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气浮工艺可以提高低温低浊处理效果,但投药量较大且气浮系统的能耗较高.通过中试设备进行优化工艺研究得出:降低混凝剂的投加量,关闭气浮容器装置,在气浮池后投加阴离子PAM助滤剂,可使滤后水浊度达到0.35 NTU以下.达到了既提高水质,又节能降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气浮工艺中试设备对南方水库低浊、含藻水处理的研究,分析气浮工艺与水厂常规处理工艺的处理效果,探讨气浮工艺改造的可行性,保障供水水质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市低温低浊水的特点,通过中试对比研究了高锰酸钾复合剂(PPC)、O3、PPC与O3联用、PPC与Cl2联用等预氧化工艺在除浊、除有机物等方面的效能,为低温低浊水的处理提供了技术依据,结果表明:各预氧化工艺对浊度和有机物的去除均有明显的强化作用,不同预氧化工艺之间除浊效能差别不大,均在97%以上;O3对有机物的去除率最佳,PPC与Cl2联合预氧化次之.O3预氧化投资较大,可选用效果略差的PPC与Cl2联合预氧化.  相似文献   

4.
絮凝-溶气气浮处理低温、低浊水(中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絮凝-溶气气浮(DAF)工艺处理密云水库低温、低浊水的中试结果表明,碱化度B值越高的PAC,其电中和能力越强,而且在相同的除浊效果下絮凝剂投量也越少。该工艺对于不同浊度的原水可达到70%-85%的除浊率,且原水浊度越度,除浊率也越高,此外该工艺对浊度为100NTU的排洪水有足够的缓冲能力。  相似文献   

5.
超滤膜深度处理长江原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混凝/沉淀/超滤组合工艺在低温、低浊期对长江原水进行深度处理,考察了超滤膜在低温、低浊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中试开始于上一个化学清洗周期结束时,此时跨膜压差较低,利于研究温度对跨膜压差的影响.中试结果表明,无论膜前水质如何,膜系统的出水浊度都在O.1 NTU以下,可见该膜工艺对原水水质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该膜工艺对COD<,Mn>的总体去除率在20%左右,但其对UV<,254>的去除效果很不明显;膜系统对总铁的去除效果非常显著,且不管进水水质有多大波动,产水的总铁和锰含量都可长期保持在0.05 mg/L以下.采用沉淀出水作为超滤膜的进水,对减轻膜污染负担有一定的效果,从而减少了药剂清洗所带来的经济损耗.  相似文献   

6.
在东北地区,低温低浊地表水采用常规的工艺难以净化处理,往往又因为水源的污染而使原水的色度、有机物等指标提高。更增加了净化处理的难度。本文通过理论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低温低浊高色度水的处理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水厂实际工艺采取预氧化和人工加泥提高浊度的方法处理低温低浊地表水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7.
王福进 《供水技术》2008,2(3):29-30
针对黄河水的低温低浊水质特点,按照水厂实际工艺设计了中试设备.应用基本涡旋理论的栅条混合、强化絮凝网格反应和低脉动斜板沉淀技术对设备作了改进.通过中试优选了混凝剂和助凝剂,并确定了其最佳投药量和投加点.当水厂PAC稀释液投加量为5.77 mg/L,PAM投加量为0.5 mg/L时,沉后水浊度小于0.5 NTU.  相似文献   

8.
低温低浊水处理一直是我国北方水厂冬季寒冷时期所面临的一大难题。以冬季低温低浊河流水为研究对象,以中试超声波处理器为研究平台,考察了超声预处理技术对混凝的强化效能。结果表明,超声预处理技术对混凝工艺具有一定的强化作用,其中混凝剂投加点对混凝效果有明显影响,在超声预处理后的某一时间范围内投加混凝剂的效果最优,而在超声波装置之前投加混凝剂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9.
针对松花江水源水质特点,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强化常规处理工艺,对松花江微污染原水进行深度处理。中试结果表明,臭氧预氧化具有助凝作用,可节省混凝剂用量,在试验条件下,当预臭氧投量为1.0 mg/L时,可节省12%以上的混凝剂量;主臭氧氧化工艺的设置可以提高后续活性炭滤池的净水效果;在低温低浊期出水氨氮浓度难以达标,可采用加氯的方法来去除氨氮,最佳投氯量为4.5 mg/L。长期运行效果表明,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强化常规工艺,所需臭氧投加量较低,系统运行稳定,抗冲击负荷能力较强,即使在冬季低温低浊期仍可稳定达标。  相似文献   

10.
低温低浊地表水处理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北地区低温低浊地表水采用常规工艺难以净化处理,往往又因为到污染而使原水的色度,耗氧量提高,进一步增加了水质净化的难度。另外,地表水体水质在一年中变化很大,采用固定的常规净化工艺很难适应。对水处理工艺混凝,分离和过滤等环节进行了分析,得出了采用浮沉池工艺可以经济合理地处理低温低浊地表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浮沉池工艺在给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浮沉池工艺的产生、适应的原水条件,以及影响浮沉池工艺运行的因素。浮沉池工艺适应于低温低浊水和高藻水的处理,并能很好地应对突发的高浊度。水温、浊度、混凝条件、溶气系统、水力负荷、斜管(板)装置、排渣排泥系统都会影响浮沉池的运行。  相似文献   

12.
为了保证饮用水水质并实现节能降耗,宁夏宁东水厂采用调节原水pH值,投加高锰酸钾的方式来强化常规处理工艺。结果表明,调节pH值对于处理偏碱性的低温低浊水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当原水pH值调节为中性时,混凝效果达到最优;适当使用聚丙烯酰胺可以优化混凝效果,但由于聚丙烯酰胺具有毒性,在实际运行中要慎重使用;高锰酸钾预氧化可有效提高低温低浊水的处理效果,对于提高冬季低温低浊水处理效果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滤池反冲洗水回流的方法.可以提高原水中颗粒物的数量.有助于提高水处理过程中颗粒碰撞效率,改善混凝效果。  相似文献   

13.
王永  杨硕  温欣 《山西建筑》2009,35(22):181-182
指出低温低浊水处理是市政给排水处理工程的难题之一,对北方寒冷地区低温低浊水质难于处理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絮凝动力学分析其沉淀,对今后低温低浊水处理技术发展作了展望,对具体市政给排水设计,科研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慧娟  殷小桃  李金辉 《山西建筑》2011,37(30):123-125
针对石墩子山水厂低温低浊(每年11月份至第二年4月份)的特点,对乌拉泊水库原水和乌拉泊水库原水与滤池反冲洗排水在配水井内的混合水进行混凝实验,实验表明:对于低温低浊水,PAC的最佳投加量为12mg/L,以PAM为助凝剂,除浊效果较好;PAM的投加时间对絮凝效果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低温低浊水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桂荣  张建军 《山西建筑》2010,36(23):198-199
针对低温低浊水质难于处理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国内外常用低温低浊水处理技术如生物法、微絮凝过滤、气浮、强化混凝等工艺进行简要分析、评价,并提出强化混凝处理低温低浊水的优势,指出该处理工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太原市呼延水厂出水浊度不达标的问题进行了絮凝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厂原水属低温低浊水,有机胶体较多,絮凝效果差,其根本原因是絮凝剂投量不足.进一步的试验表明:以聚合氯化铝(PAC)为絮凝剂、以活化硅酸为助凝剂,除浊效果较好;活化硅酸的投加时间对絮凝效果有较大的影响,以快速混合用时1min、聚合氯化铝投量为15 mg/L、延迟30 s后投加0.5~1mg/L的活化硅酸(以SiO2,计)为最佳运行条件;滤池反冲洗排水回流至配水井有利于低温低浊水的处理,并可节省絮凝剂或助凝剂的投量.  相似文献   

17.
旋流——网格混凝设备处理低温低浊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北方寒冷地区低温低浊水处理难点,着重对旋转水流中颗粒的运动规律及紊流涡旋在反应池中的动力学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并通过试验加以证实了旋流-网格混凝设备对处理低温低浊水具有显著效果。从而丰富了混凝工艺理论。  相似文献   

18.
考察了高锰酸钾与粉末活性炭联用对宁夏宁东水厂冬季低温低浊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单独使用高锰酸钾做助凝剂,聚合氯化铝作为混凝剂时,随着高锰酸钾投加量的增加,浊度去除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高锰酸钾投加量达到0.5mg/L时,浊度去除率最高,出水CODMn和UV254的去除率随高锰酸钾投加量的升高而上升;UV254的去除率随着粉末活性炭投加量的增加而升高,当粉末活性炭投加量大于30mg/L时,其对浊度的去除率无明显影响;高锰酸钾与粉末活性炭联用可以明显提高低温低浊水的浊度和UV254的去除率,在我国冬季北方低温低浊水处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高锰酸钾与粉末炭联用处理微污染源水   总被引:30,自引:8,他引:22  
烧杯试验和生产应用的结果表明,高锰酸钾与粉末活性炭联用对低温低浊微污染源水具有明显的强化处理效果,能显著降低滤后水浊度和高锰酸盐指数。但高锰酸钾与粉末活性炭的投加顺序对混凝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在投加混凝剂快速搅拌末活性炭可取得很好的强化混凝效果。生产运行结果还表明,少量剩余高锰酸钾可被粉末活性炭还原,而后被混凝过程去除。  相似文献   

20.
粉末活性炭和超滤组合工艺处理低温低浊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浸没式超滤试验考察了粉末活性炭和超滤组合工艺对低温低浊水的净水效能以及对膜污染的缓解作用,并对其机理进行探讨.试验结果表明,粉末活性炭和超滤组合工艺处理低温低浊水时,能够降低膜表面的负荷,对可逆污染和不可逆污染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粉末活性炭投加量为10mg/L时,粉末活性炭和超滤组合工艺出水的浊度低于0.06NTU,对CODMn,UV254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0.9%,25%,比单纯的超滤工艺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0%,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