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洗绒过程中酸性纤维素酶的催化作用以及洗绒原理。通过探讨酸性纤维素酶325的用量、洗绒温度、洗绒时间以及pH值4个因素优选出酸性纤维素酶325的使用条件以及最佳工艺。通过分析洗绒后羊绒的单纤维断裂强力降低率、失重率优化出高效、环保的酶洗条件,优化工艺条件为:酸性纤维素酶用量1%(owf)、洗绒时间30 min、洗绒温度50℃,pH值5;处理效果为:失重率控制在19%以上,单纤维断裂强度降低率控制在15%以下。  相似文献   

2.
采用H_2O_2-TAED活化漂白体系对羊绒纤维进行低温漂白研究。以漂白后纤维的白度和断裂强力为评价指标,探讨了H_2O_2用量、TAED用量、pH值、温度和时间对羊绒纤维漂白效果的影响,开发了在近中性和较低温度下的羊绒氧漂工艺。结果表明,在30%H2O2用量60%~80%、TAED用量0.5 g/L、pH值8、温度60℃、时间50 min的条件下漂白羊绒可获得良好的漂白效果;与常规工艺相比,TAED的加入能有效提升羊绒纤维的白度,减少强力损伤,降低漂白温度。  相似文献   

3.
超声波节水洗绒工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利用超声波技术进行洗绒的可能性,探讨超声波洗涤条件对羊绒纤维品质的影响,确定超声波洗绒工艺。通过实验主要探讨了超声波处理对羊绒纤维洗净率、白度和含油率的影响,主要研究了超声波处理功率、温度、时间和浴比对洗净率、白度和含油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和常规洗绒工艺比较,超声波洗绒可使浴比由常规洗绒的1∶100降低到1∶75,羊绒纤维的白度由60提高到65,超声波处理条件为浴比1∶75,温度40℃,时间10 m in,功率50 W。  相似文献   

4.
《毛纺科技》2021,49(8)
在超临界CO_2流体中采用微乳液携带清洗剂的方法,对羊绒纤维进行清洗工艺研究。探讨了系统的清洗压力、温度以及时间参数对羊绒纤维脱脂率、白度等洗绒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超临界CO_2流体中采用微乳液携带洗绒剂的方法,能够有效去除原绒纤维上的油脂、色素及其他相关杂质。推荐洗绒工艺条件为:洗绒压力20MPa,流体温度60℃,清洗时间60 min。扫描电镜观测结果进一步表明,采用该清洗技术对羊绒纤维表面的黏附杂质去除效果明显,清洗效率高,对纤维鳞片损伤较小。拉伸性能及手感评价结果显示,采用该清洗技术处理后羊绒纤维的拉伸断裂强力损失较小、断裂伸长率变化不显著,且具有优良的柔软性、滑爽性、蓬松性、回弹性及光泽。  相似文献   

5.
将活化剂NOBS应用于羊绒纤维的H_2O_2漂白,构成H_2O_2/NOBS漂白活化体系。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各工艺因素对漂白后纤维白度和断裂强力的影响。优化的工艺为:30%H_2O_2 60%~80%(omf),NOBS 1 g/L,pH值8,温度60℃,时间50 min。与常规工艺相比,新的活化氧化体系能有效提升羊绒纤维的白度,减少强力损伤,降低漂白温度。  相似文献   

6.
以紫羊绒为原料,利用无磷双氧水稳定剂作为含磷稳定剂的替代物,对紫羊绒进行脱色。通过探讨稳定剂种类、稳定剂用量等单因素的影响,并选出4个主要因素硫酸亚铁用量、双氧水用量、氧化漂白pH值和柠檬酸钠用量进行正交试验,以脱色紫羊绒白度提高量和单纤维强力下降率为主要测试指标,优化紫羊绒无磷脱色工艺。结果表明,紫羊绒无磷脱色工艺:硫酸亚铁用量4.5 g/L,双氧水用量70.4 mL/L,氧化脱色pH值为9.5,柠檬酸钠用量16.9 g/L,预处理时间2.0 h,浴比1∶13;采用该工艺处理紫羊绒纤维的白度可提高33.26%,纤维强力下降率0.35%,且可生化降解性好,BOD5/COD(铬法)=2.74。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中性蛋白酶1398与洗剂601T复配洗毛的最佳工艺。实验采用五槽法洗毛,通过控制中性蛋白酶1398的用量、洗毛温度以及pH值3个条件,根据处理后羊毛白度与纤维强度的检测结果来优选出最优工艺。结果表明:中性蛋白酶1398与洗剂复配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中性蛋白酶1398用量0.4%~0.8%(owf)、温度45~50℃、pH值7.0~7.5。  相似文献   

8.
采用纤维素酶对棉机织物进行仿天丝减量处理,优选了纤维素酶的种类,探讨了3种纤维素酶(DM-8620、A、B)在不同处理时间条件下对失重率、抛光效果、断裂强力损失率、手感的影响,介绍了纤维素酶DM-8620处理纯棉府绸的工厂实际工艺及效果,结果表明,纤维素酶DM-8620适用于仿天丝酵洗工艺,用量3%~5%(omf),温度55~60℃,pH=4.5~5.0,时间6~10 h。  相似文献   

9.
以纤维素酶对亚麻纤维进行整理,探讨酶处理温度、时间、pH值对酶整理失重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及参数。讨论了酶整理后pH值对亚麻纤维断裂强度及白度性能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使用纤维素酶洗(酵洗)的纯棉牛仔布可以获得并超过传统水洗石磨的外观效果。采用中性纤维素酶和酸性纤维素酶对牛仔布进行水洗,通过改变不同的酶洗时间,对牛仔布的断裂强力、减量率和酶洗效果进行探索。实验表明:在相同的水洗条件下,酸性纤维素酶比中性纤维素酶的活力更高,对纤维素纤维有更高的侵蚀作用,织物强力损失大。一般酸性纤维素酶酶洗时间控制在45-60min,中性纤维素酶酶洗时间控制在60-75min。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过氧化氢羊毛纤维漂白的工艺参数进行了单因素实验,主要包括过氧化氢的用量、pH值、温度、时间及浴比的选择,测试了漂白后羊毛纤维的白度、黄度、单纤维强力及断裂伸长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在30%的过氧化氢用量25 mL/L、pH值为6、温度80℃、时间70 min、浴比1∶50时,使用过氧化氢对羊毛纤维进行漂白的效果最好,白度值为65.968,白度提升率高达42.61%,黄度显著降低,单纤维强力及断裂伸长损伤较小。  相似文献   

12.
王晓明  谭正德 《印染助剂》2004,21(6):43-44,46
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酶处理的工艺条件为酶用量2%,pH值5.5,温度60℃,浴比1∶20,时间45min.比较了棉织物用纤维素酶处理后用活性染料和直接染料染色及先染色后用纤维素酶处理,其K/S值、减量率、硬挺度、强力损失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根据正交试验研究方法,设计了温度、p H值、双氧水体积浓度、时间等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并对原纤维及漂白处理后的纤维进行拉伸断裂强力、断裂伸长及白度的性能测试及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双氧水体积浓度和p H值分别是强力损失率、断裂伸长损失率及白度提高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羊绒纤维双氧水漂白的最优水平组合为p H值8,时间50 min,温度50℃,27%双氧水的体积浓度24 m L/L时,对羊绒纤维的损伤小,漂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张路路  徐智权  周向东 《印染助剂》2013,30(7):31-35,42
研究了亚麻酶精练和碱氧一浴前处理工艺因素对前处理效果的影响.用单因素试验优化各工艺条件,测试各工艺的整理效果.结果表明,酶精练优化工艺条件为:亚麻脱胶酶Superzyme B-YM 3 g/L,渗透剂JFC 2 g/L,pH=7,浴比1∶20,温度65℃,时间40min;碱氧一浴法前处理优化工艺条件为:30%双氧水12 g/L,烧碱10 g/L,精练剂2 g/L,尿素3 g/L,浴比1∶20,温度100℃,时间60 min.酶精练法特点:工艺流程短、反应条件温和、污染小以及节约能源.碱氧一浴法特点:前处理流程短,省时节能;强碱作用下纤维的损伤大,试验设备要求较高.2种工艺相比,酶精练处理的产品木质素降低量大于果胶质降低量,且在失重率、毛效、纤维强力、白度上均优于碱氧一浴法优化工艺.酶精练处理后,亚麻纱线白度为73.8,毛效为12.5 cm/30 min,单纤维强力为23.69 cN/tex,纱线中果胶质含量为1.85%,木质素含量为1.22%.  相似文献   

15.
将温水沤制的胡麻纤维利用过氧化氢进行漂白处理,用测色配色仪、电子单线强力仪对漂白后的纤维进行表征,分析漂白时间、漂白液过氧化氢用量、硅酸钠用量、pH值、温度、浴比对胡麻白度、断裂强度及失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胡麻纤维的最佳漂白工艺为:过氧化氢质量浓度8 g/L,硅酸钠质量浓度7 g/L,漂白温度90℃,渗透剂JFC质量浓度2 g/L,pH值10,漂白时间70 min,浴比1∶4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对胡麻进行漂白并测试纤维性能。漂白后胡麻纤维的性能为:白度30.07%,断裂强度18.73 c N/dtex,纤维残胶率2.67%,纤维木质素含量1.72%。  相似文献   

16.
羊绒纤维低温染色工艺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低温染色可以降低对羊绒纤维的损伤,提高纺纱性能.影响低温染色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染色温度与低温助剂.采用不同性质染料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羊绒纤维染色,对染色后织物的外观手感、单纤维断裂强力、摩擦色牢度以及各种染料在低温助剂不同用量条件下对纤维上染率影响进行比较,提出了羊绒纤维低温染色的最佳工艺:染色温度80~85℃,低温助剂用量2%,并探讨了羊绒纤维低温染色的机理.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中性纤维素酶整理丝光棉织物后对其性能的影响,通过试验分析了酶用量、pH、整理温度和时间对织物失重率、顶破强力、硬挺度及抗起毛起球性的影响,并确定最佳工艺条件:酶用量2.0%(omf),pH=7.5,整理温度50℃,整理时间55 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整理的丝光棉织物,各方面性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顶破强力控制在220 N以上.  相似文献   

18.
选用烧碱作为退煮剂,而后用纤维素酶处理,以减轻甚至消除苎麻织物的刺痒感.实验选用四种纤维素酶,通过对比,优选出酸性纤维素酶APL,再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通过测试处理后织物的毛效、白度、断裂强力、强降率、失重率和手感等指标,选出改善苎麻织物刺痒感的最优工艺.并结合柔软剂使织物获得最好的手感.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一种新型复合酶制剂——双氧水低温催化煮练酶KQ-45(SKQ-45)对散棉进行低温煮漂处理,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SKQ-45用量、煮漂温度和时间对散棉断裂强力及白度的影响及优化范围,然后利用3因子2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对SKQ-45低温煮漂工艺进行优化,并将优化数据在DPS数据处理系统中运行分析,从而得到SKQ-45煮漂的优化工艺:SKQ-453.9g/L,36%H_2O_26.0g/L,NaOH2.0g/L,温度54℃,时间55min,浴比1∶40。经优化工艺处理的散棉白度达到了63.40%,高于高温碱煮漂工艺;煮漂后断裂强力及染后2次断裂强力分别为1774.56和1599.64cN,较高温工艺分别提高了67.30%和100.34%;染色散棉的K/S值及固色率较高温工艺分别提高了11.54%和9.32%。因此,SKQ-45优化工艺的煮漂效果比高温工艺更好。  相似文献   

20.
竹原纤维针织物的纤维素酶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徐艳华  袁新林 《印染》2006,32(10):18-20
采用酸性Cellusoft^TM L酶与中性纤维素酶分别处理竹原纤维针织物,研究酶用量、酶处理时间、处理温度及处理液pH值对织物减量率、顶破强力和透气率的影响,以优化酶处理工艺.确定Cellusoft^TM L酶处理的最佳工艺为:酶用量2 %(owf),处理时间60 min,处理温度50 ℃,处理浴pH值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