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对渐开线齿轮动态力研齿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基于以研代磨的设想,齿轮动态力研齿将研磨工艺用于硬齿面的精加工,其加工原理为:两工件齿轮(两被研齿轮)在空载下以确定的速比(两齿轮的齿数比),在大转动惯量下高速稳态运转,研齿时保持两齿轮的速比不变,并周期改变两齿轮中心距,利用齿轮啮合时,齿轮本身误差产生的齿面动态力,在研磨剂的作用下,修正齿轮误差达到两齿轮提高精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普通圆柱齿轮强度计算中小齿轮齿数计算的取值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齿轮强度计算公式的分析,得出了小齿轮齿数试取值不同,对齿轮的齿面接触疲劳强度影响不大,而对齿根弯曲疲劳强度却有很大影响。因此,运用迭代计算法使Z1Limt=Z1,可满足齿面,齿根等强度的要求,采用近似计算法,对小齿轮齿数的计算结果进行调整,最终可获得满足选定设计条件的齿轮齿数最多,模数最小,中心距最小的设计。  相似文献   

3.
噪声是减速器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通过观察发现减速器工作主要是减速机齿轮箱中齿轮传动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齿面加工精度、接触精度以及齿轮加工误差、装配精度及检修安装精度等。减速器的噪声值随中心距的增大,转速的升高和传动比减小而增大,减速器的工作条件如载荷的变化,润滑剂的种类,传动环节的误差等也都影响噪声值。  相似文献   

4.
为了获取机床误差对面齿轮齿面形貌的影响规律,分析了加工过程中包括相对位置因素和运动过程因素在内的基于面齿轮专用磨削机床的面齿轮加工型面误差因素,提出了齿面点法向误差计算方法,通过MATLAB软件分析主要误差参数给面齿轮型面加工带来的法向误差影响规律.对机床各轴造成的面齿轮的齿面偏差规律进行了提取,并建立了机床调整参数数学表达式.结果表明:磨削过程中的误差各因素影响程度不同,通过调整各个误差参数的数值可以定量减少和调整面齿轮各齿面点位置法向误差,为面齿轮实际数控加工过程中机床各参数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外部条件对圆弧齿线圆柱的齿轮的齿面接触区产生一定影响.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具体分析了轴线平行度误差及齿轮承载大小等因素对齿面接触区的影响,得出了点接触型圆弧齿线圆柱齿轮对以上影响因素具有不敏感性的重要结论,从而证明了该种齿轮对外部条件具有广泛适应性的独特优点.同时,本文还从改善齿面接触情况出发,提出关于选择凸凹齿面刀盘半径的若干考虑.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点接触面齿轮传动的齿面主曲率与主方向以及面齿轮传动中诱导法曲率的2个主值,探讨了影响齿面曲率及齿面诱导法曲率的因素,仿真分析了齿面的接触应力分布以及主要的几何参数对接触应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齿面几何特征对齿轮传动的性能有重要影响,为了降低齿面的接触应力,在面齿轮的传动应用中,应尽量采用较多的齿数、较大的模数、较大的压力角和较小的齿数差。  相似文献   

7.
根据齿轮啮合原理,分析了面齿轮齿面的形成;分析并计算了面齿轮的齿面法曲率及啮合诱导法曲率,阐述了影响齿面曲率及齿面诱导法曲率的因素;推导了点接触正交面齿轮传动接触轨迹方程;计算了面齿轮啮合接触域的大小、方向和接触力,并对接触域进行仿真,发现齿面接触痕迹明显偏于轮齿内侧,并通过啮合实验得以验证,这一结论为面齿轮传动的合理设计和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研齿过程中机床主轴系统的设计以及主要工艺参数的选择是影响研齿效果的重要因素。通过主轴系统的动态分析,可以解决电机与主轴间连接刚度的选择以及飞轮尺寸的选择问题。研齿过程中,齿轮的中心距要做不断的变动,变动的方式以及变动的速度对研齿工艺的可行性以及研齿精度都有很大的影响。分析表明,采用运动方向与原中心距垂直的方向是合理的。运动速度可采用恒速,也可以通过步进电机控制变速运动方式。  相似文献   

9.
CATT齿轮的齿面接触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齿面接触区和接触应力。本文主要对该齿轮的齿面接触区和接触应力及其主要几何因素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根据面齿轮的展成磨削原理和齿面数学模型,分析了碟形砂轮展成磨削面齿轮时表面粗糙度的形成机理与影响因素。基于碟形砂轮的加工轨迹分析方法,结合碟形砂轮表面形貌的预测及磨削过程中其与面齿轮毛坯之间的接触变形分析,建立了沿着面齿轮齿面接触线进行展成磨削的表面粗糙度计算模型。通过理论-实验相结合的面齿轮磨削表面粗糙度分析表明:碟形砂轮形貌及其与面齿轮之间的接触变形是影响面齿轮磨削精度的主要因素,面齿轮展成磨削齿面的精度一致性良好,为面齿轮展成磨削工艺的优化控制提供了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1.
渐开线齿轮动力互研的理论依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理论上证明了一对啮合的轮齿,如果在变更了中心距后仍然共轭,则两齿形必然为渐开线,为渐开线齿轮动力互研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齿轮动力互研法的振动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齿轮动力互研法利用齿轮在啮合过程中的齿面动态力来达到研齿的目的。因此,齿面动态力的变化规律是影响研齿精主工的重要因素。本文从非线性振动的理论出发,分析了研齿系统的振动机理,并对齿面动态力做了定量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考虑多体承载啮合斜齿行星齿轮动载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斜齿行星传动在高速重载场合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动载特性研究对减振降噪具有重要意义。正确地描述行星齿轮系统的啮合刚度和啮合误差是进行动力学分析的前提,为此,紧密结合齿轮几何分析与力学分析,提出行星齿轮承载接触分析技术,获得各齿轮副的耦合时变啮合刚度,并计算其啮合冲击力,为行星齿轮动力学深入分析奠定基础;其次,应用集中参数法建立考虑齿轮副安装误差、刚度激励及啮合冲击激励的斜齿行星传动啮合型弯-扭-轴动力学模型,采用数值法求解系统的动载特性。表明:考虑啮合冲击激励时,随转速的增加动载荷增加更为明显;共振转速附近,啮合冲击对动态啮合力的影响较小;安装误差特别是中心距误差是引起各齿轮副啮合刚度不同的主要原因,其进一步导致了系统的共振转速变多;行星轮浮动可以明显降低共振转速处的动载荷,由于各外(内)齿轮副刚度的不同,随转速的增加行星轮浮动使得部分齿轮副的动态啮合力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4.
以给定非圆齿轮传动比函数和中心距为基础,研究非圆齿轮数学建模的方法,基于Solidworks和Maple提出非圆齿轮三维实体建模的一种新方法。根据建立的数学模型,利用Maple得到非圆齿轮齿廓的数据文件,导入到Solidworks中实现非圆齿轮三维实体建模,并将两个非圆齿轮进行装配。最后,利用Solidworks中的Motion插件进行非圆齿轮运动仿真,生成相应的从动齿轮的角速度、角加速度曲线,进而判断非圆齿轮齿廓啮合性能的优劣以及验证非圆齿轮设计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种根据给定中心距和传动比范围设计封闭非圆齿轮的方法。在其节曲线形成过程中,引入了节曲线向径变化速度,根据封闭非圆齿轮传动的条件,构建的线性函数,得到节曲线向径以线性速度变化的非圆齿轮;推导新式齿轮的凹凸性、弧长、及压力角公式。通过仿真计算,得到了时间参数1不同的3种非圆齿轮节曲线,比较了3种节曲线及相应传动比函数的变化趋势,总结出传动比函数的对称性随1的变化规律,为新型齿轮的设计选用提供了依据。研究表明:节曲线方程由二次多项式构成的新式齿轮,相对其它非圆齿轮计算简单,构造方便。  相似文献   

16.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对齿轮啮合的探讨,在有关文章的启发下,分析了有侧隙时的啮合角,侧隙中心距和模数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有侧隙啮合方程式,从而可使齿轮传动计算得以简化。  相似文献   

17.
在环-块式试验机上,以SiC粉为磨粒,对ZTM陶瓷的磨粒磨损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了载荷、滑动速度对ZTM磨损率的影响,并与TZP、莫来石和氧化铝陶瓷的耐磨性进行了比较,对ZTM的磨粒磨损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考虑流体的可压缩性和齿轮传动重合度对轮齿载荷的影响,对渐开浅直齿轮传动进行热弹流数值分析;计算分析了在给定传动比和中心距条件下,齿轮模数、齿数以及变位系数等几何参数对齿轮润滑性能的影响,获得了齿轮传动沿啮合线的中心油膜厚度、压力、温度以及轮齿表面摩擦系数等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