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新疆塔里木盆地北部石炭纪孢子带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联达  何卓生 《甘肃地质》1999,8(1):14-27,T002
塔里木盆地北部石炭纪孢子花粉非常丰富,属种众多,保存完美,经研究共计有74属,231种。根据孢子花粉演化及其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自上而下划分出9个孢子带:9Proprisporiteslaevigatus-Grumosisporitesvarioreticulatus(LV)带8Belisporitesnitidus-Murosporacandiplicata(NC)带7Raistrickianigra-Schulzosporacampyloptera(NC)带6Lycosporapusila(PU)带5Schopfitesclaviger-Aurorasporamacra(CM)带4Spelaeotriletespretiosus-Raistrickiaclavata(PC)带3Spelaeotriletesbalteatus-Rugosporapolyptycha(BP)带2Kraeuselisporiteshibernicus-Umbonatisporitesdistinctus(HD)带1Valatisporitesverucosus-Retusotriletesincohatus?  相似文献   

2.
云南施甸晚志留世-早泥盆世孢子和疑源类(ACRITARCH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联达 《地球学报》1996,17(1):105-114
本文首次报道在滇西施甸向阳寺剖面晚志留世-早泥盆世地层中发现孢子和疑源类,根据孢子特征及其在地层中的分布和演化规律,自下而上可划分出3个孢子带:1.Apiculiretusisporaspicula-Emphanisporitesneglectus(SN)带;2.Synorisporitesverrucatrs-Streelispora(VN)带;3.Breconisporitesbreconensis-Cymbosporitesdittonensi(BD)带。滇西施甸晚志留世-早泥盆世孢子带可与滇东曲靖  相似文献   

3.
山西早二叠世微古植物群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早二叠世德古植物-孢子花粉非常丰富,共发现60余属150余种。根据孢子花粉在地质演化和分布规律,自下而上可划分三个孢子带,(1)Sinutatisporitoes sinensis-Gulisporitescochlearis(SC);(2)Raditzonates solaris-Potonieisporites bharadwajii(SB);(3)Patellisporites meis  相似文献   

4.
对六号煤层近七千粒孢粉的系统分析,建立Gulisporites-Thymosporites-Cyclogranis-porites-Laevigatosporites-Florinites组合,并进一步建立了煤层上中下的分段亚组合:c.Gulisprites-Thymosporites亚组合b.Gulisporites-Thymosporites-Florinites-Cyclogranisporites亚组合a.Crassispora-Florinites-Lycospora-Laevigatosporites亚组合α亚组合指示时代为石炭世,c亚组合指示时代二叠纪,b亚组合属于过渡类型。据此对本区含煤地层进行时代划分并与区内外对比。  相似文献   

5.
姜建军 《地球科学》1994,19(4):412-420
文章对早石炭世石燕科Fusella,Unispirifer,Prospira,imbrexia,Finospirifer,Celsifomix,Grandispirifer,Warsawia,Gypospirifer,Frechella,Neospirifer,Brachythyrina,Guizhouspirifer13个属的分类位置、相互之间的区别特征和演变规律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进而讨论  相似文献   

6.
对潮水盆地侏罗系陆相含煤地层由下而上建立了五个孢粉组合带,在组合三建立了两个亚组织。①Cyathidites-Chasmatosporites-Disacites组合(J1^1)。②Cyathidites-chasmatosporites-cycadopites组合(J3^1)。③Cyathiditesminor-Cycadopites typicus组合(J1^2);上部:Cycadopites  相似文献   

7.
大灰厂组沉积在北京西部大灰厂一带发育良好。该组由陆相火山碎屑砂岩、粉砂岩、页岩及砾岩组成,富含狼翅鱼、叶肢介、拟蜉蝣等动物化石和孢子花粉化石,厚度120-200米。与下伏东狼沟组整合接触,与上覆辛庄组假整合接触。其孢粉组合是以classopollis占显著优势为特征(60-80%).含有较多Cicatricosisporites,Lygodiumsporites及少量Cicatricosisporites、Appendicisporites、Aequitriradites、Hsuisporites及Densoisporitesvelatus,D.microrugulatus等。与国内外早白垩世的孢粉组合比较,时代为早白垩世韦尔登期。属于旱的热带和亚热带气候。  相似文献   

8.
吉利明  雷怀彦 《地层学杂志》1997,21(1):32-38,T001
对甘肃南部徽成盆地东河群进行了孢粉研究,在上部的化垭组首次发现了一些孢粉化石。孢粉组合以Cicatricosisporites Hsuisporites Clasopolis为代表,蕨类植物孢子占明显优势,以海金砂科、水龙骨科和卷柏科为主;裸子植物花粉以掌鳞杉科最常见,还有松科及麻黄科花粉。经孢粉组合特征和属种地史分布对比分析,认为化垭组的地质时代属早白垩世,可能为早白垩世中期,东河群的上界也为这一时期  相似文献   

9.
新疆皮山杜瓦普司格组晚二叠世孢粉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朱怀诚 《地层学杂志》1997,21(3):219-223,T001
新疆皮山杜瓦剖面普司格组中、上部含丰富的孢子花粉化石,并以双气囊花粉数量占优势为特征。Lueckisporitesvirkkiae、Taeniaesporitesspp.和Gardenasporitesxinjiangensis等国内外晚二叠世典型分子在该组合内出现,表明普司格组的时代并非仅限于以往所普遍认为的早二叠世,亦应包括部分晚二叠世。结合对普司格组上覆和下伏地层的古生物群分析,普司格组的时代为早二叠世中期至晚二叠世中期。  相似文献   

10.
张雄华  蔡雄飞 《中国区域地质》1998,17(4):398-401,448
修水地区志留系殿背组和坟头组腕足类化石自下而上分为:Mericiella-Zygospiraella组合;Nalivkina-Striispirifer组合;Xinanospiriger-Valdaria组合,与川鄂等地志留纪腕足类生物地层带能很好地对比。通过对腕足类生态分异,共生分子及沉积相的研究,识别出4种腕足类生态类型,确认两组为一套中陆架-内陆架沉积。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冈底斯北缘嘉玉桥群形成时代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嘉玉桥群是冈底斯北缘的变质岩系之一,其形成时代存在较大分歧。通过高精度LA-ICP-MS(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锆石微区原位U-Pb同位素测年,获得西藏八宿县巴兼村一带嘉玉桥群上部大理岩中所夹含石榴子石绿片岩(原岩为玄武岩)的上交点年龄为(566±27)Ma,将八宿县巴兼村一带嘉玉桥群的原岩形成时代限定为晚震旦世。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初步认为冈底斯北缘自晚震旦世到寒武纪可能存在较大规模的陆缘裂谷。  相似文献   

12.
青海南部曲麻莱—治多地区广泛出露厚度巨大、岩性单一、实体化石稀少的三叠系巴颜喀拉山群,其地层划分与对比因缺乏明显标志而相对困难。最近,在该地区的研究中采获大量遗迹化石,建立了8个遗迹化石组合。古遗迹学的研究表明,遗迹化石丰度、分异度及遗迹化石组合在研究区内的地层序列中存在明显差异。提出将古遗迹学特征作为一定区域内岩石地层划分对比的标志之一,为解决巴颜喀拉山群中富含遗迹化石的上部板岩组和顶部砂岩夹板岩组的划分对比提出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四平南部1:5万半拉山门、石岭街、下二台子、叶赫站幅的吉林省境内区调,首次在经过修订的下二台群黄顶子组下部条带状硅质大理岩中,采获丰富的小壳化石,初步确定为3属6种,其中4新种。属于辽北地区新确立的清河镇动物群辐射演化而来的新的动物群。从而,为这套地层的划分对片、时代确定,提供了重要的古生物佐证。  相似文献   

14.
通过西昆仑大红柳滩一带地质填图和实测地层剖面,从原划上三叠统克勒青河群中采到了大量孢粉和珊蝴、菊石类等化石,经鉴定其形成时代主体为二叠纪,经区域地层对比,重新厘定为二叠纪黄羊岭群。该生物化石的取得,为分析研究西昆仑微陆块及巴颜喀拉晚古生代—中生代边缘裂陷盆地的地质构造演化,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5.
首次报道青海东昆仑中段早寒武世小壳动物化石,计有Anabaritestrisulcatus,Hylithelustenuis,Hylithelussp.,Conothecasp.,Palaeacmaeasp.以及Latouchelasp.。这些化石的发现丰富了该区早古生代古生物资料,对于万宝沟群和纳赤台群的定义、层序和时代归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河南汝阳恐龙化石群位于汝阳县东南15km处,主要分布在蟒川组地层中。恐龙化石的发现对研究巨型蜥脚类恐龙的分布、迁徙等方面具有重要科学价值。这些恐龙化石分布面积大,埋藏浅,已经受到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为了有效保护这些珍贵的地质遗迹,提出了对恐龙化石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7.
甘肃北山北部双沟山地区发现泥盆系雀儿山群地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红宝石幅》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发现在甘肃北山双沟山地区分布着一套灰绿色中性、中酸性火山熔岩及其凝灰岩地层,通过岩石地层、生物化石及地层年代等方面的研究,经区域地层对比划归雀儿山群,形成时代确定为早泥盆世。该群的确定对恢复哈萨克斯坦板块南缘区域地质演化历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豫西太华群微体植物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丁莲芳 《地质论评》1996,42(5):459-464,T001
豫西太华群一名已沿用了30余年,在这套中深变质岩系中,过去从未发现生物化石,前人根据变质程度及构造格架一直将其归入太古宇。笔者对小秦岭地区这套中深变质岩系的石墨片麻岩,石英岩,长石石英岩及大理岩,采用浸解法,切片法研究,发现了一批微体古生物化石,文中介绍了微体化石的赋存层位及岩性。  相似文献   

19.
在广东长坑金银矿床的主要含金岩石碳质硅质岩巾两次找到放射虫化石,其时代可能属于早石炭世。在这些碳质硅质岩中还发现一些生物化石残迹.如石英环、石英圈、石英单晶球、石英多晶球、生物残体和似生物结构。由此认为碳质硅质岩原来含有一定量的微体生物化石.形成于海盆环境,应属沉积成因,这是证明碳质硅质岩属于热水沉积成因而不属于热液蚀变交代成因的有力证据;也表明热水沉积过程有生物物质的加入,热水沉积和生物沉积可以混合发生,说明长坑金银矿床形成手张性、不补偿、水较深的盆地之中。对长坑盒银矿床的矿区含矿地层应泼归属的岩石地层单位提出了疑问。  相似文献   

20.
浙江白垩纪恐龙与恐龙蛋化石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省恐龙化石地质遗迹调查表明,全省有9个白垩纪陆相红层盆地产恐龙和恐龙蛋化石,至今已发现有4科5属5种恐龙骨骼和7科11属24种恐龙蛋化石。浙江省恐龙和恐龙蛋化石主要分布在天台盆地和金衢盆地的东阳、衢州、龙游、金华、浦江、兰溪一带,主要产于天台群的赖家组,衢江群的金华组、衢县组。永康、南马、新昌、嵊州、仙居、诸暨、湖山等地永康群朝川组、方岩组中也有较丰富的恐龙化石。依据恐龙和恐龙蛋化石在盆地内地层中的分布、地层的同位素年龄和相伴生的其他生物群特征等分析表明,恐龙和恐龙蛋化石的赋存地质时代以晚白垩世为主。此外,恐龙和恐龙蛋化石在浙江的广泛分布表明该地区地质历史时期气候温暖,植被茂盛,水资源丰富,是恐龙及其他生物生存繁衍的理想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