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科学》论文作者群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瑛  赵化春 《玉米科学》2004,12(1):106-110
文章对1993~2002年10年出版的《玉米科学》论文作者群进行了发展状况、合作度、合作率、合作类型、论文作者的系统分布、地区分布等进行了统计分析。作者群分析对定量评估学科体系、建设高水平的核心作者队伍,进一步提高办刊质量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2006~2010年《玉米科学》所刊载的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从载文、作者及引文3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科学》期刊基金论文比为67.51%,基金论文数和基金论文比较大;刊载论文的合作度为4.74,合作率95.11%,合著度和合作率都较高,反映出刊载论文较好的学科交叉和渗透程度及较深、较广的学术研究程度;H指数为24,体现了该刊质和量高水平的统一,也反映出该刊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通过对2006~2010年《玉米科学》基金论文、作者和引文等多项指标的分析,该刊作为农作物类核心期刊具有较高学术质量和影响力,该领域研究工作者能从中获得大量的科研信息和情报,同时该刊也向玉米领域研究者提供了科研成果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为我国玉米学科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玉米科学》2011-2022年发表的高被引论文涉及学科和领域进行全面分析,科学梳理Top50高被引论文的研究重点、内容特点、作者群分析以及引用情况,揭示不同时期玉米科研人员关注的热点以及读者普遍关注的主题,为《玉米科学》选题制定、稿件遴选、核心作者人才培养、提高办刊质量等提供思路。利用中国知网《学术精要数据库》遴选出《玉米科学》的高被引论文,统计Top50论文的研究方向、被引频次、刊发年限情况等。分析发现,Top50论文主要分布在玉米生长发育研究、玉米品种选育研究、玉米产量影响因素研究、玉米种植管理研究、玉米生物技术研究5个领域。高被引论文大多集中在与期刊发展密切相关、可操作性较强的领域,与当时玉米科研的主题相关,也与作者知名度、刊发期刊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了解《大豆科学》近期发展现状,以2015-2017年《大豆科学》发表的文章和所有核心期刊发表的以"大豆"为主题词的文章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二者的发文量、基金项目来源、被引次数和核心作者群。结果表明:《大豆科学》的发文量占核心期刊总发文量的15%左右,在作物研究领域内具有绝对优势,发文量为总发文量的32.5%;《大豆科学》的文章主要由省部级以上基金项目资助,且与核心期刊中基金论文的资助来源一致;在被引次数最多的100篇文章中,《大豆科学》有4篇,数量上仅次于《中国农业科学》《农业工程学报》和《作物学报》;共同核心作者有7人,占《大豆科学》核心作者的54%,核心作者的期刊选择偏好为《大豆科学》《中国油料作物学报》《食品科学》《中国农业科学》《作物学报》《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东北农业大学学报》《中国粮油学报》和《中国食品学报》。说明《大豆科学》发表的文章数量和水平相对较高,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其所在领域的研究热点、重点,凝聚发表文章主要力量的能力较强,是核心作者比较喜爱的期刊,近期发展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计量学等方法对《茶叶科学》2003~2012年发文量、引文量、引用期刊、被引期刊、作者发文量、基金项目发文量等进行分析,探讨其对学术研究的影响力。结果表明:2008年为双月刊后,引文量急剧上升;施引与被引期刊最多的刊物为《茶叶科学》;所载作者单位主要为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基金论文比最高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热带作物学报》近年的引文研究现状,以2008~2012年出版的54期《热带作物学报》为统计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其载文、作者和引文情况等3个方面的多项指标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5年载文共1 805篇,涉及作者1 703位,分布于146个工作单位,合著率为98.78%,篇均引文18.23条,平均普赖斯指数为32.75%,说明该刊作者合作意识和引用文献的意识较强.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提升《热带作物学报》的参考价值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国知网(CNKI)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学术期刊出版总库》《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等评价体系,对2008~2020年《玉米科学》载文量、基金论文比、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主要栏目发文量等评价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玉米科学》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简讯     
《茶叶科学》1995年第1期,刊载了郭桂义“《茶叶科学》引文分析”一文。这篇论文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通过对我国唯一的学报类茶叶期刊《茶叶科学》,近5年(1989-1993年)发表的中文论文129篇,引文1193篇进行引文分析。从被引中文期刊分析来看,《茶叶科学》5年中引用中文期刊108种,引文450篇,平均每种期利被引用4、17次。作者把引文4次以上的ZI种中文期刊,作为中文期刊中茶叶科学的核心期刊。《茶叶科学》被引频次最高。证明它是国内茶叶科学领域最高水平的权威性学术期刊。《茶叶通讯》、《茶叶》、《福建茶叶》、《茶业通报》等…  相似文献   

9.
胡红梅  常汝镇 《大豆科学》1999,18(3):279-285
对《大豆科学》1982-1998年的载文量,发表文章的第一作者及其在所在单位系统、学科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旨在揭示中国大豆科研的状况,作者及所属单位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论文数量超过6篇的作者有21名,所载论文的学科分布数量依次为生理生化〉遗传育种〉植物保护〉耕作栽培〉土壤肥料〉品种资源〉国外动向〉加工利用,科研系统发表论文数量居前10名的单位依次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  相似文献   

10.
准确了解茶叶领域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和趋势,可为未来茶叶领域的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采用文献计量学中的可视化分析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对茶叶领域近12年(2010-2021年)发表的9444篇核心期刊论文进行年度发文量、发文作者、研究机构、文献来源、所属学科、基金资助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1)年度发文量。我国茶叶领域核心期刊近12年年发文量总体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2016-2017年发文较为活跃,占核心期刊总发文量的发文量的37.65%。其中,2017年发文量最多,达到1816篇,占核心期刊总发文量的发文量的19.23%。(2)发文作者。我国茶叶领域核心期刊近12年发文数量排前3的作者是龚自明、林智、刘仲华,发文数量分别为54、54、46篇,分别占核心期刊总发文量的0.57%、0.57%、0.49%;近12年核心期刊发文量在6篇以上的作者即为核心作者,但核心作者发文总量未超过全部论文的50%,尚未形成该领域的核心作者群。(3)研究机构。我国茶叶领域近12年核心期刊发文数量在200篇以上的机构有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发文数量分别为402、331、239、207篇,分别占核心期刊总发文量的4.26%、3.50%、2.53%、2.19%。(4)文献来源。我国茶叶领域近12年核心期刊发文数量排前3的期刊是《福建茶叶》《茶叶科学》《农业考古》,发文数量分别为2754、633、342篇,分别占核心期刊总发文量的29.16%、6.70%、3.62%。同时食品类期刊发文数量较多。(5)所属学科。我国茶叶领域近12年核心期刊发文所属学科主要是食品、作物、轻工,发文数量分别为3362、1228、963篇,分别占核心期刊总发文量的35.60%、13.00%、10.20%。(6)基金资助。我国茶叶领域近12年核心期刊发文的基金资助主要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发文数量分别为876、246、201篇,分别占核心期刊总发文量的9.28%、2.60%、2.13%。从各省资助数量来看,靠前的省份主要是福建、浙江等。(7)研究热点。根据关键词、主题词统计及共现网络图分析可知,我国茶叶领域近12年核心期刊发文的研究热点是茶叶、茶文化。其中,“茶叶”热点的研究集中在农药残留、包装设计及品质等方面;“茶文化”热点的研究集中在茶叶包装、包装设计及茶等方面。结合以上结论,建议我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应统筹推进,协同发展,同时指出应重点关注信息通信等新技术在茶叶育种、加工及产业融合等方面的应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1.
以2001~2015年《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为检索依据,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文献分布的期刊、年代、分布区域、基金项目、研究机构、核心期刊、研究主题分布核心作者等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近15年间发表量呈逐年增加趋势;文献获得基金项目支持主要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福建、浙江等地区;文献主要涉及保护策略研究、病虫害防治研究、重金属污染研究、入侵植物防控研究、资源调查研究等5个领域,发表核心期刊的论文主要集中在生态科学、湿地科学、生态学杂志等12种期刊;文献出产最多的为厦门大学,其次为中山大学,海南师范大学,第一作者所在机构排名主要以高校和科研单位为主,核心作者主要集中在广西、福建、广东等省份。通过研究揭示了中国红树林保护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中国茶医学科技文献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朱永兴  邓君奇 《茶叶科学》2003,23(2):129-135
从全国七千多种期刊中搜集到最近十多年来茶医学类科技文献1060篇。这些文献发表在399种期刊上,共有来自352个机构的653位第一作者。发表学术类茶医学论文最多的作者是曹进,最多的机构是浙江(农业)大学,最多的期刊是《茶叶科学》。茶叶中具有保健和医疗功能的成分有13种以上,它们具有抗氧化、代谢调节、提供重要营养等7类功效,疗效涉及肝、肾、肺、胃、五官疾病和肿瘤等二十多种疾病。文章还对茶医学类文献的发展规律,作者、机构及载文期刊的构成和分布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对这类文献的生产、作用及发展方向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以2003~2006年出版的《热带作物学报》为统计对象,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如引文分析、统计分析等对该刊的载文、引文及作者情况等进行计量分析,归纳与分析该刊的一些特点,为进一步办好《热带作物学报》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SCI-E(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的数据,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统计分析1994-2012年SCI-E收录牛布鲁氏菌病的相关研究文献,探讨国内外牛布鲁氏菌病文献的文献量变化与被引频次、语种、国家或地区分布、学科类别、主要研究机构等。结果显示:牛布鲁氏菌病研究发文量自2003年后逐年增加,其中发文较多的国家为美国、法国、西班牙等;发文量较多的机构为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INRA)、德克萨斯农工大学(Texas A&M Univ)、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Louistiana State Univ)等;主要的发文期  相似文献   

15.
基于SCI-E(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的数据,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 ,统计分析1994~2012年SCI-E收录菠萝的相关研究文献,探讨国内外菠萝文献的文献量变化与被引频次、国家或地区分布、主要研究机构、作者、学科类别、期刊分布、语种、基金资助机构等。结果显示:菠萝研究发文量逐年增加,其中发文较多的国家为美国、巴西、印度等;发文量较多的机构为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巴西圣保罗大学、夏威夷大学等;最具有学术影响力的作者主要来自于美国和印度;其中以食品科学技术、植物学、农学等为主题的研究较多;论文在不同期刊中呈分散分布,但主要以食品工程杂志、农业与食品化学杂志、巴西果园杂志等为主要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期刊;相关文献的出版语言主要以英语为主,占89.88%;基金资助方面,巴西教育基金资助文献最多,其次是巴西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位于第三。该文分析了菠萝研究的总体状况和发展态势,为菠萝科研工作者及决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茶叶科学》1994- 2001年载文及引文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智修 《茶叶科学》2002,22(2):169-173,178
根据信息计量学原理,运用文献分析法对《茶叶科学》1994-2001年的载文和引文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茶叶科学》8年17期共发表文献276篇,平均每期载文17.3篇,平均发文时差263天,每篇平均作者3.3人。有引文文献260篇,引文率94.2%,引文2357篇,篇均引文9.2篇。引文文献类型主要是期刊(75.5%),以中文为主(70.1%),其次是英文(25.4%)。引文半衰期为6.5年,普赖斯指数为0.41,文献的最佳利用时期为出版后14年以内,引用高峰为0-8年。根据被引用频次多少,确定  相似文献   

17.
2019年中国玉米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9年中国玉米生物学研究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产出多项重要成果,中国玉米研究团队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发表的文章数量稳步提升。在81个SCI收录期刊上发表玉米生物学研究论文366篇,比2018年增加了84篇。其中,在5年平均影响因子超过5.0的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83篇,比2018年增加了20篇,并突破性的在Science发表论文1篇,论文数量和质量均有较大幅度提升。366篇论文的研究内容涉及玉米基因组学、玉米株型相关性状遗传调控、玉米子粒发育遗传调控、玉米穗部产量性状遗传调控、玉米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遗传调控、玉米养分利用遗传调控、玉米育种技术研究和玉米功能基因组研究资源等。  相似文献   

18.
基于Web of Science的水稻研究态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2001-2010年10年间Web of Science 收录的水稻相关论文(基于水稻这一关键词),分析了这一领域影响力较高的国家/地区、科研机构、重点期刊、核心作者、发表论文;并根据Web of Science 的ESI数据库,总结水稻研究的前沿(热点)。结果表明,整体上,美国、日本、中国水稻科研居世界领先水平。日本和中国水稻科研机构发文量大,但美国科研机构论文质量较高,影响力较大。刊载水稻论文的优秀期刊集中分布在美国、英国、荷兰和德国。排名前20的高被引论文有9篇来自美国,日本和中国各3篇。水稻的研究集中分布在转基因、QTL、基因组、稻瘟病、栽培稻、活性氧、砷、铁、抗旱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2020年我国玉米生物学研究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创新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我国玉米研究团队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发表的文章数量稳步提升。在89个SCI或SCIE期刊上发表玉米生物学研究论文369篇,相对于2019年的366篇略有增加,其中,5年平均影响因子超过5.0的高水平论文有86篇,比2019年的83篇增加了3篇,论文质量稳步提升。369篇论文的研究内容涉及玉米基因组学、玉米株型相关性状遗传调控、玉米子粒发育遗传调控、玉米雌穗和雄穗穗性状遗传调控、玉米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遗传调控、玉米养分利用遗传调控和玉米育种技术研究等。本文概括性地综述2020年我国科学家在玉米生物学研究领域取得的代表性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0.
《茶叶科学》办刊5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永兴  陈宗懋 《茶叶科学》2014,34(5):417-427
全面回顾了《茶叶科学》办刊50年的基本情况。以积累和搜集的相关数据为基础,从稿源、刊发论文、论文作者及其所属机构、刊发论文的质量及影响力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进而对《茶叶科学》面临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