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3 毫秒
1.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1,25-(OH)_2D_3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炎症反应TLR4信号通路中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 9w龄雌性C57BL/6小鼠50只,适应性喂养1w后,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低、中、高剂量干预组。正常组小鼠在整个实验期间自由饮用蒸馏水,其余四组在第1~7 d、15~21 d自由饮3%的DSS溶液,其余时间自由饮用蒸馏水。在实验的第15~28日,低、中、高剂量干预组小鼠每天分别灌胃含10、50、100 ng 1,25-(OH)_2D_3 0.1ml的橄榄油,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则只灌胃0.1ml的橄榄油。于第29日处死全部小鼠。根据小鼠的一般情况,结合结肠大体形态评分以及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对小鼠结肠严重程度进行评估。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小鼠血清TNF-α、IL-10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VDR、TLR4、TRAF6及NF-κB1蛋白含量。结果与模型组小鼠相比,低、中、高剂量1,25-(OH)_2D_3干预组小鼠结肠大体形态和组织病理学评分均低于模型组,结肠长度均长于模型组。干预后,血清TNF-α含量降低,IL-10含量有所升高,结肠组织TLR4、NF-κB1、TRAF6表达减少,VDR蛋白表达增加。结论补充1,25-(OH)_2D_3可降低结肠组织TLR4、TRAF6、NF-κB1的表达,改善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这可能与TLR4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25-(OH)2D3和全反式视黄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联合应用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Treg细胞Foxp3蛋白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和血钙、肌酐水平的影响。方法 6w龄雌性C57BL/6小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N),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组(model,M),1,25-(OH)_2D_3干预,全反式视黄酸(ATRA)干预,1,25-(OH)_2D_3+ATRA联合干预共5组,除CN组外,其余4组随意饮3%糖酐酯(DSS)溶液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从造模D3开始干预,干预剂1,25-(OH)_2D_3和ATRA分别用花生油溶解(后者需在暗光下进行),干预剂量1,25-(OH)_2D_3100ng(d/capita),ATRA 0.2 mg(d/capita),1,25-(OH)_2D_3+ATRA(100ng/d+0.2mg/d)每天对应灌胃干预,9d后处死小鼠,取血清和结肠组织。按小鼠一般情况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测量结肠长度;观察结肠大体形态和病理学损伤情况,并对其进行组织病理学评分;生物化学方法检测小鼠结肠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和血清钙、肌酐水平;免疫组化法测结肠组织Foxp3、TGF-β、IL-10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M组比较,三个干预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大体形态改善,组织学损伤较轻,结肠长度缩短有所缓解,结肠组织MPO活性下降,Foxp3蛋白及其相关细胞因子TGF-β、IL-10表达水平上升,血钙和肌酐水平下降。且联合干预组相比单独干预组效果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除血钙)。结论 1,25-(OH)_2D_3和全反式视黄酸(ATRA)联合应用能够增强Treg细胞Foxp3的表达,使Treg细胞更好地发挥抑制免疫应答的作用,并可能缓解1,25-(OH)_2D_3引起的血钙升高,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HMGB1/TLR2/NF-κB在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结肠组织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每组12只;正常对照组不造模,模型组用恶唑酮(OXZ)灌肠复制UC模型.观察两组实验小鼠体质量变化、大体及组织病理学改变;RT-PCR检测结肠组织HMGB1mRNA的表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结肠组织中HMGB1、TLR2、NF-κB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和便血,结肠黏膜明显充血、水肿,可见较大溃疡病灶;模型组小鼠结肠组织中HMGB1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主要位于细胞浆和细胞外;模型组小鼠结肠组织TLR2和NF-κB蛋白表达亦明显升高;HMGB1蛋白与TLR2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81,P<0.01);TLR2蛋白与NF-κB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78,P<0.01).结论 HMGB1在小鼠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致炎作用可能部分通过结合其受体TLR2,激活NF-κB信号途径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维生素D_3(VD_3)联合抗坏血酸(VC)对豚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方法将40只雄性豚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正常组[N,120mg VC+2.8μg VD_3/(kg·d)]、模型组[M,120mg VC+2.8μg VD_3/(kg·d)]、高VC低VD组[HCLD,240mg VC+1.4μg VD_3/(kg·d)]、中VC低VD组[MCLD,120mg VC+1.4μg VD_3/(kg·d)]和低VC低VD组[LCLD,8mg VC+1.4μg VD_3/(kg·d)]。每组均进食缺乏VD和VC的特殊饲料,采用改良的豚鼠灌胃方法给予各组相应剂量的VD_3和VC。灌胃7w后,N组继续饮用蒸馏水,其他4组饮用3%葡聚糖硫酸钠溶液3d,造模期间,灌胃情况同前。结果 N组体质量、粪便和精神状态正常,评分明显低于其他4组,血清中25-(OH)D_3、1,25-(OH)_2D_3显著升高,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明显降低;与LCLD组相比,HCLD组大体形态改善,组织学损伤较轻,疾病活动指数评分较低,血清中25-(OH)D_3、1,25-(OH)_2D_3显著升高,CRP、IL-6和NF-κB明显降低;M组评分显著低于LCLD组,其25-(OH)D_3、1,25-(OH)_2D_3显著高于LCLD组,CRP、IL-6和NF-κB较HCLD、MCLD和LCLD组明显降低,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_3缺乏时,较高剂量的VC对豚鼠溃疡性结肠炎的防治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全反式视黄酸(all-trans retinoic aciol,ATRA)与1,25-(OH)_2D_3联合作用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辅助性T细胞17(Thelper17cells,Th17)细胞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50只6周龄雌性SPF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ATRA组、1,25-(OH)_2D_3组与ATRA+1,25-(OH)_2D_3联合组。对照组饮用蒸馏水,其余组饮用3.0%DSS溶液造模。造模第3天起对3个干预组分别灌胃给予0.2mg/d/只ATRA或/和100ng/d/只1,25-(OH)_2D_3。第9天处死小鼠,取结肠组织,进行大体形态学评分;HE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IL-17、IL-23表达;ELISA测定结肠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retinoid acid receptor related orphan receptors,RORγt)、IL-6和TGF-β表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采用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判断两因素联合是否有交互作用。结果3个干预组与模型组比较,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大体形态和组织病理学评分均降低,IL-17、RORγt,IL-23及IL-6表达量下降,ATRA+1,25-(OH)_2D_3联合干预组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联合应用ATRA和1,25-(OH)_2D_3能更有效地抑制Th17相关因子的表达,减轻炎症,缓解结肠炎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坏血酸(AA)联合维生素D_3(VD_3)对豚鼠体内1,25-(OH)_2D_3水平和溃疡性结肠炎(UC)的影响。方法随机将32只豚鼠按体重分为4组,每组8只,对照组(120 mg AA+2.8μg VD_3/kg)、模型组(120 mg AA+2.8μg VD_3/kg)、高、低剂量AA组(240 mg AA+2.8μg VD_3/kg、8 mg AA+2.8μg VD_3/kg);每组豚鼠均进食不含AA和VD的特殊饲料,7W后,对照组豚鼠继续饮用蒸馏水,其他3组豚鼠自由饮用3%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3 d后处死豚鼠,检测相关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豚鼠结肠DAI评分、大体形态评分和组织病理学评分升高,血清25-(OH)D_3、1,25-(OH)_2D_3水平降低,肝脏CYP2R1和肾脏CYP27B1表达下降,血清IL-6和TNF-α水平[分别为(80.21±6.22)、(174.08±11.04)ng/m L]升高;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AA组结肠DAI评分和大体形态评分升高,血清25-(OH)D_3水平降低,血清IL-6和TNF-α水平[分别为(93.23±4.76)、(208.46±14.15)ng/m L]升高;与低剂量AA组比较,高剂量AA组结肠DAI评分和大体形态评分下降,血清25-(OH)D_3、1,25-(OH)_2D_3水平升高,肝脏CYP2R1和肾脏CYP27B1表达升高,血清IL-6和TNF-α水平[分别为(75.20±3.85)、(167.83±11.85)ng/m L]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A在适宜范围内能够促进VD_3更充分地羟化为活性形式1,25-(OH)_2D_3,AA联合VD_3对DSS诱导的豚鼠UC具有一定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核因子-κB(NF-κB)活化及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基因表达的调节。方法分别用1mg/LLPS或25mmol/LRes+1mg/LLPS处理体外培养的小鼠巨噬细胞,采用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EMSA)检测细胞中NF-κB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中TNF-α、IL-1β、IL-6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LPS组NF-κB活性和TNF-α、IL-1β、IL-6含量在刺激后6~12h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而Res+LPS组NF-κB活性和TNF-α、IL-1β、IL-6含量均显著低于LPS组(P<0.005)。结论LPS可诱导巨噬细胞NF-κB活化,导致TNF-α、IL-1β、IL-6基因表达增强,而Res能抑制NF-κB活化而调节TNF-α、IL-1β、IL-6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沙棘籽油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DSS制备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24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SS模型组和沙棘籽油干预3组。从造模开始,沙棘籽油干预组用沙棘籽油连续灌胃,其余两组等量蒸馏水灌胃。4w后处死所有大鼠,观察大鼠结肠组织大体形态,并进行组织学评分。生化法检测大鼠血清和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结果与DSS模型组相比,沙棘籽油组结肠MPO活性,降低血清和结肠MDA含量明显降低,血清和结肠SOD、GSH-Px活性升高,大鼠溃疡性结肠炎大体形态明显改善和组织学评分降低。结论沙棘籽油对DSS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有明显保护作用,抗氧化损伤可能是其作用机制。[营养学报,2012,34(4):349-352]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补充维生素D_3(vitamin D_3,VD_3)的同时补充维生素C(vitamin C,VC)是否可以促进维生素D_3活性形式1,25-(OH)_2D_3的生成,从而改善豚鼠溃疡性结肠炎。方法雄性Dunkin-Hartley豚鼠56只,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VD_3低剂量VC组、低剂量VD_3中剂量VC组、低剂量VD_3高剂量VC组、高剂量VD_3低剂量VC组、高剂量VD_3中剂量VC组、高剂量VD_3高剂量VC组共7组。维生素D_3和维生素C干预7周后,除对照组外,其余6组自由饮用3%葡聚糖硫酸钠溶液3 d,建立溃疡性结肠炎的模型。造模期间进行疾病活动指数评分,造模结束后取豚鼠血清和结肠组织进行指标检测:ELISA方法检测豚鼠血清中25(OH)D_3、1,25-(OH)_2D_3、钙离子、血清碱性磷酸酶、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生化法检测结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当维生素D_3水平一定时,豚鼠疾病活动指数评分、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随维生素C的增高明显降低,25(OH)D_3、1,25-(OH)_2D_3水平明显增高,血清碱性磷酸酶和血清钙增高。结论维生素C和维生素D_3联合应用可以改善豚鼠溃疡性结肠炎,可能的机制是维生素C促进维生素D_3活性形式的生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在小鼠药理性月经样模型中,阻断孕酮作用后子宫内膜组织崩解过程中核转录因子NF-κB激活状态。方法:切除卵巢后小鼠在诱导蜕膜化之后给予米非司酮处理模拟月经样出血,取部分子宫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蛋白质印迹方法检测米非司酮处理(即孕酮撤退)后不同时期NF-κB激活及NF-κB上游信号分子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阻断孕酮作用后NF-κBp65显著入核,p50入核不明显。蛋白印迹实验显示,p50和p65蛋白发生了核浆转移,在孕酮撤退12h后核蛋白中表达量最高。NF-κB诱导性激酶、磷酸化IKK-β、磷酸化IκB-α在阻断孕酮作用后的各个时期都有表达,且各时相表达均有差异。结论:孕酮撤退可能通过NF-κB诱导性激酶、磷酸化IKK-β,继而磷酸化IκB-α通路激活NF-κB。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肠粘膜NF-κBp65及血清IL-23、IL-17水平变化与溃疡性结肠炎患病的关系。方法选取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观察组患者结肠粘膜NF-κBp65蛋白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清IL-23及IL-17水平,比较不同严重程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粘膜NF-κBp65表达以及血清IL-23、IL-17水平。结果溃疡性结肠炎不同程度患者肠粘膜NF-κBp65蛋白表达有显著差异,缓解期患者肠粘膜NF-κBp65蛋白表达弱,而活动期患者肠粘膜NF-κBp65蛋白表达显著增强,且随程度加重而逐渐升高;与健康体检者相比,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IL-23、IL-17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而活动期组患者血清IL-23、IL-17水平随病情加重逐渐升高(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与患者血清IL-23、IL-17水平和结肠粘膜NF-κBp65蛋白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异麦芽低聚糖(isomaltooligosaccharide,IMO)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改善作用。方法:C57BL/6型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N)、模型组(DSS)、IMO低(2g/kg IMO+DSS)及高剂量(4g/kg IMO+DSS)4组。小鼠饮用2%的DSS水溶液7d诱导溃疡性结肠炎,同时以10ml/kg给予双蒸水(ddH_2O)、低IMO和高IMO水溶液灌胃12d。HE染色观察结直肠组织病理改变及评分。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肠组织中相关炎症因子的mRNA表达。结果:与DSS组相比,IMO低及高剂量明显改善了小鼠的体质量下降程度及疾病活动指数;结、直肠的长度有显著增长(P0.05);HE染色结果表明:与DSS组比,IMO低及高剂量组小鼠受损结肠恢复较好;IMO低及高剂量组小鼠的肠组织表达的IL-1β、IL-6、IL-17a、IL-18、TNF-α及IL-10等炎症因子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DSS组。结论:IMO可显著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从而缓解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Epstein-Barr病毒(EBV)对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核因子-κB(NF-κB)、核因子-κB抑制蛋白(IκBα)的影响。方法 以2019年6月-2022年12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36例川崎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是否发生EB病毒感染及感染情况将其分为无EB病毒感染的对照组(70例)、既往发生EB病毒感染的既往感染组(30例)及目前发生EB病毒感染的急性感染组(36例),统计三组临床资料,比较三组冠状动脉病变及血清TIMP-1、NF-κB、IκBα蛋白表达和炎症指标。结果 急性感染组、既往感染组及对照组冠状动脉损伤(CAL)占比呈降低趋势(P<0.05);急性感染组左回旋支(LCX)病变患儿占比高于既往感染组及对照组(P<0.05);急性感染组、既往感染组及对照组血清TIMP-1、IκBα蛋白表达水平呈升高趋势(P<0.05),血清NF-κB蛋白表达水平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8呈降低趋势(P<0.05)。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儿童川崎病(KD)并发EB病毒(EBV)感染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表达及其对细胞炎症因子释放和冠脉损伤(CAL)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20年12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KD患儿89例,根据EBV DNA检测结果分为EBV感染组30例和无EBV感染组5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儿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及其特异性组织抑制剂1(TIMP-1)、NF-κB及其抑制蛋白(IκBα)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CR)检测NF-κB、IκB mRNA水平,统计两组患儿CAL发生率。结果 EBV感染组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清IL-6、IL-8、IL-10、IL-1β、TNF-α、MMP-2、MMP-9、NF-κB及其mRNA水平高于无EBV感染组,TIMP-1、IκBα及其mRNA水平均低于无EBV感染组(P<0.05); EBV感染组CAL发生率为43.33%(13/30),高于无EBV感染组(P<0.05)。结论 合并EBV感染的川崎病患儿外周血炎症细胞因子水平上调,CAL发生率明显升高,EBV感染可能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介导炎症反应造成CAL。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维拉帕米对内毒素(LPS)刺激的大鼠肝致炎/抗炎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对核因子κB(NF-κB)活化的调控作用.方法: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七组:A组为等渗盐水对照组;B组为等渗盐水 LPS10mg/kg;C、D、E、F组为不同剂量维拉帕米组,分别给予维拉帕米1、2.5、5和10 mg/kg LPS 10 mg/kg;G组为维拉帕米对照组,维拉帕米10 mg/kg.取大鼠肝匀浆和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肝组织中炎性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0.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实验(EMSA)测定肝NF-κB的表达,同时检测血清转氨酶水平.结果:内毒素可诱导肝组织中TNF-α、IL-6和IL-10表达增加(P<0.01),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升高(P<0.01),同时诱导肝组织NF-κB的活化(P<0.01).维拉帕米可不同程度地降低内毒素诱导的肝TNF-α、IL-6和NF-κB的生成,降低血清ALT和AST水平,增加肝组织IL-10的表达,并且与维垃帕米剂量相关.结论:不同剂量维拉帕米以剂量依赖方式调节内毒素诱导的大鼠肝致炎/抗炎因子的表达,同时抑制NF-κB的活化,改善内毒素诱导的急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病人体内维生素C(vitamin C,VC)和维生素D(vitamin D,VD)水平对炎症程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山西省大同市同煤集团总医院确诊的40例缓解期UC患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紫外检测法检测血清中VC水平,根据VC水平将其分为高VC组(2~4mg/L)和低VC组(2mg/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比色法检测血清中25-(OH)D_3、1,25-(OH)_2D_3、TNF-α、IL-6、IL-1β和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的水平,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高VC组25-(OH)D_3、1,25-(OH)_2D_3水平高于低VC组,高VC组25-(OH)D_3与低VC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VC组血清中TNF-α、IL-6、IL-1β、MPO水平低于低V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VC组血清GSH-Px高于低VC组,尚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UC患者血清VC水平影响25-(OH)D_3和1,25-(OH)_2D_3的水平,表明VC可能参与VD的活化,在适宜范围内VC与25-(OH)D_3、1,25-(OH)_2D_3呈正相关,1,25-(OH)_2D_3通过免疫机制参与UC的发病和发展,与UC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CTRP9)对哮喘幼鼠气道平滑肌细胞(airway smooth muscle cells,ASMCs)增殖和气道炎症的作用。方法 ELISA检测正常、哮喘儿童和小鼠血清中CTRP9含量;原代培养哮喘小鼠ASMCs,经pcDNA3.1-CTRP9转染后,MTT检测ASMCs增殖,ELISA测定TNF-α和IL-6含量,Western 印记检测TLR4和NF-κB p65蛋白表达以及NF-κB p65磷酸化水平;pcDNA3.1-CTRP9转染哮喘小鼠,HE染色观察肺组织炎性细胞的浸润程度;收集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光镜下检测嗜酸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目;检测小鼠肺部TNF-α、IL-6、TLR4和NF-κB的表达。结果 哮喘儿童和小鼠血清中CTRP9含量低于正常组;CTRP9能抑制ASMCs增殖、炎症因子分泌和TLR4/NF-κB通路活化;CTRP9也能抑制哮喘小鼠肺部炎性细胞浸润、各炎性反应细胞数目、炎症因子分泌和TLR4/NF-κB通路活化。结论 CTRP9能抑制幼年哮喘小鼠ASMCs增殖和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重症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儿脑脊液中Toll样受体3(TLR3)/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及其诊疗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6月-2020年6月海口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7例重症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儿为研究组,以同期重症手足口病患儿78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TLR3、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水平,分析TLR3/NF-κB信号通路相关指标诊断重症手足口病并发脑炎及其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 研究组TLR3、NF-κB、TNF-α、IL-6、IL-1β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TLR3、NF-κB、TNF-α、IL-6、IL-1β水平诊断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并发脑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2、0.708、0.718、0.787、0.627;预后不良组TLR3、NF-κB、TNF-α、IL-6、IL-1β水平高于预后较好组(P<0.05); TLR3、NF-κB、TNF-α、IL-6、IL-1β水平预测不良预后的AUC分别为0.813、0.619、0.616、0.726、0.730。结论 重症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儿脑脊液中TLR3/NF-κB信号通路相关指标水平均升高,且TLR3、IL-6、IL-1β水平对不良预后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龋齿合并卟啉单胞菌(Pg)感染患儿外周血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表达。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100例龋齿患儿为研究组,根据患儿牙龈Pg感染情况将研究组患儿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另选取同期接受体检的85名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NF-κB、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NF-κBp65、核因子κB激活剂(Act1)和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的mRNA的表达水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NF-κB信号通路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与Pg感染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对龋齿患儿Pg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 研究组Pg感染阳性率、Pg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感染组外周血NF-κB、IL-1β、TNF-α、NF-κBp65-mRNA、Act1-mRNA和IκBα-mRNA均高于未感染组,IFN-γ低于未感染组(P<0.05);NF-κB、IFN-γ、IL-1β和TNF-α与龋齿患...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细胞外囊泡(Evs)来源的microRNA-122(miR-122)激活核因子-κB激酶抑制剂(IKKβ)/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导致妊娠大鼠胰岛素抵抗的机制。方法 选取18只妊娠大鼠,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及Evs注射组,每组6只。对照组尾静脉注射无菌滤过PBS 1 ml, Evs注射组给予总量为1 ml无菌滤过PBS稀释的Evs,正常组不干预。检测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在第20天终止妊娠,测量母鼠和胎鼠的发育指标。比较各组大鼠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RNA水平。体外使用Evs和RNA拮抗剂(Evs+拮抗剂组)对大鼠肝脏细胞进行干预,检测CRP、TNF-α、IL-6蛋白表达水平及IKKβ/NF-κB通路激活情况。筛查血清Evs中可能差异表达的microRNA,分析其与IKKβ/NF-κB通路激活和妊娠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结果 注射Evs后,妊娠大鼠空腹血糖水平和HOMA-IR明显上升,母鼠和胎鼠质量增加,肝脏组织CRP、TNF-α及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