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某矿为研究对象,针对矩形巷道设计采用“锚杆+锚网”联合支护形式,并在原支护方案基础上,优化采用MG400螺纹钢,使顶板和两帮锚杆使用数量减少两根,并对比分析巷道优化前后顶板及两帮位移变化量。结果表明,优化前后顶板中部下沉量数值相差不大,表明原巷道支护方案能够承受来自岩层载荷,可维持巷道的稳定,但是存在过度支护的现象;而优化后支护方案能够满足支护强度,对巷道顶板、两帮的控制效果好,且支护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2.
杨涛 《机械管理开发》2021,36(10):21-22,26
为改善巷道支护质量,基于某矿工程概况,分析了工作面支护现状,针对当前支护情况现存的不足,对巷道支护参数及锚索参数进行了优化,并通过试验验证了优化后的支护效果.验证结果表明,巷道顶板变形量与巷道两帮变形量远小于优化前的变形量,取得了较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3.
针对煤矿开采过程中巷道支护问题,通过分析煤矿的地形,提出了巷道中顶板锚固支护的方法,具体研究了顶板支护和两帮支护这两种设计方案,并对其进行了实际应用,结果显示巷道的顶板移近量和两帮移近量在掘进前期趋于上升,之后逐渐稳定,位移量在110~160mm之间,表明支护方案满足标准,达到了支护要求.  相似文献   

4.
为了给煤炭高效回采创造良好条件并降低采动动压对回采巷道的影响,针对某矿3701综放工作面回采巷道超前支护段原采取的"单体支护+铰接梁"存在支护强度不足问题,对巷道超前支护参数进行优化,并进行现场应用.结果 表明,在回采巷道超前支护段通过注浆锚索可提升巷道顶板强度及稳定性,降低采动动压影响;采用玻璃钢锚杆对巷帮进行补强,不仅可提升巷帮稳定性,而且不会给采煤机正常回采带来影响.经现场应用后,回采巷道超前支护段顶板、巷帮最大变形量分别控制在144 mm、170 mm以内.  相似文献   

5.
根据现有顶板支护方式结合支护材料的主要参数,提出几种巷道支护设计优化方案,从而减少巷道的返修量,提高巷道的支护质量.  相似文献   

6.
唐皓 《机械管理开发》2021,36(6):16-17,20
为进一步保证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和生产效率,以1304工作面为例,在分析地质、煤层等基本条件的基础上,对当前支护方式下对应巷道的变形特征等现状进行总结,结合锚杆支护优化原则对顶板和两帮支护参数进行优化,并采用"十字"布点法对支护后巷道的变形情况与原支护方案下的变形量进行对比,验证了支护优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掘进过程中顶板下沉量大的问题,以马道头煤矿为研究对象,对顶板支护进行一定的研究,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无支护条件下巷道围岩应力位移情况进行分析,根据模拟结果给出三种支护方案,对比三种支护方案,发现方案二下巷道顶板下沉量最小,所以对方案二进行应用分析,发现经过对顶板支护的优化不仅可以改变顶板的受力情况,同时可以降低两帮移近量。  相似文献   

8.
以中煤集团山西华昱能源有限公司五家沟煤矿5105工作面收尾回撤通道为研究对象,对该收尾回撤通道的地质情况条件进行研究,对该巷道支护进行优化,即对顶板采用"JW型钢带+组合锚索+锚索吊棚"的联合支护方案,对巷帮采用迈步式桁架锚索支护.实践应用效果表明:收尾回撤通道顶板稳定性较好,巷道围岩的变形量较小,无顶板破碎、冒落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9.
针对盛泰煤矿15201运输顺槽掘进期间受邻近大断层影响,巷道顶板出现破碎、煤壁片帮现象,分析了巷道围岩破碎机理,并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对原巷道围岩支护进行优化,提出了"加长让压锚杆+L型钢棚"联合支护技术.通过实际应用效果来看,支护优化后控制了围岩变形现象,顶板下沉量被控制在0.14m以下,两帮收敛量被控制在0.22m以下,保证了巷道安全快速掘进,取得了显著应用成效.  相似文献   

10.
为获得安全有效的巷道支护效果,提高矿井生产效率,以不稳定巷道顶板为例,采用锚索和锚梁网组合的巷道支护设计方法,并通过现场监测深基点位移来验证巷道支护的效果.经实践证明:应用加长锚固方式,并结合锚、网、钢带联合支护对顶板进行支护后,正帮和负帮深基点位移变化量均较小,可满足现场生产需要、降低支护成本,保证巷道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1.
武东雷 《机械管理开发》2021,36(11):30-31,102
为提升煤矿井下巷道顶板的稳定性,减少在矿压波动下的下沉量,提出了一种新的煤矿井下巷道顶板切顶卸压支护技术方案.该方案主要是在原先巷道顶板支护方式的基础上,增加了恒阻大变形锚索对顶板薄弱区域进行补强支护.根据实际应用表明,新的支护技术方案能够将顶板位移量降低约30.6%,将巷道两帮变形量降低69.5%,显著提升了煤矿井下综采作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贾雅雅 《机械管理开发》2021,36(7):30-31,36
针对同忻矿二盘区5210巷在掘进期间,受F4断层应力影响,巷道掘进至450-480 m段巷道顶板出现严重破碎现象,导致应力区出现顶板支护质量差、支护失效率高等技术难题,分析了应力区顶板破碎机理,并对原顶板支护进行优化,提出了"桁架锚索支护+联锁梯形梁"联合支护设计.通过实际应用效果来看,采取联合支护措施,应力区顶板下沉量控制在0.14 m以下,有效控制了应力区围岩蠕动变形现象.  相似文献   

13.
《机械强度》2016,(2):302-310
为提高综掘巷道的掘进效率、改善支护工艺,提出一种用于综掘巷道迎头顶板支护和自移式迈步式超前支护装备。分析巷道迎头顶板的力学特性和超前支护装备的工作原理,建立超前支护-顶板系统的力学模型,利用结构力学和材料力学相关理论建立顶板的挠度方程,借助计算机辅助软件求解顶板的变形规律。使用Ansys仿真软件对顶板及支护设备的变形量进行仿真。设计了超前支护实验样机,结合模拟顶板对超前支护装备的支护特性进行了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超前支护装备的作用下,巷道顶板得到了有效支护,顶板变形量较小,其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孟小强 《机械管理开发》2021,36(7):42-43,96
以8503运输巷围岩控制为工程背景,针对原有支护方案无法满足采动影响巷道围岩控制需要的问题,对支护参数进行优化,最终确定通过在巷道顶板上增加布置工字钢,并与锚索共同作用形成桁架方式提高围岩控制能力.基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支护参数后8503运输巷围岩变形量得以明显降低,可满足8503工作面高效回采需要.  相似文献   

15.
在对现有巷道顶板支护方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及连续梁平衡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连续梁模型的巷道顶板支护优化设计方案,对不同支护方案情况下顶板梁的受力变化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基于"连续梁"模型的顶板大排距支护方案,能够极大地降低顶板梁受力情况下的挠度变化量,减少支护锚杆的数量,提高顶板支护时的作用速度,极大地提高顶板支护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王玉中 《机械管理开发》2021,36(5):146-147,223
针对稳定厚灰岩层顶板巷道的围岩受力特点,对围岩力学参数、支护参数选取原则和围岩控制方法进行研究,通过测试井下地质力学和优化支护参数,提出稳定厚灰岩层顶板巷道的支护优化技术.经实践表明,高刚度低密度锚杆锚索支护技术可有效实现顶板协同支护,提高掘进速度,降低支护材料成本,有效控制围岩变形,具有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和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郝志刚 《机械管理开发》2023,(6):281-282+287
深部复杂地质条件下实现围岩有效控制及高效支护是实现巷道快速掘进的基础。以山西某矿31203回风巷为研究对象,巷道采用MB670/265掘锚机实现掘进、支护及转载自动化操作,可为巷道快速掘进创造良好条件,但是受掘锚机悬臂摆动幅度制约,巷道中部锚索需要人工补打,导致巷道支护耗时长,影响掘进效率。基于此,提出采用柔性锚杆代替原有的锚杆、锚索支护顶板,并通过高预紧力长锚固方式提升柔性锚杆顶板支护效果,并对优化后围岩支护方案进行设计。经现场应用后,MB670/265掘锚机可实现顶板柔性锚杆自动化施工,提升了锚杆支护效率并降低了支护耗时,巷道掘进进尺也提升至650 m/月,实现了快速掘进。  相似文献   

18.
白佳奇 《机械管理开发》2023,(4):218-219+222
以某矿为研究对象,对该煤巷设计采用锚网梁联合支护形式,并对煤层煤巷位移、顶板离层量等进行监测,锚杆支护效果表明:当距作业面53 m范围外,顶板累计下沉量和两帮累计变形量、顶板离层量基本不发生变化,围岩处于稳定状态;当距作业面53 m范围内,随作业面的推进,顶板及两帮累计下沉量、顶板离层量不断增大,围岩处于不稳定状态,但是变化量均在可控范围内,表明现有锚杆支护能够控制巷道围岩的变形,支护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王轩扬 《机械管理开发》2023,(2):140-142+147
为提高坚硬顶板巷道掘进效率,以3705回采巷道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技术及工程类比法对巷道支护参数进行优化。优化后巷道围岩控制效果顶板及巷帮最大变形量分别控制在29 mm、47 mm以内;巷道支护耗时明显降低,掘进进尺由以往的8.0 m/d提升至16.0 m/d,掘进速度提升超过1倍,在满足巷道围岩控制效果的基础上实现了巷道快速掘进。  相似文献   

20.
针对巷道顶板锚固支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巷道围岩结构特征对方案进行优化。基于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发现优化后巷道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移分布和应力分布得到了显著改善。经过实践证明,优化后的方案能够对顶板沉降量进行有效控制,没有出现显著的顶板离层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