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株两优15系湖南省贺家山原种场用株1S与自选的优质恢复系H98-15配组育成的籼型两系杂交早稻早熟组合,2007年通过湖南省审定(审定编号:湘审稻2007015)。2008年参加桂中北稻作区早稻早熟组引种试验,2010年通过广西认定。认定两年来,在桂林市的35个乡镇已累计示范推广44400亩。  相似文献   

2.
株两优15系湖南省贺家山原种场用株1S与自选的优质恢复系H98-15配组育成的籼型两系杂交早稻早熟组合,2007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湘审稻2007015)。2008年参加桂中北稻作区早稻早熟组引种试验,2010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认定两年来,在桂林市全州、灌阳、临桂、永福和灵川等县的35个乡镇已累计示范推广面积达到2 960hm2;在大面积示范推广的同时,于2011年早造在中北部县的不同生态区域设置4个试点,与熟期相近的早造组合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多点试验与大面积示范一致表现,产量较高,生育期适宜,抗病性较  相似文献   

3.
株两优1号系江西天涯种业有限公司利用两用核不育系株1S和自选恢复系天恢1号选配而成的两系杂交早稻新组合。2006-2007年参加江西省水稻区试和各地试验示范,表现出高产稳产、熟期早、抗性较强、适应性较广的特点,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新两优6号是安徽荃银农业高科技研究所用新安S×安选6号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较优,抗性强和适应性广等特点。2006年8月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品种。本文介绍了该组合在宁都县示范表现并提出了新两优6号的高产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5.
株两优312的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株两优312是德农正成种业长沙水稻研究所用湖南株洲市农科所选育的低温敏广亲和两用核不育系株1S/和自选的两系早稻父本R312配组选育而成的籼型两系杂交早稻中熟组合。2006~2007年参加国家长江中下游早稻区试,200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在国家区试中表现理想。为了该组合早日走进市场,为市场提供优良的合格种子,我们在湖南、广西进行了大面积制种,一般产量200kg/667m^2以上,经过认真分析制种技术与制种基地当地气候和栽培习惯,我们基本掌握了株两优312的亲本特征特性及该组合高产制种技术,现将该组合的高产制种技术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五优308系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优质三系杂交水稻组合,于2011年被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主推超级稻品种。经定点系统苗情观察以及在桂林市多点试验与大面积示范,表现高产稳产、生育期适宜、抗逆性较强。介绍了五优308的生育特性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两系杂交早稻株两优176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株两优 1 76是怀化市农科所于 1 998年育成的两系杂交早稻新组合 ,2 0 0 2年 2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选育经过1 995年我们用中优早 81和自选 1号杂交 ,经连续加代选择 ,于 1 997年育成优质、高产株系 971 76。 1 998年参加本所品比试验 ,单产671 2 .5kg/hm2 ,比对照增产 5.1 %。该品系株型较好 ,生长势强 ,耐肥抗倒 ,开花习性好 ,且花粉量足 ,制种产量高。 1 998年我们选用两系不育系株 1S作母本 ,与 971 76进行测配 ,并于当年去海南进行丰产性及纯度鉴定 ,表现产量高、米质好、农艺性状一致。2 产量表现1 999年…  相似文献   

8.
株两优02是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和株州市农科所合作用低温敏两用核不育系株1S与优质早稻父本ZR02选配而成的两系杂交早稻组合,2002年3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产量表现2000-2001年湖南省早稻区试每公顷平均产量7647kg,比金优402增产165kg,日产量69kg,比金优402高1.8kg。2001年南方稻区早稻区试平均产量7384.5kg/hm2,比金优402增产338.2kg,达极显著水平。2001-2002年在湖南、江西、广西等省区示范栽培0.75万hm2,据各地测产验收平均单…  相似文献   

9.
杂交水稻D优527系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用异交结实率高的不育系D62A与强优恢复系蜀恢527配组而成,属中籼迟熟组合。1998年贵州省黔东南州种子公司引进开始进行试验示范,2001年11月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通过。1 产量表现  相似文献   

10.
漯12是河南省漯河农科所选育的芝麻新品种,经1995~2000年各级鉴定,表现突出,2001年5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选育经过1992年以郑89h142优系为母本,豫芝4号为父本进行杂交,所得组合当年南繁加代,除假汰劣。1993年,在分离后代材料中进行选择,获得优株92 (2 )1;1994年获得优株92 (2 )112并南繁加代,进一步提纯、稳定,其中以92 (2 )112系成蒴早,成蒴多,表现突出,暂定名为漯12;1995年参加本所品系比较试验,性状整齐一致……  相似文献   

11.
6两优9368是南京神州种业有限公司自主选育的两系杂交籼稻新组合。2010年通过江苏省审定(苏审稻201002号),2011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审定(桂审定201108号),2010-2011年在安徽省试验示范,2012年在安徽省通过引种认定(皖农种(2012)343号)。6两优9368从2010年以来大面积推广种植,是一个优质、高产、多抗和适应性较广的两系杂交籼稻新组合。  相似文献   

12.
6两优9368是南京神州种业有限公司自主选育的两系杂交籼稻新组合。2010年通过江苏审定(苏审稻201002号),2011年通过广西自治区审定(桂审定201108号),2010—2011年在安徽省试验示范,2012年安徽省认定,6两优9368从2010年以来大面积种植,是具有优质高产适应性较广的杂交籼稻新组合。  相似文献   

13.
芥菜型油菜(Brassica Juncea)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3年,本院发现芥菜型油菜雄性不育株后,经连续几年研究,1975年育成了欧新 A 不育系,欧新 B 保持系和74243—6恢复系,实现了芥菜型“三系”配套。多年来连续测定表明,育成的芥菜型“三系”表现育性稳定,欧新 A 不育系的不育株率达100%,单株自交结实指数平均在0.000—0.103之间。恢复株率为99.54~100%,F_1杂种有较强的苗期优  相似文献   

14.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P 88 S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 88 S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8015 S为母本,培矮64 S为父本杂交,采用双向系选和温光加再生强化选择压力的育种方法,选择育成的水稻中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于2006年1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不育系具有株叶形态好,分蘖能力强,植株高度抗倒,开花习性好,异交结实率高,米质优良,配合力强、容易繁殖制种等优点。利用P 88 S已配组的杂交稻新组合表现出高产、优质、高度抗倒伏,其中两优293和两优389于2006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5.
山海关杨一变异株的发现和初步认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山海关杨的实生繁育过程中偶得一优株,其速生性表现突出。通过对其生物学性状、碳代谢能力、氮代谢能力及生物氧化能力等指标的测定分析,并与普通山海关杨进行比较,各指标皆表现出显著差异。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表明,二者之间也具有明显的差异。初步认定该优株为山海关杨在实生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优良速生变异,暂定名新山海关杨。  相似文献   

16.
Y两优7号母本直播高产优质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智谋 《种子科技》2011,29(12):33-34
Y两优7号是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利用生物分子育种技术选育而成的超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属两系迟熟杂交籼稻。由于注入了水稻高产基因,品种的产量潜力很大,已通过湖南省审定和超级稻认定。该组合表现出稳产、高产、米质优、抗病性强和产量高等特  相似文献   

17.
富两优2877是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采用两系不育系富186S与恢复系中种恢2877杂交配组选育的籼型两系杂交中稻品种。该品种具有株叶形态好、丰产性和综合抗性好,202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8.
株两优15(株1 S/H98-15)是湖南省贺家山原种场育成的两系杂交早稻新组合,2007年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该组合的亲本特性和高产优质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9.
<正>水稻审定编号:国审稻2014001品种名称:陵两优7717申请者:湖南亚华种业科学院育种者:湖南亚华种业科学院品种来源:H750S×HY717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11.5d,比对照株两优819长2.8d。株高82.1cm,穗长18.7cm,有效穗340.5万穗/hm2,穗粒数105.0粒,结实率85.8%,千粒重26.9g。产量表现:2013年早籼早中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  相似文献   

20.
优 5 5 9系江苏省沿海地区农科所用不育系 —32 A与自育恢复系盐恢 5 5 9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籼稻新组合 ,是一个集高产、多抗、优质为一体的杂交籼稻新组合。 2 0 0 1年底通过江苏省审定命名。1 产量表现1999、2 0 0 0年参加江苏省杂交籼稻区域试验 ,两年平均亩产 6 17.4 kg,比 CK1油优 6 3增产 10 .3% (极显著 ) ,比 CK2 汕优 5 5 9增产 2 .2 % ,居第三位。 2 0 0 1年参加江苏省杂交籼稻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 6 2 1.4kg,比对照汕优 6 3增产 9.9% ,居第三位。2 特征特性 优 5 5 9幼苗矮壮墩实 ,芽鞘浅紫色 ,叶片较短挺 ,叶色略深 ;成株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