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慧玲 《医学信息》2007,20(3):264-265
目的观察小剂量肝素钙治疗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52例患儿随机分成2组(各26例),两组均给予足量泼尼松1.5~2mg·kg-1·d-1,最大剂量60mg/d,观察组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钙100IU·kg-1·d-1皮下注射,每日1次,疗程2~4周;对照组同时给予双嘧达莫片口服抗凝。观察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胆固醇、APTT、PT及D-D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APTT、PT正常,D-D基本恢复正常,24h尿蛋白定量及胆固醇明显降低、血清白蛋白明显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对照组APTT、PT明显延长(P<0.05),D-D、24h尿蛋白定量降低(P>0.05),血清白蛋白升高、胆固醇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未发现肝素的出血倾向及任何副作用。结论肾病综合征合并高凝状态时,使用小剂量肝素钙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普乐可复(FK506)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IL-2、sIL-2R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经普乐可复治疗前后血清IL-2、sIL-2R水平变化,并监测患者24小时尿蛋白、血浆白蛋白、血脂的变化。结果: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经普乐可复治疗前血清IL-2、sIL-2R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血清IL-2、sIL-2R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前24小时尿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浆白蛋白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脂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4小时尿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5),血浆白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1),血脂水平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组与正常组比较,除IL-2外,余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体内存在IL-2、sIL-2R的异常,普乐可复对其有明确的抑制作用,从而调节T细胞活性,有效降低24小时尿蛋白,提高血浆白蛋白含量,降血脂,缓解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病情。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国产尿激酶 (UK)治疗高凝状态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确诊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有纤维蛋白原 (FIB)、C反应蛋白 (CRP)升高、并且治疗一年以上尚无缓解的36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 ,在常规使用激素环磷酸胺、ACEI及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 ,确定无活动性出血、血压控制满意 ,使用国产尿激酶治疗。以UK10万U加上5 %葡萄糖250ml,每日一次 ,14d为一疗程 ,间隔10d后再次重复 ,三个疗程 (62d)后 ,测定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 (ALB)、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脂 (TG)、纤维蛋白原 (FIB)、抗凝血酶Ⅲ(AT-Ⅲ )及C反应蛋白 (CRP) ,并与设置的对照组相比较。结果尿激酶治疗后 ,尿蛋白定量明显下降 (P<0.05) ;血清白蛋白 (ALB)升高 (P<0.05)FIP、CRP下降,ATⅢ水平升高 (P<0.05)而TC、TG无明显变化。结论尿激酶配合常规疗法治疗高凝状态肾病综合征 ,可改善肾病综合征的高凝状态及炎症反应 ,减轻蛋白尿 ,提高肾病综合征的缓解率 ,疗效优于常规方法治疗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杏丁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活性氧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DN患者按自愿原则分为杏丁注射液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光甘肽过氧化酶(GSH-Px)、丙二醛(MDA)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SOD、GSH-Px、MDA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无明显差异。杏丁注射液治疗后SOD、GSH-Px较对照组明显升高,MDA明显降低(P<0.01);尿蛋白定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低切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小板聚集率较对照组和同组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而高切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下降不明显;红细胞变形性显著增高(P<0.01)。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细胞抗氧化能力明显降低;杏丁注射液通过升高SOD、GSH-Px活性减缓肾组织细胞过氧化,从而达到迟发性肾小球硬化症的效果,改善血液流变性,对肾脏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对肾病综合征(NS)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及其对肾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肾病综合征模型组、肾病综合征模型LMWH治疗组,分别于第2、3、4周末留取24 h尿液,测定尿蛋白,并离心沉淀备测VEGF;同时腹主动脉取血测定血清白蛋白,并离心沉淀备测VEGF。结果:NS大鼠尿液、血清中VEGF水平明显升高,尿液VEGF与24 h尿蛋白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用LMWH治疗后血清、尿液VEGF水平减低,24 h尿蛋白减少,血清白蛋白升高。结论:LMWH可降低NS大鼠血清和尿液VEGF浓度,可能是其保护肾脏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对肾病综合征(NS)大鼠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的影响及其对肾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理.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肾病综合征模型组、肾病综合征模型LMWH治疗组,分别于2、3、4周留取24h尿,测定尿蛋白,腹主动脉取血测定血清白蛋白,并离心沉淀备测TNF-α.结果:NS大鼠血清中TNF-α明显升高,且与24h尿蛋白呈显著正相关(P<0.01).用LMWH治疗后血TNF-α浓度减低,24h尿蛋白减少,血清白蛋白升高.结论:LMWH可降低NS大鼠血TNF-α浓度,可能是其肾脏保护作用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7.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6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锦生 《医学信息》2009,22(6):929-930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时照组予以强的松和环磷酰胺冲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4周后观察治疗前后两组24h尿蛋白定量、ALB、TCH、Cr、BUN、Fig,并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肝功能损害、血小板减少、药物过敏等不良反应。结果经4周的治疗,观察两组24h尿蛋白定量、ALB、TCH、Cr、BUN、Fig等方面显示,治疗后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24h尿蛋白定量比较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间总有效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35例经临床确诊为老年人肾脏疾病病人的血液流变性变化,结果表明:老年人急性肾炎组全血比粘度、红细胞压积较对照组低(P<0.01)。慢性肾小球肾炎组唯有血沉高于对照组(P>0.05),老年人肾病综合症组处于高凝状态,老年人肾功能衰竭组红细胞压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尿毒症期血小板粘附率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明显升高,说明肾衰时,老年人处于低凝状态。提示进行血液流变性检查对老年人肾病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李琳  雷蕾  易蕾  郭梅  崔颖  张明洁 《微循环学杂志》2012,22(2):53-54,57,8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液流变性和组织因子促凝活性(TF-PCA)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04例经临床确诊的AC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观察组(n=52)和治疗对照组(n=52),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前后检测各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TF-PCA进行比较分析,另选同期体检健康者(n=90)为健康对照组。结果:ACI患者存在明显血液流变性异常,TF-PCA增强。经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后,血流变指标和TF-PCA明显改善,其中以红细胞聚集指数和TF-PCA降低尤为明显(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对改善ACI患者血液流变性和高凝状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的特点。方法收集住院脑出血病例157例,均经头颅CT确诊,测定其血液流变学指标,并与正常健康人群对照;对所有患者按血肿量大小及出血部位分组,观察各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差异。结果脑出血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出血随血肿量的增大,血粘度增高,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丘脑、壳核、脑干出血,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依次升高,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血液流变学呈浓、粘、聚、凝状态,血肿量及出血部位对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肾病综合征合并肾静脉血栓治疗中应用选择性抗凝剂阿加曲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8年2月诊断为肾病综合征合并肾静脉血栓患者56例,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阿加曲班治疗,记录两组血尿素氮、肌酐、血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甘油三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r、Upro、ALB、BUN指标较治疗前有改善,研究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G、FIB、PLT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与抗凝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由于阿加曲班选择性抗凝作用、出血风险小,阿加曲班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肾病综合征合并肾静脉血栓疗效明显,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清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将7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均采用饮食控制和糖尿病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疗程3周。结果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尿白蛋白排泄率、血可溶性粘附分子-I(sICAM-1)均明显下降(P〈0.01),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葛根索注射液能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减少尿白蛋白的排出,降低血清sICAM-1水平,减轻肾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糖肾方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血液流变学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2型糖尿病合并DN大鼠模型,将建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DN模型组、糖肾方组和缬沙坦组,同时设正常对照组。药物干预12周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BG)、血清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微循环血流仪检测肾微循环变化;血液流变仪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ELISA技术检测尿白蛋白以及血清假血友病因子(v WF)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N模型组大鼠FBG、血清TC、TG和尿白蛋白明显升高(P0.05),血清v WF浓度升高(P0.01);与DN模型组比较,糖肾方组和缬沙坦组的FBG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血清TC、TG和尿白蛋白明显降低(P0.05),v WF降低(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N模型组的血浆黏度,卡松黏度,全血高切、中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刚性指数及电泳时间均显著升高,红细胞变形指数降低(P0.01)。与DN模型组比较,治疗组的血浆黏度,卡松黏度,全血高切、中切和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刚性指数及电泳时间均明显降低(P0.01),红细胞变形指数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N模型组的肾皮质微循环血流量减少(P0.01)。与DN模型组比较,糖肾方组的肾皮质微循环明显增加(P0.05),缬沙坦组无明显改变。结论:糖肾方能降低实验性DN大鼠的血脂水平,改善血液流变性和内皮功能,从而改善微循环,对糖尿病肾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3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30例体检健康老年人(正常对照组),空腹12h采取清晨静脉血5ml,检测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并将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或P<0.01),显示高粘、高聚、高凝状态。结论: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流变学的显著改变对老年糖尿病的预防及临床治疗有积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纳豆多糖改善小鼠IgA肾病的作用及其免疫学机制.方法 将造模成功的50只IgA肾病小鼠分为模型组,纳豆多糖高、中、低剂量组及阳性组(雷公藤多苷),每组10只.同时选择10只正常小鼠(未经造模)作为对照组.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按0.2 mL/10g 灌胃生理盐水(NS),阳性组(雷公藤多苷,5mg/kg),纳豆多糖高、中、低剂量组(给药剂量分别为40 、20、10 g/kg),1次/d,至第20周处死,取血及脏器,测定白蛋白、尿素氮、肌酐、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和IgA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尿微量白蛋白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纳豆多糖高、中剂量组和阳性组尿微量白蛋白明显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尿血清白蛋白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纳豆多糖高、中剂量组和阳性组血清白蛋白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尿素氮、肌酐、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纳豆多糖高、中剂量组和阳性组尿素氮、肌酐、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明显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肾组织IgA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纳豆多糖高、中剂量组和阳性组IgA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纳豆多糖可明显改善小鼠IgA肾病,还可降低尿蛋白和IgA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三联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1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中药三联治疗组(80例)和西药对照治疗组(60例)。三联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中药直肠灌注和静脉滴注香丹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用低分子右旋精酐+香丹注射液及胞磷胆碱静滴。于治疗前后抽血检查血流变指标,比较各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治疗21天后,治疗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差异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仅纤维蛋白原和血浆粘度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呈下降趋势,治疗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治疗后治疗组全血低切粘度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中药三联疗法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血脂、血液流变学及尿白蛋白的影响.方法将70例DN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40mg/d,疗程8周,治疗前后均检查TC、TG、LDL、HDL、尿白蛋白排泄率、血液流变学.结果治疗组在使用氟伐他汀8周后,TC、TG均明显下降(p<0.01),LDL下降(p<0.05),HDL上升(p<0.05),尿白蛋白排泄率明显下降(p<0.01),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较明显下降(p<0.05).结论氟伐他汀不但能降低DN患者的血脂水平,部分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而且能减少尿白蛋白的排出,从而延缓DN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蛋白(Alb)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对比剂肾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接受PCI的49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PCI术后是否发生对比剂肾病分为对比剂肾病组(n=56)和非对比剂肾病组(n=440)。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术前血清hs-CRP水平,使用血液分析仪测定术前血清Alb水平,并计算hs-CRP/Alb。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发生对比剂肾病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s-CRP/Alb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PCI术后对比剂肾病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非对比剂肾病组相比,对比剂肾病组患者术前血清hs-CRP水平、hs-CRP/Alb均明显升高(P<0.001),Alb水平显著下降(P<0.001)。与非对比剂肾病组相比,对比剂肾病组患者术前肌酐水平、对比剂剂量明显升高(P<0.05);对比剂肾病组患者术后肌酐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血尿酸显著低于术前(P<0.05)。Logistic回归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黄芪颗粒和黄芪饮片在肾病综合征中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9月~2013年8月收治的74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观察组37例,对照组采取黄芪饮片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黄芪颗粒加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显效患者25例,占67.6%,治疗总有效率为89.2%,对照组治疗显效患者17例,占45.9%,治疗总有效率为64.9%,差异显著(P<0.05)。结论黄芪颗粒和低分子肝素对肾病综合征进行联合治疗,其效果显著,可以提高血浆的白蛋白,并快速减轻水肿,可改善肾功能,见效快,治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谢忠明  胡慧霞  陈进 《微循环学杂志》2011,21(4):30-31,34,7,11
目的:观察肾病综合征(NS)患者体外血栓形成与血液还原粘度和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采集60例NS患者静脉血液,每份标本分成三份,一份进行体外血栓形成试验(测量血栓长度、湿重和干重),第二份采用肝素抗凝后检测血液粘度,第三份分离血清检测CysC含量;对照组采用体检健康人群新鲜血液。将NS组的三类指标与对照组比较(t检验)后,再行相关性分析。结果:NS组体外血栓干重(32.00±12.46mg)明显高于对照组(12.00±2.00mg),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NS组低切还原粘度(43.37±11.08mPa.s)亦高于对照组(38.52±10.20mPa.s)(P<0.05);NS组CysC(4.02±0.91mg/L)较对照组(0.67±0.26mg/L)有非常显著性升高(P<0.01)。NS组血栓干重与低切还原粘度及CysC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8920、0.5463,P均<0.01。结论:血液还原粘度和血清CysC水平升高是促进NS患者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