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市出生缺陷的发生原因,为出生缺陷的早期诊断及制定预防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我市2009年~2013年出生缺陷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2009年~2013年5年期间出生活产数204 908人,发生出生缺陷1636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79.84‰,发生出生缺陷前7种出生缺陷顺位是腹股沟斜疝、先心病、唇腭裂、多指(趾)、脑积水和脊柱裂、脑膨出、外耳畸形。结论加强婚前检查,产前诊断及超声诊断水平,加强产前保健工作质量,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的有效措施,建立健全出生缺陷监测及报告制度和网络,是预防出生缺陷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种类及相关因素,为出生缺陷的预防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回顾分析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2007~2013年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变化趋势、顺位特点及转归。结果2007~2013年我院产科共出生22889例新生儿,其中有出生缺陷359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5.68‰,近年有增高趋势。出生缺陷顺位依次为肢体畸形22.6%、先天性心脏病16.7%、神经管畸形13.4%、消化系统畸形10%、唇腭裂9.2%。孕妇年龄大于35岁的出生缺陷发生率较高,农村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城市。出生缺陷患儿中活产150例(41.8%),治疗性引产及死胎共209例(58.2%),其中最多的是先天性心脏病47例(22.5%),其次神经系统畸形45例(21.5%)。结论出生缺陷的发生有增高趋势,积极采用三级预防措施,降低新生儿期出生缺陷发生率,尤其是预防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畸形的发生,进一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13年余姚市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及主要特征,探讨影响出生缺陷的因素,找出适合该人群的干预措施。方法对余姚市2012年10月1日~2013年9月30日的出生缺陷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13.88‰,其中围产儿126例,发生率为9.88‰,28w治疗性引产51例;本市户籍人口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3.16‰,与前几年持平,非本地户籍为14.46‰,高于前几年发生率;本市户籍人口出生缺陷发生率、孕中期缺陷检出率与非本市户籍人口无显著性差异;产妇年龄超过35岁组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出生缺陷发生顺位前5位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总唇裂、外耳其他畸形、肾脏畸形及神经管畸形。结论做好孕产妇孕前、孕期保健,常规进行产前筛查和孕中期彩超排畸,避免缺陷儿进入围产期,是降低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的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了解怀柔区15年来出生缺陷发生情况,为今后出生缺陷监测,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以监测医院为基础,按照“全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主要先天畸形诊断标准1”及《北京市出生缺陷监测工作规范》,对1996年10月1日~2011年9月30日孕满28w至产后7d的围产儿及1996年10月1日~2011年9月30日小于28w引产的出生缺陷儿进行出生缺陷及相关因素的监测。结果1997年~2011年,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14.49‰,1997年至2003年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下降趋势,自2004开始,出生缺陷发生率逐年呈上升趋势。1997年~2011年,唇腭裂、指趾四肢畸形、神经管畸形、多发畸形先天性心脏病、副耳畸形一直排在出生缺陷顺位的前列,自2006年以后,先天性心脏病一直居出生缺陷顺位的第一位。本地农村人口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本地城镇人口的出生缺陷发生率。非户籍人口总的发生率高于本市总的发生率。产前诊断呈上升趋势。结论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服务能力及水平的提高,对出生缺陷的预防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应对外来人口加强开展广泛的优生知识的宣教,做好孕前、孕早期及孕中期的宣教工作,促进婚检工作及推广孕前保健服务是我们面临的重要抉择,全面落实出生缺陷一级预防措施,以降低怀柔区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高邮市2005年-2007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动态变化及流行特征,并与同期全国出生缺陷发生率进行比较,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和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2006年制定的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对高邮市2005年-2007年围产儿及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高邮市2005年-2007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分别为:7.47‰、6.89‰、3.55‰,呈下降趋势,明显低于全国出生缺陷发生率;高邮市2005年-2007年出生缺陷发生顺位依次为总唇裂、多指(趾)、先天性心脏病、肢体短缩[包括缺指(趾)、裂手(足)]、外耳其它畸形(小耳、无耳除外)。结论孕前、孕期增补叶酸,提高婚检率,开展孕前保健,提高围产保健技术,普及产前筛查,提高产前诊断水平,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听力筛查率,是降低出生缺陷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北京市东城区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及顺位情况等,为制定干预措施,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对近13年东城区产科医院出生缺陷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近13年间,我区产科医院共分娩围产儿137516例,围产儿死亡1277例,围产儿死亡率为9.29%。;出生缺陷2021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4.7%o;在出生缺陷儿中,男胎1107例,占54.77%,女胎894例,占44.24%,性别不明20例,占0.99%。在围产儿死亡中,出生缺陷434例,出生缺陷占围产儿死亡的33.99%。出生缺陷前五位死因分别是:2008年前主要为先天性心脏病、肢体畸形、泌尿系统畸形、唇腭裂及神经管畸形。2008年后,耳部畸形逐渐增加,2011~2012年上升为第一位,顺位依次为耳部畸形、肢体畸形、先天性心脏病、尿道下裂、唇腭裂,神经管畸形已退出前五位。13年间出生缺陷平均产前确诊率为27.15%,远远高于全国水平。结论2008年后,我区神经管畸形已退出前五位,说明我区通过宣传在孕前及孕早期服用叶酸降低神经管畸形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为了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就要对围孕期妇女加强优生优育知识的宣传教育,要为孕妇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减少环境污染,避免在新装修的居室里孕育新生命,孕妇在孕前就应当脱离有毒有害作业,减少不良因素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宁波市2005年~2009年出生缺陷监测数据,了解宁波地区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影响因素及产前诊断情况。方法在宁波市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内住院分娩围产儿及〈28周因诊断出生缺陷而终止妊娠的治疗性引产儿中,连续监测2005年~2009年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相关因素及产前诊断情况。结果 5年监测367 175例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39.88/万,2009年有上升;前三位分别为先天性心脏病、肢体畸形,唇腭裂;男婴的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女婴;居住在城镇的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居住在乡村的;双胎及多胎的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单胎;孕母年龄〉35岁,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增高;出生缺陷的产前诊断率为34.34%,相对较高的是脑积水、神经管畸形、腹腔的出生缺陷及唐氏综合征。结论加强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能有效降低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减少残疾儿出生;应进一步提高产前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了解近两年余姚市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及主要特征,为今后出生缺陷监测,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余姚市2012年10月1日~2014年9月30日孕满28w至产后7d的围产儿及28w的治疗性引产儿的出生缺陷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两年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13.96‰,其中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9.61‰,28w因胎儿畸形治疗性引产109例;本市户籍人口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3.30‰,非本地户籍为14.52‰,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孕中期出生缺陷检出的相对数,本地户籍人口高于非本地户籍,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产妇年龄超过35岁组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出生缺陷发生顺位前6位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总唇裂、多指(趾)、神经管畸形、肾脏畸形、外耳及其他畸形。结论做好婚检,孕产妇孕前、孕期保健,常规进行产前筛查和孕中期彩超排畸,避免缺陷儿进入围产期,对新生儿开展疾病筛查和听力筛查,是降低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人口素质的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甘肃省张掖市出生缺陷及产前筛查现状,提出完善产前筛查,降低出生缺陷的对策。方法回顾性统计张掖市1998.1~2013.1年出生缺陷情况,统计分析出生缺陷率、出生缺陷发生顺位与构成比及产前筛查现状。结果15036例围产儿中有257例出生缺陷儿,出生缺陷发生率16.62‰;围产儿死亡率5.42‰,缺陷儿死亡率175.42‰(是总围产儿死亡率的33倍)。前4位出生缺陷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多(并)指趾、唇腭裂、外耳其他畸形。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共8个,包括早孕期发烧、病毒感染、GDM、妊娠高血压疾病、患其他病、服用抗生素、服用其他药、接触农药。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是孕早期接触农药(OR=14.433)、感染病毒(OR=7.645)、服用其他药物(OR=6.686)及服用抗生素(0R=6.545)。结论1.降低出生缺陷,预防至关重要,重点推广一级预防:加强孕前、孕期保健、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工作,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加强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等二级预防措施;积极应对出生缺陷儿的处理三级预防,可有效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2.甘肃省张掖市缺陷发生率居高不下,产前筛查率偏低,建立合理实用的产前筛查规范已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怀柔区近5年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及变化趋势,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年至2013年在怀柔区助产机构分娩的围产儿及小于28周无论孕周大小诊断的出生缺陷儿进行监测。对近五年总体发生情况、顺位、产前诊断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五年问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逐年升高,升高的主要原因为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升高,而先天性心脏病升高的主要原因为监测水平和诊断水平的提高。(2)流动人口出生缺陷发生率由2009年的20.26‰升高到2013年的91.93%0,户籍人口的出生缺陷发生率也由2009年的22.97‰上升到2013年的42.06‰,且除2009年外,2010年至2013年流动人口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户籍人口。(3)近五年出生缺陷顺位变化不大,排在前五位依然为先天性心脏病、副耳畸形、肢体畸形、尿道下裂及血管瘤等。(4)怀柔区近5年神经管畸形发生率逐年降低。由2010年的l.95‰下降到2013年的0.58‰。但是和北京市相比,怀柔区神经管畸形发生率还较高。结论加强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措施,进一步做好免费发放叶酸工作,提高我区叶酸发放率和依从率,不断降低神经管畸形的发生率;高度关注流动人口的出生缺陷发生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余姚市7岁以下儿童出生缺陷及残疾发生状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余姚市2016年7岁以下儿童出生缺陷及残疾监测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岁以下儿童中,原有出生缺陷数432例,今年新发现358例,共发现790例出生缺陷,发病率87.16/万,出生缺陷发生顺位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肢体畸形、体表畸形、唇腭裂、外耳畸形。原有残疾儿38例,今年新发现17例,共发现55例,发病率0.61‰。残疾发生顺位依次为听力残疾、肢体残疾、孤独症、脑瘫、智力残疾。结论做好出生缺陷和残疾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出生缺陷和残疾儿童开展医疗救治和康复治疗,避免或减轻致残。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和分析临海地区围生儿出生缺陷的基本情况,探讨其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按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出生缺陷诊断及统计标准对围生儿进行监测。结果临海地区2008-2011年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3.69‰,略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出生缺陷主要为神经管畸形、脑积水、唇腭裂、多指、脊柱裂、先天性心脏病、尿道下裂等;高龄是新生儿出生缺陷的高危因素;乡村出生缺陷发生率村高于城镇。结论加强优生措施,提高产前筛查和诊断率,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余姚市内居住流动人口孕产妇出生缺陷检出情况,找出适合该人群的干预措施。方法将余姚市2008年-2012年分娩的流动孕产妇包括〈28周因出生缺陷而治疗性引产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余姚市2008年~2012年分娩的流动孕产妇围产儿34654例,出生缺陷数279例,出生缺陷检出率8.05‰,出生缺陷发生顺位依次为四肢畸形、内脏畸形,口唇畸形、外耳畸形、神经管缺陷、先天性心脏病。〈28周因出生缺陷而治疗性引产87例,出生缺陷发生顺位依次为神经管缺陷、内脏畸形,口唇畸形、四肢畸形、颈部水囊瘤,先天性心脏病。结论做好流动孕产妇孕前、孕期保健,常规进行产前筛查和孕中期彩超排畸,避免缺陷儿进入围产期,是降低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的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017年余姚市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及主要特征,探讨影响出生缺陷的因素,找出适合该人群的干预措施。方法对余姚市2016年10月1日~2017年9月30日的围产儿出生缺陷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7年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1.82‰,28w治疗性引产51例;本市户籍人口出生缺陷发生率、孕中期缺陷检出率与非本市户籍人口无显著性差异;产妇年龄超过35岁组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出生缺陷发生顺位前10位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总唇裂、染色体异常、多指(趾)、神经管畸形、肾脏畸形、并指(趾)、外耳其他畸形、脑积水、骨骼系统异常。结论做好孕产妇孕前、孕期保健,常规进行产前筛查和孕中期彩超排畸,避免缺陷儿进入围产期,是降低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的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舟山群岛10年间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及变化趋势,探寻和分析出生缺陷发生因素。方法采用纵向比较方法对舟山群岛出生缺陷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出生缺陷发生率14.43‰,本地和流动经检验无差异,出生缺陷前10位顺位以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副耳等为主。结论建立健全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机制,多措施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和分析本地区流动人口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为制定适合本地区的出生缺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5年间嘉善县中医医院流动人口出生缺陷围产儿资料及其相关因素。结果5年间出生缺陷围产儿共122例,出生缺陷顺位前5位为先天性心脏病、耳部畸形、多/并指(趾)、唇腭裂和神经管畸形;出生缺陷诊断以出生后诊断为主;5年来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结论加强流动人口的宣传教育和孕期保健系统管理,提高流动人口的孕期保健覆盖率、产前筛查率和产前诊断率,对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降低出生缺陷的预防、监测及干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并比较历年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变化趋势、出生缺陷顺位特点、终止妊娠的孕周及转归。结果2010年~2012年余姚市本地户籍出生围产儿14670例,其中发现出生缺陷198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3.5‰,以2012年为最低。出生缺陷先天性心脏病居首位,占畸形总数的21.21%,其次是肢体畸形14.14%,其他依次为总唇腭裂9.60%、外耳畸形和其他消化道畸形各占畸形总数的9.09%。妊娠28周前终止妊娠74例(37.37%),其中先天性心脏病17例(22.97%);妊娠》28周终止妊娠46例(23.23%),其中最多的也是先天性心脏病10例(21.74%)。出生缺陷活产共78例(39.39%),其中肢体畸形共22例居首位(28.21%);而治疗性引产120例(60.61%),其中最多的是先天性心脏病共27例(22.5%)。结论出生缺陷监测能发现严重畸形及重要脏器畸形者,并且早期进行治疗性引产。余姚市本地户籍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处于稳定水平,加强孕前、孕期对出生缺陷的预防、监测并适时进行科学干预,有利于降低出生缺陷、改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流动人口对出生缺陷发生率及检出率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10年发生出生缺陷的中期引产胎儿及围产儿的临床资料分两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前5年与后5年比较,1.出生缺陷总发生率分别为8.82‰及28.05‰2.出生缺陷的顺位由神经管畸形变化为先天性心脏病;3.本市人口与流动人口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分别为11.65‰、3.41%(前5年)及18.17‰、37.10‰.结论 1.10年来本市随流动人口的增加,出生缺陷的总发生率明显增加;2.出生缺陷前5年以神经管畸形为主,后5年则以先天性心脏病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和分析广州市白云区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的动态情况,试探讨其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按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出生缺陷诊断及统计标准对围产儿进行监测。结果我院2003-2007年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4.99‰,略高于全国13.07‰的平均水平,但呈逐年下降趋势;出生缺陷前6位依次为:神经管畸形、巴氏胎儿水肿综合征、唇腭裂、多指、并指、先天性心脏病、尿道下裂;高龄产(35岁以上)是导致新生儿出生缺陷的高危因素;农村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城镇;产前诊断率低。结论应结合个体情况,以有效地预防干预措施为主,提高产前诊断率,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进一步掌握徐州市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和种类,探索出生缺陷的影响因素,为制定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009年徐州市开展助产的医疗机构分娩的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结果 6年监测676 014例围产儿,其中出生缺陷儿2400例,平均出生缺陷发生率为3.55‰,2004年~2009年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3.15‰、3.36‰、3.64‰、3.97‰、3.09‰、3.86‰,总体呈上升趋势。前5位出生缺陷依次为唇裂合并腭裂、多并指(趾)、神经管畸形(包括无脑畸形、脊柱裂、脑膨出)、唇裂、先天性脑积水。结论提倡婚检,定期产前检查,开展产前诊断及新生儿筛查技术,加强健康宣教,提高群众的优生优育意识,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和围产儿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