致的足部疾患。大量研究表明,老年糖尿病患者随着年龄增加而导致的代谢紊乱本身并不直接参与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而是由于糖尿病本身所致一系列病变造成的,其中外周血管病变致局部缺血,感觉、运动神经病变致感觉障碍和足部变形以及合并感染是形成老年糖尿病足部溃疡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观察Ⅱ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腓总神经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6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周围神经病变组32例和无周围神经病变组30例,并选择同期28例非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高频超声观察各组腓管处腓总神经图像变化,测量并比较腓总神经前后径、横径及横截面积,并结合神经电生理检查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周围神经病变组腓总神经前后径、横径及横截面积较无周围神经病变组和对照组均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组患者腓总神经的横截面积与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呈显著负相关(r=-0.552,P<0.01)。结论 高频超声能显示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腓总神经的异常改变,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针灸治疗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不但发病率有所上升,而且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糖尿病性神经病变(diabetic neuropathy,DN)是DM较常见的合并症,可见于4%~5%的DM患者,因诊断标准的不同,也有高达49.5%的报道;不少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可先于DM症状出现,尤以对称性周围神经病变多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来我院就医的5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针灸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64.00%),且治疗后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较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控制糖尿病病人褥疮发生率的体会山东省烟台毓璜顶医院(264000)殷少华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其并发症主要有酮症酸中毒,心血管病变,肾脏病变,神经病变,眼病变,感染等,这些并发症引起皮肤水肿,缺血,缺氧,四肢疼痛,肢端呈手套、袜子状分布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患者腕管处正中神经(MN)的超声特征.方法 对54例2型糖尿病、22例非神经病变、非2型糖尿病者行超声检查.结果 (1)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症状组较糖尿病不伴周围神经病变症状组MN各形态参数增大(P<0.05).(2)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症状组MN回声主要表现为神经束回声减低、“筛网状”结构模糊和神经外膜增厚、不平整,与毗邻组织分界不清.(3)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症状组MN血流信号显著(P<0.05).结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患者腕管处正中神经的超声特征有其特点,超声在一定程度上可用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正中神经形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下肢远端神经病变和不同程度的外周血管病变导致的足部感染、溃疡和/ 或深层组织破坏的一种病变[1].患者从皮肤到骨与关节各层组织均可受累,严重者可发生局部或全足坏疽,需要截肢.足溃疡和感染是糖尿病患者住院的首位原因[2],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3.
神经妥乐平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高,且随年龄、病程增加而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我科自2001年11月至2003年3月应用神经妥乐平针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6例,就其临床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方面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神经病变防治知识掌握情况,为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在潍坊市人民医院诊治的535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糖尿病神经病变防治知识掌握情况。结果糖尿病患者发病前后对糖尿病神经病变防治知识掌握情况有差别,发病后知识掌握情况有所提高,但与期望目标还有很大差距。患者对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发病后显著提高,而涉及较深层次健康问题掌握程度还不够。结论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加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提供基础信息。加强糖尿病神经病变知识教育的措施,通过系统的健康教育使糖尿病患者最大程度的获得糖尿病的相关知识,认识到糖尿病并发神经病变的危害,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对有效地控制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9):3568-3569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辅助神经营养剂对初诊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6年3月收治初诊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分别给予神经营养剂单用和与前列地尔联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CSS评分,TSS评分,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SF-36评分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CSS评分和TSS评分较对照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较对照组、治疗前显著加快(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F-36评分较对照组、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前列地尔辅助神经营养剂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加快神经传导功能,并有助于改善日常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皮肤病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糖尿病合并皮肤病变 ,近年来国内外己有报道[1~ 5] ,其起病隐匿 ,误诊率高 ,多与糖尿病病程、病情关系密切。因而积极治疗糖尿病可减少皮肤病变的发生 ,病变发生后也可使其好转。本文详述糖尿病皮肤病变的类型及临床特点 ,为糖尿病皮肤病变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避免误诊提供帮助。1 糖尿病皮肤病变的类型与临床特点据国内外报道 ,一般可将糖尿病皮肤表现分为以下几类[6,9] 。1.1 糖尿病并皮肤感染 这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皮肤表现 ,包括由真菌、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感染 ,其发病率较正常人显著增高。 (1)真菌感染 :据统计在病情控制不良…  相似文献   

17.
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皮肤保护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介绍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皮肤的评估、引起足部皮肤问题的相关因素及皮肤保护的护理措施,旨在为促进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皮肤健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体感诱发电位对糖尿病神经病变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宇洁  周东 《华西医学》1995,10(1):58-60
近年来,国内外对听神经、视神经诱发电位的运用已有较多的报道,但对体感诱发电位在神经病变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通过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的测定,对糖尿病组及对照组的患者进行研究,得出诱发电位N9-N13在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测定中,第三性最高,对早期论断糖尿病神经病变具有一定价值;糖尿病患者在周围神经发生病变的同时亦伴有脊髓和中枢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19.
穆珺  韩淑霞 《临床荟萃》2004,19(17):995-997
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目前认为是代谢因素、血管因素和自身免疫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微血管疾病可能在引起和加重糖尿病神经病变方面起重要作用。我们应用肌电图对糖尿病患者感觉神经功能进行检测,并作颈动脉、下肢动脉B超检查,以探讨糖尿病患者感觉神经功能与动脉病变的关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足是指因糖尿病血管病变和(或)神经病变和感染等因素,导致糖尿病患者足或下肢组织破坏的一种病变。作为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具有很强的致残性和致死性,即糖尿病足发病的三部曲:溃疡、截肢、死亡。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升高,糖尿病足患病人数也在逐年增多,甚至已达到糖尿病患者的49.5%。我省两所医院于2006年1月~2007年12月对36例糖尿病足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其中19例行经皮血管球囊成型术(PTA)治疗,17例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