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通过分析桂西北河池市近10a来的气象灾害及其影响分布,并对造成桂西北严重灾害的暴雨洪涝、干旱、冰雹大风、低温冷害损失影响情况进行描述。结果表明:桂西北冰雹大风发生以系统性影响为主,多发生在春季3-4月。由暴雨引发的洪涝灾害相对过去更为频繁。影响严重的暴雨洪涝灾害主要出现在2004年、2008年和2010年,其余年份主要...  相似文献   

2.
对1971~1998年28年1~6月百色、河池两市出现冰雹天气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两市的时空分布特征:冰雹主要出现在桂西北地区的北部和西部,百色市雹日总数有随时间增加的趋势,而河池市雹日则随时间减少;降雹的日变化特征比较明显,冰雹主要出现在当日的14时至次日的08时,分别占总数的96.46%(百色市)和93.33%(河池市)。  相似文献   

3.
利用1961-2011年河池市10个地面观测站观测资料、MICAPS资料,分析桂西北冰雹分布特征、春季降雹环境场特征.结果表明:桂西北降雹的高峰月集中在3到5月,午后到夜间是降雹的高发时段;冰雹天气发生的环境场要求有适宜的0℃和-20℃层高度,有较强的垂直风切变,强的垂直温度递减率和上干下湿的水汽分布.  相似文献   

4.
采用1961—2008年陕西关中40个气象站的气象资料,运用线性趋势分析法,基于GIS技术分析了陕西关中冰雹气候变化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关中北部多冰雹,南部最少;主要梯度方向呈明显的北—南走向。铜川市和渭南、咸阳北部要积极防御夏秋季的冰雹危害。夏粮、秋粮生长季冰雹灾害年出现频次总体呈下降趋势,对粮食安全的影响逐渐降低。关中中北部和西部冰雹灾害呈减少趋势,铜川等冰雹多发地区的冰雹灾害气候变化呈减少趋势,对当地秋粮作物的灾害程度相对减轻。夏粮生长季冰雹灾害的范围和强度大于秋粮生长季,要重视5月冰雹灾害的防御。  相似文献   

5.
我地区处桂西北山区,每年在2—5月份常有不同程度的冰雹、大风灾害,据1971年至1988年统计,共出现冰雹103次受灾乡镇585个(次)。从1980年以来用  相似文献   

6.
桂西北地区降雹的统计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1971-1998年28年1-6月百色、河池两市出现冰雹天气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两市的时空分布特征:冰雹主要出现在桂西北地区的北部和西部,百色市雹日总数有随时间增加的趋势,而河池市雹日则随时间减少;降雹的日变化特征比较明显,冰雹主要出现在当日的14时至次日的08时,分别占总数的96.46%(百色市)和93.33%(河池市)。  相似文献   

7.
1、雹区分布。从两年来雷达观测到的14次降雹看,桂西北有三个多雹区:第一个是贵州省册享~乐业~田林之间,5/14占36%;第二个是西林~隆林之间,4/14占29%;第三个是云南省富宁~那坡~靖西~德保之间,4/14占29%。右江河谷为少雹区。2、降雹季节。夏季多于秋冬,春季最盛。这两年雷达观测的14次冰雹全部出现在3~5月份。据记载桂西北一年中最早出现冰雹是2月10日,最晚是11月18日。3、降雹时间:桂西北降雹多在午后,但午前或夜间也有降雹,原因是午后热力作用,利于对流发展。  相似文献   

8.
运用新一代雷达的探测资料分析,对桂西北地区一次冰雹大风过程的强度、移动方向作指导性预报,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邹光源 《气象》2004,30(3):39-42
建立了二维准弹性对流云模式,利用其对百色、河池两地区1971~1998年期间的冰雹天气进行事后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式对桂西北地区冰雹天气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0.
回波悬挂体是识别冰雹云的特征之一。经过探测实践,我们发现回波悬挂体与桂西北局地大风相关十分密切,它也是识别桂西北局地大风的一个主要的回波特征。下面我们以三次回波悬挂体简述它与桂西北局地大风的关系。 1.“亚铃状”回波悬挂体 1978年4月29日20时,在测站西北方有一条状回波向东南方移动并与测站东北方向西南移动的一块弱回波单体合并,影响测站时最大风速为25m/s。回波系统移离测站东南方15—20公里处,我们发现有“亚铃状”回波悬挂体(图1),受影响的田阳县头塘公  相似文献   

11.
韦丹宜  吴桂忠 《广西气象》2006,27(A01):62-63
运用新一代雷达的探测资料分析,对桂西北地区一次冰雹大风过程的强度、移动方向作指导性预报,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延安市冰雹时空分布及灾害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延安市2011—2020年13个国家气象站的冰雹观测资料和各县区防雹作业点收集的冰雹资料,对延安市冰雹时空分布及灾害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延安市2011—2020年每年均有冰雹出现,年均冰雹日23.2 d;冰雹主要出现在6—8月,占总冰雹日数的75%,7月最多;15—18时为一日中出现冰雹的高峰时段;冰雹直径主要在10 mm以下,最大冰雹直径为60 mm;冰雹落区离散性强,单个冰雹日主要以影响1~2个县区为主,占总冰雹日数的63%。1日内影响范围涉及11个县区的仅有1次;冰雹日以出现1 d为主,2016年连续11 d出现冰雹天气过程,期间有10 d造成雹灾,属历史罕见。宝塔区、黄龙县、洛川县、富县、延长县、宜川县为冰雹多发地带,也是雹灾多发区。全市冰雹成灾率为50.0%;4—10月均有冰雹灾害发生,9月成灾率最高;10 a间因冰雹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累计达30余亿元。  相似文献   

13.
地形订正是保证冰雹灾害风险区划结果准确的关键环节。利用1978—2020年安徽省81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冰雹观测资料以及地理信息、国内生产总值、历史灾情等数据,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识别冰雹灾害致灾因子,并计算其致灾强度,建立冰雹频次的地形修正方法,综合冰雹致灾强度和频次开展致灾危险性评估。基于自然灾害风险形成理论,综合致灾危险性和承灾体易损性,借助GIS技术完成冰雹灾害经济风险区划,并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最大冰雹直径和降雹持续时间与冰雹灾损指数显著相关,确定二者为冰雹灾害致灾因子;地形修正后的冰雹频次空间分布特征与实际发生情况一致,且能更精细地反映出高海拔山区的冰雹频次空间差异程度;(2)冰雹多发区、高和较高危险区均位于安徽省冰雹主要路径上的淮河以北地区、江淮之间东部地区以及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两大山区;(3)冰雹灾害经济风险总体上自南向北逐渐增大。通过灾情验证,安徽省冰雹灾害经济风险指数与直接经济损失多年平均值的相关系数通过α=0.01显著性水平检验,区划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4.
山西冰雹的气候特征与灾害李阳白瑞芳李强王乃萍王变娥山西省农气中心030002山西省气象台030006山西省网络中心030006引言冰雹俗称冷蛋子,雹子。地处内陆黄土高原的山西,每年3~11月均有发生,降雹日期长达8~9个月,是华北区降雹最多,全国也是...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地区冰雹灾害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及其防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冰雹灾害是内蒙古农牧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文章在统计分析内蒙古地区冰雹时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针对冰雹对农作物和牧草造成的灾害程度,提出了切合实际的防御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2011年后汛期桂西北的天气气候特点及大气环流特征进行分析,得出桂西北气温偏高,高温日数多,降水偏少,各地出现严重干旱.环流分析表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持续偏东偏北不利于水汽向桂西北的输送;大陆高压长期控制,下沉气流为主,不利于云雨形成;欧亚中高纬以纬向环流为主,不利于冷空气南下.同时热带气旋的活动偏少,对桂西北的影响弱;且季风槽的强度偏弱也是造成此次严重干旱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徐厚年 《山东气象》2009,29(3):21-22
依据莒县1961—2007年间所发生的冰雹灾害记录,分析了莒县冰雹灾害发生的规律及特征,并将民间气象谚语和冰雹预报相结合,使冰雹灾害的预测预报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冰雹是息烽县春夏季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冰雹灾害发生,利用息烽县40 a历史气象资料,从冰雹的结构、成因、形势特征、气候特征、移动路径、短期预报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出息烽县冰雹天气发生发展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进行防治对策分析,为防治息烽县冰雹灾害提供理论依据,最大限度地减轻冰雹灾害带来的损失,切实为"三农"服务,为息烽县经济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湄潭县冰雹活动规律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仁莉 《贵州气象》2013,37(3):49-50,60
利用湄潭县气象站1941—2011年气象资料,统计分析湄潭县冰雹的气候特征、移动路径,揭示湄潭县冰雹的活动规律,研究冰雹灾害风险区,并总结提出防御对策,为湄潭县防御和减轻冰雹灾害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04年~2006年青海东部农业区各县冰雹灾害资料,分析雹灾分布特征;并利用1999年~2001年该地区雷暴资料,对比分析了雷暴与冰雹出现频次,以及冰雹的发生和雷暴的关系。得出近几年青海省东部农业区雹灾面积变化特征;冰雹的发生与雷暴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7,通过观测雷暴,可以得到冰雹的信息,为青海省东部农业区人工防雹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