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Greenspan公司的电导传感器广泛应用在水文领域里进行精确的电导测量。其先进的环形测量系统确保了高可靠性和抗化学腐蚀的能力,先进的微处理技术提供了高精度的温度补偿。1 EC200电导传感器1.1 产品的特点 化学传感技术消除了电极腐蚀的影  相似文献   

2.
根据土壤电化学特性和土壤电导的机理,自行研制土壤电导测定系统,该系统无滞后效应。利用此系统对黄土吸湿盐水情况下,土壤电导变化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将盐土与黄土吸湿盐水的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为电导法的广泛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在利用钻孔测定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时,如遇到多含水层情况,需使用栓塞系统对各含水层进行隔离探测,由于现场操作较为不便且钻孔条件要求高,故提出多含水层渗流系统电导示踪模型。在不使用栓塞系统的情况下,考虑含水层涌水或吸水等不同情况,通过测定抽水条件下各含水层的电导率,建立多含水层渗流系统电导示踪模型确定含水层渗透性参数。当钻孔中只存在涌水层时,直接利用电导率曲线面积与溶质质量的比例关系求解出流量;当钻孔中同时出现涌水层和吸水层时,根据溶质质量曲线的斜率可较准确地确定吸水层的位置,再由斜率的变化计算出含水层的流量。基于某工程实例采取3种方法求解各含水层的渗透系数、静水头、渗流速度、导水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结果表明,采用电导示踪模型计算结果与同位素示踪测试及注水试验测试结果吻合较好,且电导示踪模型方法现场操作更为简便,可极大地提高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的测定效率。  相似文献   

4.
水中矿化度试验方法和电导法测定矿化度的探讨李大友,王学浦,胡丹珠(黑龙江省水利勘测设计院)关键词:水,矿化度,电导法矿化度是水中所含无机矿物成分的总量,是测定水化学成分的重要项目。它用于评价水中总含盐量,是农田灌溉用水评价的主要指标;同时也是衡量天然...  相似文献   

5.
天然示踪法在贮灰场土坝渗漏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述天然示踪法的概念、地下水温度场和电导场分布特征、热源法原理及电导渗漏测试原理.分析某贮灰场土坝垂向和水平温度分布特征、电导水平分布特征,并利用渗漏探测虚拟热源法模型,计算出该土坝的集中渗漏通道的空间位置、展布特点、范围大小和渗漏强度,为堤坝渗漏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根据水利部水文司的布署,为使长期自记仪器在我国水文系统广泛的应用,并加速该种仪器的发展,委托水利部水文仪器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对重庆水文仪器厂、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南京防汛设备厂、上海气象仪器厂和天津气象海洋仪器厂生产的ID——01型、JDW——01型、DY——1090型、SJI——1型和SDJ——4型五种长期自计雨量计进行一次测试考核评议。该考核评议活动3月5日在南京进行。首先由质检中心检测人员与生产厂家的代表组成的专业测试小组对各厂家仪器进行了全性能室内测  相似文献   

7.
科技简讯     
NSY—2型宽域粒度分析仪一种主要用于河流泥沙颗粒分析的NSY—2型宽域粒度分析仪于1988年12月6日通过鉴定。该仪器是河海大学电力系量测技术研究室研制的。 NSY—2型仪是在GDY—1型和NSY—1型光电颗分仪的基础上,应用了微型计算机和颗分理论新成果。因而简化了仪器的水路、光路和电路结构,提高了仪器的测试粒度、灵敏性和可靠性,简化了操作,基本消除了人为操作误差。其测量上限提高到250微米,超过了目前国内外同类仪器的测量上限100微米。 NSY—2型仪具有细沙段2.5~100微米、粗沙段50~250微米、全沙段2.5~250微米3种工作状态。每段可任意  相似文献   

8.
高含沙水流特性与低含沙水流有很大的差别,故许多成功的量测仪器不能用于高含沙,这使高含沙水流研究受到很大限制.近年来研制出超声、电导、热电等新型仪器,对高含沙水流试验研究有很大促进,但在应用中也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同位素示踪测速  相似文献   

9.
珠江流域片水质资料的整汇编工作注重了对分析数据的合理性检验,其中利用电导法进行天然水中主要离子的检查,是在例行的统计检验基础上新增加的一种分析数据合理性检验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进行电导率与离子总量的互校。水的电导率是水中各种离子导电能力总和的指标,水中离子总量的大小直接决定电导率的高低。但是,离子总量相等,电导率不一定相等,这是由于离子总量中各种离子成份的权重不同和导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充分地了解纳米叶腊石的性质,开拓纳米叶腊石应用的新领域,其纳米化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矿物晶体结构和晶体化学理论,根据叶腊石的晶体结构特征,提出了其最小纳米微粒的假设。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不同粒度的叶腊石微粒的晶胞数、原子数、(001)面表面原子数及其比例的理论模拟计算,揭示了它们随微粒粒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对叶腊石微粒总体性能的影响,并从理论上确定出叶腊石微粒的最佳纳米粒度大约在155 nm左右。  相似文献   

11.
蔺娜  刘星  葛晨 《西北水电》2014,(2):90-92,99
光伏阵列最大功率点的控制策略是光伏递变器研究的重点之一,文章在深入研究传统电导增量法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S-函数的恒电压启动的变步长电导增量法来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搭建了光伏阵列的仿真模型,通过对比仿真结果可以证明,改进的电导增量法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光伏阵列输出电压和电流的非线性特性,并且能快速高效地跟踪最大功率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了地球动力过程与大坝及其基础应力—应变状态之间的关系,并根据新近独联体所作的研究,提出了一种理论,认为通过对常规的大坝观测仪器系统观测数据的分析,大坝可起敏感性很高的地震预报仪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油田开发过程中,由于储层内微粒的变化,会导致储层参数随着流体的注入逐渐发生变化。储层内随流体流动的微粒在力的作用下会逐渐沉积到孔喉壁面,引起孔喉有效半径值减小,导致储层渗透率降低。为研究储层内流动微粒的在孔喉内的沉积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该文通过对流体中悬浮微粒进行受力分析和理论推导,建立了微粒沉积数学模型,计算微粒在孔喉内的运动轨迹,得到了能够判别流体中微粒发生沉积的识别标准。通过敏感性分析研究了微粒粒径、流体流速和流体黏度三个因素对微粒沉积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微粒粒径越大,微粒越容易沉积到孔喉壁面;流体流速越大,越不利于微粒的沉积;流体黏度越大,流体对微粒的悬浮能力越强,越不利于微粒的沉积。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美国水文仪器专用串行外总线SDI—12接口标准(也适用于气象、环保等野外部门)的产生、发展及应用概况。分析了在今后我国的水利水文多参数测量系统中应用该总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应用计划。  相似文献   

15.
李应中 《四川水利》2005,26(1):17-19
本文介绍了YAC2000—SCADA的构成、工作组合方式、性能及功能,并对该仪器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综合性能较好,可应用于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实现测站水情测、报、控一体化。  相似文献   

16.
一、对超声多普勒流速讯号的正确估算是仪器研制的基础与设计依据应用超声技术与多普勒原理来测量流速的方式,对多普勒回波讯号的认识与估算,涉及仪器主要参数的确定与所采取的技术路线的正确与否是研制仪器的基础与设计依据。 (一)、回波讯号的特征: 应用超声多普勒效应来测量流速,多普勒讯号的传递主要是通过流体中悬浮微粒对超声波的散射作用来实现的。因为超声波发射声束与接收声束不  相似文献   

17.
基于GPRS 技术的水质监测系统集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监测参数包括:pH、温度、电导、氨氮、溶解氧、生化耗氧量、化学耗氧量、总有机碳、总氮、总磷、叶绿素和矿物油。该系统依托GSM无线网络,基于GPRS技术应用HY水质监测管理系统软件(HY-WQMS)实时获得最新数据以及运行状态,当监测数据超过报警门限或仪器发生故障时,系统自动向用户发送报警信息。监测子站各水质分析仪通过RS-485总线和通讯控制单元RTU相连,实现系统集成。建立了断面采样系统和多点采样系统。该系统准确性高,各参数比对的相对误差在0.2%~8%之间,稳定性好,连续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在0.78%~4.97%之间,符合自动分析仪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8.
简要地介绍珠委水文局研制的天河水文站流量自动测记系统的应用情况,研制的构思,可达到的成果精度,以及平台,仪器系统的简况,对引进的DRCM—2超声海流计的试验,检定情况及评价也作了叙述。  相似文献   

19.
第五研究室该室主要从事水利工程管理自动化系统的研制和配套仪器的产品技术开发。由高级工程师、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主要承担水利工程管理自动化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几年来,先后为水利工程完成了闸门监控量水系统、水闸量水自动控制装置,水  相似文献   

20.
智能钢弦仪     
一、前言弦式仪器经历了电子管线路、晶体管线路及集成电路的演变.八十年代以来,微型计算机得到广泛的应用,在仪器仪表领域中也出现了带电脑的智能化仪器.本文介绍的是1986年研制成功的智能钢弦仪,它是用Z—80小底板机为核心,包括PIO、CTC和6116RAM、EPROM等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以及激振系统、多路切换电路组成的.它解决了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