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应用激光共焦显微镜对棘阿米巴性角膜炎镜下特征进行研究,探讨其在该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激光共焦显微镜对拟诊为棘阿米巴性角膜炎患者9例(9只眼)进行观察,分析包囊的形态特点和分布特征;观察药物治疗过程中包囊、炎性细胞及树突细胞的变化情况;同时对每例行角膜刮片和培养,3例术眼行病理检查.结果 9例激光共焦显微镜下包囊多于浅中基质层,圆形双壁,边境清晰.7例多见包囊的串珠样分布.角膜环形浸润患者,环形浸润处炎性细胞、树突细胞密度高于中央,包囊分布无明显差异.角膜中央基质浸润患者,病灶中央与周边包囊、炎性细胞及树突细胞密度无明显差异.角膜中央基质浸润患者镜下病灶区早期以树突细胞及炎性细胞为主.抗棘阿米巴药物治疗1个月后,树突细胞略有下降,炎性细胞及包囊密度下降显著,包囊散在分布.2个月后查见少量炎性细胞及树突细胞,包囊极少查见.4例角膜刮片阳性,6例培养阳性.3例病理阳性.结论 激光共焦显微镜下棘阿米巴包囊多呈串珠样分布.观察药物治疗过程中包囊、炎性细胞和树突细胞的变化情况,可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2.
共焦显微镜在棘阿米巴性角膜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航  王立  邹留河  孙旭光 《眼科》2003,12(6):336-338
目的 :评价共焦显微镜 (confocalmicroscopy)在棘阿米巴性角膜炎 (acanthamoebakeratitis)临床诊断 ,尤其是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拟诊为棘阿米巴性角膜炎患者 2 3例进行共焦显微镜检查 ,并同时行角膜涂片及棘阿米巴原虫培养检查 ,对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 3例患者中 ,13例共焦显微镜检查可见棘阿米巴包囊和 /或神经炎表现 ,综合各项检查结果及临床表现 ,18例确诊为棘阿米巴性角膜炎 ,共焦显微镜的阳性率为 5 6 5 %。在 5例表现为上皮性及浅基质病变的早期角膜炎患者 ,共焦显微镜检查 3例 (6 0 % )为阳性 ,刮片、培养各 1例 (2 0 % )为阳性。结论 :共焦显微镜检查是一种无创、快速和有效的活体检查手段 ,在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的诊断中 ,如同时结合实验室刮片及培养和患者临床情况可起到重要的辅助诊断作用 ,尤其是在棘阿米巴角膜炎的早期诊断中 ,可以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总结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的临床特点及各种病原学检查阳性率比较.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至2011年因棘阿米巴性角膜炎在山东省眼科研究所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 a间因棘阿米巴性角膜炎在山东省眼科研究所治疗的患者共30例(30眼),均为单眼患病;其中男20眼,女10眼.所有患者(30眼)均因眼红、痛、视力下降就诊;其中28眼(93.3%)首次就诊我院时即诊为棘阿米巴性角膜炎,2眼(6.7%)误诊为病毒性角膜炎,1周后因治疗效果不佳,再次查找病原学病因才确诊为棘阿米巴角膜炎.所有患眼中,23眼(76.7%)有角膜环形基质浸润,5眼(16.7%)伴剧烈疼痛,4眼(13.3%)伴放射状角膜神经炎.所有患者均通过病原学诊断确诊为棘阿米巴性角膜炎,其中27眼(90.0%)经角膜刮片生理盐水湿片检查查见棘阿米巴包囊;17眼(56.7%)经角膜刮片棘阿米巴原虫培养阳性;行共焦显微镜检查的25眼中,22眼(88.0%)共焦显微镜下查见棘阿米巴包囊.结论 角膜环形基质浸润是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的特征性体征.根据病史、体征及相关病原学检查,绝大多数棘阿米巴性角膜炎患者能够及时确诊.相关病原学检查中,角膜溃疡灶刮片生理盐水湿片检查、共焦显微镜检查较棘阿米巴原虫培养阳性率高.  相似文献   

4.
激光共焦显微镜在阿米巴性角膜炎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琛  邓世靖  王智群  李然  孙旭光 《眼科研究》2007,25(10):772-774
目的探讨激光共焦显微镜HRT3-RCM在阿米巴性角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阿米巴性角膜炎患者9例(10眼)行HRT3-RCM检查,同时进行角膜刮片细胞学检查及阿米巴原虫培养。结果9例患者中,HRT3-RCM显示7例角膜组织内阿米巴包囊为阳性,其中3例查到阿米巴滋养体,2例在角膜组织内查见真菌菌丝。包囊表现为圆形,双壁,高密度影像,直径15~20μm;滋养体表现为不规则高密度影像,其中心或偏中心可见致密的核,直径25~40μm。角膜刮片见阿米巴包囊7例,阿米巴培养阳性6例。结论HRT3-RCM是利用激光作为光源的新一代共焦显微镜,分辨率更高,是一种快速无创的检查方法,可作为阿米巴性角膜炎早期病原学诊断以及治疗随访观察的重要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肖卉  张德艳  范忠义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10):1825-1827
目的:探讨共焦显微镜在感染性角膜炎的病原学诊断上的意义。
  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2010-01/2013-12共466例467眼感染性角膜炎共焦显微镜的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共焦显微镜图像特点及各类型角膜炎的临床特征。
  结果:患者466例平均54.4±13.0岁,男264例(56.7%),女202例(43.3%),诊断为真菌性角膜炎190例(40.8%),病毒性角膜炎148例(31.8%),细菌性角膜炎125例(26.8%),棘阿米巴角膜炎3例(0.6%),真菌性角膜炎可见大量真菌菌丝,棘阿米巴角膜炎可见典型阿米巴包囊。
  结论:共焦显微镜是一种早期辅助诊断感染性角膜炎的有效方法,尤其对真菌及棘阿米巴角膜炎的早期诊断具有特异性,有利于感染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6.
棘阿米巴角膜炎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确诊棘阿米巴角膜炎,了解棘阿米巴角膜炎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方法 10%氢氧化钾(KOH)湿封片镜检、棘阿米巴原虫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病理切片作H.E.、PAS和PAS加亮绿染色检查。结果 角膜刮片经10%KOH湿封片镜检和原虫培养共诊断9例棘阿米巴角膜炎,其中8例表现为环型角膜基质炎,7例眼球剧烈疼痛。病理切片经上述染色可显示棘阿米巴原虫的包囊和滋养体。结论 环型角膜基质和眼球剧烈疼豢是棘阿米巴角膜炎的主要临床特征,病理切片经上述染色显示原虫的包囊和滋养体,PAS加亮绿染色,原虫的滋养体呈深绿色,更清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氯己定(洗必泰)对棘阿米巴角膜炎患者角膜内分离培养虫株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棘阿米巴角膜炎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实验研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分离培养虫株的形态特征以及0.02%氯己定作用后的结构变化;利用透射电镜观察角膜病变组织内棘阿米巴的超微结构特征.结果 体外培养的棘阿米巴滋养体大小约15~45μm呈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状,虫体体表粗糙,有棘状胞质突起,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包囊大小约10~25 μm,球形,表面见皱襞、壁孔及圆形孔盖.棘阿米巴自壁孔处逸出转变成滋养体,脱囊后遗留空囊.经0.02%氯己定作用24 h后的滋养体和包囊结构被破坏,虫体崩解成残膜碎片或凝块、颗粒状.经过抗棘阿米巴治疗后的角膜病变组织内未见滋养体,仅见包囊.包囊内外壁结构基本保留,但细胞质蛋白凝固,哑细胞结构退变缺失,包囊处于变性失活状态.结论 0.02%氯己定在体外可杀灭棘阿米巴滋养体和包囊,在组织内可杀灭棘阿米巴滋养体,致包囊变性失活.变性失活的棘阿米巴包囊仍可较长时间存留在角膜组织中,并可引发免疫病理性炎性反应,临床治疗中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8.
真菌性角膜炎药物治疗后转归的共焦显微镜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Shi WY  Niu XG  Wang FH  Gao H  Li SW  Zeng QY  Xie LX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7):614-619
目的探讨共焦显微镜对判断真菌性角膜炎经抗真菌药物治疗后转归的作用,为调整临床用药和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2001年1月至2003年5月我院诊治的328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中,选择共焦显微镜检查发现菌丝,溃疡直径≤5mm患者58例(58只眼),常规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7、14、28d和停药后7d对病灶的特定位点进行共焦显微镜检查,观察局部菌丝密度、炎性细胞密度和形态以及角膜基质细胞的变化,以此判断治疗效果,并根据情况调整用药;对共焦显微镜未查见真菌菌丝及炎性细胞的患者,巩固治疗1周后完全停药,并继续随访2个月,以观察有无真菌复发。结果53例患者在药物治疗7d时有明显好转,病灶缩小,共焦显微镜表现为查到菌丝的位点减少,菌丝密度降低,炎性细胞明显减少,形态趋于均匀,同时可见正常形态的角膜基质细胞出现;14d时,37例溃疡愈合,23例共焦显微镜未查见菌丝和炎性细胞;28d时,所有患者的角膜上皮已完全愈合,其中22例共焦显微镜检查仍可见浅基质中存在少量菌丝或未消退的炎性细胞,其余31例患者均未见菌丝和炎性细胞。以上53例位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见复发。另5例在用药7d内病情加重,共焦显微镜下见菌丝密度明显增加,炎性细胞增多,角膜基质破坏范围扩大,提示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故入院行角膜移植术。结论共焦显微镜检查是目前判断真菌性角膜炎药物治疗后病情转归的理想手段,能够为临床调整用药提供客观依据。(中华眼科杂志,2005,41:614-619)  相似文献   

9.
阿米巴性角膜炎临床综合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琛  邓世靖  王智群  李然  罗时运  孙旭光 《眼科》2008,17(2):104-108
目的 分析阿米巴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法.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阿米巴性角膜炎患者20例(21眼).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病变,角膜溃疡区刮片及培养,7例患者行激光共焦显微镜检查.所有患者均给予0.04%洗必泰或0.04%聚六亚甲基双胍(PHMB) 0.5%新霉素滴眼,同时联合局部角膜溃疡清创;对多次刮片阿米巴仍阳性或基质致密浸润迁延的12例患者,3例行角膜板层切除术,9例行角膜板层切除 羊膜移植术;对于药物及清创治疗效果不佳,溃疡接近角膜缘的3例严重患者,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主要指标视力、角膜刮片及培养、激光共焦显微镜下阿米巴包囊和滋养体观察结果.结果 20例患者中,角膜外伤10例(50%),配戴角膜接触镜6例(30%),无明确危险因素4例(20%).早期主要表现为上皮溃疡和角膜神经炎样改变,进展期为基质溃疡,环形浸润,可伴前房积脓.实验室检查:角膜刮片细胞学检查和阿米巴培养阳性率分别为95%(19/20)和70%(14/20).7例患者在激光共焦显微镜下均发现阿米巴包囊,其中3例同时发现滋养体.平均随访时间5个月(19天~8个月),治疗后其中9例患者(10眼)视力≥0.1.结论 阿米巴性角膜炎需根据患者病史和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共焦显微镜检查等进行综合诊断.角膜刮片的阳性率较高.角膜板层切除联合羊膜移植能有效控制感染,缩短患者病程.(眼科,2008,17:104-108)  相似文献   

10.
棘阿米巴角膜炎的实验室检查和原虫的鉴定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应用简便的方法对棘阿米巴角膜炎进行诊断,并对棘阿米巴原虫进行鉴定。方法角膜刮片或培养的原虫材料经10%氢氧化钾液湿封片镜检;角膜材料经原虫培养;应用倒置显微镜对棘阿米巴属进行观察和鉴定;角膜病理切片经HE和PAS染色。结果10%KOH湿封片镜检,5例角膜刮片中有2例及培养阳性的原虫材料均呈现棘阿米巴原虫的包囊。同一病例,4例中有3例培养出棘阿米巴原虫。在倒置显微镜下可见棘阿米巴原虫的包囊和滋养体以及滋养体上的棘状伪足。病理切片经HE和PAS染色均显示原虫的包囊。结论10%KOH湿封片可对棘阿米巴角膜炎作初步诊断,最后诊断需经原虫培养获得,应用倒置显微镜可对棘阿米巴原虫进行观察和鉴定。角膜病理切片上看到原虫可进一步印证原虫培养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角膜创伤致棘阿米巴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角膜创伤致棘阿米巴感染的角膜炎临床特征、治疗及琐后。方法 对20例(20眼)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榆查.治疗及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中,学生12例,农民6例。危险因素中包括戴角膜接触镜12例和角膜创伤6例。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角膜溃疡、弥漫性基质浸润和环形溃疡。实验室检查:角膜刮片细胞学检查和棘阿米巴培养阳性率分别为95.00%(19/20)和60.00%(12/20),其中4眼在共焦显微镜检查下查见包囊。0.02%洗必泰,0.5%新霉素,0.4%甲硝唑滴眼液联合治疗,同时结合1%洗必泰局部烧灼和角膜清创。平均疗程为70天(18~150天)。19例溃疡愈合,形成角膜薄翳或白斑。其中7眼的最佳矫正视力≥0.5。结论 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联合应用抗棘阿米巴药物、局部清创术和烧灼术为目前治疗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2.
棘阿米巴角膜炎的感染免疫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棘阿米巴角膜炎是棘阿米巴属引起的角膜表面的感染。通常由粘附于软性接触镜的棘阿米巴滋养体所传递。当寄生虫粘附于角膜上皮细胞表面时可触发感染。后来的过程包括:寄生虫介导的细胞病理效应、诱导凋亡和通过产生各种蛋白酶入侵角膜基质层。滋养体也可浸润角膜神经,造成放射状角膜神经炎。棘阿米巴包囊即具有免疫原性又具有抗原性。然而,诱导针对棘阿米巴抗原的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对棘阿米巴角膜炎即无减轻作用又无预防效应。但是,普通粘膜免疫系统对于棘阿米巴角膜炎却具有显著的预防作用。其机制是通过IgA抗体阻断感染性滋养体与上皮层的结合。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对于缓解疼痛和减轻炎症反应具有显著效果,但可通过诱导静止包囊的脱包囊、增加滋养体的细胞病理效应以及麻痹初始免疫系统使疾病复燃。因此.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是一把“双刃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刮片细胞学检查诊断阿米巴角膜炎病原体形态特征.方法 实验研究.收集1991年5月至2007年12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眼科研究所眼微生物室诊断为阿米巴角膜炎的病例159例,对其实验室检查与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姬姆萨染色法和湿片检查法,对角膜刮片细胞进行观察并照相记录.结果 159例阿米巴角膜炎通过姬姆萨染色刮片细胞学检出阿米巴病原131例(82.4%),阿米巴培养阳性110例(69.2%).刮片细胞学检出率明显高于培养检出率.刮片细胞学检查可观察到典型的滋养体、包囊、包囊前期、空包囊等病原形态,对临床诊断有重要意义.刮片中水肿溶解的角膜上皮细胞、渗出细胞、丝状真菌的关节孢子或厚膜孢子、空泡、脂滴及药物结晶等需要与病原体相鉴别.通过湿片法主要观察滋养体的运动状态.结论 应用刮片细胞学检查法诊断阿米巴性角膜炎,观察到滋养体、包囊、包囊前期及空包囊典型特征对阿米巴性角膜炎有重要病原学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温度及pH条件对角膜分离的棘阿米巴虫株活性的影响,探讨抑制其生长的条件。方法从棘阿米巴性角膜炎患者角膜中分离培养棘阿米巴虫株,置于棘阿米巴液体培养基(PYG)中进行纯培养。利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观察不同pH值及不同温度下棘阿米巴的增生率及其形态变化。结果在深低温条件下(-80~一-20)℃,酸性环境中的棘阿米巴多呈皱缩状,部分虫体破裂;在碱性环境中,棘阿米巴多呈典型的囊前期或包囊状态存在。培养温度为4~35℃,棘阿米巴虫株于酸性环境中,多以滋养体形式存在,其增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相反,在pH〉8的碱性环境中,棘阿米巴虫株则多以包囊形式存在。28~35℃、pH6.5为棘阿米巴虫株体外生长的最适条件。结论棘阿米巴在酸性环境中适应生长,多以繁殖能力强的滋养体形式存在,而在碱性环境中,棘阿米巴则多以包囊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一种理想的模拟临床人角膜棘阿米巴感染的动物模型,并对其角膜组织损伤的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改变进行观察。方法20只新西兰大白兔利用角膜表面镜片术建立棘阿米巴角膜炎的动物模型,在角膜植片内皮面作#形划痕,用10-0尼龙缝线将其固定于受体角膜上,将棘阿米巴滋养体混悬液注入植片与植床间,建立棘阿米巴角膜炎模型,右眼为实验眼,左眼为对照眼;并在接种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第9天、第14天、第28天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及临床评分、角膜刮片湿封片镜检、角膜组织病理检查及培养。结果应用角膜表面镜片术成功建立兔眼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的动物模型,并经角膜刮片及培养、组织病理切片染色检查证实。实验眼角膜出现水肿,基质环形浸润,角膜新生血管等表现,对照眼均未见感染;实验眼病理组织切片上可见基质层内的棘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伴有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浸润。结论应用角膜表面镜片术建立的兔棘阿米巴角膜炎动物模型模拟了临床人角膜棘阿米巴感染过程,为研究棘阿米巴角膜炎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奠定了可靠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羊膜移植对难治性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合并细菌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 难治性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合并细菌感染的患者23例23眼.经过角膜刮片及共焦显微镜检查排除真菌及棘阿米巴感染.均在1~3 d的强化抗病毒及抗细菌治疗后接受羊膜移植术,根据患者溃疡深度采用单层或多从羊膜移植.术后仍继续进行抗病毒及抗细菌治疗.结果 术后1~4周,23例角膜溃疡均愈合.结论 羊膜移植能够促进角膜溃疡愈合,是治疗病毒性角膜炎合并细菌感染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棘阿米巴角膜炎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邓新国 《眼科研究》1998,16(4):318-320
棘阿米巴角膜炎是由棘阿米巴原虫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的角膜疾患,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临床特点为眼球剧烈疼痛和眼角膜环形基质浸润。实验室诊断主要包括角膜刮片10%氢氧化钾湿封片检查、原虫培养和鉴定、角膜病理检查以及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对棘阿米巴原虫进行种的鉴定,并可通过同焦显微镜直接进行诊断。对棘阿米巴角膜炎的治疗药物较多,早期诊断和广泛角膜上皮清创术是药物治疗成功的关键。推荐的治疗方案是局部彻底清创后用洗必泰或PHMB与苯咪丙醚联合治疗,棘阿米巴角膜炎必须先用药物治疗才能行角膜移植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无效的棘阿米巴角膜炎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2例(12只眼)药物治疗无效的棘阿米巴角膜炎行病灶切除联合结膜瓣遮盖术,术后全身抗阿米巴治疗7—10d,局部滴用抗阿米巴药物1—3个月。结果12例患者中术后11例治愈,治愈率91.6%,无效1例占8.4%,后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愈。结论棘阿米巴对多种抗感染药有很强的耐药性,对病灶范围较大较深者药物治疗多不能控制,很难治愈,病灶切除联合结膜瓣遮盖术为其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棘阿米巴角膜炎的诊断和治疗探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探讨棘阿米巴角膜炎的临床与实验室诊断方法,寻找有效滴眼液用以治疗。方法 观察分析25例棘阿米巴角为感染各阶段的临床表现,通过角膜细胞学检查、阿米巴分离培养、角膜活检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检测药物对棘阿米巴的抗原虫作用及临床疗效。结果感染自角膜上皮层开始,进行性侵入基质致盲。细胞泞凶世囊和/或滚养体(88.9%)。棘阿米巴培养阳性率57.9%。洗必泰、甲硝唑滴眼液治疗棘阿米巴角膜炎有良效。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阿米巴角膜炎患者角膜组织病理变化及相关细胞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3,MMP-13)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FGF2)的表达.方法 收集8例(8眼)阿米巴角膜炎患者接受角膜移植手术后切除的角膜组织,采用常规HE染色和抗MMP-13、抗FGF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其病理变化及MMP-13和FGF2的表达.结果 病程在1个月之内,角膜基质坏死,可见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组织内可见大量包囊及滋养体.同时,MMP-13呈强阳性表达,平均光密度值为0.308 5±0.078 1;FGF2表达较弱,平均光密度值为0.205 7±0.038 7;病程1个月至半年内,患者角膜处于修复状态,仅有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仍可见到阿米巴存在,组织内MMP-13呈弱阳性表达,平均光密度值为0.187 5±0.029 9,FGF2表达增强,平均光密度值为0.373 5±0.056 2;病程大于半年以上,角膜基质层可见大量新生血管,MMP-13及FGF2均呈微弱表达,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157 5±0.056 8、0.036 3±0.078 1,未见阿米巴包囊.结论 阿米巴角膜炎感染早期药物治疗不理想,应及时手术清除病灶,可以有助于控制病情,利于组织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