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究孟鲁司特钠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序贯治疗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RLRTI)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 2019年 3月—2021年 2月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 148例 RLRTI患儿,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74例。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序贯疗法,先给予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每天iv 2次,每次30 mg·kg-1,每次在3~4 min内缓慢注射,治疗3~5 d,病情稳定后改为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每天分2次口服,每次1片,共服用5~9 d,共治疗8~14 d。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孟鲁司特钠颗粒,每晚口服 4 mg,7 d 为 1 个疗程。治疗 2 个疗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患儿血清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 A (IgA)、IgG、IgE、CD4+、CD4+/CD8+水平;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出院后随访 6个月,观察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 94.5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81.08%(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 IgA、IgG、CD4+、CD4+/CD8+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IgE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期间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16%,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9.46%,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出院后随访6个月内,试验组复发率 16.2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31.08%(P<0.05)。结论 孟鲁司特钠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序贯疗法能够提高 RLRTI患儿治疗效果,改善患儿免疫功能,有效降低患儿复发率,且安全可靠,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辅助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BODE指数及免疫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诊治的稳定期COPD患者112例,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BODE指数、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呼气流速峰值(PEF)、最大肺活量(FVC)]、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炎症因子水平[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96.43%,较对照组82.14%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试验组BODE指数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试验组FEV1、PEF、FVC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免疫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清CRP、IL-6、sVCAM-1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辅助治疗稳定期COPD患者,临床效果好,可以很好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免疫功能和肺功能,减轻机体炎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阿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奥沙利铂(XELOX)化疗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3年3月北京石景山医院和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76例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按1∶1原则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XELOX化疗方案,试验组在XELOX化疗基础上同时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每次850 mg,每天1次,餐后服用,每3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至疾病进展,或无法耐受。对比两组近期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管生成指标、肿瘤标志物、炎症指标、免疫功能指标等,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在进行2个周期治疗后,近期疾病缓解率60.5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9.47%(P<0.05)。治疗前,两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Ang)-1、Ang-2及白细胞介素(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 (CA19-9)、糖类抗原125 (CA125)、CD3+、CD3+CD4+、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等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治疗2个周期后,两组Ang-1、Ang-2、VEGF、IL-8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CEA、CA19-9、CA125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TNF-α及NLR、PLR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2个周期后,试验组的VEGF、Ang-1、Ang-2及IL-8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TNF-α、NLR、PL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125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周期后,对照组CD3+、CD3+CD4+、CD4+/CD8+、NK细胞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P >0.05),而试验组各项免疫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试验组CD3+、CD3+CD4+、CD4+/CD8+、NK细胞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均可控,且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两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异常、血液学毒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帕替尼联合XELOX化疗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近期疗效较好,且能降低血管生成因子表达,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连花清瘟颗粒联合磷酸奥司他韦治疗流行性感冒 (风热犯卫证) 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 2019年 1月—2020年 5月南通市中医院收治的 140例流行性感冒 (风热犯卫证) 患者,采用随机对照非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70例。两组患者予以对症治疗,对照组在对症基础上采用磷酸奥司他韦胶囊治疗,每次75 mg,每天2次,分别于早晚餐后30 min口服。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连花清瘟颗粒治疗,每次1袋,每天3次,餐后30 min口服。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5 d。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T淋巴细胞亚型水平。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及IFN-γ、IL-6、CD8+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及 IFN-γ、IL-6、CD8+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 CD3+、CD4+及 CD4+/CD8+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 CD3+、CD4+及 CD4+/CD8+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连花清瘟颗粒联合磷酸奥司他韦胶囊治疗流行性感冒(风热犯卫证)的疗效及安全性较高,其不仅能减轻患者中医临床症状,同时还能调节患者免疫功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肠道菌群及外周血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1(Caspase-1)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20年12月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收治的98例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9例。所有患者均予以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乌司他丁注射液治疗,每次静脉滴注1.0×105 U,每天3次;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口服,每次0.42 g,每天2次。两组均在治疗7 d后评估治疗效果。比较两组疗效、机械通气时间、症状改善时间、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于治疗前、治疗7 d后检测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葡萄球菌)菌含量、黏膜屏障功能指标[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内毒素(ET)]、免疫功能相关指标(CD3、CD4+、CD8+、CD4+/CD8+)水平及外周血NLRP3、Caspase-1蛋白水平,观察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1.84%,较对照组的75.51%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症状改善时间、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葡萄球菌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葡萄球菌含量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7 d后试验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葡萄球菌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DAO、D-乳酸、E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患者血清DAO、D-乳酸、E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治疗后血清DAO、D-乳酸、E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外周血CD3、CD4+、CD8+、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CD8+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试验组外周血CD3、CD4+、CD8+、CD4+/CD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外周血NLRP3、Caspase-1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外周血NLRP3、Caspase-1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试验组外周血NLRP3、Caspase-1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症状改善时间、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恢复肠道菌群平衡,提高黏膜屏障功能及免疫功能,调节外周血NLRP3、Caspase-1水平,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程鹏  赵阳  杨红杰  韩倩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3,38(10):2536-2541
目的 探讨安替可胶囊联合TP方案(紫杉醇+顺铂)治疗晚期食管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术后复发转移、晚期转移无法手术治疗的晚期食管鳞癌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第1天静脉滴注紫杉醇注射液135 mg/m2,第1~3天静脉滴注顺铂注射液75 mg/m2。治疗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安替可胶囊,2粒/次,3次/d。3周为1个治疗周期,两组患者持续治疗3个周期。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肿瘤标志物[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细胞免疫功能淋巴细胞(CD3+、CD4+、CD8+、CD4+/CD8+)、生存质量(QLQ-C30评分、KP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随访1年的生存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客观缓解率(42.00%)、疾病控制率(74.00%)明显高于对照组(22.00%、52.00%),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QLQ-C30评分、KPS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QLQ-C30评分、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CD3+、CD4+、CD4+/CD8+显著降低,CD8+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CD3+、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SCC-Ag、CYFRA21-1、CEA、CA125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血清SCC-Ag、CYFRA21-1、CEA、CA125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00%,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8.00%,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访1年后,治疗组中位生存期、肿瘤无进展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安替可胶囊联合TP方案治疗晚期食管鳞癌能增强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免疫功能抑制,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复方斑蝥胶囊联合TAC方案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3年3月在东台市中医院就诊的100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给予TAC方案治疗,第1天静脉注射多西他赛注射液75 mg/m2、静脉滴注注射用环磷酰胺600 mg/m2、静脉注射注射用盐酸表柔比星80 mg/m2。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复方斑蝥胶囊,3粒/次,2次/d。以21 d为1个化疗周期,两组在持续治疗6个周期后分析疗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淋巴细胞相关指标、肿瘤标志物、血清指标和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80.0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的乳腺癌生活质量量表(QLSBC)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QLSBC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CD8+比治疗前小,LMR、CD4+、CD4+/CD8+比治疗前大(P<0.05);治疗组的CD8+比对照组小,LMR、CD4+、CD4+/CD8+比对照组大(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糖蛋白抗原(CA153)、癌胚抗原(CEA)水平均比治疗前低(P<0.05);治疗组血清CA153、CEA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脂联素(ADP)水平高于治疗前,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的血清ADP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IL-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复方斑蝥胶囊联合TAC方案有助于提高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降低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槐杞黄颗粒联合艾曲泊帕乙醇胺片治疗儿童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7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60例儿童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将60例患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口服艾曲泊帕乙醇胺片,初始剂量25 mg/d,随后根据血小板计数(PLT)调整剂量。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水冲服槐杞黄颗粒,1袋/次,2次/d。两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PLT和免疫功能。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LT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的PLT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升高,CD8+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槐杞黄颗粒联合艾曲泊帕乙醇胺片治疗儿童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具有较好临床疗效,能够在短期内快速提升患儿PLT水平,增强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火把花根片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1年8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收治的10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04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口服来氟米特片,2片/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火把花根片,4片/次,3次/d。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症状、体征[晨僵时间、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关节肿胀数和压痛数],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健康评估问卷残疾指数(HAQ-DI)评分和血沉(ESR),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18、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水平,外周血CD4+、CD8+水平及其比值(CD4+/CD8+)。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1%(P<0.05)。治疗后,两组晨僵时间均显著缩短,关节疼痛VAS评分均显著降低,关节肿胀数和压痛数均显著减少(P<0.05);且均以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DAS28评分和HAQ-D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均以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ESR和血清CRP、IL-18、sICAM-1、MMP-13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均以治疗组的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外周血CD4+水平、CD4+/CD8+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外周血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且均以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 火把花根片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整体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表现,降低疾病活动度,减轻关节损害,抑制体内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痰热清注射液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淮南朝阳医院收治的72例小儿肺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对症治疗,如平喘止咳、祛痰等,抗病毒药物采用利巴韦林含片,按照患儿体质量每次剂量为0.01 g·kg-1,每天3次,同时口服孟鲁司特钠,每次5 mg,每天1次。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每次取痰热清注射液2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 mL雾化吸入,每天2次。两组患儿均治疗1周。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体温恢复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和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检测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水平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观察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1.67%(P<0.05);试验组显效率为69.44%,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4.44%(P<0.01);试验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和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前,两组患儿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及炎症因子IL-6和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试验组IL-6和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01),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有呕吐、恶心和皮疹,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同,差异不显著。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钠能有效治疗小儿肺炎,效果优于常规西医治疗,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甘草和大戟配伍的体外肝毒性。方法 采用显微观察法和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甘草单煎液、大戟单煎液、甘草-大戟合煎液和甘草-大戟单煎混合液对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影响,并比较大戟单煎液、甘草-大戟合煎液和甘草-大戟单煎混合液相当浓度下细胞毒性的大小。结果 大戟单用及大戟与甘草配伍均有细胞毒性,且呈剂量相关性;与大戟单煎液相比,甘草-大戟单煎混合液细胞毒性无明显差异,甘草-大戟合煎液细胞毒性减小。结论 甘草和大戟配伍导致大戟的体外肝毒性减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大黄、枳实、厚朴饮片变化对小承气汤药效组分的影响,以期为临床的合理应用和饮片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法分别测定各类成分。大黄游离蒽醌类(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Syncronis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 m 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254 nm。大黄结合蒽醌类(番泻苷B、番泻苷A):Syncronis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05%磷酸;梯度洗脱;柱温30℃;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340 nm。枳实黄酮苷类(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Syncronis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7 m L/min;柱温40℃;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283 nm。厚朴木脂素类成分(和厚朴酚、厚朴酚):Syncronis C_(18)色谱柱(250 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0.05%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7 m 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294 nm。结果小承气汤配伍剂量(大黄12 g–炒枳实9 g–姜厚朴6 g)不变,大黄、枳实、厚朴饮片改变时,小承气汤药效组分总量变化规律为:大黄–枳实–姜厚朴酒大黄–炒枳实–姜厚朴熟大黄–炒枳实–姜厚朴大黄炭–炒枳实–姜厚朴≈小承气汤大黄–炒枳实–厚朴,变化率分别为酒大黄组(6.561%)、熟大黄组(4.222%)、大黄炭组(0.118%)、枳实组(30.186%)、厚朴组(-11.218%)。除大黄炭组外,其余组的药效组分总量皆明显变化,其中枳实组变化最明显。结论同一味药材的不同炮制品在小承气汤处方中药效组分不同,对其他药味的影响亦不同,在小承气汤处方配伍中不可随意替代。  相似文献   

13.
海南含羞草中黄酮碳苷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珂  吕洁丽  殷明文 《药学学报》2006,41(5):435-438
目的研究海南含羞草(Mimosa pudic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Diaion HP-20,Toyopearl HW-40,MCI-Gel CHP-20,Sephadex LH-20,RP18及硅胶等柱色谱法对海南含羞草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7,8,3′,4′-四羟基-6-C-[α-L-鼠李糖-(1→2)]-β-D-葡糖黄酮碳苷(I),5,7,4′-三羟基-8-C-[α-L-鼠李糖(1→2)]-β-D-葡糖黄酮碳苷(II),5,7,3′,4′-四羟基-6-C-[α-L-鼠李糖-(1→2)]-β-D-葡糖黄酮碳苷(III),儿茶素(IV)。结论化合物I为新化合物,化合物II~IV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以Nepasaikosaponin K为指标,建立柴胡属饮片中藏柴胡掺伪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HPLC-MS/MS),电喷雾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以m/z 943.6→635.5、m/z 943.6→797.4、m/z 943.6→781.5为特征离子对,对北柴胡、南柴胡、锥叶柴胡、竹叶柴胡和藏柴胡等5种常见柴胡属饮片中Nepasaikosaponin K含量进行检测。进一步考察Nepasaikosaponin K定量离子对峰面积与藏柴胡掺伪比例之间线性关系,建立柴胡属饮片中藏柴胡掺伪比例计算公式,并以Nepasaikosaponin K为指标,开展藏柴胡掺伪限度研究。结果 Nepasaikosaponin K在藏柴胡中含量约为其他种柴胡的25~140倍。藏柴胡掺伪比例为0% ~ 100%范围内的混合样品中,定量离子对m/z 943.6→635.5峰面积与掺伪比例之间的线性关系良好。不同柴胡属掺伪模拟样品的计算掺伪量与实际掺伪量偏差在0.6%~1.4%之间。3批市售疑似掺伪北柴胡饮片中藏柴胡掺伪比例分别为14%、16%和27%。结论 该分析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测定结果准确,为柴胡饮片中藏柴胡的掺伪情况筛查与评价提供依据,同时为其他中药饮片的掺伪情况分析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体外抗菌药物治疗方案,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PCR对2株肺炎克雷伯菌株可能耐药基因进行鉴定,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采用体外时间杀菌试验评估不同抗菌药物单药或联合用药对耐药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 膜孔蛋白严重缺失和产金属酶分别介导了两菌株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耐药;多黏菌素B、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磷霉素单药或两药合并不能显示足够抗菌效果,而多黏菌素B-美罗培南-磷霉素或多黏菌素B-头孢他啶-阿维巴坦三药联合方案可分别对这2株耐药株产生强大持续的杀菌作用。结论 多黏菌素B为基础三药联合可能是对抗具有不同机制介导的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6.
《药物评价研究》杂志是由中国药学会和天津药物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国家级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办刊宗旨:报道药物评价工作实践,推动药物评价方法研究,开展药物评价标准或技术探讨,促进药物评价与研究水平的提高,为广大药物研究人员提供交流平台。内容与栏目:针对药物及其制剂的评价规范以及药学评价、安全性评价、药效学评价、药物代谢动力学评价、临床评价、  相似文献   

17.
鹿茸草始见于《植物名实图考》,是玄参科植物绵毛鹿茸草(Monochasma savatier Franch.)或沙氏鹿茸草(Monochasma sheareri Franch. ex Maxim.)的全草,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痛、凉血止血等多种功效。本文利用CNKI、PubMed和SciFinder以鹿茸草(Monochasma savatier Franch.或Monochasma sheareri Franch. ex Maxim.)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对鹿茸草的品种、药材标准、化学成分以及生物活性与药理作用等文献进行综述,为鹿茸草的研究、开发、应用以及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茚三酮柱后衍生化氨基酸分析仪测定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L-Ala-L-Glu)含量的方法。方法根据L-Ala-L-Glu与茚三酮反应后溶液在570nm处有最大吸收的原理,以钾钠缓冲液为流动相,将L-Ala-L-Glu洗脱后,与茚三酮进行柱后衍生反应,生成可以被分光光度计检测的有色物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L—Ala-L-Glu的含量。结果L-Ala-L-Glu在1-20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79),低、中、高3种浓度的回收率分别为94.5%,97.6%和98.7%;RSD分别为0.52%,0.10%和O.06%。结论本法操作简单,分离度良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L-Ala-L-Glu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滇南金线兰进行生药鉴定,明确其原植物形态和显微特征。方法 采用生药学鉴定方法,观察滇南金线兰的原植物形态、组织构造及粉末显微特征。结果 叶片呈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具金红色叶脉,花不倒置,唇瓣黄色,呈Y字形,前部明显扩大并2裂,裂片狭长圆形或狭倒披针形,中部收狭成长10 mm左右、其边缘具狭翅。显微结构中,根、茎横切面中皮层明显,具草酸钙针晶、黏液细胞等;叶横切面上表皮细胞乳突状,下表皮气孔类型多样,以不定式气孔为主。粉末中可见草酸钙针晶和导管。结论 滇南金线兰的生药鉴定为其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灵芝菌与何首乌双向发酵的最佳发酵体系,并探讨灵芝菌生物转化对何首乌特异质肝毒性的影响。方法 70%乙醇回流提取生何首乌粉末制备何首乌醇提物(PMEE,二苯乙烯苷质量分数为7.85%);HPLC法检测二苯乙烯苷转化率,考察底物浓度、发酵温度、转速、瓶装量、接种量、发酵时间6个因素对灵芝菌与PMEE双向发酵体系的影响,并制备不同二苯乙烯苷转化率的发酵物。采用脂多糖 (LPS) 制备 SD 大鼠特异质肝毒性模型,考察 PMEE 高、低剂量 (以生首乌计2.16、1.08 g·kg-1,分别为4、2倍临床等效剂量)及灵芝菌转化后PMEE发酵物(二苯乙烯苷的转化率分别为0、50%、75%、100%,以生首乌计2.16 g·kg-1)的特异质肝毒性,ELISA法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量,HE染色法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结果 灵芝菌转化PMEE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 28 ℃、摇床转速 180 r·min-1、菌种接种量 2.5%、培养基瓶装量 25%、底物质量浓度 19.11 mg·mL-1,转化时间 88~104 h,二苯乙烯苷转化率与转化时间呈一定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20.657X-12.959R2=0.988。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ALT、AST、LDH无显著性差异,提示LPS特异质肝毒性模型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PMEE灵芝菌转化后二苯乙烯苷转化率为 75%、100% 组 ALT、AST、LDH 的释放量无显著差异,其他给 药 组 ALT、AST、LDH 释 放 量 均 显著升高(P<0.01),且ALT、AST、LDH的释放量随二苯乙烯苷含量的减少而减少。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有少量炎症因子增加,但无显著性病理学改变,未见肝损伤现象;PMEE高剂量组出现肝细胞广泛性坏死,胞核消失,有许多大小不一的脂滴空泡,偶有灶性炎症;PMEE低剂量组可见多数汇管区有大量库普弗细胞浸润,多数肝细胞水肿,有少量肝细胞胞质内可见小泡性或细颗粒状脂质空泡;PMEE灵芝菌转化组随着二苯乙烯苷含量降低,肝脏损伤程度也减轻,二苯乙烯苷转化率为100%组基本上未见肝细胞损伤。结论 灵芝菌生物转化能降低何首乌特异质肝毒性,减毒作用与减少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