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酶传感器是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研究最早、应用最广的一类传感器,也是近年来生物传感器研究的热点.简要介绍了酶传感器的发展历程,着重介绍酶传感器在食品工业、环境监测、生物医学、军事领域等方面的应用,并对酶传感器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前言生物传感器的研究和应用是当前生物工程重大研究领域之一,酶电极的研制则是生物传感器研究中最广泛,应用也最多的项目,它涉及到医学,食品加工工业,发酵工艺过程控制,环境保护等许多领域。从目前国内外发展看,某些类型生物传感器已实用化,可用作定量测定的一种手段,本文对于利用生物传感器测定发酵液中葡萄糖含量的定量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我们从生物传感器的酶膜入手,通过改变酶膜中各种成分的配比,提高了酶膜的稳定性由单纯使用一种葡萄糖氧化酶改进成葡萄糖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共固定化所制成的双  相似文献   

3.
电化学酶联免疫传感器的发展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化学酶联免疫传感器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测、生化分析等领域。该文介绍了电化学酶联免疫传感器的概念与工作原理。根据检测换能器的不同进行了分类比较,并分别阐述了各种电化学酶联免疫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特点。综述了近年来常用于电化学酶联免疫传感器的标记酶及其在分析测试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生物传感器的研制和应用在国外日益受到重视,其中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涉及到生物功能物质的固定化问题。本文就酶传感器研制中酶的固定化技术进行一些介绍,酶的固定化技术是制作酶传感器的关键问题,它决定着传感器的寿命,响应时间,也影响着传感器的灵敏度等性能。有一些专著进行介绍。酶经过适当的固定化后性能会大有改善,(1)、  相似文献   

5.
酶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酶生物传感器的原理、特性及其分类;阐述了第一代传感器获得电信号的途径;引入电子传递介体后的第二代传感器的灵敏性和准确性得到提高;实现第三代传感器的酶在电极上固定的方法和材料.对基于直接电子传递的第三代生物传感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最后,展望了生物传感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很多酶生物传感器是利用氧化酶将底物氧化,同时产生过氧化氢,通过在电极表面检测过氧化氢的量来达到检测的目的。碳纳米管用于修饰电极,可降低化学物质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电位,改善生物分子氧化还原可逆性,达到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稳定性的目的。本文介绍了酶生物传感器及碳纳米管修饰酶生物传感器,并综述了近几年来碳纳米管修饰酶生物传感器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7.
1967年 Updike 和 Hick 根据 Clark 等人提出的酶和电极相结合测定酶底物的原理,应用酶固定化技术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支以氧电极为基础的葡萄糖传感器,开拓了一个新的生物传感器研究领域。其后相继发展出组织、微生物、免疫和细胞等生物传感器。其中基于电化学原理进行测定的生物电化学传感器是生物传感器的一个重要分支。依据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电信号测定方式的不同,一般可分为电流式、电位式和电导式三类,电流式和电位式占主导地位。电流式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基础电极一般是 O_2、H_2O_2、H_2电极。现已经研制出多种不同的电流式生物传感器,且许多已商品化,广泛地应用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许多学者作了这方面的详细综述。  相似文献   

8.
生物酶具有高效、专一的催化特性,但酶对热敏感,价格昂贵,稳定性差等缺点妨碍了它的开发利用。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模拟酶的研究已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在生物传感器方面,以一种稳定的仿酶催化剂代替天然酶也是很有意义的。Rechnitz 等首次报道了一种高稳定性的模拟酶传感器,模拟酶寿命比天然酶长得多,而且不需要辅助因子。Tatsuma 等报道了一种以血红素肽为过氧化物酶模型化台物曲过氧化氢传感器,在温和电位150mV vs Ag/AgCl 条件下,不需电子介体或促进剂,响应时间少于1min,对 H_2O_2检测下限可达10~(-6)mol/L。Tatsuma 等最近还报道了一种以血红素肽为过氧化物酶模型化合物测定咪唑衍生物的生物传感器。美国 Abbort 实验室正在研究模拟酶传感器用于血液中药物和激素的测定。可以预言,随着模拟酶研究的深入,模拟酶传感器将会得到一个更大的发展。为此,我们对模拟酶的基本观点和几个实例做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9.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无线传感器网络将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结合在一起,具有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的能力。传感器网络最初是由于军事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随着传感器网络技术的逐步发展,它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现在已从军事防御普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本文以综述的方式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原理,给出了一些典型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生物组织中有丰富的酶源。由于酶的底物专一性,因此利用动、植物组织可研制对生物物质选择响应的组织传感器。自从 Rechnitz 等报道了对谷氨酰胺响应的猪肾组织传感器以来,近十年中已开发了多种类型的生物组织传感器。为了制备性能良好的组织传感器及扩大它们的应用,必须对生物组织传感器的动力学响应机理进行研究。目前,对酶传感器响应机理的研究尚有报道,例如,对酶传感器的稳态及暂态响应特性的研究,pH、酶量及底物溶液中的搅拌对酶传感器响应时间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有关传感器中酶促反应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则报道较少。有关直接研  相似文献   

11.
生物传感器的发展与市场化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基于生物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和性能,从选择性、稳定性、灵敏度和传感器系统的集成化四个方面介绍了生物传感器发展的特点和趋势。由于生物传感器在医疗、食品工业和环境监测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还介绍了世界生物传感器市场的近况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有机磷水解酶传感器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有机磷水解酶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组成和分类,分析了各个类型传感器的特点,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国外有机磷水解酶的固定化技术和有机磷水解酶传感器的进展情况,并分析了未来有机磷水解酶传感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传感器在污染物生物毒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微生物传感器的类型、生物毒性分析原理及其应用,同时,指出了微生物传感器生物毒性分析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pH型有机磷水解酶生物传感器的稳态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pH型有机磷水解酶(OPH)生物传感器(简称OPH-pH型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出发,建立了描述稳态检测过程的扩散传质方程组,并根据方程组的特点将二阶微分方程组简化为二阶微分方程和非线性方程的求解,从而建立了OPH-pH型传感器的稳态模型。模型的计算结果给出了传感器性能的影响因素,可对传感器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自行制备的传感器实验结果与模型的计算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微阵列电极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微阵列电极为基础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近几年来发展迅速,是实现生物传感器微型化和集成化的一个重要途径。介绍了微阵列电极以及作为信号转换器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应用的有关进展情况,特别是在基因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简要介绍了生物传感器的结构、特点、并对两类新型生物传感器-压电生物传感器和光生物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及其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应用作了扼要分析,探讨了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发展动向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生物固定基质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持生物分子的生物活性并且能够给出检测所需的电化学输出信号,研究者发展了多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生物固定基质,包括水凝胶,有机-无机复合物衍生的溶胶-凝胶以及脂膜等,并将其引入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研究表明,这些生物基质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性能并拓宽了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该文较详细地阐述了酶的固定化方法和各自的优缺点,以及综述了近年来各种类型的纳米材料在电化学酶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并对今后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酶生物传感器以快速、操作简单、易于微型化等优势成为农药残留在线监测领域的研究热点。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农残速测酶生物传感器中所用酶的种类、酶固定化技术的发展与现状。探讨了影响酶生物传感器工业化进程的瓶颈,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