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p53基因点突变。方法 应用非同位素PCR-SSCP技术检测48例石蜡包埋乳癌组织中,p53基因点突变。结果 48例乳腺癌中20例出现异常电泳,表明这些病例相应DNA片段中发生了点突变,其中8例位于第5-6外显子,9例位于第7外显子,3例位于第8外显子。免疫组化检测突变p53蛋白的表达25例为阳性(52%),其中5例SSCP未发现基因突变,突变可能发生在所检测的基因片点以外。结论 非同位素PCR-SSCP是一简便、快速、有效的检测基因点突点的方法,特别适用于大量标本基因点突变的筛选;p53基因点突变与突变型蛋白表达呈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应用非同位素PCR-SSCP方法检测乳腺癌p53基因点突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p53基因点突变。方法应用非同位素PCR -SSCP技术检测 4 8例石蜡包埋乳癌组织中p53基因点突变。结果  4 8例乳腺癌中 2 0例出现异常电泳 ,表明这些病例相应DNA片段中发生了点突变 ,其中 8例位于第 5- 6外显子 ,9例位于第 7外显子 ,3例位于第 8外显子。免疫组化检测突变p53蛋白的表达 2 5例为阳性 ( 52 % ) ,其中 5例SSCP未发现基因突变 ,突变可能发生在所检测的基因片点以外。结论 非同位素PCR -SSCP是一简便、快速、有效的检测基因点突变的方法 ,特别适用于大量标本基因点突变的筛选 ;p53基因点突变与突变型蛋白表达呈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癌p53抑癌基因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甲状腺癌中p53抑癌基因蛋白的表达。方法:应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113例不同类型甲状腺癌石蜡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10例低分化甲状腺癌中有3例(30%),9例未分化甲状腺癌中有6例(67%)呈现p53蛋白染色阳性,而乳头状癌(除2例伴有低分化区域呈现散在阳性外),滤泡型癌中均未见p53蛋白的表达。组织学分析表明,肿瘤分化较低的细胞区p53蛋白阳性染色的范围和强度明显高于分化相对高的区域。结论:p53基因突变是甲状腺癌发生,发展中的晚期遗传事件,P53蛋白的表达与甲状腺癌的进展,浸润和去分化有关,检测该基因蛋白可以作为判断甲状腺癌生物学行为,估价预后的有效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大鼠肝癌变中突变型P53蛋白(mP53)的表达及p53基因第6外显子点突变。方法 通过DEN诱发的启动模型和肝癌模型,应用免疫组化、MDT-PCR-SSCP和直接测序技术分别研究mP53表达和53基因第6外显子点突变。结果 mP53阳性细胞仅见于癌前个别肝细胞增生结节中,8/18例(44.44%)肝细胞癌呈mP53阳性;8例mP53阳性肝癌中仅有1例(12.50%)被检出p53基因第6外显子发生点突变,即第208位密码子第1碱基G→G填换。结论 在DEN诱发的启动模型和肝癌模型中p53基因突变可发生于大鼠肝癌变之癌前及肝癌形成阶段,且第6外显子突变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寻人前列腺癌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 以29例病人原发性前列腺癌和淋巴转移组织成对标本为研究对象,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p53和p21^WAF1/CIP1蛋白的表达,后采用切片显微微切割和聚合酶链式反应-单股构造多态性分析(PCR-SSCP)及DNA测序测定p53基因突变。结果 12例病人原发癌灶和淋巴转移灶中p53基因的点突变位相同,3例病人原发癌灶无p53异常但淋巴转移灶中有p53基因点突变,1例病人原发癌灶有2种位点的p53基因点突变,淋巴转移灶有1个位点的p53基因点突变并和原发癌灶中位点之一相同。非癌组织中均有p21^WAF1/CIP1表达,有p53基因异常的前列腺癌原发灶和转移灶中均未见有p21^WAF1/CIP1蛋白的表达。结论 人前列腺癌发生及转移和p53基因异常有关,可能人前列腺癌原发癌细胞是杂合性的,转移灶来源于其中克隆的扩展,p21^WAF1/CIP1蛋白的翻译表达是p53基因依赖性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53突变蛋白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术前未行特殊治疗48例甲状腺癌和15例良性病变中p53突变蛋白的表达。结果:p53突变蛋白在良性病变中无阳性表达,恶性肿瘤中为16/48(33.3%),其中,分化性腺癌为12/43(27.9%),未分化癌为4/5(80%)。在恶性肿瘤中,其表达高于良性病变(P<0.05)。但与年龄、性别、肿瘤直径、AMES分级无明显相关。结论:p53突变蛋白表达于甲状腺恶性肿瘤,在细胞恶性转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蛋白表达及基因水平探讨脂肪组织源性肿瘤与p53基因的关系。方法 LSAB免疫组化法 ,PCR SSCP及DNA序列分析方法。结果 p53蛋白只在脂肪肉瘤中表达 ,阳性率为 4 8 0 8% ( 2 5 52 )。不同类型脂肪肉瘤 ,分化良好者阳性率 30 0 0 %( 9 30 ) ,低于分化较低者 (P <0 0 0 5) .p53第 6、7、8外显子PCR SSCP分析 ,2例多形性脂肪肉瘤出现异常泳动带。DNA序列分析证实 1例第 8外显子第 2 68位编码区出现错义突变 (AACATC) ,另 1例第 6外显子第 2 2 1位编码区出现可疑杂合同义突变 (GAGGAA)。结论 p53蛋白与脂肪肉瘤的形成及分化和恶性程度有关。p53蛋白表达可作为判断脂肪肉瘤分化程度及恶性程度参考指标之一。脂肪肉瘤中p53基因第 6、8外显子分别存在点突变。  相似文献   

8.
刘坤平  钟瑛  莫鉴锋 《广东医学》2001,22(6):485-486
目的:探讨本地区散发性大肠癌p53、p16蛋白表达、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SSCP-PCR检测p53基因突变、p16基因缺失,免疫组化检测p53,p16蛋白表达,结果p16基因缺失率48%(19/40例),未见突变,p16蛋白缺失率为55%(22/40)。p53基因突变率30%,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8%(27/40例)。组织学分组Ⅱ,Ⅲ级p16基因缺失率明显高于Ⅰ级(P<0.01),临床分期D期p53估变明显高于临床分期B,C期(P<0.05),结论p16基因缺失、53基因突变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p53基因突变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应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技术,对p53基因第7,8外显子突变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在31例甲状腺癌中有10例发生突变,突变率为32.3%。p53基因突变在复发的患者中显著高于未复发的患者;p53基因突变与转移,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状况无显著差异,表明p53基因的突变可能是甲状腺癌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p73基因在肺腺癌与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情况及突变的研究。方法:采用竞争性定量RT-PCR和PCR-SSCP方法检测62例肺腺癌及其癌旁非癌组织中p73基因突变情况。结果:(1)通过定量PCR分析,肺腺癌组织中p73的表达量与正常对照组表达量存在显差异(P<0.01)。(2)在21例中高分化标本中检出9例呈中高表达,在41例低分化标本中检出32例呈中高表达,两之间存在显差异(P<0.01);(3)p73基因表达程度在29例Ⅰ-Ⅱ期标本中检出14例呈中高表达,33例Ⅲ-Ⅳ期标本中检出18例呈中高表达,两之间无显差异(P>0.05)。(4)PCR-SSCP未检测出基因突变。结论:p73基因mRNA的表达可能与肺腺癌发生,发展和分化程度有关,与临床分期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睑板腺癌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②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34例眼睑组织(睑板腺癌和霰粒肿各17例)中P53基因248位点进行检测,并用PCR技术检测其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致癌型HPV-16DNA片段。③结果29.5%的睑板腺癌中有P53基因的突变,霰粒肿中则未检测到,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22)。P53基因突变与睑板腺癌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睑板腺癌及霰粒肿中均未检测到HPV-16DNA片段。④结论P53基因突变可能在睑板腺癌发生的早期起一定作用,而与临床病理特征无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PCR- SSCP 检测肺癌、肠癌中p53 基因突变的方法改进及突变率。方法 用PCR-SSCP,银染技术检测4 例肺癌和7 例大肠癌组织标本中p53 基因外显子5 ~8 。结果 肺癌p53 基因突变率为75% (3/4 例),肠癌p53 基因突变率为42.9% (3/7 例) 。结论 p53 基因突变与肺癌、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PCR-SSCP银染技术简便快速、灵敏安全的基因突变检测方法,可应用于肿瘤的临床基因诊断。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was directed to the role of p53 gene in the carcinogenesis of thyroid carcinomas and to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53 gene and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ncer. Single-strande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of PCR was used in detecting p53 gene point mutations in exons 7, 8.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en of thirty-one thyroid carcinomas had mutations in exons 7 and 8 (32.3%). The frequency of p53 gene mutation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relapse group than in no relapse group (P < 0.01).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53 mutation were found relating to metastasis, histological type and differentiation (P > 0.05).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the mutation of p53 gene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yroid carcinoma and the mutations of p53 gene be associated with the prognosis of thyroid carcinoma.  相似文献   

14.
应用PCR-SSCP及Southern杂交技术检测了56例喉鳞癌和35例喉乳头状瘤组织中HPV16/18的DNA及p53基因点突变。结果显示24例喉部肿瘤组织p53基因点突变;35例喉癌及24例喉乳头状瘤组织中检出了HPV-DNA。在13例喉癌组织和3例喉乳头状瘤组织中同时检出p53点突变和HPV-DNA。提示HPV感染和p53变异与喉部肿瘤发生有关,其内在联系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Oncogene Mdm2 takes part in hepatocarcinogenesi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INTRODUCTIONMutationsinthep53genearethemostcommonalterationfoundinhumanmalignanttumors[1,2 ] .ButtherehavebeenfewreportsabouttheeffectofMdm 2-inducedP53inactivationinhumanHCC .Weana lyzedthep53genemutationsinexons 5~ 8bypoly merasechainreaction -singlestrandconf…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喉癌P53基因突变与突变性P53基因蛋白表达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意义。方法:对40例喉癌新鲜手术标本采用PCR-SSCP检测P53基因突变,免疫组化方法(LSAB)检测突变型P53基因蛋白表达,并比较其相互间的关系。结果:40例喉癌中有26例基因突变阳性(65%),P53基因蛋白表达阳性者23例(57.5%);P53基因突变与其突变型蛋白表达比较,两者皆阳性为45%,两者均阴性为22.5%,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runx3的变化机制及胃癌中runx3甲基化改变和p53突变的区别及意义。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多态性(PCR-SSCP)检测runx3的2~4外显子及p53基因5~8外显子在胃癌中的突变情况,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技术对30例胃癌组织甲基化状态进行检测,对runx3甲基化率和p53突变率进行分析。结果:2例胃 癌标本在runx3的第3外显子发现突变,第2、4外显子未发现突变改变。 87%(26/30)胃癌 标本runx3基因检测到甲基化改变, 53.3%(16/30)胃癌标本p53基因发现突变,runx3甲 基化率高于p53突变率(P<0.05)。结论:runx3突变不是胃癌的遗传易感因素,runx3启动子区CpG岛的高甲基化是胃癌中runx3的主要改变机制。与p53突变率比较,runx3高频甲基化改变更具有胃癌的遗传学特异性,可能是引起胃癌的关键性基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ras癌基因及EBV感染在甲状腺癌中的意义。方法应用SABC免疫组化法对88例甲状腺肿瘤(乳头状癌34例,滤泡性癌17例,髓样癌5例,未分化癌8例,腺瘤24例)进行研究,观察ras癌基因蛋白产物p21及EBvLMP-1的表达情况。结果甲状腺癌p21的表达与甲状腺肿瘤良恶性有关,甲状腺癌p21阳性率(62.5%)明显高于甲状腺腺瘤(33.3%)(P<0.05)。甲状腺癌p21与组织学分型无关。LMI-1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率为15.6%,癌周组织无表达。结论ras癌基因突变为甲状腺癌发生中的早期事件,p21检测可作为甲状腺滤泡性肿瘤良恶性鉴别的辅助指标,提示EBV感染与甲状腺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