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硫酸活化法制备稻壳活性炭的工艺条件,考察炭化温度、炭化时间,活化时间、活化温度、固液比、活化剂浓度对活性炭吸附能力的影响。稻壳活性炭制备的最佳条件为炭化时间2 h,炭化温度700℃;活化时间60min,活化温度60℃,固液比1︰2(g/mL),活化剂浓度1︰0.5(V(硫酸)︰V(水),mL/mL)。研究活性碳对染料废水的吸附性能,考察pH、温度及时间对吸附能力的影响。稻壳活性炭在pH 7、温度50℃、吸附时间90 min时,对废水中甲基橙的吸附去除率最高,为98.7%;废水中品红的吸附去除率在pH 6、温度60℃、吸附时间120 min时为98.1%。  相似文献   

2.
《毛纺科技》2021,49(2)
为实现新疆废弃棉花壳的资源化利用,化学改性制备褶皱棉花壳吸附剂,研究在恒温振荡辅助条件下对孔雀石绿染料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NaOH浓度为0.2 mol/L、改性温度为25℃下制备的褶皱棉花壳吸附剂性能最佳,单因素实验表明孔雀石绿的最佳吸附条件是:初始染料质量浓度500 mg/L,固液比3.20 g/L,30℃的条件下吸附240 min。其最佳吸附量和去除率分别是221.04 mg/g、95.91%,以上结果通过响应面实验验证。优化后最优组合为:吸附时间280 min,初始染料质量浓度400 mg/L,固液比为3.20 g/L,该组合实际值为吸附量120.80mg/g,去除率96.64%。  相似文献   

3.
交联羧甲基玉米淀粉对水溶液中亚甲基蓝吸附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交联羧甲基玉米淀粉吸附剂对模拟废水中的亚甲基蓝进行吸附性能研究.考察了吸附剂用量、pH、吸附时间以及染料初始浓度等因素对亚甲基蓝吸附效果的影响,并进行交联羧甲基玉米淀粉去除亚甲基蓝染料的吸附等温线拟合及吸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当亚甲基蓝初始浓度100mg/L、pH6.0、交联羧甲基玉米淀粉用量0.2g、吸附温度25℃以及吸附时间60min时,亚甲基蓝吸附率可达95.66%;25℃下交联羧甲基玉米淀粉理论饱和吸附量为80mg/g;染料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式(R2>0.99);吸附过程符合准一级和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R2>0.99).  相似文献   

4.
针对活性炭对活性黄3RS染料模拟废水吸附的影响因素,比较了不同活性炭目数、初始质量浓度、pH值和温度条件下活性炭吸附活性黄3RS染料模拟废水的去除率。结果表明:静态吸附中活性炭质量0.1 g,粒径425μm(35目),活性黄3RS染料模拟废水pH值为4.0,初始质量浓度为20 mg/L,温度为50℃吸附300 min,模拟废水染料的去除率达99.9%。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模拟活性炭对活性黄3RS染料的吸附,其相关系数R~2=0.999,表明活性黄3RS染料在活性炭上的吸附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5.
用柠檬酸对玉米芯进行预处理,研究改性玉米芯在不同条件下对直接大红4BS的吸附性能.结果发现:温度、时间、pH、染料初始质量浓度、无机盐NaCl和吸附剂用量等因素对吸附效果均有影响.改性玉米芯吸附50 mL 50 mg/L直接大红4BS的最佳条件为:吸附剂用量1.0 g,吸附时间为210 min,pH=2,吸附温度70℃,在此条件下吸附率可达99%.  相似文献   

6.
玉米芯吸附处理工业废水中染料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春  高彦杰  刘宁 《食品科学》2007,28(8):188-191
以玉米芯为原料制备活性炭吸附剂,研究其对次甲基蓝、碱性品红、甲基橙三种染料废水的吸附性能。考察了温度、吸附剂量、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吸附剂量为1g,吸附时间在5h左右,温度为70℃时玉米芯吸附剂对三种染料达到最佳吸附效果。吸附率与时间的吸附动力学方程说明吸附过程有很好的线性关系。玉米芯活性炭作为染料废水吸附剂具有很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板栗壳活性炭对印染染料的吸附作用,制备板栗壳活性炭,以振荡时间、pH和温度为因素,考察板栗壳活性炭对甲基橙和亚甲基蓝染料的吸附效果,分析了等温吸附过程并从动力学角度探讨了 2种染料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板栗壳活性炭对甲基橙染料的最佳吸附条件为pH 4、温度35℃、振荡时间150 min;对亚甲基蓝最佳吸附条件为p...  相似文献   

8.
以木质素和聚乙烯胺(PVAM)为原料,分别采用直接和间接法制备氨化木质素吸附剂,以有效去除水中的孔雀石绿染料。采用多种分析手段对吸附剂进行分析检测,并对其在孔雀石绿溶液吸附中的应用效果及吸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直接氨化木质素相比,间接氨化木质素含有较多官能团,可以与更多的孔雀石绿染料分子结合,达到很好的吸附效果。当pH值=5,温度55℃,吸附时间100 min,吸附剂添加量1 g/L时,间接法制备的氨化氧化木质素对染料去除效果最佳,去除率可达96.5%,其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行为与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相吻合。  相似文献   

9.
《毛纺科技》2021,49(5)
为了降低印染废水处理成本,提高玉米秸秆的利用率,以体积分数50%的磷酸为活化剂将玉米秸秆在高温灼烧制备成活性炭后用于吸附甲基紫,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了甲基紫溶液的初始质量浓度、溶液的pH值、吸附剂颗粒大小及用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确定的较优吸附条件为玉米秸秆活性炭的粒径和用量为0.105~0.125 mm、0.1 g,甲基紫溶液的初始质量浓度和用量为160 mg/L、50 mL,溶液pH值为中性;吸附时间为100 min,吸附温度25℃。在此条件下玉米秸秆活性炭对甲基紫的吸附率可达97%。通过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的研究发现,25℃下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和McKay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0.
采用10种不同的吸附剂对冷榨茶籽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进行吸附脱除,考察了吸附剂种类、吸附剂用量、吸附温度及吸附时间对受试油样中5种塑化剂组分脱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吸附温度110℃、吸附时间30 min、吸附剂用量为油重的2%时,H-2型活性炭的脱除效果较好,其次为55F-A型活性炭、55JN-C型活性炭、凹凸棒土和活性白土。采用H-2型活性炭用量为2.0%、吸附温度130℃、吸附时间50 min的优化条件,DMP、DEP、DIBP、DBP及DEHP的脱除率分别为76.7%、50.7%、52.4%、22.2%、6.1%。吸附法对茶籽油中DMP、DEP、DIBP的脱除效果较好,但对较大分子量塑化剂组分DBP和DEHP的脱除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1.
以KHCO3为活化剂,采用高温热解和化学活化方法制备了改性玉米秸秆活性炭,用改性玉米秸秆活性炭对模拟废水进行脱色处理。影响脱色率的因素有活化剂与活性炭质量比、改性活性炭用量、温度、pH、吸附时间,采用L16(45)对这些因素进行正交实验,得出优化工艺为:活化剂与改性活性炭质量比2.0、改性活性炭用量0.65 g/L、温度35℃、pH=9、吸附时间180 min。在该工艺下,平均脱色率为94.28%。  相似文献   

12.
改性甘蔗渣对直接染料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柠檬酸改性后的甘蔗渣作为生物吸附剂,对染料直接大红4BS和直接蓝2B进行吸附研究,分析了温度、时间、盐浓度、吸附剂用量、染液初始浓度等因素对染料吸附性能的影响,通过吸附动力学模型和吸附等温线研究了改性甘蔗渣对两种染料的吸附规律和吸附模型。结果表明,在染料浓度50 mg/L,吸附剂加入量1.2 g,pH值为2,吸附温度90℃,吸附时间直接大红4BS为180 min、直接蓝2B为240 min的条件下,改性甘蔗渣对直接大红4BS和直接蓝2B有很好的吸附效果;染液初始浓度对吸附有显著影响,吸附率随着染液初始质量浓度增加而下降;吸附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吸附模型能更好地说明吸附行为。  相似文献   

13.
以芝麻杆为原料,采用磷酸活化法制备活性炭,对产品比表面积、孔径和亚甲基蓝吸附进行表征,并探讨该芝麻杆活性炭吸附废水中分散蓝2BLN的吸附剂用量、pH、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和分散蓝初始质量浓度等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制得的活性炭比表面积为1 239 m~2/g,总孔体积为1.05 mL/g,平均孔径为3.64 nm,亚甲基蓝吸附值为150 mL/g。当处理50 mL质量浓度为300 mg/L的分散蓝2BLN废水,活性炭用量为0.3 g,废水pH=10,吸附时间为90 min,吸附温度为40℃时,分散蓝2BLN去除率达到最大85%。芝麻杆活性炭对分散蓝2BLN的等温吸附曲线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式。  相似文献   

14.
油茶果壳制备活性炭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氢氧化钾作为活化剂来制备油茶果壳活性炭,分别考察了活化剂浓度,料液比,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对活性炭产品碘吸附值、亚甲基蓝脱色率的影响,然后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出最佳制备工艺为:温度700℃,料液比1:5,活化剂浓度6 mol/L,活化时间90 min,所得成品亚甲基蓝脱色率达到96.25%,脱色效果良好;碘吸附值达到1145.59 mg/g,吸附性能优良,符合商品活性炭标准。  相似文献   

15.
高品质杏核壳活性炭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杏核为原料,以亚甲基蓝吸附值、碘吸附值为指标,研究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固液比在高品质杏核壳活性炭制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分析,确定最佳的制备工艺为:活化温度600℃,活化时间90 min,固液比为1∶3(g∶mL),氯化锌质量浓度为50 g/dL,微波功率为700W,微波辐射时间为7 min。  相似文献   

16.
以辣椒秸秆为原料制备生物吸附剂,研究辣椒秸秆吸附剂对染料刚果红(CR)的吸附性质。研究了改性和吸附条件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拟合其吸附热力学、动力学和等温线模型。正交试验极差分析表明:吸附效果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为,吸附剂用量初始染料浓度吸附温度吸附时间。最佳工艺为:辣椒秸秆1.20 g,CR质量浓度300 mg/L,吸附温度70℃、时间240 min。拟合得出吸附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属于化学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可初步判断吸附发生在辣椒秸秆的外表面,属于单分子层化学吸附。热力学计算表明,该吸附过程属于自发的吸热反应。  相似文献   

17.
以辣椒秸秆为原料制备生物吸附剂,研究辣椒秸秆吸附剂对染料刚果红(CR)的吸附性质。研究了改性和吸附条件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拟合其吸附热力学、动力学和等温线模型。正交试验极差分析表明:吸附效果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为,吸附剂用量>初始染料浓度>吸附温度>吸附时间。最佳工艺为:辣椒秸秆1.20 g,CR质量浓度300 mg/L,吸附温度70℃、时间240 min。拟合得出吸附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属于化学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可初步判断吸附发生在辣椒秸秆的外表面,属于单分子层化学吸附。热力学计算表明,该吸附过程属于自发的吸热反应。  相似文献   

18.
氯化锌法制备油茶籽壳活性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氯化锌法制备油茶籽壳活性炭的过程,并系统分析了活化温度、活化剂的浓度、活化时间、料液比等因素对活性炭脱色性能的影响。正交试验表明,用氯化锌法制备茶籽壳活性炭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为1:3.0,活化液质量分数为50%,活化温度为420℃,活化时间为60min。  相似文献   

19.
用柚子皮作为吸附剂对染料废水进行脱色吸附研究,分析了吸附剂用量、初始p H、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染液质量浓度等因素对柚子皮脱色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废水初始质量浓度为20 mg/L、柚子皮用量为20 g/L、初始p H=11、反应温度为35℃,反应时间为15 min时,脱色率达到79.62%,吸附容量为3.172 6 mg/g.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离子液体凝胶固态吸附剂的一步式富集阳离子染料孔雀石绿(malachite green, MG)的水产食品快速检测前处理方法。方法 利用离子液体凝胶中离子和孔雀石绿之间的静电吸附作用, 将凝胶吸附剂置于含有染料的样品中, 使溶液中的孔雀石绿完全吸附在离子液体凝胶中一段时间后取出, 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评价吸附剂对样品中孔雀石绿的吸附效率。结果 吸附剂用量0.3g、吸附时间6 h、孔雀石绿溶液pH为8、初始孔雀石绿溶液质量浓度5 mg/L、吸附温度为5℃是最优萃取条件。在最优条件下, 吸附效率最高可达96%。2 mL乙腈对MG的脱附率为97%。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5~5.0 mg/L, 线性回归方程为A=0.2708C-0.0325 (A为吸光度, C为孔雀石绿溶液浓度), 相关系数r2=0.996, 检出限为0.12 mg/L, 在最优吸附脱附条件下进行0.1、0.5、5.0 mg/L水平加标实验, 样品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5%~99%, 相对标准偏差为0.1%~0.25% (n=3)。结论 基于新型离子液体凝胶吸附材料建立的前处理技术高效、便捷、绿色环保, 高的吸附脱附效率和准确度表明该方法适用于水产品中微量孔雀石绿的富集和检测。新型固相萃取技术的开发以简化样品前处理过程、节约成本, 为食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