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姜娟娟 《基层医学论坛》2016,(36):5205-5206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维护中心静脉置管对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LABSI)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1月—4月间入住我院ICU并行中心静脉置管的78例患者设为干预组,实施循证理论支持下的集束化护理策略;将2015年9月—12月间入住我院ICU并行中心静脉置管的7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置管后CLABSI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CLABSI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可降低CLABSI的发生率,降低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运用PDCA护理模式预防控制重症监护室(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VC.RI)与的效果。方法运用PDCA护理模式分析中心静脉导管以及维护流程中的各个环节,明确CVC.RI发生的具体原因;对操作流程进行改进和监督,比较改进前后CVC-RI发生率。结果运用PDCA护理模式前(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ICU的CVC.RI发病率为6.42‰;PDCA护理模式干预后(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CVC-RI的发病率降至2.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PDCA护理模式能有效降低ICU患者CVC-RI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耐高压注射型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ower PICC)与中心静脉导管(CVC)在危重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76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Power PICC组)和对照组(CVC组)各38例,比较两组患者在1次穿刺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每1 000个导管日穿刺点红肿、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发生率。结果:Power PICC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7.36%,CVC组7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导管相关感染Power PICC组13.12‰,CVC组5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比较,Power PICC组留置最长时间365 d,平均留置时间172.11±67.70,CVC组31.68±1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中耐高压注射型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ower PICC)、中心静脉导管(CVC)能够满足补液、多通路用药、血流动动力学监测,加压输液等,但Power PICC较CVC留置时间长,感染发生率低,同时对长期的后续治疗提供了良好的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4.
朱丽  曹相原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10):963-964
目的探讨ICU内中心静脉导管(CVC)相关血行感染(CRBSI)的发生率和临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ICU内拟诊和确诊CRBSI患者9年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ICU内中心静脉置管情况和CRBSI年度发生率,以及患者基础疾病、住ICU时间、CVC留置时间等相关危险因素等进行研究。结果 ICU重症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率为40.97%,CRBSI的发病率为4.32%,病死率24.4%。CRBSI患者的基础疾病、住ICU时间、CVC留置时间、静脉营养为CRBSI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ICU内CRBSI发生率为4.32%。结论随着患者危重病程度增加、住ICU时间和留置导管时间延长,CRBSI的发生几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5.
杨翠  唐梦琳 《四川医学》2017,38(9):1093-1096
目的探讨ICU感染质量控制小组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2010年12月前小儿ICU未设立感染管理质量控制小组(实施前);于2011年1月,开始成立感染质量控制小组(实施后),明确感染质量控制小组职责,开展中心静脉导管目标性监测,对中心静脉导管通路各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评价指标对比感染质量控制小组成立前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LABSI)的发生率。结果在采取一系列措施后,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从2010年42.50%下降至35.04%,中心静脉相关性血流感染率从5.80‰下降至1.28‰。结论感染质量控制小组的成立,在落实感染控制措施,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及质量监控上起到重要作用,对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心脏外科术后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laeter,CVC)相关感染(catheter ralated infection,CRI)、相关性菌血症(catheter ralated blood-steam infection,CRB)的发生率与导管留置时间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自2005年1月-2006年12月对200例心脏外科术后患者留置的CVC尖端进行细菌培养,同时进行血培养.结果 200例导管检出CRI 31例,发生率15.5%;CRB 4例,发生率2.0%.中心静脉留置时间超过6 d感染率明显增加.结论 心脏外术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与留置时间呈正相关,留置时间应尽量<6 d,可以减少CRI、CRB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宋逸萍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4):3169-3171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CVC)相关性感染在ICU的发生率、致病菌的分布特点和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ICU所有送检的中心静脉导管的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9例样本中培养阳性50例,总体相关性感染率为22.8%,且不同穿刺部位的感染率有所不同,但颈内静脉置管与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股静脉置管的感染发生率较颈内静脉置管与锁骨下静脉置管有显著性差异。中心静脉导管培养阳性的病原菌中阳性球菌占40%,阴性杆菌占42%,真菌占16%,阳性杆菌占2%。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病原体主要为皮肤表面的正常菌群,导管留置时间、留置位置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集束化护理对神经外科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的并发症及护理效果影响.方法 选取在医院神经外科152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76例均实施集束化护理,对照组76例均实施常规护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导管感染、阻塞、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导管阻塞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可以降低中心静脉导管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缩短其导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2):153-156
目的探讨集束干预策略在PICU对CVC导管相关性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应用及对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留置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患者150例,依据随机数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均使用常规手段对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进行护理,研究组的患者则应用集束干预策略对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进行有效护理,记录研究期间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情况及护理结果情况,并对其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血清TNF-α、IL-6、IL-1β和IL-8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CRBSI发生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对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应用集束干预策略进行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的发生率,有利于防止患者病情的恶化,对降低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极为有利,有效缩短了置管时间与住院时间,可以对其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接受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性感染(CLABSI)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2年3月入住我院ICU并经短期中心静脉导管(CVC)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患者共19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美国ARROW公司生产的单腔或双腔CVC。对CLABSI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90例患者共出现CLABSI患者23例,累积感染率为16.96例/千导管日。共培养出菌株30株,其中G+菌15株、G-菌9株、真菌6株。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导管留置时间、肠外营养时间、拔管时最高体温、多发创伤、导管管腔、肠外营养液中是否添加谷氨酰胺均是发生CLABSI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多发创伤〔OR=5.327,95%CI(1.772,16.013),P=0.003〕、肠外营养时间〔OR=3.185,95%CI(1.073,9.453),P=0.037〕是CLABSI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肠外营养液中添加谷氨酰胺〔OR=0.024,95%CI(0.082,0.716),P=0.01〕是保护性因素。结论肠外营养患者CLABSI发生率较高,且与多发创伤、肠外营养时间、肠外营养液中是否添加谷氨酰胺密切相关,应加强CVC无菌技术操作的规范化培训,选择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外营养,并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恢复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11.
陈燕春  王玺  陈倪  刘敏  田蓉 《四川医学》2013,(4):448-449
目的探讨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1年3月~2011年8月行中心静脉置管(CVC)常规护理的患者和2011年9月~2012年2月行CVC集束化护理的患者其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生率进行比较,观察集束化护理策略的应用效果。结果集束化护理措施实施前,CRBSI平均发生率为5.8‰,集束化护理措施实施后CRBSI平均发生率为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留置CVC的患者,严格执行集束化护理的每一项措施,可以降低CRBSI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化干预策略(central line bundle,CLB)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影响效果。方法:参照美国健康促进会(Institution for Healthcare Improvement,IHI)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的集束化干预策略,制定CRBSI集束化干预办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本院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行常规护理的252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随机选取同期在我院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行集束化干预策略的271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对常规护理与集束化干预策略后的效果进行比较性分析。结果:对照组股静脉GRBSI平均发生率最高,达26.1‰,集束化干预策略后股静脉置管GRBSI平均发生率7.4‰,对照组股静脉GRBSI平均发生率较实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置管GRBSI平均发生率较实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的CRBSI发生率分别为13.5‰、6.1‰,集束化干预策略后实验组的CRBSI率(‰)、CRBSI起始时间、留置天数、住院时间和费用及手消毒剂消耗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RBSI以革兰阳性菌为主,集束化干预策略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病原菌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集束干预策略可有效降低恶性血液病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了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保持CVC通畅,保证重症患者有效的抢救及治疗,最大限度的延长导管使用寿命。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06月至2016年12月利用中心静脉带涤纶套留置导管在本院ICU重症患者6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24岁~82岁,平均(48.64±5.81)岁,干预组及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干预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46.77±6.21)岁;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47.38±5.82)岁。结果护理干预组CVC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导管留置时间护理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维持性ICU患者CVC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IUC患者CVC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既保证CVC的顺利使用,又能减轻患者痛苦和费用,护理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重症医学科( 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 CVC)相关性不良反应及降低非计划拔管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二者导管相关性不良反应及非计划性拔管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入住ICU时间(26.09±3.61)d及在ICU内CVC置管时间(25.37±3.42)d,对照组患者入住ICU时间(26.11±3.70)d及在ICU内CVC置管时间(25.40±3.49)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VC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6例,发生率15.00%;对照组患者CVC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14例,发生率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非计划拔管2例,发生率5.00%;对照组患者发生非计划拔管6例,发生率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有效预防ICU患者CVC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11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对照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生情况、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CRBSI发生率为1. 47‰;对照组为6. 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267,P=0. 039)。观察组置管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而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减少CRBSI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ICU患者采用集束化干预策略预防由中心静脉导管所致的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CRB—SI)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本院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78例采用集束化干预策略,包括严格手卫生,置管时提供最大的无菌屏障,洗必泰消毒皮肤,选择最佳置管位置及每日评估是否需要保留导管。观察CRBSI发生率及菌株分布情况和住ICU时间。取本科2009年1月至2008年10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70例作为对照。采用t检验和)c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集束化干预组CRBSI发生5例,发生率为5.2例/1000导管留置日。对照组CRBSI发生13例,发生率为14.2例/1000导管留置日,两组CRBSI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7,P〈0.05)。集束化干预组住ICU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9.0±4.5)dVS(14.8±6.6)d,t=2.15,P〈0.051.结论集柬化干预策略能有效降低中心静脉导管所致的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固定法在经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CVC)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3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胰腺外科、腹部创伤外科行颈内静脉置管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试验组采用敷料覆盖区域常规备皮,去除多余毛发并清洁局部皮肤后置管,置管成功后,缝线固定加导管远心端朝下"∩"形摆放再加3M透明贴膜固定;对照组导管末端朝血管远心端放置,采用传统的缝线固定加3M透明贴膜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经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导管脱出率、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平均留置时间及患者舒适度。结果试验组患者CVC脱出率(8%)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20%)均低于对照组(38%和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CVC平均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颈内中心静脉置管后改良固定技术具有降低导管脱出率、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导管平均留置时间和提高患者舒适度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s,CVC)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其病原菌耐药性,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本院ICU 2010年9月~2012年8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261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发生导管相关感染(CRBSI)的患者一般情况、危险因素、细菌培养结果及病原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CU共留置中心静脉导管261例次,发生CRBSI 34例次,阳性率13.03%.其中颈内静脉导管179例,阳性25例,阳性率13.97%;锁骨下静脉导管82例,阳性9例,阳性率10.98%.共培养出细菌3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1株(61.77%),革兰阴性菌11株(32.35%),真菌2株(5.88%).性别、导管留置部位与感染无关(P 〉 0.05).年龄〉75岁、留置导管时间〉10 d、行有创监测及机械通气患者感染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锁骨下静脉导管感染率低于颈内静脉导管,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年龄、留置导管时间、是否有创监测、是否机械通气与感染有关,有统计学意义(P〈 0.05).应对相关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注意局部清洁及无菌操作,以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及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拔管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240例行PICC置管或CVC置管患者按照置管方式分为PICC组(n=140)与CVC组(n=100),所有患者均针对拔管因素开展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结果 PICC组拔管例数显著少于CV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的导管留置时间为(29.06±5.47)d,CVC组的导管留置时间为(16.11±6.14)d,PICC组的导管留置时间显著长于CV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置管在临床应用上具有很大潜能,结合相应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重点环节依从性监测,能否降低CRBSI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13年1—10月56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A组),对预防CRBSI实施重点环节依从性监测,包括:使用抗菌药物包被导管、尽量使用锁骨下静脉置管、留置导管术时无菌屏障最大化、使用洗必泰乙醇溶液皮肤消毒、每天评估是否需要继续留置导管、严格执行定期更换穿刺点敷料要求、执行手卫生规范、使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常规冲管。观察CRBSI发生率,与2012年3—12月49例中心静脉患者(B组,常规处置,无监测)的CRBSI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A组的CRBSI发生率0.6‰,明显低于B组的发生率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2013年我院开展的预防CRBSI重点环节依从性监测,可进一步规范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要求,操作流程,以及护理方法等,监督医生,护士严格按要求完成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及护理,提高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管理水平,有效降低CRBS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