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气流纺的一个重要参数是纱线的牵引力。纱线的平均牵引力F_z不能超过纱线断裂力的10~20%。对于某一给定纱支来说,牵引力F_z取决于纺杯转速和纺杯直径,即 F_z(n×D)~2如果纱线牵引力保持不变,不考虑纺杯转速,则n×D的乘积应当是保持不变的。如果采用最佳实用值 (例如,n=70000转/分,D=46毫米),便可得出:  相似文献   

2.
爱立泰克斯 ( Elitex)推出的 BD- D30转杯纺纱机是新一代的纺纱设备 ,其转杯速度可达 1 .0× 1 0 6r/min。这种纺纱机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新标准系列的转杯和开松辊 ,加工纤维长度可达 60mm;在整个转杯速度范围内 ,可对气流系统进行最佳调节 ,提高了纱线质量 ,改善了清洁度 ;增加了纺制特殊纱的能力 ,可纺原料和纱支范围更宽 ;通过提高转杯速度 ,可提高纺纱产量 ;当纱线质量保持不变时 ,可在整个范围内降低纱线的捻度 ;增加纺纱器的数量可提高产量 ;可进行数据收集 ,并根据预先选择的卷装长度进行单头或集体落纱 ;上蜡装置积极传动 ;采用变…  相似文献   

3.
BD200SN型转杯纺纱机技术改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除尘风量对成纱百万米断头的影响;试验对比了54 mm和66mm直径纺杯,以及同纺杯直径加速后的成纱千米棉结,通过对比表明使用54 mm的纺杯后棉结明显下降,而且可大幅提高产量;同时在实践中总结出OE58.3 tex以下的纱线宜采用54 mm的纺杯,达到高产目的;用改装变频器代替引纱变速箱,可从根本上防止引纱速度降低现象,从而稳定成纱质量,提高运转效率.  相似文献   

4.
孙蕴琳 《纺织导报》2003,(5):121-122
应用毕加诺(Picanol)喷气引纬模型对转杯纱进行模拟引纬试验,分析探讨了转杯纺纱工艺、纱线品质、纤维品质与喷气织机引纬速度之间的关系;并指出了转杯纱品质对喷气织机引纬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转杯纺纱机的卷取工艺主要指胶辊加压和张力牵伸倍数,它不仅对正常卷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且直接影响成纱质量。一、卷取工艺对成纱质量影响的测试测试条件:我厂FA601A型转杯纺纱机纺制58.3特纯棉纱,丁腈胶管(L33×φ37毫米),转杯(φ66毫米)速度35000转/分,分梳辊 (φ64毫米)速度6700转/分,棉条干定量17.2克/5米,机械牵伸倍数62.95,设计捻度51.3个/10厘米,引纱速度68.4转/分,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输棉通道位置对纤维在纺纱通道中运动的影响,文章以直径42 mm转杯为例,采用Ansys软件中ICEM-CFD建立三维抽气式转杯纺纱通道模型,在Fluent商用软件中计算连续相气体流场,根据连续相计算结果拟合离散相纤维运动轨迹。保持边界条件不变,比较输棉通道位置不同时(Y=13 mm、Y=9.75 mm、Y=6.5 mm)转杯纺纱通道内气流分布特征及纤维运动轨迹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Y=13 mm(工况a)时,输棉通道内气流速度与压强变化梯度最大,有利于伸直纤维;工况b时,转杯凝聚槽负压最大,纤维进入转杯能较好地凝聚汇集,有利于纤维紧密凝聚成纱;输棉通道位置过低(工况c),转杯内部涡流分布不均,不利于转杯高速平稳转动。  相似文献   

7.
杨宜萍 《棉纺织技术》2003,31(11):60-60
纱线的条干CV值是衡量纱线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其测试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在测试转杯纱条干CV值时 ,由于转杯纱筒纱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引出方向 ,如图1所示 ,从上俯视有P引纱方向和 q引纱方向之分。我们通过大量的试验测试发现 ,按不同引纱方向所测纱的条干CV值差异较大。表 1为几组转杯纱在相同测试条件 (试验速度 2 0 0m/min ,试验时间 1min ,温度 2 2℃ ,相对湿度 63%)下 ,不同引纱方向的测试结果。图 1 转杯纱的引出方向表 1数据的对比表明 ,两种不同引纱方向所得试验结果存在着明显差异 ,由于在织造工序中正…  相似文献   

8.
我厂有三台FA601型转杯纺纱机,纺纱生产中导纱片易被纱线摩擦起槽,从而导致产品质量波动,表现为成纱条干偏大、强力不匀及毛羽、粗细节增加。转杯纺纺纱号数较粗,对纱线通道摩擦严重,在纺纱过程中导纱杆控制纱线做6 mm~8 mm动程的往复运动,而导纱片中心导孔直径仅为5 mm,因此,导纱片的两端容易被摩擦起槽。  相似文献   

9.
为了优化不锈钢丝转杯包芯纱生产工艺,利用多目标灰色局势决策方法优化了阻捻盘和预加张力组合,运用正交试验方法对转杯速度、转杯直径及设计捻系数进了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确定了36.4 tex不锈钢丝转杯包芯纱的较优工艺参数为:采用R4型陶瓷光滑假捻盘、预加张力9.8 cN、转杯直径42 mm、转杯速度45 000 r/min以及设计捻系数510。  相似文献   

10.
为了满足市场对交替式段彩纱的需求,基于转杯纺双分梳纺纱技术,用黑色和白色粘胶在转杯纺纱机上纺制交替式段彩纱。通过分析成纱机理设置试验方案,通过图像采集纱线外观和试验数据对比,分析转杯直径、捻度、转杯转速和分梳辊转速对过渡段纱线长度和断裂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过渡段纱线外观颜色大致呈由黑到白逐渐过渡的渐变色;过渡段纱线长度主要集中在转杯周长的1~2倍,且转杯直径越大,过渡段长度越长;过渡段纱线断裂强度小于纯纺段纱线强度,是纱线强度最弱的位置;过渡段纱线断裂强度随着捻度、转杯转速和分梳辊转速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11.
<正>在传统的半自动转杯纺纱机上,若期望实现引纱速度达160 m/min,则基本上需将纺纱技术参数应用到极限。更高的引纱速度会因接头问题,导致纺纱过程不可持续,使产能大大下降。Schlafhorst新开发的BD 6转杯纺纱机(图1),已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测试,证实其打破了该极限引纱速度的限制,促使纺纱行业对该问题进行重新思考。1数字接头技术和源自Autocoro的卷绕技术  相似文献   

12.
转杯纺纱生产针织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杯纱成纱条干好,但是由于转杯纱的加捻效率低,一般只有环锭纱的80%左右,符合针织用纱捻度低要求,但转杯纱成纱强力低,易断头。如何解决低捻断头问题,增加纱线强力,是转杯纺生产针织纱的关键。通过采用不同直径的转杯、不同的转杯转速和不同的假捻盘等纺纱部件,经过单因素分析,确定最佳的工艺。  相似文献   

13.
研究多组分转杯纱的品种开发。利用BT903型转杯纺纱机纺制圣麻/天丝/棉50/30/20 19.7tex纱,并对多组分转杯纱的纱线强度、毛羽、耐磨性能和纱线质量作了测试,指出:多组分转杯纱毛羽少,耐磨性和纱线条干较好,粗节和棉结较少,但成纱强力略低。  相似文献   

14.
<正>通过长期观察分析,转杯纺断头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成纱前断头,多发生在转杯内纱条剥离点处,常见的有细尾断头,杂质断头,粗节断头。其断头主要由纤维在凝聚并合过程中的成纱强力弱环引起。另一种是成纱后断头,主要是由于卷绕张力过大或胶辊沟槽卡断纱线。转杯纺断头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措施如下。(1)原料因素。为方便生产,我公司转杯纺  相似文献   

15.
RFRS10型转杯纺纱机的总体设计与纺纱实践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根据国际上转杯纺设备与纱线产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综合我国转杯纺实际情况,研制开发了配有半自动接头装置的RFRS10型转杯纺纱机,生产中细号纱,拓展转杯纱应用领域。介绍了RFRS10型转杯纺纱机的设计原则和主要性能指标,对纺纱器,引纱和卷绕系统,半自动接头装置及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特点作了分析,并介绍了纺纱生产情况。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转杯纺纱接头过程,应用fluent流体计算软件对纺纱通道内气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结合接头工艺研究了转杯纺纱通道内气流场特征。模拟结果揭示了接头过程纤维和纱线的运动规律:纤维经过纤维输送通道进入转杯内,纤维到达转杯内壁斜面上时一方面向凝聚槽中移动,一方面沿转杯旋转方向移动;纤维在凝聚槽50°位置处进入凝聚槽中且速度达到最大,为231m/s;纤维速度沿着转杯旋转方向逐渐减小,在凝聚槽250°处最小为30m/s;引纱管和转杯内存在负压,引纱管出口处负压最小为7 827Pa,接头纱从引纱管吸入,在转杯内涡流的作用下被抛向转杯凝聚槽中,与纤维环进行搭接。  相似文献   

17.
引言纺纱厂和纱线用户双方对高值转杯纱的质量要求都在不断地增长,其目的是要在保持经济性,也即降低生产成本的条件下,同时能确保:1.纱线厂和纱线用户双方对高值转杯纱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正>络筒筒子成形不好不仅影响外观,且不利于筒纱退绕。我公司生产的JC/T 60/40 29.5tex赛络集聚纱(条混),采用Autoconer X5型络筒机(纱库型,60锭)生产,筒子上出现"菊花芯",如图1所示。在络筒生产过程中,筒纱外层纱线对内层纱线有挤压,随着筒子直径的不断变大,内层纱线所受到的挤压不断加大,内层纱线向筒子侧面外涌出,形成了"菊花芯"疵点。为了消除"菊花芯",在保证络纱速度不变的情况下,减小纱线张力可以  相似文献   

19.
自1978年Autocoro转杯纺纱机推向市场以来,已在世界各地售出了200多万头Autocoro转杯纺锭子。如果这些转杯整天不停地运转,则它们每小时可生产1 000_t支数为12 tex~145 tex(Ne 4~Ne 50)的纱线。包含在纺纱盒和纺纱元件中的转杯纺技术对于所生产的纱线质量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为了优化所生产的转杯纱的强度、伸长和均匀度,并同时提高其产量,已经新研制出了用于Autocoro 288机和SE10型纺纱盒,其最高转杯速度达150000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后 40年 ,世界纺织工业经过大量投入进行一系列技术改造 ,使纺织机械走上高速度、自动化道路 ,单产水平高、用工少、成本明显降低 ,增加了纺织企业经济效益。有梭织机引纬率 40 0 m/min,而最新式无梭织机 (喷气织机及多相织机 )引纬率已高达5 0 0 0 m/min;196 0年时环锭细纱机引出速度2 5 m/min,而最新式涡流纺纱引出速度已高达375 m/min。与速度增加的同时 ,用工则大大减少 ,如转杯纺纱机 1970年每 10万磅纱用 180 0工时 ,由于技术不断进步 ,转杯纺纱机上增加了许多自动部分 ,用工进一步减少 ,现在生产 10万磅转杯纱仅需 40 0工时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