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陈利 《通讯世界》2016,(19):107-108
当前,我国通信行业倡导信息化管理机制,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施工安全管理平台,减小了人工参与工程调度的难度.结合通信安全施工信息化趋势,从施工前、中、后等阶段提出安全控制要点,为通信工程管理改革提出可行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全方位实施大数据战略,加快安全生产大数据平台建设,有助于创新安全监控管理模式,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因此,文章主要基于物联网技术构建了安全生产监控管理大数据平台,以此实现安全生产监控管理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发展,这不仅是现代化安全生产工作的明确要求,同时也是优化安全监控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杜鹏程 《通讯世界》2018,(10):33-34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通信行业也迎来了蓬勃的发展,国家也因此颁发了各种安全生产法律条规,对通信行业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信工程建设中的安全管理主要包括人员管理、前期准备、过程控制和现场管理等等,这些都是安全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做好安全管理能够为通信工程的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从而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施工成本,有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针对通信工程建设中的安全管理问题展开了以下研究。  相似文献   

4.
对企业而言,信息化建设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支撑企业管理的手段和过程。它一般必须具备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再生、信息利用的功能,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融合,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过程,是转变企业管理模式、避免事故、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过程。安全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免遭不可承受的危险、伤害。同信息化管理一样,安全也成为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重头戏。对于油田生产现场来说,因为特定的工作环境,安全工作显得更为重要。本文从信息化和安全监管入手,探索寻找二者的有机融合点,推行海洋平台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以降低安全事故和资源浪费,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实现高校采购内控的信息化管理,将成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首先着重分析了高校采购内控信息化管理平台开发的现实意义;其次结合高校采购实际情况,特别是采购内控管理的主要业务流程,探讨了管理平台设计应遵守的实用性、安全性、灵活性等几项原则;最后通过所建立的管理平台架构体系,具体分析了管理平台的预算管理、采购申请、采购执行、合同管理等主要模块及功能。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通信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移动端通话质量、网络速度等的要求越来越高,这虽然促进了我国通信行业的发展,但同时也为通信工程建设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安全生产管理是通信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但目前国内各施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均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企业和个人带来经济损失。本文即是对通信工程建设中安全生产管理机制进行研究,探讨了目前我国通信工程建设中安全管理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能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通信设计院传统勘察设计模式和生产工具的分析,以实现勘察设计整个过程的信息化和集中化为主线,提出并搭建了流水线式勘察设计平台,能够帮助通信行业设计院完成勘察设计的标准化、集中化和信息化,从而提高设计院生产效率和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风险管理理论与系统开发技术,通过分析铁路客运安全生产实际需求,优化客运安全风险管理业务流程,设计客运安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框架,建立客风险信息公共数据库,以实现风险辨识、评估以及处置等风险管理与绩效考核功能,为铁路客运安全管理人员提供了高效、便捷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相似文献   

9.
谭明威 《信息通信》2014,(7):240-241
在通信系统中光纤通信不仅仅是应用在通信的主干线路中,同时也应用在电力通信控制系统中,光纤通信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支撑平台,为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重大的贡献。文章主要阐述光纤通信技术的定义,以及在信息化发展中,光纤通信技术自身存在的优势和技术的发展,为通信行业提供发展方向,从而促进通信行业和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提高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可靠性和稳定性,保障矿井的安全生产,建设统一的矿井综合生产信息化集成平台,将矿井的各监控子系统集成到网络控制平台,实现集中监控成为必要.本文主要对阳泉五矿综合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利用先进的工业网络交换技术将以前独立控制的各生产、管理设备等子系统连接起来,结合工业自动化和网络通信等新理论和新技术,将生产自动化的各项应用系统统一在一个网络平台上,构建成以统一的三层网络为核心的开放式煤矿信息化系统,实现煤矿的管控一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