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早期心理干预联合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李圣华  陈季南 《中国药房》2006,17(17):1332-1334
目的:评价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情况,并观察早期心理干预联合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220例首发急性脑卒中患者用Hamilton抑郁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进行抑郁症评价,并进行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将确诊为抑郁症的11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心理干预联合氟西汀治疗组,2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步进行心理干预联合氟西汀治疗。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53.63%;病灶位于皮质和皮质前部的患者抑郁评分显著高于位于皮质下和皮质后部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3.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01%(P<0·05)。结论:首发急性脑卒中的抑郁症发生率较高,其严重程度与病变部位有关。早期心理干预联合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明显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对康复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2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按常规脑血管病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氟西汀20~60 mg/d,疗程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抑郁量表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活动能力检测。结果治疗组抑郁量表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减低,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改善。结论氟西汀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氟西汀对脑卒中患者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服用氟西汀片抗抑郁治疗。结果治疗6周后,观察组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生活质量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可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蔡长江 《海峡药学》2010,22(5):238-240
目的观察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PSD)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皮质醇的影响,探讨氟西汀对PSD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HPA)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72例恢复期脑卒中抑郁状态患者,随机分为氟西汀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脑卒中常规治疗,氟西汀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氟西汀20mg,每日1次,连用8周。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HAMD量表评定抑郁症状;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评定神经功能;Barthel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皮质醇(Cor)含量。结果经过8周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及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ADL评分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氟西汀组下降或升高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同时两组患者血浆Cor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且氟西汀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氟西汀可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并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血浆Cor含量降低可能是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另外一种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氟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状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后抑郁症状患者156例,随机分成2组,氟西汀治疗组84例,对照组7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脑血管病治疗,治疗组加用氟西汀20mg每日1次晨服,并根据症状调整剂量,最大剂量为80mg/日,于治疗第1、2、4、6周末分别进行HAMD抑郁量表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能力状态评定。结果:治疗组于6周末HAMD评分明显降低,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能力状态评定明显减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或<0.01)。结论:氟西汀不但能有效控制脑卒中后抑郁症状,而且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和提高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氟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其对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对61例脑卒中后合并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氟西汀口服,对照组给予多虑平口服,分别于治疗2周和6周评定疗效,评定抑郁程度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抑郁改善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有统计学差异,不良反应轻微。结论:氟西汀能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并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氟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患者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HPA)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患者,随机分为氟西汀组和对照组,均予以常规脑血管病治疗和康复训练.氟西汀组加用盐酸氟西汀胶囊20 mg口服,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症状、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测定血浆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的变化,并对氟西汀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 经过12周治疗后,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明显下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氟西汀组下降或升高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氟西汀组患者血浆Cor,CRH和ACTH含量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Cor,CRH和ACTH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氟西汀组治疗后血浆Cor,CRH和ACTFI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氟西汀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并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血浆Cor、CRH和ACTH含量降低可能是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另一种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患者,依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加用盐酸氟西汀)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60例进行对照观察.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Barthel指数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观察组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Barthel指数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且可有效促进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氟西汀用于脑卒中后抑郁症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4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氟西汀进行治疗,疗程为1个月,比较疗效。结果两组治疗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HAMD评分、ADL评分和S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经不同治疗后,观察组HAMD评分、ADL评分和S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氟西汀用于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治疗,可提高治疗疗效,改善患者抑郁状态、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氟西汀联合加味逍遥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氟西汀联合加味逍遥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 72例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36例,治疗组用氟西汀联合加味逍遥丸,对照组单用氟西汀,于治疗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康复量表进行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3个月后,HAMD评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神经功能康复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氟西汀联合加味逍遥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优于单用氟西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乌灵胶囊联合氟西汀治疗脑卒中抑郁障碍的疗效观察.方法 随机将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脑卒中后抑郁患者12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氟西汀治疗,观察组给予乌灵胶囊联合氟西汀治疗,连续服药8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表(NDS)、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评定两组抑郁状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HAMD、ND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B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灵胶囊联合氟西汀治疗脑卒中抑郁障碍疗效确切,能显著患者的抑郁状态,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效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氟西汀对卒中后抑郁(PSD)的预防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一周内住院的7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治疗组36例,在进行急性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同时加用氟西汀治疗8周,对照组40例,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8周,采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量表(ME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8周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及PSD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4、8周后,MESS和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治疗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同期比较MESS,ADL,HAMD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SD发生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预防性应用氟西汀有利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降低PSD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氟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2例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随机分成氟西汀治疗组152例,对照组150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量表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量表进行评定、对照研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HAMD和SSS评分显著降低、BI评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有明显的效果,并可促进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静 《中国医药指南》2008,6(11):124-125
目的观察应用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60例急性脑卒中并发抑郁症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帕罗西汀口服治疗,2个月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血压控制达标率,睡眠障碍发生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的抗抑郁治疗对神经功能的康复有促进作用,能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邵爱民 《中国药房》2012,(4):308-309
目的:观察盐酸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PSD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确诊的64例PSD患者根据用药情况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治疗前停用其他抗抑郁或抗焦虑药物。治疗组每日晨服1粒盐酸氟西汀;对照组服用阿米替林25mg·d-1,tid。2组均连用12周。治疗前后分别检查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结果:治疗12周后,2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组有效率(84.38%)显著高于对照组(56.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盐酸氟西汀对PSD患者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其抑郁情绪和神经功能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氟西汀联合扎冲十三味丸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症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绍长  陈志恩 《医药导报》2006,25(2):124-125
目的比较氟西汀联合扎冲十三味丸与单用氟西汀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症的疗效与安全性,了解扎冲十三味丸在改善抑郁及神经功能缺损方面的价值。方法60例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氟西汀口服,20~40 mg·d-1,qd;扎冲十三味丸口服,5~9 片·d-1(每片2 g),qn;对照组30例,给予氟西汀20~40 mg·d-1,qd。均治疗6周,采用HAMD、HESSS、TESS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抑郁症的显效率(76.7%)优于对照组,但痊愈率(33.3%)和有效率(96.7%)与对照组相近。治疗组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较快,尤其对焦虑/躯体化因子和阻滞因子的改善效果较好,起效较早。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且程度均较轻。结论氟西汀联合扎冲十三味丸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症疗效肯定,两药有协同增强抗抑郁作用,同时可促进神经功能康复,且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钟艳 《北方药学》2016,(1):22-22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氟西汀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4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的方式分为实验组72例和对照组72例,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大于21分,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治疗方案及康复护理计划,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氟西汀。对治疗后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HAMD、MMSE、hs-CRP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使用氟西汀治疗急性脑卒中,能够有效降低hs-CRP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抑郁症发生相关因素以及预防治疗。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53例,入院后常规做CT或MRI检查,记录病灶的部位、大小以及数量,第10天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抑郁评估,以加拿大神经功能缺失量表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分析抑郁症的发生与病变部位,病灶的大小,神经功能缺失程度的关系,并同时采用心理干预与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帕罗西汀进行治疗。结果153例患者抑郁症的发生率为37.9%,并且与病灶的部位,大小有关系,与性别、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呈正相关。治疗后HAMD、CNS评分明显改善。结论急性脑梗死抑郁症的的发生率与性别、神经功能缺陷评分(CNS)呈显著正相关,与病灶的部位,大小对抑郁的发生有预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观察氟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状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后抑郁症状患者156例,随机分成2组,氟西汀治疗组84例,对照组7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脑血管病治疗,治疗组加用氟西汀20mg每日1次晨服,并根据症状调整剂量,最大剂量为80mg/日,于治疗1、2、4、6周末分别进行HAMD抑郁量表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能力状态评定。结果治疗组于6周末HAMD评分明显降低,神经能缺损和生状态评定明显减低,与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研究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标准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西酞普兰和氟西汀两组分别进行治疗,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对治疗前后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西酞普兰与氟西汀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第2、4、6周HAMD评分有显著性差异,而两组之间无差异。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有效率和显效率与氟西汀接近。治疗后西酞普兰组与氟西汀组TE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西酞普兰有较好的抗抑郁作用,无严重不良反应,可以作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