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吴文蕾  葛久禹  李升  黄晓峰  陈湘华 《口腔医学研究》2011,27(12):1049-1051,1055
目的:将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与胶原膜联合应用于修复牙周缺损的动物实验,探讨其用于引导牙周组织再生的可行性。方法:人工构建4只成年Beagle犬下颌后牙区牙周缺损模型,分别随机采用: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胶原膜、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空白对照治疗,每组8颗牙,12周后处死动物,进行组织学观察并测量新生组织高度。结果:与单纯植入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组相比,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胶原膜组获得了更多的新附着,表现为有较多的新生牙槽骨、新生牙周膜和新生牙骨质样组织生长,2组之间新生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与胶原膜联合运用修复牙周牙槽骨缺损引导牙周组织再生的效果优于单纯植入人工骨。  相似文献   

2.
人工构建4只成年Beagle犬下颌后牙区牙周缺损模型,分别随机采用: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胶原膜、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空白对照治疗,每组8颗牙,12周后处死动物,进行组织学观察并测量新生组织高度。结果:与单纯植入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组相比,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胶原膜组获得了更多的新附着,表现为有较多的新生牙槽骨、新生牙周膜和新生牙骨质样组织生长,2组之间新生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与胶原膜联合运用修复牙周牙槽骨缺损引导牙周组织  相似文献   

3.
王钟慧 《口腔医学》1996,16(3):145-146
羟基磷灰石修复牙周骨缺损的疗效观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宝钢医院口腔科王钟慧我科自1990年开始,用致密多晶羟基磷灰石微粒人工骨对21例26颗牙的牙周骨缺损作了修复治疗,经过2年的临床观察,疗效满意,作如下报道。材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治疗病人2l例,男...  相似文献   

4.
周立伟  魏世成  李玉宝  姜肖梅 《口腔医学》2009,29(11):561-563,585
目的研究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骨作为骨缺损修复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将人工骨材料的预制件植入人工形成的兔颅骨临界缺损区域内,通过大体标本观察、X线及锝(99mTc)亚甲基二磷酸盐核素骨显像检查评价该材料的骨缺损修复能力,并动态评价修复后受植区内的骨代谢变化。结果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生物活性人工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颅骨及其颅内代谢无影响,可在兔颅骨临界缺损区域内引导骨再生。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生物活性人工骨材料具备骨缺损修复材料所需的良好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5.
纳米羟基磷灰石修复兔颌骨缺损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纳米羟基磷灰石修复颌骨缺损的生长特性及生物相容性。方法24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在下颌骨体部造成直径1.0cm的骨缺损,实验组以纳米羟基磷灰石修复,对照组以普通羟基磷灰石修复,于术后1周、4周、8周、12周分别处死,用医学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各组分的组织生成量,进行组织学定性和定量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纳米羟基磷灰石组骨缺损修复区随时间增长修复材料被利用与新生组织结合成骨而不断减少,直至与正常骨接近而趋于稳定;HA组新生骨仅围绕材料生成。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可与新生骨组织结合且成骨较快,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东利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应用电子计算机和计图仪等手段,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在不同根面状态—脱矿与非脱矿根面的移行、附着及定向生长进行研究,并对其生长附着的程度、面积等进行了动态观察及指数测定。以期为探讨牙周病患者牙周组织细胞的生长及新附着建立一种科学的实验方法。并为探索设计有效的牙周治疗方法及矛周外科治疗时的根面处理提供依据。实验结果表明,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及附着,在脱矿组显著高于非脱矿组。  相似文献   

7.
牙周病治疗后的愈合多是长结合上皮修复.为防止长结合上皮形成于根面,促进牙周结缔组织附着通常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用饱和枸橼酸处理根面使之脱矿、抑菌,促进纤维蛋白及牙周结缔组织胶元纤维更易于与根面附着从而阻止长结合上皮生长;二是应用生物相容性膜作为屏障阻止长结合上皮生长,使牙周膜内的成纤维细胞引导至根面并向冠向生长,此即牙周组织引导再生术(guidled tissue regeneration GTR).本文应用牙龈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研究上皮细胞在多孔羟基磷灰石(HA),特氟隆(Teflon)材料Biop-ore(BO);和特氟隆材料Gore-Tex(GT)三种不同性质薄膜材料上生长情况,为今后的研究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骨形成蛋白一多孔羟基磷灰石复合人工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牛骨形成蛋白(bBMP)与多孔羟基磷灰石(HA)结合制成 bBMP-HA 复合人工骨,植入狗股骨缺损区,植入后2,4,8,16,24周,采用组织学、扫描电子显微镜及~(43) Ca 同位素示踪综合考查其骨修复过程,并以单纯 HA 作为对照。结果发现,各实验程期 bBMP-HA 材料内新骨形成量均明显多于单纯 HA 对照组,bBMP-HA 植入后早期诱导骨形成较活跃,实验证明 bBMP-HA 复合人工骨具有良好的诱导成骨能力,并能促进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9.
实验采用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作为骨缺损修复材料。实验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操作性,成形性和生物相容性,能促进骨缺损修复,为一有潜能的骨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0.
牙周结缔组织与牙根的生物相容性是牙周病治疗中的基本问题。探讨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uman gingival fibroblast,HGF)在不同根面上附着和生长的特点,有助于为临床寻求合理,有效地促进牙周结缔组织新附着  相似文献   

11.
BIOGLAS治疗牙周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于存在牙周骨缺损的牙周炎患者,分别使用四环素糊剂调制的BIOGLAS(PERIOGLAS倍骼生)和羟基磷灰石(HA)两种材料进行牙周骨下缺损的充填治疗。并进行疗效比较,以寻求一种临床上修复牙周骨缺损诱导牙周组织再生的较为理想的材料。方法:选择42例中,晚期牙周炎患者的88个位点,分别经两种方法治疗后一年,评价各种临床指标的改善,包括探诊深度(或牙周袋深度PD),探诊附着水平(或附着丧失AL),出血指数(BI)及X线片的计算机辅助分析。结果:两种方法治疗后,各种临床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并且X线片显示BIOGLAS组骨缺损区的骨密度增高显著好于HA组,结论:BIOGLAS是一种修复牙周骨缺损,诱导牙周组织再生的良好生物活性材料,对于中,晚期牙周炎的牙周骨缺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羟基磷灰石联合胶原膜牙周引导再生术(HA+GTR)与传统牙周翻瓣术植羟基磷灰石(HA)治疗牙周骨缺损的疗效。方法选择127颗经牙周基础治疗的牙周骨缺损的患牙,随机分二组HA+GTR(n=67),HA(n=60),术后定期随访,以临床及X线检查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术后牙周袋深度(PD)、根分叉水平探入深度(HPD)、附着丧失(AL)、牙龈指数(GI)均有明显减少,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HA+GTR组的PD、HPD、AL值小于H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骨缺损处牙槽骨修复均明显。结论HA+GTR治疗牙周骨缺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伴有不同程度骨缺损的单牙缺失区引导的再生骨对种植修复体周围牙龈形态美学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对53例单牙缺失伴有不同程度牙槽骨缺损的病人进行标准牙种植手术,同期应用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行骨引导再生术,观察骨愈合和引导再生骨的形成情况.在修复即刻、修复后半年和1年时,对种植体顶骨缘吸收和种植修复体周围牙龈形态、龈缘水平、牙龈质地、龈乳头结构和龈缘出血状况的变化进行评价.结果:引导的再生骨充满骨缺损,骨质良好.在修复后1年,4例出现种植体顶边缘骨吸收超过1个螺纹,与骨缺损类型无关.随功能负重时间延长,种植修复体牙龈美学效果改善明显,但牙龈形态和龈乳头结构不完整在骨缺损较大病例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小型骨缺损病例.结论: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充具有良好的引导骨再生作用,充足的引导再生骨是维持种植修复体周围牙龈正常形态结构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生物活性多肽处理的碳磷酸钙骨水泥 (carbonatedcalciumphosphatebonecement,CCPBC)修复牙周骨缺损的可能性与效果。方法  4只健康家犬牙周用手术方法去骨 ,缺损约1cm× 1cm ,每只犬分别用羟基磷灰石 (hydroxyapatite ,HA)、倍骼生、CCPBC以及用多肽处理的CCPBC直接修复缺损 ,术后 1~ 3个月进行X线片检查及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 实验条件下 ,HA组和倍骼生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材料丢失 ,HA组缺损处为软组织修复 ,倍骼生组牙槽骨侧残余材料周围有少量新生骨组织 ;CCPBC组能有效维持牙周骨缺损间隙 ;CCPBC经多肽处理组 ,材料周围有较多的新骨形成 ,修复效果优于其他组。结论 CCPBC经过生物活性多肽修饰后具有一定的成骨活性 ,其在牙周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前景 ,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5.
纳米羟基磷灰石修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材料在种植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将纳米羟基磷灰石植入钛种植体周围的骨缺损区,观察种植体与骨界面的结合形式和程度.结果:纳米羟基磷灰石修复钛种植体骨缺损处实现良好的骨结合.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材料的使用在实现钛种植体与周围健康骨组织的骨结合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胶原与羟基磷灰石复合人工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的胶原为颗粒型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的粘接成形剂,将HA-胶原复合材料植入狗下颌实验性骨缺损中,采用组织学、定量组织学和X线等方面法评价其骨缺损修复能力。研究结果发现HA-胶原复合人工骨具有良好的相容性、骨引导性,能与新骨形成紧密结合,抑制HA颗粒散动及改善其操作性能,胶原在植入后4周完全吸收。本研究表明,HA-胶原复合人工骨作为新的骨修复材料,人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较理  相似文献   

17.
珊瑚-甲硝唑复合人工骨植入智齿牙槽窝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珊瑚甲硝唑复合人工骨植入智齿牙槽窝在修复邻近的第二磨牙远中牙周骨缺损和预防干槽症等方面的作用。方法根据随机设计和自体对照原则,对11例要求拔除双侧下颌低位阻生智齿的患者,在一侧牙槽窝植入珊瑚甲硝唑,另一侧不植入任何材料作自体对照。在手术前后进行了临床和X线检查及邻近的第二磨牙远中颊侧牙龈附着丧失测定。结果术后12周,材料植入组的牙槽窝骨缺损和牙槽嵴高度均得到良好的恢复,材料完全为宿主骨取代,邻近的第二磨牙远中颊侧的牙龈附着丧失明显小于术前(P<0.01),无1例出现干槽症;而对照侧的牙龈附着丧失与术前无显著差异,有1例出现干槽症。结论珊瑚甲硝唑植入智齿牙槽窝可较好地修复邻近的第二磨牙远中牙周骨缺损。但它对干槽症的预防作用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伴有不同程度骨缺损的单牙缺失区引导的再生骨对种植修复体周围牙龈形态美学的影响.方法 对53例单牙缺失伴有不同程度牙槽骨缺损的患者进行标准牙种植手术,同期应用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行骨引导再生术(GBR),观察引导再生骨的形成情况.在修复即刻、修复后3、6个月时,对种植体顶骨缘吸收和种植修复体周围牙龈形态、龈缘水平、牙龈质地、龈乳头结构和龈缘出血状况的变化进行评价.结果 引导的再生骨充满骨缺损,骨质良好.在修复后6个月,4例出现种植体顶边缘骨吸收超过1个螺纹,与骨缺损类型无关.随功能负重时间延长,种植修复体牙龈美学效果改善明显,但牙龈形态和龈乳头结构不完整在骨缺损较大病例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小型骨缺损病例.结论 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具有良好的引导骨再生作用,充足的引导再生骨是维持种植修复体周围牙龈正常形态结构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检测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carbonated hydroxyapatite,CAP)的骨传导性和生物吸收性。并探讨骨形成蛋白-2(rhBMP-2)、重组人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M-CSF)对CAP成骨特性和生物吸收的影响。方法:选取45只雄性SD大鼠,制备双侧胫骨临界性骨缺损模型,以复合骨形成蛋白-2(rhBMP-2)的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复合重组人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M-CSF)的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单纯的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作为实验组,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P)作为对照组,植入大鼠胫骨缺损处,并设立空白对照组。术后2、4和8周,通过组织学观察对比新骨形成和材料吸收降解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材料均能完全充填骨缺损,材料界面与骨组织结合紧密,显示了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成骨性能。随着植入时间的延长,实验组材料可逐渐降解并被新生骨爬行替代,而对照组未见显著降解和新生骨替代。rhM-CSF能够促进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材料的降解,与CAP组、CAP/rhBMP-2复合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AP具有出色的骨传导性和生物吸收性,是一种良好的骨再生移植物。且该支架材料的成骨性和生物降解能够被成骨及破骨细胞因子所调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浓缩生长因子( CGF)联合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及口腔修复膜在颌骨囊肿手术中促进骨组织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45例颌骨囊肿患者行囊肿刮除术,采用浓缩生长因子及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混合物填充骨腔,CGF膜及口腔修复膜双层覆盖在骨缺损区表面。术后随访3~12个月,通过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45例患者术后伤口均为Ⅰ期愈合。直径<2 cm的骨缺损在术后3个月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与周围骨组织界限消失,可见正常网纹结构的骨小梁。直径>2 cm的骨缺损,术后9个月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与周围骨组织界限模糊;术后12个月界限消失,充填材料与新生骨及周围骨组织生长良好。结论:CGF联合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充填颌骨囊肿骨缺损区同时覆盖口腔修复膜的引导骨再生技术可有效促进骨愈合,修复骨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