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目的了解广州市某社区50岁以上老年人血脂异常及血脂随年龄的变化规律和性别间的关系。方法对587例老年人进行血清胆同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闲醇(LDL—C)测定及分析。结果不同年龄组男女TC、TG和LDL—C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升高,而在80岁后下降明显(P〈0.05);同年龄组中除≥80组外HDL—C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除50~59组外男性TC与TG均低于女性,差异无显著性;TC异常检出率为34.7%,TG异常检出率为25.7%,HDL—C异常检出率为4.4%,LDL~C异常检出率为37.6%。女性TC异常检出率高于男性。结论广州老年人血脂异常发生率比较高,血脂在老年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代谢规律,根据这一规律可采取相应的血脂干预措施,以减轻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浙江省舟山市区0—6岁儿童单纯性肥胖流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法调查浙江省舟山市区0~6岁儿童9984名,根据WHO推荐的《儿童生长标准2006》的一定身高相对应体质量的中位数作为身高标准体质量诊断肥胖,并以“同地区、同性别、年龄相近、身高相差≤5om”随机选择正常儿童进行1:1配对调查肥胖影响因素及血脂水平。结果9984名儿童中超重总检出率为15.48%,男、女童分别为17.21%和13.71%;肥胖总检出率为5.58%,男、女童分别为6.99%和4.12%,各年龄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49.64、62.84,均P〈0.01),肥胖及超重均以1岁以内及4岁后检出率高,男童明显高于女童;肥胖度分布各年龄组均以轻度肥胖居多;肥胖儿童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均高于非肥胖儿童(均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则较少(P〈0.01),空腹血糖无明显差异(P〉0.05)。肥胖家族史、出生体质量超过4000g为影响儿童肥胖的相关因素。结论浙江省舟山市区儿童肥胖发生率较高.以1岁以内及4岁后检出率高,与肥胖家族史、出生时体质量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旨在通过问卷调查了解青少年对糖尿病危险因素的认知,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采取随机的方式对学校中的52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测量了身高、体重、血糖。结果青少年学生对糖尿病危险因素的综合了解情况不理想。同时高血糖检出率为0.1%(男0.4%,女0%);超重检出率为9.2%(男15.4%,女4.9%),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肥胖检出率为6.3%(男8.3%,女4.5%),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结论在青少年学生开展健康生活方式宣教,加强糖尿病危险因素的监测与早期干预,从源头控制和延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快速上升趋势,是最具成本效益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深圳地区超重及肥胖青少年血糖、血脂水平及进行2型糖尿病和高危者筛查。方法2138例7-15岁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身高、体质量测量,筛选出201例自愿接受调查的肥胖者进行采集空腹肘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空腹血糖(FPG)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测定各项指标。结果正常、超重、肥胖三组间TG,HDL-C,LDL-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FPG,TG,HDL-C,LDL-C的异常检出率在不同体型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的2h血糖显著高于超重组和正常组,且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另两组(P〈0.001)。本调查共发现2型糖尿病1例,糖耐量异常(IGT)11例。结论超重和肥胖青少年较体质量正常者存在明显的血糖和血脂异常。应加强超重和肥胖青少年血糖和血脂检测,并进行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5.
钢铁企业青年男性职工超重/肥胖患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钢铁企业青年男性职工超重/肥胖患病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从参加体检的12218名马钢职工中抽取20~40岁男性6660g,进行超重/肥胖患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超重朋巴胖患病率为36.64%,超重/肥胖组与正常体重组在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方面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高密度脂蛋白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在空腹血糖方面无差异(P〉0.05)。结论:钢铁企业青年男性职工超重/肥胖患病率较高,应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以降低超重/肥胖患病率。  相似文献   

6.
662例30~49岁成年人全血钙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全血钙在30~49岁的变化。方法662例30~49岁成年人分为男30~39岁、40—49岁,女30—39岁、40一49岁4组采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检测全血钙含量。结果662例30~49岁成年人中,缺钙率66%,男女之间全血钙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1),男性明显低于女性;男女之间缺钙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但同性别各年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30~49岁成年人存在钙的缺乏,缺钙是一种潜在的隐匿性疾患,它会带来很多健康问题。应让医疗保健人员和全社会都能充分认识到缺钙的危害和后果,制定合理地教育计划来促进钙的补充和吸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青年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和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及某些关联的潜在危险因素。方法方法对45岁以下NAFLD人群262例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208名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定量测量分析。结果(1)除个别年龄组因例数少外,NAFLD男、女各年龄组TC、TG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HDL、FPG值某些年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NAFLD组男、女各生化指标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O.01)。(3)NAFLD组男、女各年龄组IMT厚度均值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年龄增加,IMT增厚越明显。(4)NAFLD组较对照组IMT与斑块异常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45岁以下中青年人NAFLD与cAS的关系密切,结合血脂分析,可达到预防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目的,为临床适时进行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吕焱 《中国当代医药》2013,(10):160-161
目的调查驻京某部科技干部脂肪肝发病率,探讨脂肪肝与血脂、体重、血糖、性别和年龄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986例受检者进行体检,采用B超诊断脂肪肝,分轻度和中度以上两组,测定血脂、血糖及体重指数(BMI),分组比较脂肪肝发病率与上述因素的关系。结果(1)脂肪肝的发生与三酰甘油升高、肥胖和血糖升高有明显关系,在中度以上尤为明显(P〈0.01),与胆固醇的升高无明显关系(P〉0.05)。(2)脂肪肝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P〈0.01),且中度以上尤为明显(P〈0.01)。(3)脂肪肝的发病率与年龄有关,51~60岁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1)。结论驻京某部科技干部脂肪肝发病率与甘油三酯升高、肥胖、高血糖、性别和年龄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拉萨市区525名县级以上干部红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结果为:正常组的藏族及汉族均为女性高于男性(P<0.05)。在年龄组中.除汉族男、女各组的30岁与40岁两年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他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进藏的时间不同.对汉族进行了不同进藏年限的t检验,除50年代与60年代进藏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多血症组的藏族及汉族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脂增高组的藏族及汉族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包头市某社区3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现况及其危险因素,为开展有效的慢性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方法对某社区35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高血压患病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结果共调查732人,其中男376人,女356人。高血压人选179人,患病率为24.45%,其中男性为27.79%,女性为18.82%,性别间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3,P〈0.05);每个年龄组患病率男性均高于女性(x2=21.3,P〈0.05),高血压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知晓率为44.69%,男性知晓率低于女性,不同年龄组间的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饮酒、高盐及高脂饮食、体重指数(BMI)、运动情况及高血压家族史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包头市某社区3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高,知晓率低,健康教育是加强社区高血压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新疆五家渠地区汉族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情况及分布特征。方法选取该地区汉族2012年3~12月在新疆兵团医院的健康体检者288例,以性别和年龄进行分组。男性150例,女性138例;低年龄组(〈30岁)26例,中年龄组(30~55岁)137例,高年龄组(〉55岁)125例,应用幽门螺杆菌尿素酶抗体检测试剂盒快速检测体检人群中Hp的感染情况。结果男性和女性体检者的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34.7%(52/150)和34.1%(47/138),男性和女性体检者的Hp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高年龄组的感染阳性率分别为15.4%(4/26)、31.4%(43/137)和43.2%(54/125),且低年龄组与高年龄组的Hp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地区汉族体检人群Hp的感染阳性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但与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性别及性别相关心理差异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由消化科医师对IBS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焦虑和抑郁量表、生活质量量表。统计调查资料、分析IBS患者性别及性别相关心理差异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根据罗马Ⅲ标准收集IBS患者452例,年龄分布在14~79岁;男193例(42.7%),女259例(57.3%),男女比例为l:1.3。女性IBS患者SAS、SDS评分分别为(53.57±6.70)分、(40.81±7.15)分,男性分别为(49.19±5.99)分、(36.67±6.40)分,女性患者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t=7.191、6.459,均P〈0.01)。女性IBS患者IBS.QOL总分低于男性IBS患者(t=9.119,P〈0.01)。在量表包括的8个纬度中,女性IBS患者在烦躁不安、身体角色、健康忧虑、社会反应、异性概念等5个纬度得分低于男性(t=11.021、22.175、7.256、10.409、7.113,均P〈0.01),在冲突行为、饮食限制、家庭关系等3个纬度与男性无明显差异(均P〉0.05)。IBS患者SAS、SDS评分与IBS-QOL评分(总分及各个纬度评分)均呈明显负相关(均P〈0.01)。结论性别不同IBS患者存在心理及生活质量差异,IBS患者性别相关的心理差异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中老年人血脂血糖与体重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中老年人血脂、血糖与体重的相关关系。方法随机选取中老年人500例进行血脂、血糖、体重、身高的测定,计算出体重指数,经统计学方法处理。结果不同性别的中老年体重指数(BMI)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龄的中老年BMI构成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BMI的中老年人血脂、血糖异常发生率不同(P〈0.01)。结论重视中老年人体重变化,防止肥胖对中老年人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苏艳玲  黄星  洪斌 《中国医药》2013,8(1):95-97
目的调查上海青浦地区11~17岁青少年低体重、超重情况,分析体重的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多级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上海市青浦区11~17岁在校学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根据身高、体重计算BMI,低体重、超重的检出标准采用中国肥胖工作组推荐标准,BMI〈18.5kg/m2为低体重,BMI〉24kg/m2为超重。采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3组问均数差异采用one—wayANOVA检验,2组问构成比比较采用∥检验,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体重的影响因素。结果3914名11~17岁青少年中,低体重青少年占36.6%(1433名),超重青少年占9.6%(375名)。超重组男性比例明显高于低体重组[63.2%(237/375)比45.8%(656/1433),P〈0.05]。年龄小易发生低体重,女性、自觉活动量大、维生素摄入是超重的保护因素(P〈0.05或P〈0.01),母亲文化程度高、长辈吸烟是超重的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结论低体重、超重两种现象在青少年中并存,性别、年龄、运动量、母亲文化程度及长辈是否吸烟影响青少年成长发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昆明市城区各年龄组儿童血清必需微(宏)量元素锌、钙水平及异常状况。方法应用美国PE-300型原子吸收光谱仪火焰吸收光谱法测定血清锌、日立7060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钙,对昆明市城区幼儿园、小学校及部分健康体检儿童3223名,分为四个年龄组(婴儿、幼儿、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组)进行血清锌、钙含量检测。对所得结果进行男女性别间、年龄组间、地区间比较,并对血清锌、钙异常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昆明市城区各年龄组儿童锌、钙水平均值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各年龄组儿童血清锌、钙呈正态分布,血清锌男女性别间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钙男童高于女童,有显著差异(P〈0.05)。血清锌含量婴儿、幼儿组无统计学差异,学龄前儿童高于其他年龄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钙含量婴儿组低于其他年龄组,幼儿组高于其他年龄组,各年龄组均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儿童血清锌缺乏率14.6%,锌缺乏率随年龄增长缺乏率增高,各年龄组间锌缺乏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钙缺乏率15.9%。血清钙缺乏率学龄儿童组高于其他年龄组,幼儿组低于其他年龄组,各年龄组间钙缺乏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昆明市城区儿童血清锌、钙水平过量的发生率分别为0.3%、0.6%。结论儿童血清锌、钙含量水平存在地区、年龄差异,要重视年长儿童锌、钙缺乏的现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井陉县医院在职职工人群中超重与肥胖的现状,分析相关因素,探讨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本院体检中心2011年4月至7月免费体检24岁以上人群438名为调查象。结果在438名被调查的对象中,男性227名、女性210名,超重者124人占28.31%,肥胖者56人占12.78%,高于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18~45岁年龄段中超重(27.7%)和肥胖(10.4%)的比例;男性人群中超重与肥胖的比例分别为36.12%及16.74%,女性分别20.00%及8.57%,男性均高于女性(P〈0.01)。结论本院24岁以上人群超重、肥胖人群的比例超过中国居民平均值,是影响健康的重要疾患;应针对饮食习惯、运动、心理等多个相关因素进行健康教育,倡导“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心理健康”的综合措施预防超重、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心房颤动患者心电图改变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电图改变的性别差异。方法对12家社区2009年5月-2011年2月4600例房颤患者心电图改变按性别作回顾性分析。结果≥60岁占96.0%(4416/4600),男性占40.5%(1863/4600),女性占59.5%(2737/4600)(P〈0.01),男、女比为1:1.5;男性低电压5.8%(108/1863)、电轴偏移14.8%(276/1863)和束支传导阻滞25.0%(466/1863)明显多于女性的3.8%(104/2737)、6.6%(180/2737)和15.0%(410/2737)(P〈0.01);女性ST—T改变72.6%(1988/2737)、心室肥大12.5%(342/2737)和QT间期延长5.7%(155/2737)明显多于男性的51.4%(957/1836)、7.3%(136/1836)和2.7%(50/1836)(P〈0.01);心室率〉100次/分、心室率〈60次/分、起搏器、心肌梗死、三度房室阻滞、室性期前收缩和预激综合征性别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社区房颤患者以老年为主,女性多于男性,心电图改变存在各自特征性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状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瘦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及肺功能关系。方法13例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和50例稳定期COPD患者为COPD组(包括营养不良COPD组18例,正常体重COPD组24例及超重及肥胖COPD组8例),测定各组患者体质指数(BMI)、血清瘦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水平。分析血清瘦素与BMI、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及肺功能相关性。结果营养不良COPD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体重COPD组、超重及肥胖COPD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体重COPD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超重及肥胖COPD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重及肥胖COPD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不良COPD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体重COPD组、超重及肥胖COPD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体重COPD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与超重及肥胖COPD组、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不良COPD组患者FEV1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体重COPD组及超重及肥胖COPD组(P〈0.01),正常体重COPD组与超重及肥胖COPD组及对照组患者FEV1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期各组COPD患者血清瘦索水平与BMI明显相关(P〈0.01或P〈0.05),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及肺功能水平无明显相关(P〉0.05)。营养不良COPD组患者FEV1水平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明显负相关(P〈0.01),超重及肥胖COPD组患者FEV1与血清瘦素水平明显负相关。结论稳定期COPD患者营养状态与血清瘦素水平有关,营养不良患者肺功能水平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有关,超重及肥胖COPD患者肺功能水平与血清瘦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健康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情况。方法2010年3月-2012年12月对3584名健康体检者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进行HP检测。结果本组HP总阳性率为46.93%,不同性别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轻度阳性率和中度阳性率高于女性,但强阳性率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P在健康体检人群中检出率较高,在健康体检中开展HP检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腔隙性脑梗死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中国人标准诊断的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与腔隙性脑梗死(LACI)的关系。方法373例门诊及住院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为LACI组,其中男性亚组203例,女性亚组170例;278例门诊体检者为对照组,其中男性亚组140例,女性亚组138例。观察代谢综合征在LACI组中男、女性亚组和对照男、女性亚组的患病率、代谢综合征各组分水平以及代谢综合征对LACI的危险度。结果LACI组男性亚组和对照组男性亚组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分别为38.9%和15.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ACI组女性亚组和对照组女性亚组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分别为45.9%和21.7%,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男性空腹血浆葡萄糖外,LACI组男、女性亚组代谢综合征各组分水平与对照组同性别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代谢综合征使男性和女性LACI的发病分别增加3.25和2.65倍(P〈0.01)。结论代谢综合征与LACI关系密切,代谢综合征是LACI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