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全斌 《山西建筑》2008,34(3):246-247
通过对目前我国建筑学专业美术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建筑与美术的关系论述"专业基础"课教学本质问题,提出了建筑学专业美术教学"美"与"术"并重,即艺术修养与技能双重教学方法和相应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2.
以一次课程教学实践,讨论了《空间构成》课程在建筑学专业教学体系中的"兼容性"问题。希望能对建筑学专业的《空间构成》课程的教学改革,有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建筑学造型基础涉及范围较广,如何进行有效造型训练,培养观察方法,是建筑学造型基础教学中的难点。为攻克此难点,需要引入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使学生明确认识到建筑设计创新活动的技术性与艺术性,并无缝对接建筑学专业的学习。本文研究探讨的重点是建筑学专业造型基础的"1+3"教学模式指导下的实践课程开展。"1+3"教学模式,"1"是指建筑学专业基础教学的1个主要目的,即培养学生的造型思维与审美能力;"3"是指建筑学专业基础教学的3个关键要素,即基础造型能力、平面转换能力、空间构建能力。遵循"1+3"理念,本文分述了建筑学专业造型基础实训课程的内容与特点、价值与意义、平台建设、教学模式与师资等内容。  相似文献   

4.
随着建筑学学科的发展与市场经济需求,建筑学教育呈现了多元化的需求。相比中俄教学体系,欧美模块化的教学体系被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建筑学专业借鉴来满足多元化人才的需求。嘉庚建筑学专业教学体系以《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大纲》和《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为依据,搭建了六纵四横的菜单选修课教学体系,以能适应不同类学生未来的发展与变化。  相似文献   

5.
建筑学专业设计系列课程教学十分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基于交流的"场环境"对建筑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对当前建筑学专业设计系列主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筑学专业设计系列课程"场效应"教学模式及其实践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6.
陈瑜  卞戎戎  付悦 《四川建筑》2012,32(6):55-56,59
文章结合建筑学专业的学科特点,以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对如何构建合理的建筑学专业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学体系进行研究。文中结合现行建筑学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分析其不足之处,用系统的方法构建了由"多方位教学输入"、"过程动态监控"、"教学输出实时反馈"、"循环调整"组成的可调环链式方案。多年来学院的实践教学结果显示,该教学体系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创新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学专业教学体系近几年的改革立足西南、面向世界,以社会问题为导向、以新世纪复合型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为核心,通过突破传统类型教学,建立科学系统的专业主干课程;打通学科壁垒,构建"一轴两翼三平台"、"四位一体"的广义建筑学教育体系;深化推进教学管理及实践性教学环节等一系列改革举措,结合学院实际,建构起既具有国际视野、又体现地域性特点的"立体整合,融贯互补"的建筑学专业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8.
论文指出了依托地域背景设置建筑学专业课程的重要性和意义,简要分析了作者所在学校建筑学专业所做得一些教学探索,并以该学校建筑学专业的特色课程"风水客家建筑"为例,对该门课程进行系统阐述,总结有益的经验,从而为具有地域文化的建筑学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9.
从建筑工程质量入手,在分析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及建筑施工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索将工程设计模式应用于建筑学专业建筑施工课程教学之中,提出工程设计模式案例教学与建筑学专业课程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思路。通过对建筑学专业工程设计模式案例教学过程的展示和教学效果的分析,阐述工程设计模式教学的程序与特点。教学实践证明,建筑学专业建筑施工课程工程设计模式教学不仅丰富了课程教学内容,同时还提高了建筑学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为建筑学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本科建筑学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新形势下建筑学专业教育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总结分析,指出了建筑学专业教育模式改革的急迫性,进而探索与建筑学专业教学相关的一些热点问题,并介绍了笔者及其所在学校建筑学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些设想和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1.
建筑学专业美术基础教学改革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建筑学专业美术基础教学现状的分析,论述了在新形势下对美术基础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提出了紧密结合建筑学专业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美术基础教学内容及相应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2.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科产学研一体化教育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建筑学科特色及其与产学研一体化教育模式的适应性关系,回顾了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科产学研一体化教育模式的探索历程,总结了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科产学研一体化教育模式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相似文献   

13.
大数据时代风景园林专业教学实践探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风景园林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大数据时代对风景园林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基于个性化能力培养和创新思维的角度,探讨大数据时代风景园林学科教学实践的应变路径。阐述了风景园林学科与大数据之间的融合程度,提出在创新课程设置、师资队伍配备、教学方法等方面在大数据时代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李彦伯 《华中建筑》2014,(7):180-183
建筑学教育的创新一直在被强调,国际化教学、参数化设计等都为传统的建筑学教育注入新的元素。该文基于对同济大学本科生与研究生两个建筑学教学实践样本的平行阅读,对比其课程设置中课题对象、组织过程、实施手段、成果形式、教学目标等环节,并从建筑学课程所需达到的训练效果、建筑学的教授途径以及建筑学学科培养目标等三个方面对建筑学教育中的创新进行反思,强调应从建筑学的学科本质与特性出发,不断探索建筑学教育的创新之道。  相似文献   

15.
2000年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掀起了新办建筑学专业的热潮。作为地方院校新办专业,厦门理工学院建筑学专业在十余年的建设中,以国家专业评估标准为纲领,以八闽建筑文化与地方建设需求为依托,以“改革、开放、实践、服务”为建设理念,建成了教学、科研、服务融为一体的地方院校建筑学专业体系,2018年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成为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点。通过对厦门理工学院建筑学专业建设过程的全面梳理,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地方院校建筑学专业体系的建设路径与方法,为地方院校建筑学专业体系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周聪惠  胡樱  吴韵 《风景园林》2017,24(10):117-122
为适应当前专业实践快速发展以及信息化技术普及等时代特征,高校风景园林专业教学亟需变革。本文结合近年来对风景园林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考与风景园林专题研讨课的建设实践,首先从内容架构、知识串联、教学组织以及设计课联动4个方面解析了基于开放式议题集成知识模块的风景园林专题研讨课的特征。并以东南大学《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为载体,通过教学内容模块化分解重构、开放式议题选取与设置、基于开放式议题的教学组织、设计课打通整合等方面的尝试,并在此基础上对该课程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风景园林科学研究与实践的三种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风景园林学科研究与实践的思维特征,文章从风景园林学科范畴总结提出其科学、艺术、工程的三位一体属性;从风景园林的自然、人文、营造的时间进程,分析提出风景园林学科前瞻超越式的时间思维;从风景园林空间规划设计的特征,把诸多问题事件、甚至是貌似毫不相关的问题事件,置入同一空间予以“同时”思考,总结提出风景园林学科立体交叉式的空间思维;指出与大多数理工学科自成一体、回路闭合的逻辑思维的不同点,提出并分析了风景园林的非闭合发散式的逻辑思维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下,城乡规划的作用和地位日益提升。2011年城乡规划学从建筑学二级学科中独立出来,正式被提升为一级学科。但在实践教学中,城乡规划学专业建筑设计课程始终沿袭建筑学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城乡规划学科的发展趋势和要求。文章针对这一现象,分析当前城乡规划学专业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注重培养学生城乡规划学的思维方式,并结合幼儿园建筑设计的课程教学,从调研、任务书的拟定、图纸内容和口头表达提出具体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剖析建筑设计初步课程在风景园林学科教学体系及教学框架内的价值与意义,研究记录东南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的相关教学安排、课题设置、教学进阶及其相关方法。对以建筑设计为引导,面向中小尺度复合型风景园林设计的教学体系进行探索研究,并提供若干学生作业范例。  相似文献   

20.
建筑设计入门阶段是重要的设计学习阶段,通过对建筑设计入门阶段的教学定位,形成对设计入门阶段的教学模式特点和要求的认知。在此基础上,以"基础设计"为教学目标,"基本建筑"为教学内容,以分步设计流程为教学模式共同架构从部分到整体的设计入门阶段课程教学框架,并通过设计教学实践的检验,使这一课程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