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胡坎 《家电科技》2007,230(2):63-64
家电连锁业的发展,酷似一盘精心设计的“玲珑棋局”。目前,国美、永乐、苏宁、大中、五星这几大品牌在经历了并购与引进资本后,形成了国美-永乐、苏宁、大中、五星-Bestbuy四股博弈的主要力量。近日,国美-永乐在整合过程中,步步为营,让“棋局”变得更加针锋相对。国美-永乐布局  相似文献   

2.
于昊 《电器》2006,(2):22-25
"这应该理解为树大招风."国美采销中心一部门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如果不是国美有那么多的门店,有那么高的营业额,厂家也不会求着要进国美,而国美的做法与永乐、苏宁没有任何区别,可为什么偏偏提国美呢?"  相似文献   

3.
《电器》2006,(9)
会不会有一天国美、苏宁、永乐……,变成国美、国美、国美……在国美、永乐合并,连锁渠道急剧扩张、加速整合的时候,一定有人设想过这种可能。但是即使这种情况出现,连锁渠道就真得能垄断中国家电零售终端吗?雷同的经营模式、一味的低价竞争、紧张的厂商关系……简单复制、毫无  相似文献   

4.
前言     
《家用电器》2006,(8):1-1
2006年7月25日,家电连锁巨头国美和永乐走到了一起,业界翘首的寡头开始出现。今年家电连锁企业的动作已经不少,外资也已进入,国美永乐的合并一定会更加深刻的影响并加速家电渠道的变革。同时,比照美国、日本家电连锁的双寡头格局,苏宁作为中国家电连锁另一寡头的呼声也是相当高  相似文献   

5.
"国美不会走向垄断,那是‘自取灭亡’之路。"尽管国美电器董事长黄光裕曾这样信誓旦旦地对外界宣称,可是,在成功地将永乐电器收至麾下之后,国美又完胜苏宁——成功"抢婚"北京大中,接着,又一举拿下山东三联。连下"三城",黄光裕在资本市场上的冲杀越来越凶猛,这也使得国美的渠道规模迅速膨胀,其"司马昭之心"也昭然若揭。  相似文献   

6.
业绩     
《电器》2006,(1):58-58
国美电器并购江苏金太阳8门店;大中电器与永乐电器合作将开新公司;黄光裕开创“鹏润电器”产品定位高于国美;苏宁首座第二代物流基地启用。  相似文献   

7.
《日用电器》2008,(4):21-23
“国美不会走向垄断,那是‘自取灭亡’之路。”尽管国美电器董事长黄光裕曾这样信誓旦旦地对外界宣称,可是,在成功地将永乐电器收至麾下之后,国美又完胜苏宁——成功“抢婚”北京大中,接着,又一举拿下山东三联。连下“三城”,黄光裕在资本市场上的冲杀越来越凶猛,这也使得国美的渠道规模迅速膨胀,其“司马昭之心”也昭然若揭。  相似文献   

8.
新品     
《电器》2005,(2):56-56
摩根士丹利入永乐资本市场加速洗牌;国美架构再次调整分设8个管理大区;苏宁签约通州物流基地建设北京“家电仓库”;  相似文献   

9.
刘钊 《电器》2006,(9):28-29
苏宁电器(002029.SZ)总裁孙为民今年的心情本来应该不错。6月,上市公司面对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票顺利完成,募集资金近12亿元也按计划到位;7月,苏宁电器与国家开发银行江苏省分行签订意向性贷款协议,国开行同意为其物流基地、连锁店面建设项目发放中长期贷款8亿元;8月,2006年苏宁中报出炉,在家电连锁竞争进入白热化的2006年上半年,苏宁仍盈利2.5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9.02%;同时,苏宁总部的部分管理职能向上海转移也按部就班地进行。如果不是国美、永乐合并,让国美、苏宁之间的关系突然由互为“主要竞争对手”上升为“惟一假想敌”级别…  相似文献   

10.
顾列铭 《电器》2006,(8):56-57
2006年5月12日,在国内家电连锁企业中排名第四的南京五星电器与世界最大的家电连锁企业百思买(BestBuy)正式达成协议,由后者投资1.8亿美元收购五星电器56%的股权。有人预言:此举将打破中国家电连锁业由国美、苏宁以及“永乐+大中”形成的三足鼎立,缔造出以国美、苏宁、“永乐+大中”与“百思买+五星”并列的“3+1”新格局。(截至本刊发稿,国美已正式宣布全面并购永乐,家电连锁格局再变。)一定限度的影响?百思买是全球最大家电连锁企业,主要销售消费电子产品、家庭办公室、娱乐软件、家用设备及有关服务。公司总部位于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年销…  相似文献   

11.
媒体话题     
《电器》2006,(11):16-16
《新财富》2006年10月《永乐宿命对赌局大摩操控国美永乐并购案》摩根士丹利在中国家电连锁行业的老大国美、老二苏宁分别盘踞香港和国内资本市场的情况下,投资老三永乐,并大力促成永乐成功登陆香港资本市场。作为财务投资者,大摩并未到此见好就收。从永乐上市后,到其持有的股票锁定期结束前,由其研究部门现身,给予永乐“增持”的评级,并调高永乐目标价,成为永乐股价大幅上升的重要推动力量。而在其第一个股票锁定期到期的当天,大摩减持了一半的永乐股份(另一半股份还在锁定期),并几乎同时下调永乐的评级。而当永乐难以达到当初双方签订的“…  相似文献   

12.
于昊 《电器》2005,(4):63-63
全国家电连锁老三、上海家电连锁企业--永乐电器在京首家门店4月开业。中国连锁十强企业之一的永乐电器2004年实现销售150亿元,在全国家电连锁企业中继国美、苏宁之后排名第三。目前在全国有店铺108家,稳居上海家电零售业第一的位置,在广东、福建、四川等省的一线城市也  相似文献   

13.
图表     
《电器》2008,(5):19-19
上海抽检家电能效标识个别产品不符规定上海市质量技监稽查总队日前对上海市好又多田林店、永乐田林店、百安居黄兴店、苏宁长宁店、国美四平店等卖场销售的家电进行能效标识执法检查。此次检  相似文献   

14.
2006年,可以说是家电连锁业最动荡的一年。北美最大的消费电子零售商Best Buy借收购五星电器51%的股份进入中国市场,且在2006年底前于上海开出首家门店,以及国美收购永乐,这在一定程度上彻底瓦解了原本由国美、苏宁、永乐、五星、大中等共同构筑的“全国竞逐、区域分割“的家电连锁市场格局。  相似文献   

15.
于昊 《电器》2006,(9):26-28
这是一盘忽然生变的迷局,强弱已现,胜负未分;这将注定成为一盘可以载入史册的商战名局,行至中盘,每落一子都将左右未来战局的演变。在国美收购了永乐,引发了家电连锁渠道格局巨震之后,国美将采取怎样的新战略“、国美 永乐”将实现怎样的整合效应就成为业内各界密切关注的焦点。面对不甘落后的苏宁、面对蓄势待发的百思买、面对眉头深锁的制造商,黄光裕的棋子将落在哪里?  相似文献   

16.
媒体话题     
《电器》2006,(12):16-16
《中国企业家》2006年11月《张近东这个行业“疯了”》自从2005年国美电器(0493.HK)和永乐相继进驻后,南京新街口就成了中国家电零售业的“活火山口”。每天早晨,苏宁电器集团董事长张近东都会准时从环伺的群雄间穿过,经过苏宁电器,来到位于新街口的苏宁总部。这样的局面还没有  相似文献   

17.
2007年底国美宣布收购大中。顷刻间,大中永乐合作约定得以圆满了断;业界对苏宁欲收购大中的猜测也戛然而止;国美再次以目前最快、最流行的方式——“并购”,确立了更强的“垄断地位”。至此,日渐进入“寡头竞争”时代的中国家电零售业,告别了以“速度就是生命线”为信条,大面积开店的时代,而完全迈入了几经整合的“大时代”。  相似文献   

18.
于昊 《电器》2005,(10):14-14
每逢节日,商家都要屯重兵大搞促销,其中“十一黄金周”被视作重中之重。而对于正在疯狂扩张的家电连锁渠道商来说,时下所经历的每一个节日,更是其扩张战略的重要关头。于是,伴随着今年“十一黄金周”到来,以国美、苏宁、永乐、大中为首的家电连锁渠道竞争,达到了白热化程度,家电企业的供货商们叫苦不迭。几家大渠道商之间竞争白热化的导火索,应该追溯到今年6月。是时,永乐在南京开店,攻入苏宁总部。苏宁向供应商发函,  相似文献   

19.
黄敏 《电器》2006,(9):8-8
家电连锁渠道的媒体关注度从来没有今天这么高。高调且霸气的国美一举收购永乐,让“渠道垄断”这样的字眼不断被媒体提及。国美苏宁之间的明争暗斗也着实让依赖连锁渠道的制造商有些为难,某些制造商担忧的情绪经媒体渲染后不知不觉在整个行业中放大。在许多媒体上,连锁渠道甚至就是国美对家电渠道的垄断已经成为一个公认的前提。有人已经开始讨论在连锁渠道垄断形势下的厂商关系和消费者利益。然而,我们注意到完全不同的说法。来自国家统计局的一组数据显示:“2005年全国家电零售额5850亿元,国美、苏宁和永乐整体市场份额占17%。即使加上五…  相似文献   

20.
魏鑫 《电器》2006,(5):64-65
现在,连锁渠道商在家电销售上越来越强势,国美和苏宁等连锁企业在一二级市场,已经成为消费者认可的家电购物首选场所。而这些连锁企业也正在利用自己在渠道上的优势,通过收购、并购甚至自建品牌等各种方式渗入家电制造领域。其实,像家乐福、沃尔玛这种大型百货超市早就有类似的行为,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那么,在家电市场竞争激烈的现状下,一旦作为家电行业销售终端的国美、苏宁和永乐等连锁渠道商推出自有品牌家电产品, 是否会被消费者接受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