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Co-LsX催化剂,分子筛经Co2+离子交换后,其骨架结构没有发生变化。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溶剂加入量及氧气通入速率等因素对苯乙烯环氧化反应的影响。得出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6 h,Co-LsX与苯乙烯质量比为0.16,混合溶剂与苯乙烯体积比为5;V(O2)∶V(苯乙烯)=1.3 min-1。在此条件下苯乙烯转化率达到62.5%,环氧苯乙烷的选择性达到57.1%。催化剂经6次循环使用后活性和稳定性都比较好。  相似文献   

2.
天然植物油碱性异构为共轭亚油酸的制备条件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KOH为催化剂,丙二醇为溶剂,天然植物油为原料,碱性异构法转化为共轭亚油酸。根据二次正交组合实验设计,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天然植物油用量等诸因素的一次、二次及其交互作用对共轭亚油酸选择性的影响,得到相应数学模型和适宜的制备条件:当m(丙二醇)∶m(KOH)=3∶1,搅拌速度500r min时,氮气保护,最适反应温度173 5℃,最佳反应时间2 85h,最优配方m(天然植物油) m(KOH)=1 55,此时共轭亚油酸的选择性≥93 6%。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对光盘级聚碳酸酯的降解利用,以甲苯为溶剂、NaOH为催化剂、Na2S为产品保护剂,常压下对其进行甲醇醇解反应制备双酚A,同时考察了各个反应因素对醇解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光盘级聚碳酸酯可在40 min反应时间、60℃反应温度、V(甲醇)∶V(甲苯)=1∶3、m(PC/g)∶V(有机溶液/mL)=1∶3.15、m(Na2S)∶m(PC)=1∶30、m(NaOH)∶m(PC)=1∶20及匀速搅拌的最佳反应条件下实现完全醇解解聚,双酚A收率达到88%以上。  相似文献   

4.
松节油直接水合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孔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Amberlyst 15为催化剂,松节油水合反应,生成主要产物α-松油醇,在此过程,α-蒎烯同时在催化条件下发生异构化反应,生成一些单环萜烯。实验在搅拌釜反应器内分别考察了搅拌速度、催化剂种类、溶剂种类、催化剂质量分数、反应物质量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松节油转化率和α-松油醇收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催化剂质量为物料总质量的15%,m(松节油)∶m(水)∶m(异丙醇)=1∶1∶2,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4 h。并以此为反应条件,在中试规模的喷射反应器内进行放大实验,反应4 h后,松节油转化率约为85%,α-松油醇得率约为35%,达到较好反应结果。  相似文献   

5.
烷基多苷硫酸酯铵盐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立明  李寒旭 《精细化工》2005,22(12):891-894
以烷基多苷为原料,用氨磺酸为硫酸化试剂,合成了烷基多苷硫酸氨。通过正交实验及优化实验确定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原料配比、溶剂、催化剂种类、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产率的影响。得出了最佳合成条件为:以V(甲苯)∶V(吡啶)=7∶3为溶剂,以尿素为催化剂,m(APG)∶m(NH2SO3H)=1∶1.10,反应温度105℃;反应时间3.5 h。该条件下的烷基多苷硫酸铵收率达到86.6%。产品的水溶性、起泡性、增溶性较烷基多苷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改性Raney Ni催化剂用于加氢合成间苯二甲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沈琴  刘仲能  侯闽渤  吕晓渊 《精细化工》2000,17(9):544-546,551
采用改性RaneyNi催化剂 ,研究了溶剂、温度、压力、催化剂用量对间苯二甲腈 (IPN)加氢合成间苯二甲胺 (m XDA)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该催化剂在以甲醇、甲苯为混合溶剂 ,V(甲醇 )∶V(甲苯 )=1∶2 ,当m(溶剂 )∶m(IPN) =3∶1,反应温度 70℃、压力 6 0~ 7 0MPa、催化剂用量为原料质量 10 %时 ,IPN转化率接近 10 0 % ,m XDA收率达 97%。失活催化剂经再生 ,即能恢复其性能。  相似文献   

7.
以硅粉、乙醇为原料,以氯化亚铜、氧化铜、铜粉混合物为催化剂直接合成了三乙氧基硅烷,考察了硅粉粒度、反应温度、溶剂用量及乙醇流量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接法合成三乙氧基硅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硅粉粒度60~200 μm,V(溶剂)∶m(硅粉)=2∶1,反应温度215℃,0.6《乙醇加入速度(L·h-1)/反应介质体积(L)《0.8,此时产品收率达80%以上、选择性约为90%.  相似文献   

8.
微通道反应器内乙苯连续氧化反应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心型"结构微通道反应器内乙苯与过氧化氢反应连续合成苯乙酮的氧化工艺过程,考察了乙苯与催化剂醋酸钴的摩尔比、停留时间、溶剂量、反应温度等对单程转化率及选择性的影响。在典型的工艺条件下,n(醋酸钴)∶n(乙苯)=13%,停留时间70 s,促进剂Br/Co=1.75,V(冰乙酸)/V(乙苯)=10∶1,温度为100℃,乙苯的转化率达到30.7%,苯乙酮的选择性达到100%。  相似文献   

9.
提出以MgCO3在700℃焙烧制得的MgO为催化剂,双氧水为氧化剂催化氧化苯乙烯合成环氧苯乙烷的新工艺。优化得到较佳工艺条件为:苯乙烯为0.47 mL(4.0 mmol),n(H2O2)∶n(苯乙烯)=6∶1,V(乙腈)∶V(苯乙烯)=10∶1,MgO为50mg,NaOH为10 mg,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10 h。在此条件下,苯乙烯转化率达95.0%,环氧苯乙烷选择性达92.0%。  相似文献   

10.
对DL-苯丙氨酸合成方法进行改进。以水为溶剂,乙醇胺为催化剂,将苯甲醛与海因经Knoevenagel缩合反应制得亚苄基海因,收率为90.1%;m(亚苄基海因)∶m(反应体系总质量)=10∶1,在V(3 mol/LNaOH水溶液)∶V(甲醇)=1∶1,反应温度25℃下,以m(亚苄基海因)∶m(雷尼镍)=10∶1为催化剂,氢气压力200 kPa,反应20 h,获得苄基海因,收率为90.6%;经碱水解后得到DL-苯丙氨酸,收率为85.0%;三步反应总收率为69.4%。雷尼镍催化剂回收后,重复使用3次,反应收率无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1.
谢付兵  买文宁  杨峥 《化工进展》2008,27(5):791-794
由于膜污染是限制膜生物反应器(MBR)应用与推广的主要因素。为此,本研究以MBR处理某小区污水为例,选择粉末活性炭投加量、活性污泥浓度及曝气量进行L12(43)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操作条件分别为2 g/L、7 g/L、6 m3/h;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平行对比试验,其膜阻的最大差值达21.05 kPa,导致膜污染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物质蛋白质/多糖值与膜压差上升速率存在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
实验对已污染的聚醚砜膜进行了清洗的研究,并通过测量各种清洗剂清洗后膜水通量的恢复,确定适宜的清洗剂、清洗时间、清洗液浓度和操作压力,选择出最佳的清洗方案,取得较好的清洗效果。通过研究表明:被污染的聚醚砜膜用混合清洗剂清洗恢复率可达到85%,效果要明显优于单一的清洗方法。  相似文献   

13.
膜的污染和劣化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较为系统地介绍了膜污染和劣化的定义和特点,因膜污染和劣化而造成的膜性能变化,以及如何预防、减少或清除膜污染和劣化的一些通用方法。  相似文献   

14.
壳聚糖在膜工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以壳聚糖为主要原料制备的反渗透膜、超滤膜、渗透汽化膜和蒸发渗透膜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梳理了我国膜产业发展现状与应用情况,通过对比国外的实例,剖析了我国膜产业所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指出了如不加以突破,我国膜技术产业将较难在市场竞争中更进一步。分析认为我国膜产业需要在提升产品性能、推动行业自净、完善行业标准、建立产业平台方面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6.
膜生物反应器中的膜污染及其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21世纪最具潜力的水处理技术之一,膜生物反应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污水处理与回用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但膜污染和膜再生技术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介绍了膜污染的分类和机理,并从膜的性质、混合液的性质以及操作条件等方面对形成膜污染的影响因素及膜污染的防治进行了综述,同时阐述了几种常用的膜污染再生方法.  相似文献   

17.
膜生物反应器中膜的污染与清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不同清洗方法对膜通量恢复效果的评价以及对污染膜和各步清洗后对膜表面和断面形貌的观察,对膜生物反应器工艺中的膜污染特征和膜污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清水冲洗能消除纤维膜之间淤积的污泥和膜表面松散的污染层,次氯酸钠可以清除膜表面的微生物和有机污染物,而硫酸和柠檬酸能清除膜上的无机物垢。在膜外表面的污染物主要为生物膜和凝胶层污染,而膜内表面的污染物主要为滋生的微生物和无机污染物。对应各步清洗后膜通量的恢复,可以推出,在试验的工艺条件下,无机物污染对膜过滤阻力的影响较大。在此基础上.为延缓膜污染对膜生物反应器提出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气体膜分离技术在膜组件和膜材料方面的进展及在石油化工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姜森  邢辉  陆柱  庄继良 《净水技术》2009,28(1):28-30
以自来水为原水对砂滤-陶瓷膜装置连续供水,考察了膜通量随时间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预处理方式相比,采用砂滤-陶瓷膜工艺可以长时间在较高膜通量下连续运行,通量为80L/h,并且在去除浊度、总铁、细菌等方面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出水浊度低于0.1NTU,总铁的去除率达到90%,细菌的去除率接近100%。因此,采用砂滤-陶瓷膜工艺作为反渗透膜的预处理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浅析了戈尔膜、凯膜、颇尔膜、戈尔新膜的共同点及过滤单元结构的设计特点,对安装和使用中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