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允莲  任东 《黎明化工》1995,(5):22-23,26
介绍了甘油的三种生产方法:化学合成法、天然油脂副产法和生物合成法。重点介绍了复合甘油的生产方法,利用废酒槽,经过糖化、发酵、化学及物理方法提取复合甘油,取得了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从皂化甘油蒸馏残渣中提取盐和甘油,综合利用蒸馏残渣,同时将间歇蒸馏改造为连续蒸馏的一种新工艺。  相似文献   

3.
生物好氧工业化生产甘油的工艺过程包括酶法葡萄糖液制备、种子制备、发酵和提取精制4个工 段,采用的载体蒸馏技术克服了甘油真空蒸馏得率低、残渣清除困难两大难题。该专题建立了年产1000t的发酵 甘油装置,并生产出食品级和医药级高品质甘油。  相似文献   

4.
目前,从生产肥皂的废液中回收提取的甘油占全国甘油产量的绝大比重。按轻工业部规定,肥皂行业的总甘油回收率应达88%以上。即原料甘油回收率(%)X废液甘油回收率(%)× 100%=总甘油回收率(%)。而原料甘油回收率(%)与皂基含甘油(%)直接有关。皂基含甘油(%)低时,原料甘油回收  相似文献   

5.
<正> 单糖分子,或多糖化合物(如淀粉)经“糖化降解”为单糖分子,在亚硫酸钠存在下进行发酵,就可生成甘油。利用淀粉类原科(谷物、玉米、红薯等)或糖蜜原料进行酿酒的发酵胶液中,经分析约含有1.8%~3.5%的甘油成分,当用蒸馏的方法将乙醇蒸馏出来后,所剩的酒槽中即含有甘油。  相似文献   

6.
正该工艺包括2个步骤,首先是甘油与氯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氯丙醇,再与液碱反应生成环氧氯丙烷。核心技术是氯化工艺和高效催化剂的选择。近年来甘油法的改进主要体现在反应器和催化剂两个方面。在固定床反应器中研究乙酸、草酸等对氯化反应的催化效果。结果表明,草酸和一氯乙酸作催化剂时,二氯丙醇的选择性很好,但甘油转化率低。用丙二酸、己二酸和葵二酸作催化剂时,甘油转化率有所提高,但二氯丙醇选择欠佳。当用冰醋酸作催化剂时,二氯丙醇选择性和甘油转化率都较高,分别为90.3%和85,5%。  相似文献   

7.
利用酒精废醪水提取甘油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利用酒精废醪水提取甘油新工艺,并对废醪水在储存中含甘油率下降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合成脂肪酸的生产过程中,石蜡氧化所得的氧化蜡中,约含有1~3%的低分子水溶性酸,须要除去。通常是将氧化蜡(已经分离了催化剂残渣)送入水洗设备用水洗法分离出低分子水溶性酸。一般的水洗设备是填料塔。也有用离心泵的。用填料塔水洗是采取逆流方式进行,水与氧化蜡的进料比是0.5~1:1。这样得到的洗涤水,酸价在10左右,约含低分子水溶性酸1%化学耗氧量约为65,000毫克氧/升。洗涤水的每天排放量按年产一万吨合成皂用酸计约有200~250吨,约占五股主要有害废水总化学耗氧量的64%,为量较大,必须处理利用。利用的前提首先须压缩水的用量,以提高洗涤水中的低分子水溶性酸的含量,而具备可资利用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粗甘油蒸馏过程中,部分甘油在高温下发生聚合,聚合甘油沸点很高,在通常真空蒸馏条件下无法蒸出而留在残渣中。实验证明,甘油蒸馏残渣经过化学处理除杂后,通过离子交换,可以回收得到色泽(Hazen)100以下的甘油质;采用短程蒸馏(Short-path distillation)技术,可以得到高质量的甘油和聚合甘油。回收率为总甘油质的80%以上。此外,还对皂化甘油蒸馏操作提出了建议,以提高甘油蒸馏得率和聚合甘油的富集。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废酒糟,经过糖化、发酵、化学及物理方法提纯除杂等工艺的多次试验,提取复合甘油,取得了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废酒糟,经过糖化、发酵、化学及物理方法提纯除杂等工艺的多次试验,提取复合甘油,取得了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2.
以甘油分别对甘蔗渣进行常压甘油自催化(AGO)预处理和常压甘油碱催化(al-AGO)预处理。利用酸沉法分别从预处理液中得到自催化甘油木质素(AGOL)和碱催化甘油木质素(al-AGOL)。利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到最佳木质素提取工艺为转速8000r/min、离心时间15min、甘油混合液pH为3、甘油混合液浓度10%,在该条件下木质素AGOL和al-AGOL提取率分别达到72%和76%。采用扫描电镜(SEM)、元素分析、紫外光谱(UV)、凝胶色谱(GPC)、核磁共振1H谱、热重分析以及抗氧化活性分析等技术手段对提取得到的木质素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从甘蔗渣中提取的球磨甘蔗木质素(MBL)、AGOL和al-AGOL主要呈现出球形特征;AGOL和al-AGOL具有相似的活性特点,与MBL相比,AGOL和al-AGOL的分子量更小、分布更窄、均一性更好,热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更高,有望成为重要的工业原料。  相似文献   

13.
一、用酒糟制取甘油甘油又名丙三醇,是无色无臭而有甜味的粘滞性液体。广泛用于涂料、纺织、医药、日用化工、食品、皮革、印染等行业,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我国用丙烯化学合成法生产甘油的产量不大,甘油主要来源仍然依靠传统的利用动植物油脂碱性水解法制皂的“废液”中提取,产量小而成本高。近年来制皂行业因受到合成洗涤剂、洗衣粉和进口肥皂的冲击而明显减产,从而影响到副产品甘油的产量。本法是综合利用农副业废物,以酿酒工业所产生的下脚料为原料制取甘油。具有原料易得、工艺过程简单、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明显的特点。1.主要原材料酒糟是酒厂或酒精厂的发酵物得到产品后余下的残渣。含有原料的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考察微波电场对不同水含量甘油溶液中氢键的影响。研究发现:甘油含量高时,甘油分子在溶液中以较大的团簇结构存在,水分子以较小的团簇结构或游离状态存在,电场作用下,大的甘油分子团簇变成较小的团簇并且变得更加有序;随着电场强度继续增加,甘油分子整体结构变化不大,但是团簇结构边缘甘油分子氢键断裂,变成游离状态。对于水分子而言,其较小的团簇结构在电场作用下被打开,团簇结构消失,水分子在电场方向上整齐排布,且电场强度继续增大,其结构变化不大,同样个别水分子氢键断裂变成游离状态。因此,甘油浓度高时,水分子间氢键数减少,甘油分子氢键数先增大后略微减少;甘油浓度低时,水分子氢键数先增大后略有减少,甘油分子间氢键减少。  相似文献   

15.
商辉  刘露  王瀚墨  张文慧 《化工学报》2019,70(Z1):23-27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考察微波电场对不同水含量甘油溶液中氢键的影响。研究发现:甘油含量高时,甘油分子在溶液中以较大的团簇结构存在,水分子以较小的团簇结构或游离状态存在,电场作用下,大的甘油分子团簇变成较小的团簇并且变得更加有序;随着电场强度继续增加,甘油分子整体结构变化不大,但是团簇结构边缘甘油分子氢键断裂,变成游离状态。对于水分子而言,其较小的团簇结构在电场作用下被打开,团簇结构消失,水分子在电场方向上整齐排布,且电场强度继续增大,其结构变化不大,同样个别水分子氢键断裂变成游离状态。因此,甘油浓度高时,水分子间氢键数减少,甘油分子氢键数先增大后略微减少;甘油浓度低时,水分子氢键数先增大后略有减少,甘油分子间氢键减少。  相似文献   

16.
《应用化工》2017,(10):1938-1941
由2-乙基己基缩水甘油醚与丙酮在催化剂作用下羰基加成生成中间体,经酸水解、中和、洗涤及分子蒸馏,得到乙基己基甘油。考察了各种反应条件对乙基己基甘油质量和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乙基己基甘油较好的制备条件为:2-乙基己基缩水甘油醚与丙酮的摩尔比为1∶6,催化剂三氟化硼乙醚与2-乙基己基缩水甘油醚的摩尔比为1∶40,反应温度20℃,反应时间3 h,水解温度50℃,水解时间3 h。在此条件下,乙基己基甘油收率大于80%,纯度大于99%。乙基己基甘油能增效传统防腐剂,与苯乙醇复合后,加量0.8%,可通过在洗发香波中的微生物防腐挑战试验。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化破壁灵芝孢子粉中甘油三油酸酯的提取工艺。方法:利用超声波法提取破壁灵芝孢子粉中甘油三油酸酯,以甘油三油酸酯提取率为响应值,在提取条件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根据响应面Box-Behnken试验设计,优化壁灵芝孢子粉的提取工艺。结果:破壁灵芝孢子粉中甘油三油酸酯最佳提取参数为料液比0.1:25(g·mL-1),超声功率560W,超声时间30min。在此最优提取条件下,破壁灵芝孢子粉中甘油三油酸酯提取率为5.01%。结论:本方法利用超声波提取法可以有效提取破壁灵芝孢子粉中的甘油三油酸酯。  相似文献   

18.
酒精废醪液提取甘油新工艺钟林,刘利群(四川省天然气化工研究院永川研究所·632161)甘油广泛应用于涂料、牙膏、医药、烟草、化妆品、造纸、纺织业等,我国主要依靠在肥皂生产过程中回收天然甘油。近年来,甘油的需求呈增长势头,预计全国年需求量近年可能突破5...  相似文献   

19.
甘油氯化制备二氯丙醇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敏  蒋惠亮  方银军 《应用化工》2008,37(2):162-164
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了各种因素对于甘油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甘油氯化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为100~110℃,催化剂为无水乙酸,催化剂在甘油中的质量分数为7%,甘油流速为0.6 mL/min,在此条件下,二氯丙醇的最高收率可达85.5%。  相似文献   

20.
从废碱液及甜水中回收甘油1779年瑞典化学家Scheele偶然从加热橄榄油与氧化铅混合物中发现甘油。以后他指出将其它甘油酯油与不同金属衍生物一起加热也可以获得甘油。因为甘油味道发甜,所以被称之为“油脂的甜素”。1823年Chevreul通过油脂与碱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