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食品工程专业硕士是以专业应用型硕士培养为目标而设立的,但各院校研究生的培养内容大体相同,特色化差异很小,阻碍了学科的发展。从优化课程设置、选择合理课题、扩大实践平台及灵活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探索,提出特色化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食品行业培养创新人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以专业实践为导向,以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是今后国家研究生教育的重点。该文以新疆农业大学为例,阐述了“机械”类(原机械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目标与方向,总结了该学位点培养平台的现状,分析了目前该学位点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为地方农业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智能制造创新人才的培养是高校工科类专业改造升级面临的重要任务。针对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知识领域过于单一、校企合作深度不足、工程创新欠缺实践等问题,构建了智能制造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并从智能制造创新实践基地建设、“3+1”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多方面强化校企合作,构建实践创新体系,开展多途径的创新能力培养,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4.
张桂莲  张海清 《农业工程》2016,6(5):122-124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农学类专业要培养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人才,转变观念,加强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建设是关键。结合湖南农业大学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实例,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背景、建设初步成效和未来建设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有一大批创新型人才做支撑,要提高国家、民族的自主创新能力,研究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加大研究生创新力的培养力度,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当前我国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通过构建创新平台,与企业和科研院所联合建立研究生实践基地和培养创新基地,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加强实践环节锻炼,鼓励学生参加学术活动和学术竞赛等形式,切实提高研究生实践动手能力,推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完善了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中国智慧农业的快速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是农业工程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该文以河南科技大学为例,针对农业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需求,从理论教学、实践环节和校企合作等方面探索改革效果,重点分析了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材编撰和实践基地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研究生教育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工程是顺应人才强国战略加速实施和大学制度创新深化发展战略。其意义在于: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增强研究生的适应性、灵活性和创新性。面对全国高等院校研究生教学培养工作模式变革创新改革的发展潮流,山西农业大学农业工程研究生教育教学实践也需要进行改革的创新。农业工程研究生是充分利用学科自身独特的学科优势,培养体现出的理论知识掌握与专业实践工作能力运用兼具结合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解决地方应用型高校材料成型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培养具有“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兼备家国情怀、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方法】课题组以九江学院材料成型专业获批江西省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为契机,以新工科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促进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结合,加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校企合作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构建了九江学院校企“二八合作”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党建+天生我‘材’”思政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结果】九江学院材料成型本科教学实现了八个转变,在同类型的高校中产生了良好的反应和示范作用;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考研率逐年升高,就业率达到99%。【结论】地方本科院校必须坚持OBE理念下的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建设,大力实施校企、校地、校所协同创新,强化学生工程创新能力培养,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9.
围绕农业工程应用型人才缺乏等问题,以本科生能力培养为目标,以校企融合发展为导向,通过培养方案修订、凝练课程体系、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校企协同育人等举措,实施“分类培养、融合发展、实践递推”三位一体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本科生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0.
傅志强  高志强 《农业工程》2019,9(6):112-115
以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人才培养制度建设以及人才培养工作制度等方面进行了系列改革,通过遴选组建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春耘现代农业实验班进行实践探索。结果表明,模式改革在学生实践技能、创新创业意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成效显著,特别是协同培养和“管理学+农学”双学位培养模式在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作用尤其突出,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11.
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改团队对农业工程相关专业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法、课程实验、创新能力训练等实践教学任务进行改革,并结合农业工程实验室实际情况,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在实验教学中心形成了“学生为本、强化基础、注重能力、促进创新、提高素质”全过程管控的实验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实践教学管理和实验设备维护,在实验室管理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高等工科院校培养的毕业生普遍存在工程实践训练(金工实习)不足,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够的问题,借鉴国外"大工程"教育观和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紧密结合未来创新型、综合型、工程型高素质科技人才所需要的能力素质,在高校中探索以工程目标为教学导向的实习教学模式,为工科学生提供逼真的工程实训模式。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新农科”的发展要点,以及“新农科”背景下农业工程学科的发展内容及要求。以佳木斯大学农业工程学科为例,阐述了应用型高校农业工程专业建设创新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指出“新农科”背景下高校农业工程学科教学探索的意义。结合现实情况,分析目前农业工程专业建设存在的改进空间,为后续的创新提供方向。为探索农业工程专业建设路径,提出了发展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探究一种结合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与BYOD模式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创新思想渗透、设置特定情境、组织探究任务、改变课程考核形式,突出创新、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再通过以智能手机为主的BYOD模式,突破传统探究式教学的局限性,拓展课内课外的教学,形成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与BYOD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工业机器人”为例,设计教案并进行实践教学。结果表明,教学效果符合预期,课堂满意度高,能够实现高校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5.
实践性教学是食品工程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它是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陕西师范大学在食品工程硕士生的培养中,积极探索改革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完善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不仅促进了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巩固,更使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提升。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及实践教学为工科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李国秀 《农业工程》2022,12(5):109-112
在产教融合理论指导下,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和实践探索,创新形成了“三对接、四融合”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了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立了“赛训融合”的专业技能培养模式,推动了专业核心课程群的建设和理实一体实训基地的建设,有效促进教师理念转变和能力提升,校政行企结合更加紧密,显著提升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服务行业、企业的能力,专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成效明显。   相似文献   

17.
刘颖沙  赵璐  崔晓  戴璐  雷琼 《农业工程》2022,12(9):124-127
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背景下,“农产品快速检测”课程教学改革以企业岗位真实工作任务为主导,及时将新技术、新要求、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以工作任务为线,以具体检测项目为点,构建6位一体式课程体系,开展“企业教师+思政教师+专业教师”和“分析岗位+任务选择+对接课程+分步实施”的“3师4步”技术对接,形成对接岗位标准的“农产品快速检测”课程教学改革新模式,以促进课程技术创新化、任务分解化、技能实训化、活动丰富化和成果多元化,达到改革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郑志安  吴敏  高磊 《农业工程》2022,12(11):117-121
课程教学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如何针对研究生课程特点提高教学质量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以涉农工程类课程“农业系统工程”为例,就目前研究生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重点论述影响研究生课程质量的“师与生”2个主体行为及涉及有效教与学的3个问题,即“教与学什么、怎样教与学、怎样考与答”的“2+3”教学模式,提出了课程教学理念与模式的3个转变,即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创新能力培养转变,由以“教”向以“学”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转变和由注重课程结果考试向注重过程考试转变。   相似文献   

19.
魏秀菊  朱明  廖艳 《农业工程》2022,12(8):5-14
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之教育改革提出新工科、新农科建设理念,农业工程学科发展迎来重大机遇和挑战。为更好服务于乡村振兴,该文探索农业工程学科的拓展方向,寻求中国特色的学科内容创新。基于对世界农业工程学科前沿进展,以及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阶段、特色和乡村振兴重大需求的分析,认为世界农业工程研究前沿为生物系统工程,但我国不能照搬国外农业工程学科的进阶模式,需在原有二级学科基础上拓展农业工程方向,包括生态农业工程、物理农业工程、生物系统工程等。该文提出生态农业工程概念与内涵,认为生态农业工程是农业工程的生态化发展,是农业工程与生态工程交叉学科,可作为农业工程的分支学科,符合新工科、新农科关于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理念。在我国乡村振兴背景下,拓展生态农业工程方向的必要性包括生态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亟待发展生态农业工程,生态农业工程是乡村振兴的实现途径,以及乡村振兴呼唤生态农业工程几个方面。提出生态农业工程发展建议:发挥农业工程在乡村振兴中的系统作用,突出乡村振兴中农村建设工程领域,发挥农业工程学科对生态农业工程支撑作用,加强生态农业工程学科研究及人才培养等。农业工程的生态农业工程创新拓展符合中国当代乡村振兴的时代需求,将对我国农业工程学科建设、农业生产实践、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朱梅  刘晓丽  周婷  谢传流 《农业工程》2021,11(1):108-111
结合当前高校工科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新标准,从加强课程思政教育与实践教育两个方面对安徽农业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新修方案贯彻教书与育人理念,融合课程思政,且突出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对人才培养方案6个方面的具体修订,探索教学科研型本科院校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方法、新模式,为农业工程类人才培养方式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