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脑钠肽(BNP)、血管生长因子(VE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变化与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患儿病情的关系。 方法 选择2017年3月—2018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PPHN患儿95例作为观察组,并按肺动脉压力分为3组:轻度(32例)、中度(33例)、重度(30例),另选同期分娩足月正常新生儿95例为对照组。测定观察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清BNP、VEGF、TGF-β1水平,分析其与PPHN的相关性。 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血清BNP、VEGF、TGF-β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BNP、VEGF、TGF-β1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重度组患儿血清BNP、VEGF、TGF-β1水平明显高于轻度与中度组(均P<0.05)。血清BNP和血清VEGF与PPHN病情严重程度呈高度正相关(r=0.908,P=0.013;r=0.835,P=0.001),血清TGF-β1与PPHN病情严重程度呈中度正相关(r=0.697,P=0.002)。血清BNP、VEGF、TGF-β1水平预测患儿不良预后的敏感性分别为88.97%、85.52%、80.26%,特异性分别为91.13%、86.39%、82.52%,准确度分别为87.62%、84.36%、77.58%。 结论 血清BNP、VEGF及TGF-β1水平与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患儿病情及预后评估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吸入一氧化氮(NO)联合高频震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79例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39例。对照组使用HFOV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NO吸入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白细胞介素-17(IL-17)、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脑钠肽(BNP)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24 h后,观察组PaO2水平高于对照组,PaCO2、IL-17、TGF-β1、VEGF、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NO联合HFOV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患儿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PaO2水平,降低PaCO2、IL-17、TGF-β1、VEGF和BNP水平,效果优于单纯HFOV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在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5例分为3组:无肺动脉高压组15例、轻度肺动脉高压组15例和重度肺动脉高压组1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儿血清中VEGF、TGF-β_1的含量,并探讨其相关性。结果先天性心脏病伴重度肺动脉高压组患儿血清VEGF及TGF-β_1浓度高于轻度肺动脉高压组和无肺动脉高压组(P<0.05,P<0.01),肺动脉收缩压与血清VEGF及TGF-β_1浓度呈正相关(r=0.878和r=0.858,P<0.01);患儿血清VEGF含量与血清TGF-β_1含量呈正相关(r=0.794,P<0.01)。结论 VEGF和TGF-β_1对监测肺动脉高压发生发展动态变化过程以及评价手术疗效有一定意义及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温肺健脾汤治疗支气管哮喘(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临床疗效及对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年1月~2020年6月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10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温肺健脾汤。两组疗程12周。比较两组治疗12周总有效率;治疗前与治疗12周肺功能、日间和夜间喘息症状,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治疗组总有效率94.12%(48/51),高于对照组72.55%(37/51)(P<0.05)。治疗12周,两组PEF%和FEV1%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12周,治疗组PEF%和FEV1%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两组日间和夜间喘息症状积分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12周,治疗组日间和夜间喘息症状积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两组血清IL-4和IL17水平低于治疗前而IL-10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12周,治疗组血清IL-4和IL17水平低于对照组而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两组血清TGF-β1和VEGF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12周,治疗组血清TGF-β1和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温肺健脾汤治疗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疗效明显,且可调节细胞因子水平,降低TGF-β1和VEGF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 患儿血清脑钠肽(BN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患儿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 选 取2017年3月—2019年6月于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PPHN患儿71例,根据肺动脉收缩压与体循环收缩压的 比值将将患儿分成轻中度PPHN组和重度PPHN组。另选取同期于该院就诊的无PPHN患儿35例作为对照组。根 据患儿预后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通过测定各组新生儿血清BNP、VEGF及TGF-β1水平分析其与PPHN病情严 重程度以及对预后评估的意义。结果 轻中度PPHN组和重度PPHN组血清BNP、TGF-β1以及VEGF水平较对 照组高(P <0.05),重度PPHN 组血清BNP、TGF-β1以及VEGF 水平较轻中度PPHN 组高(P <0.05)。经 Spearman 分析显示,血清BNP、TGF-β1、VEGF 水平均与PPHN 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s =0.908、0.697 和 0.835,P <0.05)。生存组BNP、TGF-β1、VEGF水平较死亡组低(P <0.05)。血清BNP最佳临界值为1 991.57 ng/L,敏感性为0.714(95%CI:0.579,0.849),特异性为0.922(95%CI:0.868,0.976);TGF-β1最佳临界值为 1270.39 μg/L,敏感性为0.857 (95%CI:0.743,0.971),特异性为0.734 (95%CI:0.566,0.902));VEGF最佳 临界值为665.27 ng/L,敏感性为0.815 (95%CI:0.724,0.906),特异性为0.594 (95%CI:0.401,0.787)。联合 预测因子1 最佳临界值为1979.09,敏感性为0.853 (95%CI:0.736,0.970),特异性为0.938 (95%CI:0.877, 0.999));联合预测因子2 最佳临界值为2 050.40,敏感性为0.717 (95%CI:0.551,0.883),特异性为0.906 (95%CI:0.835,0.977);联合预测因子3最佳临界值为3 086.47,敏感性为0.716(95%CI:0.572,0.860),特异 性为0.875(95%CI:0.764,0.986)。结论 血清BNP、VEGF及TGF-β1水平与PPHN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同时 根据BNP、TGF-β1水平建立的联合预测因子1预测患儿死亡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对患儿病情以及预后评估 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孙茜 《罕少疾病杂志》2020,27(3):14-15,24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联合盐酸丙卡特罗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介素-8(IL-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CVA患儿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予盐酸丙卡特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患儿TGF-β1、IL-8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TGF-β1水平较治疗前上升,IL-8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盐酸丙卡特罗治疗CVA效果良好且安全性较高,可有效改善患儿TGF-β1及IL-8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并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ial lesion,CAL)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6月在嘉兴市第二医院儿科住院的KD患儿105例,根据心脏彩超检查结果分为CAL组(20例)与无CAL组(85例),同时选取30例健康体检的儿童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各组血浆TGF-β、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1,VEGFR1)水平,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比较TGF-β、VEGF单独和联合检测在KD并发CAL预测上的差异。结果 KD患儿静...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内皮素1(endothelin 1,ET-1)、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B1,HMGB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在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the newborn, PPHN)中的水平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作者医院2019-01/2022-01月86例PPHN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新生儿8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血清ET-1、HMGB1、VEGF水平。分析各血清指标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随访至治疗结束,根据预后分为预后良好患儿与预后不良患儿。比较不同预后患儿血清ET-1、HMGB1、VEGF水平,分析各血清指标水平对预后的影响及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血清ET-1、HMGB1、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PPHN重度患儿血清ET-1、HMGB1、VEGF水平>中度患儿>轻度患儿(P均<0.05)。血清ET-1、HMGB1、VEG...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症腺病毒肺炎(SAP)患儿血清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腺病毒肺炎(AP)患儿118例,分为SAP组57例和非SAP组61例,将SAP患儿根据预后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各组治疗前、治疗4天、治疗7天血清MIP-1α、TGF-β1、IL-10水平,及其对SAP诊断和预后的效能。结果与治疗前比较,MIP-1α、TGF-β1、IL-10水平治疗后两组均随时间逐步下降,且治疗前、治疗4天、治疗7天SAP组均高于非SAP组(P<0.05)。治疗后有效组MIP-1α、TGF-β1、IL-10水平低于无效组(P<0.05)。MIP-1α、TGF-β1、IL-10三者联合检测对SAP诊断和预后预测的效能最高(P<0.05)。结论SAP患儿血清MIP-1α、TGF-β1、IL-10水平高,三者联合检测对SAP诊断和预后预测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前列地尔联合高频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5年8月夏邑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PPHN患儿6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高频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前列地尔联合高频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炎症细胞因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选择45例急性发作期的COPD患者(观察组),入院后予以吸氧、抗感染、止咳化痰及平喘等常规对症治疗1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白介素~IO(IL-10)水平的变化。另选择我院体检中一t7正常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的血浆TNF-α和TGF-β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1周后,观察组的血浆TNF-α和TGF-β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血浆IL-10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均P〈0.01)。结论TNF-α、TGF-β1和IL-10参与了COPD发病过程,通过调节血浆炎症细胞因子的水平,为COPD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持续期哮喘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90例慢性持续期哮喘患儿,按病情分为轻度组(n=56)和中重度组(n=34),3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用肺功能检查、ELISA法分别检测3组小儿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及血清IL-17、TGF-β1水平。结果:轻度组、中重度组患儿血清IL-17水平分别为(103.44±7.20)pg/mL和(147.31±4.42)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43±3.49)pg/mL(P<0.01);轻度组、中重度组患儿血清TGF-β1水平分别为(55.58±8.46)pg/mL和(80.26±4.62)pg/mL,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61±6.45)pg/mL(P<0.01);患儿血清IL-17、TGF-β1的水平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均呈负相关关系(P<0.01)。血清IL-17与TGF-β1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慢性持续期哮喘患儿存在血IL-17、TGF-β1水平的改变,且与病情密切相关,IL-17、TGF-β1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雷公藤多苷联合科素亚治疗老年IgA肾病(IgAN)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4月至2016年1月武警浙江总队嘉兴医院收治的老年IgA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常规治疗慢性基础病并口服科素亚,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雷公藤多苷,连续 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6、12个月尿蛋白、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浆清蛋白(Alb)、尿TGF-β1、PAI-1及VEGF水平,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3、6、12个月,两组24 h尿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且各时间点观察组24 h尿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cr、BUN水平及尿TGF-β1、PAI-1、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Alb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Scr、BUN水平及尿TGF-β1、PAI-1、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Al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2例白细胞减少,1例肝功能异常患者,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雷公藤多苷联合科素亚对老年IgA患者具有显著疗效,可明显降低患者尿蛋白,保护肾功能,且临床应用较安全,其可能通过降低TGF-β1、PAI-1及VEGF的表达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非瓣膜心房颤动患者血清miR-17、miR-145水平及其与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在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就诊的106例心房颤动患者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在医院体检的6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miR-17、miR-145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IL-6、TNF-α、TGF-β1、hs-CRP和VEGF水平。分析心房颤动患者miR-17和miR-145水平与血清IL-6、TNF-α、TGF-β1、hs-CRP、VEGF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17、miR-145在心房颤动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试验组患者血清miRNA-17水平高于对照组,miRNA-145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IL-6、TNF-α、TGF-β1、hs-CRP、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血清miR-1...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9):7-10
目的探讨项八针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对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患者血清VEGF、TGF-β1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患者136例,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两组均行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项八针治疗,观察组采用项八针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SA)评分、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评分、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差异,并统计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的SSA评分、VFSS评分、VEGF和TGF-β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S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VFSS评分、VEFG、TGF-β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12%vs 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项八针联合吞咽康复训练能较好改善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疗效优于单纯项八针治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VEGF、TGF-β1的代谢、促进血管生成、保护神经元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炎患儿外周血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和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及其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IL-17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在新安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支气管肺炎患儿41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静脉血全血中CD4+、CD8+、Treg和Th17水平,计算Treg/Th17、CD4+/CD8+比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外周静脉血中IL-10、TGF-β和IL-17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CD4+细胞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小儿CD8+细胞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CD4+/CD8+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外周血Treg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h17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血IL-10、TGF-β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IL-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气管肺炎患儿外周血存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尤其是Treg/Th17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的表达失衡,可能是支气管肺炎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咖啡因对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新生儿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及肺动脉压力的影响.方法 将52例PPHN患儿随机分为咖啡因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咖啡因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咖啡因静脉治疗,分别在用药前、用药第3天及第7天采集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检测血浆CGRP水平,并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其肺动脉压力.结果 治疗后咖啡因组血浆CG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咖啡因组血浆CGRP水平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对照组血浆CGRP水平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降低(P<0.05).治疗后咖啡因组肺动脉压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肺动脉压力有随着时间变化的趋势(P<0.05),其中咖啡因组的肺动脉压力随观察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结论 咖啡因可能通过促进CGRP表达来达到降低肺动脉压力的效果,其可作为治疗PPHN的辅助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和辅助性T细胞17(Th17)及其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0、IL-17、IL-23、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临颍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HIE患儿82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4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抽取新生儿外周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全血中Treg和Th17的比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中IL-10、IL-17、IL-23和TGF-β水平。结果轻度HIE组患儿外周血Tre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HIE组和重度HIE组患儿外周血Tre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轻度HIE组患儿外周血Th17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HIE组和重度HIE组患儿外周血Th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轻度HIE组患儿血清IL-10、TGF-β、IL-17和IL-23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HIE组和重度HIE组患儿血清IL-10和TGF-β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IL-17和IL-23水平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IE患儿存在外周血Treg、Th17及其细胞因子表达的失衡,检测外周血Treg、Th17及其细胞因子水平对判断HIE病情进展、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符晖 《热带医学杂志》2006,6(10):1103-1104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4(IL-4)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小儿支原体肺炎和支气管哮喘中的表达变化。方法酶联免疫方法检测40例肺炎支原体、40例哮喘患儿和20例正常对照组儿童血清中IL-4和TGF-β1浓度。结果支原体肺炎和哮喘患儿的血清IL-4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哮喘患儿的IL-4浓度高于支原体肺炎组;而支原体肺炎和哮喘患儿的血清TGF-β1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哮喘患儿低于支原体肺炎患儿;支原体肺炎和哮喘患儿血清中IL-4与TGF-β1水平呈负相关。结论IL-4浓度增高和TGF-β1浓度降低可能在小儿MP肺炎和哮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三参饮通过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及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Smad)对病毒性心肌炎干预作用。方法:9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三参饮。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23、IL-17、TGFβ1基因表达、信号传导蛋白(drosophila mothers against decapentaplegic2/3,Smad2/3)、Smad7蛋白(drosophila mothers against decapentaplegic7)表达,T淋巴细胞亚群、左心室功能变化和心肌酶谱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mad7蛋白、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左心室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CD_3~+、CD_4~+、CD_4~+/CD_8~+水平升高,IL-23、IL-17、TGF-β1、Smad2/3蛋白、CD_8~+、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s,CK-MB)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减低平降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mad7蛋白、SV、EF、CD_3~+、CD_4~+、CD_4·+/CD_8~+水平高于对照组,IL-23、IL-17、TGF-β1、Smad2/3蛋白、CD_8~+、CK、CK-MB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无效率(4.44%)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参饮可以通过IL-23、IL-17和TGF-β-Smad通道,作用于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并能有效提高免疫功能和心脏功能,且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