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刘子乾 《法制与社会》2011,(6):48+50-48,50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已成为我国民法损害赔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间接受害人精神损害赔偿的条款,我国法律规定的特别少,且存在缺陷.本文从间接受害人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基础分析入手,概括了间接受害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类型,并针对本国的立法现状提出了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国家除了对传统的保护物质性财产权利的法律制度进行完善外,还提出了保护非财产权的法律观念,以此来保护权利主体的人格尊严和精神利益,由此在法律上确立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随着公民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当前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缺陷不断显现出来,2009年新颁布的《侵权责任法》第一次明确规定了精神损害赔偿,但也只是原则性的立法,仍需要进一步的明确,因此完善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身伤亡精神损害赔偿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回顾中外历史上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争议及立法与司法的实践演进,对我国现行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形成及不足之处进行评析,研究了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人确定标准、赔偿数额的确定原则和计算方法,参考国外立法例,建议我国采用系数化公式计算赔偿数额  相似文献   

4.
我国法律对于民事侵权的保障,不仅规定物质损害赔偿,而且已经通过立法制定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来完善对受害人的救济,而在最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中,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仍然没有将精神损害赔偿作为法定赔偿种类之一。民法与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在有关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规定中存在矛盾的表述。本文认为应当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纳入精神损害赔偿制度,通过分析我国的国情和司法实践现状,论证这种制度纳入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另外本文同时阐释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对社会的现实意义,探讨适用该制度的利弊。  相似文献   

5.
我国新《婚姻法》首次在离婚法律中确立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是我国离婚立法改革的重大成果,但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一直缺乏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因而对此制度的研究在学术界目前刚刚进入超步阶段,对离婚损害赔偿的诸多问题,尤其是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更是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的难题,为此,本文拟就离婚精神损害赔偿若干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颜丹 《法制与社会》2012,(3):275-276
在我国,通说认为只有基于侵权责任才能主张精神损害赔偿,而现行法律对此没有做明确的规定,导致了在实践中的做法不一。本文通过论述精神损害在合同违约中的客观存在性、救济的必要性、国内外的立法状况和制度构建猜想,呼吁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我国的建立,以完整地保障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体现法律对正义的追求。  相似文献   

7.
郑光实 《法制与社会》2011,(3):33+70-33,70
自然人作为人类社会一切价值体系的基础,其精神世界当然是法律所应着力关注的对象,逐步加强对人的精神利益的保护,体现社会的人文关怀,是现代法律文明的发展趋势之一;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民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我国的《民法通则》初步确立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表明了立法理念对精神损害赔偿这一部分的重视,但随着社会的深入发展,以及人们对精神生活质量的追求,现行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已经远远不能适应需求,从法律体系的完善到适用范围的扩大,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迫切需要改革。  相似文献   

8.
吴振华 《法制与社会》2012,(16):273-274
本文通过对外国相关立法与我国相关立法现状的比较,分析了我国刑案中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立法空白的原因,从立法.司法以及法律实践等角度,探讨解决此问题的方法、途径,提出了废除当前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以民事诉讼.刑事诉讼相分离的“分离式诉讼制度”,解决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不能获得精神损害赔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明确行政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含义的前提下,进一步论述了行政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和精神损害赔偿的标准界定,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我国关于行政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立法方面的局限性,提出了若干完善相关法律立法工作的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出现在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是生产力高度发展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人权理论相结合的产物。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口集中,科技发达,窃听器、录音机、录像机、远距离照像机被广泛使用,新闻出版业蓬勃兴起,这些都给侵犯公民人格权进一步创造了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为了加强对人格权的保护,许多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抛弃了民事赔偿只限于财产损失的传统原则,从立法到审判实践都程度不同地实行精神损害赔偿。近十年来在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的司法实践中,也并不排斥非财产损失可以用财产赔偿的作法。社会生活的变迁促进了法律观念和法律制度的变迁。可以断言,在加强人格权的保护措施中,实行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正在形成世界潮流。我国应否实行精神损害财产赔偿制度,目前对此尚有不同看法。笔者认为在我国实行这项制度是很有必要的。主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11.
韩赤风 《法学》2006,(10):76-82
《德国民法典》所确立的已有一百余年历史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对许多国家民法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产生了影响。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确立的时间还不是很长,而且尚需要进一步完善。对两国的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及其排除问题进行比较研究,不仅可以发现我国立法的不足,也可借鉴德国法中的有益经验:法律对精神损害赔偿应有明确规定;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向合同法和危险责任(即严格责任)的扩张值得注意;在侵权法中对某些特定人格权的保护值得借鉴;德国法对精神损害赔偿所持的谨慎态度也是值得借鉴的。  相似文献   

12.
私法精神的复兴是《俄罗斯联邦民法典》的本质特征。与以往的民法典相比,其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更加精彩,俄罗斯以立法的方式明确了精神损害赔偿的独立地位,确立了较为宽泛合理的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对侵害财产权而致的精神损害实行有限赔偿原则,突出了对受害人所受精神损害的关注,体现了对人格和人的尊严保护的私法理念。上述立法特色无疑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国应顺应保护人权法律发展的世界潮流,确立著作权人、法人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精神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13.
医疗事故精神损害赔偿是民事精神损害赔偿的特殊方面,但我国现阶段关于医疗事故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法学理论和立法实践都还有欠成熟,本文从医疗事故精神损害赔偿数额评定的原则、标准、方法入手,对其存在的问题和完善思路进行探讨,以期为促进我国医疗事故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刘畅 《法制与社会》2014,(34):295-296
近些年我国的法律法规制度日趋完善,社会大众的法律意识也不断提升,对于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关注度也日趋升高,所以,立法界必须尽早对当前存在的种种问题与缺陷加以研究和完善,本首先对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含义和相关立法规定进行了归纳总结,然后系统分析了当前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最后针对性的探讨研究了有关进一步完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5.
比较研究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及我国台湾地区关于合同违约行为的精神损害赔偿相关法律问题,探讨我国违反旅游合同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与实践,建议设立违反旅游合同精神损害赔偿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6.
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非常严格,笔者提倡采用"过错推定原则"来保护无过错配偶,利用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保护无过错者配偶合法权益。同时,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和具体司法实践,不断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以配合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发挥法律对弱者的保护功能,实现社会之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7.
于金葵 《经济与法》2001,(10):17-19
近几年,精神损害赔偿诉讼屡见不鲜,我国立法界、司法界和理论界等对此制度的内涵已基本达成共识:精神损害赔偿是权利主体因其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使其遭受精神痛苦或精神利益受到损害,而要求侵权人通过财产赔偿等形式进行救济的一种民事法律制度。在民事司法实践中,对于精神损害赔偿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但行政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和司法却存在很大的缺陷。2001年1月发生的麻旦旦案件对我国行政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司法和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7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首次确立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这是我国民事立法上的一大突破,是法律进步的体现。但是,这一法律制度还存在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司法实践中也遇到了许多棘手问题,暴露出一些不足,亟待修改和完善。本文对此赂作探讨,以期引玉之效。一、现行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一种限制性赔偿制度民法通则虽然首次确立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但仍然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民法理论的影响,实行的仍然是一种限制性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其限制性主  相似文献   

19.
赵欣 《法制与经济》2009,(17):70-7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权观念的演进,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更好地全面保护公民、法人的人身权利和其他财产的合法权益,本文从论述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出发,分析了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现状及其缺陷,对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完善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陈成益 《法制与社会》2014,(11):36-38,44
2001年我国颁布的新《婚姻法》对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进行了首次规定,揭开了21世纪婚姻立法的新篇章,但同时制度本身存在诸多缺陷,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已经成为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急需破解的难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现行立法中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缺陷,并比较国外立法相关规定,从法律解释和立法论的角度进行适当阐述,为完善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提供一种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