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了5个抗感交组合对水稻白叶枯病菌抗性的基因效应,结果表明5个组合中的3个主基因抗性遗传符合德尔分离比的前提下存在多基因抗性,而且这3个组合彼此间抗病基因的加性效应,主基因和多基因遗传方差及其遗传率存在变异。说明水稻白叶枯病抗性虽以主基因作用为主,但考虑到抗性的持久性,建议在水稻白叶枯病育种中构建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体系,以有效抑制白枯病菌群体中小种的波动。  相似文献   

2.
由黄单胞杆菌水稻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引起的白叶枯病是水稻重要细菌性病害之一。迄今,已有7个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被克隆。Xa21是第一个被克隆的白叶枯病抗性基因,因具有广谱抗性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对Xa21的发现、定位及克隆、表达特征、编码产物XA21的生化特性、作用与调控以及XA21介导的免疫反应模式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进行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粳稻感病品种沈农1033分别与7个抗白叶枯病的品种(其中汕稻有75-34,辛尼斯,1R20;粳稻有早生爱国3号,邳早15,蚌珠芒,爪哇14)杂交,F花粉培养并观察了花粉株系第二代(H2)的抗性转移及遗传表现和花粉株系第三代,第四代抗性稳定性,572个株系的性状是整齐一致的,占95.5%,其中抗病(高抗和中抗)株系有376个,占62.9%,感病系有196个,占32.7%,表现有分离的杂合系约4.5%,不同组合的H2与F2群体中抗,感反应变异幅度不同,对同一组合不同熟期花粉株系其生育日数与抗病性间存在着极显著相关性,生育期长的株系抗性较强。花粉再生植株后代H2在生育期,株高,穗长,粒重等性状上十分多样,白叶枯病抗性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在4个组合中抗性均由1个显性上位基因控制,抗病性广义遗传力在80%以上。杂种花粉植株第二,第三,第四代的农艺性状以及白叶枯病的抗性持续地稳定,不因世代的增加其性状的整齐度不降,抗性减弱。  相似文献   

4.
云南“大粒水稻”对稻白叶枯病的抗性遗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利军  张端品 《遗传学报》1991,18(5):457-460
云南地方品种——云南大粒抗水稻白叶枯病菌“江陵691”,其抗性由2对具重叠作用的隐性抗性基因控制,与IR28、南粳15的显性抗病基因不等位;也与已命名的xa-5、xa-8、xa-9和xa-13 4个抗性基因也不等位。  相似文献   

5.
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的研究与分子育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由革兰氏阴性菌黄单孢水稻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引起的白叶枯病是世界水稻生产中最严重的细菌性病害。白叶枯病是一种维管束病害,自然条件下,病菌通常由水孔或伤口侵入,沿叶脉产生灰白色病斑。田间常在分蘖期观察到病症,并随植株的生长而发展,至抽穗期达到高峰。水稻遭受白叶枯病后,一般减产20%-30%,严重时甚至绝收。白叶枯病最早于1884年在日本福岗地区发现  相似文献   

6.
基因聚合提高了水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郑康乐  王汉荣 《遗传》1998,20(4):4-6
研究了含有单个抗性基因的水稻近等基因系和抗性基因聚合品系对浙江省白叶枯病菌4个主要小种的抗性,单个基因对这些小种的抗性均不高,对新近流行的小种大多感病;基因聚合品系对这些小种的抗性普遍提高,说明基因聚合是培育具有持久抗性品种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7.
利用农杆菌介导的高效遗传转化系统,将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1转入黄淮稻区主栽品种豫粳6号的胚性愈伤组织,获得转基因植株,GUS染色和PCR分析证明Xa21基因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其自交T1代植株经GUS染色和白叶枯病接种鉴定呈现3:1分离,研究为培育抗白叶枯病水稻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由革兰氏阴性菌黄单孢水稻变种(Xanthom onasoryzae pv.oryzae,Xoo)引起的白叶枯病是世界水稻生产中最严重的细菌性病害。白叶枯病是一种维管束病害,自然条件下,病菌通常由水孔或伤口侵入,沿叶脉产生灰白色病斑。田间常在分蘖期观察到病症,并随植株的生长而发展,至抽穗期达到高峰。水稻遭受白叶枯病后,一般减产20% -30% ,严重时甚至绝收。白叶枯病最早于1884 年在日本福岗地区发现。50年代以来,发病范围扩大,目前白叶枯病的发生范围已遍及世界各水稻产区[1,2,3]。由于其危害严重,而化学防治难以奏效,种植抗病品种是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这引起育种家们对抗病性和遗传规律研究的重视。多年来的研究在理论上和应用上取得了许多进展,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从基因对基因的学说解释寄主和病原菌的相互作用,建立了标准的单基因寄主和相对应的病原菌生理小种的鉴别系统;随着水稻基因组研究的开展,通过分子遗传图谱和物理图谱的构建,对抗性基因进行了定位和克隆;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基因工程手段,开始了水稻白叶枯病抗性的分子育种工作。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对水稻白叶枯抗性基因的研究与应用进行概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水稻白叶枯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水稻的细菌性病害,培育抗性品种是治理该病害的重要途径。因此,明确云南水稻材料对检疫性病害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可以为该病害的防治与监测、水稻栽培的合理布局和良好抗性资源的获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剪叶接种法测定云南稻区30个品种对7个不同致病型白叶枯病菌的抗性。【结果】在供试的30个云南水稻品种中,2个品种(玉粳16和JS42糯稻)对7个不同致病型菌株均表现为抗性;15个品种对7个致病型菌株均表现感病;对HEN11、SCYC-6、YN7、YN11、FUJ、YN241和PX099等7个致病型菌株表现抗性的水稻品种分别占26.67%、16.67%、23.33%、13.33%、6.67%、10.00%和20.00%。此外,区试材料的抗性比例高于主栽品种,地方稻未发现抗性品种。【结论】现在生产上的大部分水稻品种对优势致病型病原菌入侵的抵抗能力降低甚至丧失。针对云南地区的优势致病小种FUJ筛选得到2个抗性品种:玉粳16和JS42糯稻。  相似文献   

10.
从全国各病区筛选的19个代表菌株,在三套(中国,日本和IRRI)16个鉴别品种上进行测试,获得4个病情指标,即病斑长度,病组,日增速率和日增百分率,采用不同的的病情指标作方差分析,所得结果不完全一致;对4个病情指标进行相关及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病情指标之间是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且日增百分率为日增速率与病叶长度之商,这种相关性在主成分分析中也得到了证实,通过聚类分析发现,病斑长度不能与其它3个指标归  相似文献   

11.
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α-14在分子标记连锁图上的定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选取对水稻白叶枯病原菌6个菲律宾小种均为感病的籼稻品种珍珠矮为母本,携带抗病基因Xα-14的粳稻近等基因系CBB14(抗菲律宾5号小种P5)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F1植株对相对应的菌系P5表现全生育期抗病, F2群体在分蘖前期接种鉴定结果表明,抗、感植株的分离符合3:1显性单基因分离比。根据对F2群体中选择的99个单株进行的RFLP分析的结果,构建了水稻第4连锁群的分子图谱,并把抗病基因Xα-14定位于RG62 0和G282之间。 Abstract:In order to map a rice bacterial blight resistance gene Xα-14,a F2 population containing 99 plants was generated from a cross between Zhenzhuai(susceptible to all six Philippines races)and CBB14 with Xα-14(resistant to race 5).It was observed that resistant and susceptible plants were segregated in a ratio of 3:1.Based on RFLP analysis in the population,a molecular linkage map of chromosome 4 was constructed,and the gene Xα-14 was located between RFLP markers RG 620 and G282.  相似文献   

12.
采用菲律宾10个代表菌株和我国V型菌代表菌株在植株的分蘖初期和孕穗期人工接种,鉴定和评价近年选育的26个“绿色超级稻”品种(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结果表明多数品种在分蘖初期和孕穗期对病菌的抗感水平相同,少数品种接种在孕穗期接种部分菌株后的病斑长度小于苗期。此外,新黄占、华201S-1 和XF10450在分蘖初期和孕穗期接种10个菌株后的病斑长度均小于5cm,具有高度的广谱抗性;其它品种对不同菌株的抗性水平不同,黄华占、旱优113、新两优3411和天优145对4-5个菌株表现抗病,旱优75、旱优715和009067对测试的10-11个菌株高度感病;其它品系对所有菌株表现中度感病或感病。 关键词:水稻品种;白叶枯病;抗性  相似文献   

13.
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4的PCR标记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与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4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M55的序列设计引物,通过对国际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抗白叶枯病近等基因系和基因累加系的叶片DNA、半粒种子提取物及Xa-4基因的杂合体DNA的PCR特异扩增,初步建立了Xa-4的PCR标记体系。进而用该标记体系对我国籼型杂交水稻常用的亲本材料进行分析,揭示出了Xa-4在这些材料中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4.
用PCR技术诊断水稻的白叶枯病抗性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陆朝福  章琦 《遗传学报》1996,23(2):110-116
植物育种中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要求分子标记与目的基因紧密连锁,而且分析手段经济简便、重复性好。Xa21是最近发现的一个具有广谱抗性的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利用一个含Xa21基因的品系IRBB21分别与2个感病品种杂交获得2个F_2群体。用4对引物分别对3个亲本进行PCR分析,其中一对引物(PB78)的PCR产物在抗、感病品种间可揭示多态性。对2个F_2群体进一步的遗传分析表明,PCR标记和Xa21的白叶枯病抗性紧密连锁,其重组率仅为2.48%。根据该标记选择基因型纯合的抗性植株,其准确率可达100%。本文还就植物育种中分子标记的检测途径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5.
由水稻黄单胞菌水稻变种Xoo引起的水稻白叶枯病是全球性的重要病害之一。已有31个水稻白叶枯抗性基因被鉴定并报道,其中18个被定位到染色体上,5个被克隆。简要综述了水稻白叶枯抗性基因的鉴定、定位和克隆的进展,并讨论了合理利用抗性基因防治白叶枯病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由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引起的白叶枯病是水稻生产中普遍发生、危害严重的一种细菌病害。本研究采用我国和菲律宾的6个Xoo代表菌株,人工接种评价了来源于我国26个省份的174份水稻微核心种质资源对白叶枯病的抗性。结果表明,来源于不同稻作区的种质资源以及籼粳亚种对白叶枯病的抗性存在明显分化,6个粳稻品种和7个籼稻品种对2个或2个以上的菌株具有抗性,其中7-304、山酒谷、麻谷子、包二幅以及古154抗谱较广。本文的研究结果将为水稻抗白叶枯病育种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水稻硒结合蛋白(selenium-binding protein, SBP)基因的功能,以水稻品种日本晴(Oryza sativa Japonica)为材料,采用同源克隆法获得Os SBP,并对其进行组织特异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Os SBP基因cDNA序列为1 623 bp,包括长度为1 449 bp的CDS,碱基组成为A 23.3%、T 25.1%、G 28.9%、C 22.6%,编码48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Os SBP蛋白表现为弱酸性,且稳定、亲水;二级结构中以无规则卷曲和延伸链结构为主,三级结构同源建模成功,主要是螺旋和转角;亚细胞定位Os SBP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推测可能在运载结合、辅助因子中发挥重要作用,无跨膜结构域,无信号肽;该蛋白序列中存在24个丝氨酸磷酸化,11个苏氨酸磷酸化位点和10个酪氨酸磷酸化位点以及6个糖基化位点。启动子元件分析表明,其含有与热胁迫、干旱胁迫、光反应、细胞防御、赤霉素(GA)和茉莉酸甲酯(MeJA)信号传导相关元件。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克隆的Os SBP氨基酸序列与短柄草、高粱的同源关系较近,具有较高的保守性,与莱茵衣藻的同源关系较远。RT-PCR分析结果表明,Os SBP基因在各组织中均有表达,水稻孕穗期中茎的表达最高,其次分别为叶和根,穗中表达量最低,且该基因的表达受Cd,盐和热的诱导,以及PEG和Cold的抑制。该基因的成功克隆及分析为进一步研究Os SBP在水稻抗逆中的作用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浙江省早籼稻区域试验中多品系、多年、多点、非平衡、无重复的白叶枯病抗性鉴定数据,作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近年早籼稻区域试验,品种抗病性效应的方差最大,其次为地点×年份、品种×地点、品种×地点×年份互作效应。杭820显著比对照广陆矮4号抗白叶枯病,而G90-316、G90—280、杭8820白叶枯病抗性显著高于对照浙852。本文还进行了各参试品种抗性分析。  相似文献   

19.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和白叶枯病抗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建龙  王汉荣 《遗传学报》1997,24(4):330-335
分析了Hashikalmi,Dular和90IRBBN44三个抗源品种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S-103菌株和白叶枯病P1菌系的抗性遗传。结果表明,Hashikalmi和Dular对S-103的抗性均由2对隐性基因所控制,90IRBBN44则带有1对隐性抗性基因。经等位性测定表明,Hashikalmi和Dular的2对基因中至少有1对是等位的,但它们与90IRBBN44的1对基因均不等位。3个抗源品种对P1的抗性都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该基因与xa-5等位。连锁遗传分析表明,Hashikalmi和Dular对S-103的2对抗细条病基因中的1对与xa-5相连锁,而90IRBBN44的1对抗性基因与xa-5呈独立遗传。本文还就开展水稻抗细菌性条斑病育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来源于疣粒野生稻的白叶枯病新抗源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疣粒野生稻对白叶枯病高抗甚至免疫。粳稻品种8411与疣粒野生稻体细胞杂交获得了2个高抗所有栽培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均不能抵御的国际广致病菌系P6的新种质SH5和SH76,遗传分析鉴定出新种质含有1个抗P6小种的显性基因。本研究以高感白叶枯病水稻品种IR24及携带不同抗性基因的16个材料为参照,对分蘖期、孕穗期的SH5和SH76分别接种11个白叶枯病小种,抗性分析表明SH5和SH76的抗谱广,与IRBB21(Xa21)抗谱一致,与IRBB5(xa5)、IRBB7(Xa7)和Asominori(Xa17)的较相近。用Xa21的分子标记pTA248和XA21检测,确定SH5和SH76不携带Xa21基因,前期研究结果证实新种质中不含xa5和Xa7;与Asominori的杂交试验表明其抗性基因与Xa17基因不等位。这些结果表明SH5和SH76中存在1个抗P6小种的新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