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准确掌握风电出力特性是保证其安全并网及主动参与电网调度的有效手段之一。文章在综合考虑并网风电场出力特性的具体技术要求基础上,提出了包括风电场出力限制能力、风电场出力变化率控制能力、风电场出力预测能力及风电场源荷跟随能力在内的风电主动参与电网调度的多指标评估集合;进一步结合侧重定性分析的情景分析法与定量分析的熵权法,提出了基于最小二乘准则的多指标混合权值赋值方法,建立了风电主动参与电网调度的多指标评估模型。以新疆某区域电网若干个风电场及其历史运行数据为实例,分析并验证了所提出的风电主动参与电网调度评估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游文霞    常俊晓    李文武    卢〓姬   《水电能源科学》2015,33(12):209-214
鉴于风电场和抽水蓄能电站联合运行是电网提高风电消纳能力的有效方式,提出了风电-抽蓄联合与电网签订并网电量和多种动态离散成交价格的协约交易方式,建立了风电-抽蓄联合系统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调度模型,利用改进粒子群算法求解模型,得到联合系统的最优运行调度计划,分析协约条件对联合系统运行和收益的影响,进而通过实例仿真几种风电场典型日场景。结果表明,所提运行模式有助于减小弃风;降低基本并网功率、增大并网功率范围,可增加联合系统的收益。  相似文献   

3.
上海申能长兴岛风电场并网运行,不仅对长兴电网增加了能源补充,而且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环保效益。在长兴电网分网运行或孤立运行时,由于长兴电网容量较小,风电场在并网瞬间会使电网电压下跌较大,影响同一电网上的其他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甚至会影响到整个电网的稳定与安全运行。为此,长兴电网对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采取了相应的技术措施,用以提高风电机组和风电场的运行特性,降低大规模风电接入对长兴电网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叙述了中国可再生能源法颁布和实施后,风电超常规发展的势态,中国风电发展在地域分布、电厂规模、接入电网电压等级和风电机组性能等方面的特点以及风电对电网调峰、调频、电压控制、安全稳定运行和调度运行管理方面的影响,中国风电并网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从风电与电网和电源的协调发展、相关政策和标准体系建设、风电机组性能的提升以及加强风电运行管理等方面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分散式风电的多状态运行模式,提出了一种基于机会约束规划的分散式风电场多目标优化规划方法。基于风速与负荷的随机变化及常规发电机组运停的问题,构建了风电并网系统的多运行状态数学模型。以开发商净现值收益和电网节点静态电压稳定为目标函数,以节点最大接入容量、风电场最大装机容量和分散式风电极限穿透功率等因素为约束,构建了系统多目标规划数学模型。根据节点优选原则,确定分散式风电场拟接入节点;借助随机潮流计算方法,使用改进的GA算法对上述模型求解,以确定分散式风电场的规划容量与待接入节点的接入容量。基于IEEE14节点系统仿真结果表明,文章所提出的分散式风电场优化规划方法的有效性与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家能源结构的调整,并网运行的风电规模迅速增加,大规模风电集中并网相应安全问题如何评估和解决,是风电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大规模风电场集中接入后对电网调频能力、无功电压控制、电能质量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经历了5年跨越式发展之后,风电的发展放慢了脚步,从注重大规模发展到注重效益提升,成为了政府监控风电发展的主基调.进入201 1年以来,先是国家电监会发布《风电、光伏发电情况监管报告》指出,由于风电功率预测系统不完善,基础数据缺乏,电网企业无法根据预测的风力功率制定调度计划,运行方式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继而中电联在《风电调度运行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中明确规定,风电场要纳入调度管辖范围,并制定了风电场在并网、调度、运行、发电、检修、通信等方面的多个管理标准,以规范风电并网.  相似文献   

8.
大规模的风电接入会使宁夏电网产生失步振荡。针对此问题,文章利用PSD-BPA建立宁夏"风火打捆"等值单机无穷大系统,从风电接入比例、有无无功补偿以及运行方式3个方面对系统失步振荡特性进行仿真分析,并给出外送断面配置的失步解列装置的响应及动作的情况;然后,结合风电场接入宁夏电网实例,进一步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风电并网容量越多,风电场具备无功补偿时,或在恒电压运行方式下有利于抑制电网失步振荡,提高电网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摘要: 回顾了国内外风电发展的研究现状,总结了风电的运行特点和影响风电场并网的主要因素。针对某风电场建立了双馈变速风电机组的风机模型和发电机模型,分析了风机2种控制模式的特点。以某电网一风电场为实例,计算了配置静止无功补偿器(SVC)接入前、后电网电压波动的情况。仿真结果表明,配置SVC后对电网电压质量有较大的改善,且恒功率因数控制模式的改善作用更为明显,接近恒电压控制模式的2倍。  相似文献   

10.
随着风电接入电网的容量日益增加,系统本身的调峰能力、电网输送空间和安全裕度成为制约电网消纳风电的因素;风速及风电系统的随机波动特性给系统的运行带来冲击和影响,并且风电的接入增加了系统节点电压、频率和支路潮流的随机波动性。基于风电场穿透功率极限的概念,从随机过程的角度分析出风速随机波动特性,提出了风速随机波动特性修正的风电场穿透功率极限优化算法。采用IEEE 30节点系统算例进行了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了对风电出力随机性的客观描绘,提高了风电并网容量规划方案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光伏发电并网大电网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妥善解决光伏发电系统接入大电网后2部分都能安全、高效运行是光伏发电技术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的关键之一。分析了光伏发电系统及其并网的技术特点,简要阐述了光伏发电并网问题的研究现状。指出光伏发电大规模并网使大电网在研究与实验验证手段、对光伏发电系统影响大电网机理的认识、新型配电系统的规划、电网运行控制、电网监测保护与控制装备、技术标准与规范等方面面临新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这些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大规模风光发电并网是未来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风光发电功率的强间歇性与随机性势必会对电网的稳定运行和优化控制带来影响。以河南电网冬季大运行方式下的规模风电、光伏电源联合接入电网为研究背景,利用连续潮流法,计算在新能源发电接入系统后的区域电网潮流分布;考虑区域电网未来发展趋势,逐步增加新能源的渗透率,对系统内多类型节点电压越界情况分析,判断区域内电压薄弱节点,并计算系统风电与光伏发电的最大消纳量;应用P-V曲线潮流分析方法测算出电压稳定极限及对应的有功功率,得到不同渗透率下系统所对应的静态电压稳定性;同时结合日负荷曲线,分析在目前状态下及所计算的最大渗透率下,系统任一时刻各中枢点电压水平。结果表明:在目前及新能源最大渗透率下,系统各节点电压值均处于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13.
西北电力系统如何应对大规模风电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分析了我国风电大规模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指出要解决风电并网的调峰和电力系统稳定等难题,必须依靠和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坚定不移的实施“一特四大”战略,在坚持电网电源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实施风电与火电配套建设和打捆外送,实现区域问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建立风能全国消纳平台,促进新能源、常规电源与电网科学有序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西北电网现行调度模式与“三型”电网发展的不适应性为出发点,阐述了新调度运行模式在统筹协调安全运行、跨区外送、风电消纳、水库运用、“三公”调度等综合目标方面的框架要求,重点针对网、省调度间功率控制目标的任务分解与协作配合的问题,提出了3种可供参考的新调度运行模式,并对比分析了各自的优劣性、适用性,为西北电网新调度考核模式的确立提供了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5.
孙蕾  沈石水 《风能》2012,(7):60-64
本文结合风电场及风电机组自身所具备的调节能力和运行特点,论述风电场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思路,引入AVC(自动电压控制系统)、有功功率控制系统、风电功率预测系统及其他风力监测和报警等辅助系统,建立风电场与电网系统良好的调度方式,从而使风电场切实参与到电网调度和系统安全稳定的维护中。  相似文献   

16.
建设坚强送端电网 推动清洁能源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阐述了当前西北外向型、送出型、规模型“三型”电网发展的特征,分析了我国能源资源分布、电力消费现状和风电等清洁能源发展给电网提出的种种挑战,提出建设并依托西北坚强送端电网实现风电“流域化”开发、统一调度和优化配置,以坚强电网推动能源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进行能源调配,我国正开始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直流输电控制系统应实现更多系统层的控制功能。智能电网中的直流输电系统的根本控制目标是保障电网整体的自适应和自愈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直流输电控制的可观测性入手增加控制观测量,引入合理的集控、协调控制理论作为支撑,完善控制输出环节,实现对电网的有效控制。控制的实时性和决策能力是智能化直流输电控制的核心。从可观性、可控性、实时性、自适应性角度分析,提出了面向电网稳定性的多智能体智能化直流输电控制技术框架,为直流输电系统级控制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思路。  相似文献   

18.
智能电网下的电网安全性与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能电网由于其优越的性能,对世界经济具有巨大促进作用,正成为当今世界电力发展的最新趋势,被认为是21世纪电力系统的重大科技创新。智能电网的出现将对已有的电网安全稳定分析与控制带来较大影响。介绍了中国智能电网的发展、目标和特征,讨论了在智能电网环境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分析与控制、智能调度、大规模风电接人、分布式发电所带来的新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made an important effort to diversify the country's energy mix and exploit different sources of renewable energy. Although China's installed wind power capacity has undergone a dramatic expansion over the past six years, the electricity generated from wind power has not increased as expected. Meanwhile, operational risks, such as high generation cost, mismatch between capacity and generation, intermittent wind power generation, power grid construction lag, deficient policy,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f not controlled, these risks will negatively affect wind power development in China. Therefore, this paper established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model of wind power operation management risk from two aspects, feed-in tariff and grid electricity (electricity being connected to the grid),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wind power operation management risk in China. Moreover, this study quantitatively assessed the risk of the operational management of a wind farm in Inner Mongolia. Finally, corresponding risk control strategies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wind power generation in China were proposed.  相似文献   

20.
针对风电并网后其随机波动性会给电力系统带来极大风险的问题,根据某风电场的实际数据统计出风电场输出功率瞬时波动特性,设计了基于机组AGC运行约束的电力系统实时发电计划模型,采用风险价值(VaR)方法评估了不同风电机组容量下风电场出力瞬时波动下的运营损失,并以简化的某电网模型作为算例进行了验证,进而提出相应的措施以平抑风力波动给电力系统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