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内采用化学、生化二级治理法治理染料及中间体生产中的废水,酚及CODcr的去除率均较低。上海染料化工厂经过反复试验,找到了一种较合适的治理方案,并于1984年10月通过上海市化工局、染农公司组织的验收,投入运行以来,治理效果一直较佳。该治理技术是将染料及中间体生产中的废水(CODC 200~1500ppm,BOD_5600~700mg/L,酚≤250ppm,色度400倍),先作第一级化学处理,用石灰乳作中和剂(使SO_4~(2-)生成CaSO_4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印染加工过程中采用了大量的含重金属物质的染料和助剂,这些物质进入水体后致使生化处理工艺中微生物死亡,造成污水处理厂瘫痪,因此需加强重金属监测与治理。重点阐述了水体中重金属传统的及新型的处理技术,为工业园区印染废水处理厂降低重金属对工艺的影响和提高重金属的去除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染料废水的脱色处理一直是环境污染防治中一个棘手的难题。目前,已有大量关于白腐真菌降解染料废水的研究。本文综合前人的研究结果,重点分析目前研究较多的浸没式白腐真菌生化反应器所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秸秆吸附一白腐真菌固体发酵”复合工艺降解染料废水,以期能为治理染料废水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铁、炭反应池预处理木薯酒糟废水的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敏  赵九旭 《净水技术》2002,21(3):28-30
铁、炭工艺多用于染料废水的预处理 ,用于木薯酒糟废水预处理则尚未见报道。通过试验研究及工程实践表明 ,铁、炭反应池作为木薯酒糟废水治理的预处理工序 ,可为后续生化处理和处理后达标排放奠定了基础 ,其结果费省效宏。  相似文献   

5.
《上海染料》2007,35(3):9-9
上海涂料染料行业协会充分认识到:落实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是当前一项紧迫任务,最近几天以电话形式开展宣传,并以“加强环保治理,营造美好环境”为主题,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推动节能减排工作依法、规范、有序进行,并抓好典型,比如:地处黄浦江上游的本协会常务理事单位上海染料化工厂坚决淘汰污染重的甲胺产品,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加强环保治理,获得14000环保认证,在厂容厂貌营造友好环境方面成绩显著。  相似文献   

6.
卢科峰  李艳 《过滤与分离》2009,19(4):20-21,43
研究了微电解+混凝工艺对染料工业废水预处理效果,在提高染料废水可生化的同时实现对COD和色度的去除,确定了工艺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当pH=3,Fe/C体积比为1:1,停留时间70min;混凝单元投药量0.04L,pH=7的条件下,可使废水的BOD5/COD由0.20提高到0.39,COD去除率达62.9%以上。微电解+混凝工艺能够有效去除COD,改善染料废水的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7.
染料生产企业在生产染料的过程中,会生成许多酸性废水。如何有效而又廉价地治理这些废水,关系到染料行业的发展。本文在介绍众多治理方法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浙江龙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染料酸性废水处理技术。该公司采用此项专利技术,可使新鲜水年用量、废水年排放量以及COD年排放量均减少70%左右,危险固态废料废渣年排放量可减少90%,后续废水生化治理成本和废渣处置费用降低85%,废水排污费降低90%。  相似文献   

8.
染料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茵 《化工时刊》2005,19(10):60-63
本文介绍了最新染料废水的处理技术及研究进展,尤其是物化法、化学法和生化法中的新技术.对各种方法的研究重点、存在的问题等作了分析.这些研究成果对有效治理染料废水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信息与动态     
最近国务院和上海市政府对环境保护颁布了一系列条例,并多次发文明确要求上海企业排放三废在2000年必须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为此,上海染料公司在5月专题召开了环保工作会议.上海染料公司十分注重环境的保护,目前已有5个单位建立了废水二级治理装置,桃浦地区的2个单位近两年实现了一批绿色实事工程,有效地减少了桃浦地区粉尘和废气的排放;一些难以治理的废水经过近几年产  相似文献   

10.
上海染料化工八厂是生产活性染料的专业工厂,由于产品更换频繁,造成废水组分和数量变化较大,多年来废水治理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最近,该厂在上海化工装备研究所的协作下,找到了一种利用化工厂的废渣——“炭黑”处理染料废水的方法,治理效果较佳。“炭黑”作为处理中等浓度染料废水的吸附剂,具有价格便宜,吸附容量大(为粉末活性炭的四倍),脱色效果显著且再生容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