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①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KA)合并急性胰腺炎( AP)的临床特点,减少漏诊和误诊。②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急性胰腺炎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③结果21例患者中发病年龄多为青中年,年龄(36.5±9.1)岁,首发症状多为上腹痛。入院检查血糖明显升高(15.8~46.2mmol/L),尿酮体(触~处),19例血淀粉酶升高超过3倍,16例胰腺CT 检查有阳性发现。19例好转或者治愈出院,2例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④结论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应常规化验血淀粉酶,特别是有腹痛症状的患者。纠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禁食、胃肠减压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王静  王烜  邓明明  孟娅 《重庆医学》2015,(4):450-452
目的:探讨 HMGB1、TLR4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组织中的作用机制以及乌司他丁的干预效应。方法将54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SAP组和乌司他丁治疗组,3组又分为6、12 h和24 h 3个小组(每小组n=6)。对照组开腹后仅翻动胰腺组织,SAP组用5%的牛磺胆酸钠制备SAP模型,治疗组在SAP造模成功后经尾静脉注射乌司他丁。观察3组大鼠胰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EPS‐G7法检测血清中的淀粉酶;ELISA法检测血清及胰腺组织中的HMGB1;Envision两步免疫法检测胰腺组织中的HMGB1、TLR4的表达水平。结果 SAP组、治疗组各时间点的淀粉酶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病理学改变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示SAP造模成功;SAP组在胰腺组织及血清中的 HMGB1表达在6 h开始升高,于12 h快速上升,至24 h保持上升趋势,与对照组大鼠相同时间点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SAP组相同时间点的 HMGB1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胰腺组织中的 TLR4表达在6 h开始升高,12 h达高峰,24 h开始下降,与对照组大鼠相同时间点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SAP组相同时间点的TLR4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MGB1在SAP大鼠胰腺中的致炎作用可能是部分结合其受体 TLR4并通过MyD88依赖性途径而实现的,而乌司他丁可能是通过中断SAP大鼠胰腺组织中的 HMGB1、TLR4信号通路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以腹部不适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血淀粉酶等生化指标及胰腺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DKA临床诊疗认识。方法:26例以腹部不适为首发表现的DKA患者根据血淀粉酶水平分为DKA合并高淀粉酶血症组8例和DKA合并正常血淀粉酶组18例。比较两组患者生化及胰腺影像学特点。结果:DKA合并高淀粉酶血症组血淀粉酶、血白细胞、血清二氧化碳与血淀粉酶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血脂、随机血糖及HbA1c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同时DKA合并高淀粉酶血症患者临床表现重于血淀粉酶正常组,症状缓解时间长于血淀粉酶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例患者血淀粉酶高于正常值3倍,其中1例患者影像学示胰尾部少许渗出。结论:以腹部不适为首发症状的DKA患者应常规检查血淀粉酶;血淀粉酶水平升高明显的DKA患者还需进行胰腺影像学检查避免漏诊胰腺炎,治疗上需要抑制胰液分泌,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2例患者均以腹痛、呕吐为主要表现,1例伴有多尿,淀粉酶、血糖明显增高,酮体阳性,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要重视血糖检测,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应注意降血糖、补液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血液透析滤过(HDF)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疗效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11月—2019年1月我院进行治疗的114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进行观察。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将被纳入者均分为2组,每组57例。对照组:HDF治疗,观察组:HDF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观察两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炎性反应、尿酮体转阴、pH值纠正时间。结果:观察组经干预后,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经干预后,CRP、TNF-α水平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APN水平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尿酮体转阴、pH值纠正时间均较早,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采取乌司他丁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减轻患者的炎性反应,快速改善患者的尿酮体、pH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6年1月~2010年1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9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48例和观察组(胰岛素泵组)48例,后将两组患者的尿酮体转阴时间、血酮体恢复时间、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患者满意率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 观察组尿酮体转阴时间、血酮体恢复时间、血糖达标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胰岛素用量小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明显,优点较多,广受患者欢迎.  相似文献   

7.
何明海  袁宁  杨文翔 《西部医学》2009,21(10):1676-1676,1678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及急性胰腺炎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及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人除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特征外,儿例有腹痛,所有病例甘油三酯、血尿淀粉酶、脂肪酶均明显升高,CT检查胰腺均有改变,而超声检查仅有6例有改变;12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对于有腹痛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甘油三酯明显升高者应及时查淀粉酶及脂肪酶,必要时作上腹部CT检查,以便能及时发现急性胰腺炎。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更好地了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治。方法:23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根据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治情况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3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17例(74%)患者在24h内降至11.1~13.9mmol/L左右,血钾、钠、氯、二氧化碳结合率恢复正常,尿酮体转阴,尿糖(+)或消失。5例合并脑血管意外及心肾功能不全,1例合并急性胰腺炎,于1周后尿酮体转阴。结论:早期诊断,早期进行综合性治疗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并探讨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分析。从而找出治疗的最佳方法和治疗时间。方法:这次研究选取我院在2009年1月到2011年1月收治的4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将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4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作为对照组。将所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研究。结果:在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蛋白胆固醇,以及纤维蛋白原胆固醇的检测中,观察组明显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要想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胰腺炎的转归,因此必须对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0.
胰岛素泵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的疗效。方法  16例患者分为胰岛素泵治疗组和对照组 ,分别使用胰岛素泵皮下输注胰岛素和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 ,常规胰岛素的用量为 0 .1IU(kg·h) ,观察血糖、β -羟丁酸、尿酮体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糖下降值差异无显著意义。两组患者的血β -羟丁酸在治疗后均恢复正常 ,胰岛素泵组恢复正常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 <0 .0 1)。胰岛素泵组尿酮体转阴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胰岛素泵用于治疗妊娠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的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疗效及护理要点。方法60例住院DKA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治疗组(CSLL组)和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组(CVLL组),对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平均每日胰岛素用量、尿酮体转阴时间、血酮体达标时间、血CO2-CP恢复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血糖均明显下降,两组血糖达标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平均每日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血CO2-CP及血酮体恢复正常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VLL相比,CSLL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重症胰腺炎大鼠TNF-α和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胰胆管逆行注射牛磺胆酸钠制作大鼠SAP模型,wistar大鼠60分为3组,乌司他丁治疗组,重症胰腺炎(SAP)组,对照(NC)组,每组20只。术后6h对各组大鼠行血清淀粉酶、TNF-α及IL-1β的检测,并取各组大鼠胰腺组织标本行病理学观察。结果:乌司他丁治疗组血清淀粉酶、TNF-α及IL-1β较SAP组明显降低,胰腺组织坏死程度减轻(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调节细胞因子水平,改善胰腺组织微循环,减轻全身炎症反应,对SAP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与血淀粉酶的相关性。方法:共收集2016年6月-2017年12月在本院住院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DKA的临床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酮症酸中毒组(DKA组)和非酮症酸中毒组(非DKA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DKA组患者的血淀粉酶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DKA组患者的年龄明显小于非DK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53,P=0.000);两组患者糖尿病病程、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26、0.154,P=0.694、0.879)。两组患者的血淀粉酶、空腹血糖、随机血糖、pH、碳酸氢根、肌酐、尿素氮临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本试验中,DKA患者的年龄、尿酮体、病程、体重指数、pH、碳酸氢根、肌酐单因素与血淀粉酶无相关性(P0.05),而随机血糖、尿素氮则与血淀粉酶有相关性(P0.05)。DKA组血淀粉酶升高35例,所占比例为87.5%,而非DKA组血淀粉酶升高1例,所占比例2.5%,DKA组明显高于非DK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KA组的年龄较非DKA组年纪小,提示年龄较小的糖尿病患者发生DKA的可能性越大。DKA组随机血糖、空腹血糖较非DKA组偏高,提示血糖越高发生DKA的可能性越大。DKA组血pH和碳酸氢根偏低,体内酸中毒既是DKA诱因也是结果。DKA组较非DKA组血肌酐和尿素氮都升高,提示酮症酸中毒和肾功能损伤有内在联系。DKA组血淀粉酶异常率较非DKA组明显升高,说明DKA与血淀粉酶存在一定意义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表现。方法 15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均以急腹痛、剧烈呕吐伴血白细胞升高分别诊断为:胰腺炎、胆囊炎、急性胃肠炎、急性阑尾炎,经抗炎、胃肠减压等治疗效果不佳,常规血糖显著增高,尿酮体阳性。结果除1例60岁老年男性因合并高渗状态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均救治成功。结论所有的急诊患者,均应常规测血糖,特别是严重腹痛、呕吐的患者,须高度警惕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朱玲莉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3):144-144
目的分析、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诊治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60例,其中30例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胰岛素泵治疗(治疗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致病主要原因为感染,治疗组发生低血糖的人次和胰岛素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血糖达标和酮体消失的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容易发生并发症,易导致严重的代谢紊乱,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应用胰岛素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用乌司他丁静脉滴注,连续治疗10 d。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静脉滴注,连续治疗10 d。比较两组患者腹胀消失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胰腺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水平、尿淀粉酶水平、总有效率,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8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腹胀消失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胰腺肿胀消肿时间、血淀粉酶水平、尿淀粉酶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提高疗效,且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74例DKA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应用胰岛素泵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注射用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β-羟丁酸(β-HB)水平、乳酸(LAC)水平和炎性相关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C反应蛋白(CRP)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89%(34/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97%(2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β-HB和LA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NF-α、HMGB1、CRP和Lp-PLA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胰岛素泵治疗DKA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β-HB、LAC及炎性相关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单纯胰岛素泵治疗。  相似文献   

18.
高敏  薛颖 《徐州医学院学报》2011,31(11):750-751
目的 观察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对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疗效.方法 将本院内分泌科2008~2010年收治的1型DKA患儿4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对照组予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输注治疗,比较2组患儿血糖、尿酮体、血pH值变化及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组血糖下降相对平稳,纠正酸中毒后无反复.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未出现低血糖,对照组出现低血糖3例.治疗组住院时间为(15.63±2.456)天,较对照组[(20.87±3.348)天]明显缩短(P<0.01).结论 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40例为观察组。40例非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对照组。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包括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淀粉酶、血脂水平及患者预后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观察组患者平均血TC及HDL—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血LDL—C及血淀粉酶水平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观察组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MODS及治疗后复发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胰腺脓肿、ARDS、肾功能衰竭、DIC、胰腺假性囊肿、手术治疗及死亡率等方面,两组患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应该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0.
杨树梅  周泽敬 《大家健康》2017,(12):243-244
目的:研究分析饮食干预管理和健康教育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额外进行饮食干预管理和健康教育,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知识了解程度、血糖变化情况、酮体转阴时间,观察组患者的各项与对照组对比存在差异(P<0.05).结论:饮食干预管理和健康教育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