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0 毫秒
1.
目的探讨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在乳头溢液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乳头溢液疾病患者行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的临床资料,并与乳腺X线平片表现、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41例,乳导管扩张23例,乳腺增生10例,导管癌及乳头状瘤伴恶变4例。各种改变均有较明确的X线征象,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完全一致。结论乳导管造影对乳头溢液疾病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乳腺导管内视镜对乳头溢液检查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视镜对乳头溢液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3月至2007年10月,我院乳腺导管内视镜检查乳头溢液8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82例中乳头溢液导管癌3例,乳头状瘤10例,慢性导管炎61例,导管扩张8例。结论导管内视镜可以对乳头溢液做出明确诊断和瘤体定位,是乳头溢液患者病因诊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乳头溢液45例诊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妇女非哺乳期间发生的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的常见症状。乳头溢液的常见原因有导管内乳头状瘤、导管扩张症、乳腺结构不良性囊肿、乳腺癌等。我院对收治的乳头溢液4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是发生于乳腺导管上皮的肿瘤,是乳头溢液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具有恶变倾向,因而早期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回顾性分析30例由超声发现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超声图像特征。  相似文献   

5.
乳头溢液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接辉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9):1098-1099
目的 探讨乳头溢液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16例乳头溢液病例资料。结果 全部病例中,乳腺癌17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瘤70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13例,共100例,占85.4%。结论 乳腺导管镜检查是乳头溢液病因诊断的首选方法,对乳头溢液特别是血性溢液应及早明确病因,以便进行合理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的病理特征。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来我院就医的37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患者的病理资料进行研究。结果在37例患者当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16例,导管内乳头状癌患者10例,实性乳头状癌患者5例,囊内乳头状癌患者6例。2年后乳头溢液患者复发率为3.25%,未表现出乳头溢液患者复发率为2.75%;有乳腺癌家族史的患者复发率为3.45%,没有乳腺癌家族史的患者复发率为3.59%;肿瘤直径小于等于2 cm的患者复发率为4.65%,肿瘤直径大于2 cm的患者5.61%。经检查结果可以看出,乳头溢液、乳腺癌家族史、肿瘤直径不是影响患者复发率的主要因素。结论若想针对此病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对患者进行病理检查是十分有必要的,对结果进行详尽的分析,使得对于患者的后续治疗更加具有针对性。呼吁在今后进行病理工作时,对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研究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单纯性乳头溢液的诊断及治疗措施,明确乳腺病变与乳头溢液性质的关系. 方法 对我院确诊的乳头溢液30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本组术后病理检查示乳腺导管炎占32.68%,乳腺导管扩张症占28.10%,乳管内乳头状瘤或乳头状瘤病占16.67%,小叶囊性增生占15.03%,乳腺癌占3.27%,导管发育不良占2.94%,乳腺良性肿瘤占1.31%.乳腺导管炎、乳腺导管扩张症及导管发育不良中最常见的为黄色溢液分别占35.00%、29.07%和44.44%,乳管内乳头状瘤或乳头状瘤病及乳腺癌中最常见的为血性溢液,分别占43.14%和90.00%,小叶囊性增生和乳腺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为浆液性溢液,分别占45.65%和75.00%.本组10例乳腺癌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2例重度乳头状瘤病行全乳切除.306例均临床治愈,随访1~3年无复发. 结论 乳头溢液可因多种病引起,尤其可能与乳腺癌相关,对此类患者临床医师应详细询问溢液性状,采取恰当检查方法,制定相应治疗措施,以最大限度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美兰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美兰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伴乳头血性溢液患者28例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28例均行手术治疗,19例经美兰染色后整个区段染色,9例因肿瘤阻塞管腔仅能使区段部分染色,按美兰染色标示完整切除该区段,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切除边缘无肿瘤残留。随访3年,1例于乳头部复发,经再次手术治愈。结论美兰染色可清楚显示肿瘤区段,便于完成切除肿瘤区段,简便易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纤维乳腺导管镜在以乳头溢液为主要症状的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日本Olympus硬性乳腺导管内视镜对78例乳头溢液患者进行检查.结果 78例患者中,诊断为乳管扩张20例,乳管炎15例(其中8例同时伴有乳管扩张),乳管内占位性病变43例(其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35例,乳腺导管内癌7例,乳腺导管内神经一内分泌癌1例),与病理检验结果相符.结论 纤维乳腺导管镜的应用对伴有乳头溢液的病人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查方法.与病理检验符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治疗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美蓝标记切除蓝染导管及腺体的方法治疗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102例,评价其疗效。结果:导管内乳头状瘤76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26例。随访95例(93. 1% ),术后原导管溢液治愈,无复发。结论:采用美蓝标记切除蓝染导管及其腺体是治疗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1.
吴耀忠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2):191-192
目的探讨乳头溢液的手术治疗方法与效果,以提高乳头溢液的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7年1月~2010年9月收治的126例行手术治疗的乳头溢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126例乳头溢液病例中,血性溢液75例,非血性溢液51例;导管扩张症50例,导管内乳头状瘤43例,乳腺导管炎性病变21例,乳腺癌12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予区段切除术、单纯乳腺切除术或改良根治术。结论综合检查有助于提高乳头溢液的诊断,影像学检查可做出病灶的定位诊断,术中冰冻片是定性诊断的唯一方法。病变区乳腺的区段切除是多数乳头溢液患者的手术方法,手术治疗乳头溢液原发病是防治早期乳腺癌以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乳腺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为乳头溢液。乳头溢液症状出现在约10%的妇女的常规乳腺检查中,可分为病理性溢液和生理性溢液,本试验研究的主要是病理性乳头溢液,即在非生理情况下出现的一个或多个导管的自发性溢液。产生病理性溢液的主要原因是乳腺导管内占位性病变,主要表现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另有少数为导管内癌。导管内癌的病灶很小,临床检查中不易检出,超声检查几乎均诊断为乳腺增生症和乳管扩张症,很多患者长期服用各种药物,效果甚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在血性乳头溢液诊断中应用乳腺导管造影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5年2月~2018年8月收入的200例血性乳头溢液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均开展钼靶平片X线检查以及乳腺导管造影检查,分析临床诊断情况。结果经X线检查200例血性乳头溢液患者乳头边缘模糊且后方见类圆形稍高密度影占4.00%;不出现血性乳头溢液疾病相关征象占96.00%。经乳腺导管造影检查计200例血性乳头溢液患者,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占44.00%,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占8.00%,导管扩张伴炎症患者占20.00%,乳腺囊性增生患者占8.00%,乳腺囊肿伴感染患者占4.00%,导管内癌患者占16.00%。结论乳腺导管造影技术应用在临床诊断血性溢液性乳腺疾病中可对病因明确分析,为以后治疗提供准确方案。  相似文献   

14.
邙建波  麦沛成  罗民 《河北医药》2003,25(8):575-576
目的 探讨乳头溢液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95例乳头溢液患者,其中经手术治疗53例,分别行病变导管切除、乳腺区段切除、乳腺切除手术,病理恶性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余42例门诊随访观察。结果 本组53例手术患者中恶性1l例,其中乳管内乳头状癌3例,导管内癌3例,乳腺浸润性癌5例。另外乳管内乳头状瘤16例,导管扩张症7例,慢性化脓性乳腺炎2例,乳腺增生15例。余42例门诊随访均1年以上,其中12例乳头溢液症状消失,5例溢液症状明显减轻,其余患者病情无变化,辅助检查未发现异常。结论选择性乳管造影、乳头溢液的细胞学检查对诊断有较大价值,配合钼靶、B超、乳头溢液的CEA测定可以提高诊断率,发现导管内病变和早期乳腺癌。对于50岁以上、血性乳头溢液伴随乳腺肿物,乳管造影、乳头溢液涂片、钼靶、CEA测定及潜血检查异常者,应争取尽早手术,切除病变导管。明确诊断,同时应适当掌握手术适应证,减少不必要的乳腺活检手术。  相似文献   

15.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6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常表现为乳头溢液,可伴有乳房肿块。它主要发生在乳腺中小导管及末梢小导管,是导管上皮细胞和间质的一种乳头状增生性改变,与乳腺癌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牛献勇 《中国医药》2014,(2):247-249
目的 总结乳腺导管内隆起性病变在乳腺导管镜检查时的表现类型,指导临床对病变性质的判定.方法 对北京市大兴区妇幼保健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的382例乳头溢液患者行乳腺导管镜检查,发现乳腺导管镜内隆起性病变153例(40.9%),均进行手术,分析乳腺导管镜诊断与病理组织学诊断的相互关系.结果 153例隆起性病变的镜下诊断:乳管内乳头状瘤124例,乳管内乳头状瘤病11例,乳腺导管内癌1例,浆细胞性乳腺炎伴局部增生17例.术后病理诊断:乳管内乳头状瘤122例,乳管内乳头状瘤恶变1例,乳管内乳头状瘤病11例;乳腺导管内癌1例,局部导管上皮增生3例(其中不典型增生1例),浆细胞性乳腺炎伴局部导管上皮增生15例.镜下诊断符合率:乳管内乳头状瘤98.4%;乳管内乳头状瘤病100.0%;乳管内癌100.0%;浆细胞性乳腺炎伴局部导管增生88.2%.结论 乳腺导管镜对乳管内隆起胜病变大部分能做出正确诊断,但应警惕癌前病变及恶变的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及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7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57例患者中乳头溢血或溢液37例,表现单发肿物42例,表现多发肿物5例.37例乳头溢血或溢液者均行细胞学涂片检查,47例体检触及肿物者行乳腺彩超、钼靶检查,42例行导管造影检查,22例行乳腺MRI检查.术后病理示51例为良性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1例为重度不典型增生,5例恶性;45例行免疫组化(肌上皮标志物SMMHC、p63、CK5/6)检查.6例恶变患者中2例行患侧乳腺改良根治术,4例行患侧乳房全切术;余51例良性患者均采用乳晕弧形切口行病变导管/肿物+局部乳腺区段切除术.结论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最常表现为乳房肿块和乳头溢液.可通过乳头溢血或溢液脱落细胞学检查、乳腺彩超、MIR、乳腺钼靶及导管造影等多种检查手段提高术前诊断率,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早期合理的手术是治愈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中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约5%为自发性乳头溢液。在常规体格检查时约10%的妇女可以被发现有乳头溢液[1],其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约占40%[2]。笔者从2004-08~2006-10对乳头溢液的患者进行常规乳腺导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头溢液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08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6例行导管系统切除术的乳头溢液患者资料。结果 46例乳头溢液患者中,左乳腺导管原位癌(早期浸润)1例,占2.2%(1/46);大导管乳头状瘤4例,占8.7%(4/46);中小导管乳头状瘤病12例,占26.1%(12/46);导管扩张症和(或)伴浆细胞性乳腺炎4例,占8.7%(4/46);腺纤维瘤12例,占26.1%(12/46);囊性增生症38例,占82.6%(38/46);无明确诊断1例。结论乳头溢液病因中,良性乳腺病最常见,乳头溢液导管系统的切除,对早期乳腺癌的预防和治疗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中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其症状发生率仅次于乳房肿块和疼痛,据报道占乳腺疾病的5%~10%[1]。通常凭术中直观和感觉常常病灶切除不彻底,影响治疗效果,故反复手术使患者增加痛苦。笔者自2001-01~2005-12采用硬膜外导管引导下对86例乳头溢液病患者行病变乳管彻底切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