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一次性90刀头联合分区切削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欲行LASIK手术的20例(40只眼)近视病人用90刀头制作角膜瓣后再行分区切削,随访6个月.结果 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预期矫正视力;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术前矫正视力者36只眼(94.7%);术后半年裸眼视力仅3例5只眼下降1行,且矫正视力较术前无下降.结论 一次性90刀头联合多区切削LASIK手术可安全有效的治疗高度近视,最大限度的保留角膜基质床的厚度,防止医源性角膜扩张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单区和多区切削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治高度近视在安全性、有效性、预测性和稳定性方面的远期效果。方法40例(78眼)角膜薄的高度近视患者分为单区切削治疗组(A组)和多区切削治疗组(B组),分别行单区切削和多区切削LASIK矫治,随诊5年以上,分析比较术前和术后角膜厚度、屈光度、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的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5年两组裸眼视力显著提高,屈光度和角膜厚度显著降低(P<0.01),两组之间术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剩余角膜厚度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单区切削与多区切削LASIK手术有效性、预测性、稳定性、安全性差异无显著性;在节省角膜组织方面,多区切削比单区切削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应用MoriaM2型一次性90刀头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中制作角膜瓣的优越性。方法治疗近视患者100例(200眼)中,使用MoriaM2型一次性90刀头组(观察组)和常规130刀头组(对照组)各50例(100眼),对比两组患者角膜瓣厚度,术中角膜瓣的并发症,瓣下的光滑程度,术后角膜瓣的移位、皱褶,术后反应,术后的视力和屈光度。结果两组视力恢复良好。观察组角膜瓣厚度为(102.11±14.62)μm,对照组角膜瓣厚度为(136.37±20.16)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基质床平均厚度为(303.41±17.03)μm,对照组为(296.78±13.54)μm,两组均高于280μm理论安全范围,但观察组术后保留的角膜基质床的厚度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 MoriaM2型一次性角膜板层刀对保留角膜基质床有益,扩展了手术的矫治范围。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按非常规方法制作较薄的角膜瓣结合小光斑飞点扫描式准分子激光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Moria M2角膜板层刀(110型)按非常规方法制作较薄的角膜瓣后,经SCHWIND ESIRIS准分子激光仪进行激光切削的LASIK对364例(721只眼)高度近视进行了治疗.切削模式采用单区或多区切削,随访3~12个月,观察术后视力、屈光度和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角膜瓣厚度为89~137μm;切削总量为78~187μm.术后裸眼视力≥1.0者,术后1天、3个月时分别为72.0%(519/721)、81.7%(589/721);术后屈光度在±1.00D以内者,术后1天、3个月时分别为:89.7%(647/721)、90.7%(654/721).主要的并发症有:偏中心切削3只眼(0.42%)、瓣位置偏离5只眼(0.69%)、角膜上皮植入5只眼(0.69%)、眩光35只眼(4.85%)、干眼症状78只眼(10.81%).结论 虽然小光斑飞点扫描式准分子激光LASIK治疗高度近视需要切削较多的角膜组织,但是可通过制作较薄的角膜瓣和采用多区切削模式来节省组织,同样可以获得有效安全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Gullstrand(1号)精密模型眼视光参数为设计基础,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理论参数的精确计算,并以此筛查、分析、探讨LASIK治疗超高度(等效球镜度数>-10.00 D)近视的中远期效果和安全性。方法:以Gullstrand(1号)精密模型眼的生理光学参数为基础,推导出LASIK手术理论参数,并以之为超高度近视LASIK术前筛查指标,结合我院德国SCHWIND ESIRIS准分子激光屈光不正矫治系统治疗超高度近视的实际手术矫正值,对48例(83只眼)超高度近视行LASIK矫正,患者术前屈光度数-10.00~-21.50 D,平均(-12.48±3.12)D(等效球镜),其中-15.00 D以上9只眼。常规行裂隙灯显微镜、三面镜眼底检查、角膜地形图ORK分析系统、眼压、A超、角膜测厚、电脑验光、散瞳检影、主观验光等检查。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结果:LASIK单光学区切削矫正屈光不正度(R)、切削半径(r)、切削厚度(T)、切削光学区弦长(L)的理论参数及数理关系是:r=0.346/(R+44.928)=L2/[8(C-T)]+[(C-T)/2];LASIK术后12个月时裸眼视力≥0.5者72只眼(86.75%),最佳矫正视力高于或等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69只眼(83.13%),未见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低于2行以上的眼;屈光度数稳定在±1.00 D以下者59只眼(71.08%),角膜上皮瓣微皱褶1只眼,诉暗视力下降、眩光3例(6只眼)。结论:LASIK治疗超高度近视有效安全。对于屈光度数太高而角膜厚度偏薄者行LASIK应慎重,可考虑应用Epi-LASIK、眼内屈光手术或联合手术矫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oria2自动旋转式角膜板层刀在LASIK术中应用效果。方法用Moria2自动旋转式角膜板层刀对187例(367眼)屈光不正患者进行LASIK治疗。结果术后367眼中有360眼(98.1%)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中角膜瓣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4%,其中1眼为游离瓣,1眼薄瓣伴破瓣,1眼为薄瓣伴厚度不匀,术后角膜瓣均无上皮内生,2眼角膜层间沙漠样反应。术中先上吸环后上刀头做角膜瓣吸引时间(19.4±3.1)s,先上刀头后上吸环做角膜瓣吸引时间(16.6±2.7)s,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69,P=0.001)。结论Moria2自动旋转式角膜板层刀术中操作简单,安全性高,角膜瓣、蒂的位置和大小选择性强,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以Moria90一次性刀头制作角膜瓣进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78例(943眼)使用Moria90一次性刀头制作角膜瓣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近视患者进行了详细的术前检查,做好心理护理及术中术后的护理和健康指导.结果478例(943眼)随访半年,全部病人裸眼视力等于或好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8例患者术后并发症都得到了及时有效的处理,无角膜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良好的护理配合,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手术成功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基于Zyoptix模式的个体化联合瓣膜面准分子激光切削术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 收集于我院拟行Zyoptix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手术,合成0TE文件时角膜基质床剩余≤250μm脚患者86例(156眼),改行波前引导的个体化联合瓣膜面切削手术,OTE文件合成80%PPR值,剩余球镜度数做瓣膜面切削。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观察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角膜厚度。结果术后1天、1个月、3个月、6个月裸眼视力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角膜厚度1个月(402±25)μm、3个月(415±26)μm、6个月(414±25)μm。结论 对于近视度数较高、角膜偏薄的患者,做像差引导的个体化联合瓣膜面准分子激光切削术,能更好地保留基质床厚度,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与其他手术相比在安全性方面具有更明显的优势,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高度近视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角膜瓣厚度的临床观察,找出角膜刀与角膜瓣厚度的相关因素,从而确保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对在我院行LASIK治疗的患者进行术后追踪观察3~6个月,分为90刀组和110刀组,通过统计学处理找出90刀及110刀制作角膜瓣的厚度值。结果:90刀组的角膜瓣厚度值为(116.55±12.36)μm,110刀为(138.37±12.48)μm。结论:LASIK术中角膜瓣的厚度在理论上是固定的,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角膜瓣的厚度与理论值存在较大偏差,故提醒我们设计角膜切削深度时一定要结合本单位设备情况及术者的经验找出自己的角膜瓣厚度值.从而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中制作超薄角膜瓣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法国Moria M2旋转式自动显微角膜刀的抛弃型90刀头制作超薄角膜瓣的效果。方法对近视度数偏高、角膜中央厚度偏薄拟制作超薄角膜瓣的患者18例(36眼),用法国Moria公司生产的M2旋转式自动显微角膜刀的抛弃型90刀头制作超薄角膜瓣,日本Tomey Sp-3000型角膜测厚仪术前测量角膜中心厚度,术中测量角膜瓣下角膜中心厚度。结果患者预计角膜瓣厚度为120μm,实际平均角膜瓣厚度左眼(125.06±6.12)μm,右眼(120.61±6.12)μm;18例(36眼)中1眼瓣下棕色异物,术后经瓣下冲洗异物排除,1眼小面积上皮剥脱,未见角膜瓣皱褶。结论M2旋转式自动显微角膜刀的抛弃型90刀头所制作的超薄角膜瓣的厚度预测性好,双眼角膜瓣厚度差别极小,并发症极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中使用Moria M2角膜刀切削角膜瓣的厚度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在60例LASIK手术中,分别使用Moria M2角膜刀90刀头(n=30)和110刀头(n=30)切削角膜瓣(均为双眼手术,右眼切削先于左眼).术中测量角膜床厚度.获得角膜瓣厚度后,分析其与患者年龄及术前角膜横径、曲率、厚度和屈光度的相关性.结果 在使用Moria M2 90刀头的患者中,右眼和左眼的平均角膜瓣厚度分别为(128.03±12.03)μm(105~156 μm)和(123.40±12.38)μm(92~147μm),两眼角膜瓣厚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所获得的角膜瓣厚度与术前角膜厚度呈正相关(r=0.43,P<0.05),与患者年龄呈负相关(r=-0.36,P<0.05);与术前角膜曲率、横径和屈光度无明显相关性.在使用Moria M2110刀头患者中,右眼和左眼的角膜瓣厚度分别为(140.53±15.14)μm(116~179 μm)和(135.23±18.03)μm(102~170μm),两眼角膜瓣厚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所获得的角膜瓣厚度与术前角膜厚度呈正相关(r=0.43,P<0 05),与患者年龄及术前角膜曲率、横径和屈光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使用Moria M2角膜刀切削的角膜瓣厚度变异较大,右眼厚于左眼.建议在LASIK术中常规测量角膜瓣厚度,以避免角膜床比预计薄而产生术后继发性圆锥角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中使用Moria M2角膜刀切削角膜瓣的厚度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在60例LASIK手术中,分别使用Moria M2角膜刀90刀头(n=30)和110刀头(n=30)切削角膜瓣(均为双眼手术,右眼切削先于左眼)。术中测量角膜床厚度。获得角膜瓣厚度后,分析其与患者年龄及术前角膜横径、曲率、厚度和屈光度的相关性。结果在使用Moria M290刀头的患者中,右眼和左眼的平均角膜瓣厚度分别为(128.03±12.03)μm(105~156μm)和(123.40±12.38)μm(92~147μm),两眼角膜瓣厚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所获得的角膜瓣厚度与术前角膜厚度呈正相关(r=0.43,P<0.05),与患者年龄呈负相关(r=-0.36,P<0.05);与术前角膜曲率、横径和屈光度无明显相关性。在使用Moria M2110刀头患者中,右眼和左眼的角膜瓣厚度分别为(140.53±15.14)μm(116~179μm)和(135.23±18.03)μm(102~170μm),两眼角膜瓣厚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所获得的角膜瓣厚度与术前角膜厚度呈正相关(r=0.43,P<0.05),与患者年龄及术前角膜曲率、横径和屈光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使用Moria M2角膜刀切削的角膜瓣厚度变异较大,右眼厚于左眼。建议在LASIK术中常规测量角膜瓣厚度,以避免角膜床比预计薄而产生术后继发性圆锥角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中A超测量角膜瓣下基质床厚度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对89例(177眼)常规LASIK术中制作角膜瓣后A超测量瓣下基质床厚度,计划预留角膜剩余基质床厚300μm,推算出激光可切削量,依此为依据调整激光光区切削范围,使实际角膜切削量小于可切削量来实时指导手术。结果角膜瓣厚平均为(118.01±18.03)μm,平均切削角膜厚度(77.62±22.65)μm,平均剩余角膜基质床厚度(321.28±13.28)μm。术后第1天、1周、1个月、3个月平均视力分别为1.02±0.23、1.0±0.22、1.04±0.20、1.18±0.24;117眼高于术前BSCVA一行以上,5眼下降一行以上,术后三个月残存屈光度为 0.75D~-1.25D,平均(-0.06±0.37)D。选择6.5 mm和8.0 mm切削光区的有111眼(62.71%),选择6.0 mm和8.0 mm的有59眼(33.5%),选择6.0 mm的有4眼(2.26%)。分区切削3眼(1.69%)。结论LASIK术中实时监测角膜瓣下基质床厚度,推算出可供激光切削角膜量,避免了制作角膜瓣的误差引起的术后剩余角膜基质床厚度不足的问题,避免了手术的盲目性,最大程度上降低术后角膜膨隆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镶术(LASIK)以其手术设计理想,手术安全、准确、无痛苦、术后视力恢复好、恢复快等优点,近年来被眼科界和近视患者广为接受。目前我国每年LASIK手术量近百万例,手术效果较为理想。但是,在术前预测时,往往发现高度近视角膜厚度不够的问题,使高度近视的治宁效果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现将我们采用LASIK分区切削治疗常规手术设计角膜厚度不够的高度近视患者109例(218眼)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探讨LASIK治疗高度近视眼分区切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刀片制作老年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角膜瓣的差异。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月82例行LASIK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对照组40例80眼采用MoriaM2110刀头,观察组42例84眼采用MoriaM290刀头。观察二组制作角膜瓣厚度的差异,并评价其保留角膜基质床厚度及并发症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角膜瓣厚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保留角膜基质床厚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6.0%低于对照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刀片制作老年患者LASIK角膜瓣存在很大差异。MoriaM290刀头较MoriaM2110刀头制作角膜瓣厚度更薄,同时其保留角膜基质床也较厚,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能够获得更好的矫正效果,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量准分子激光LASIK手术术后,角膜瓣厚度以及角膜基质切削深度,评价准分子手术的安全性、可预测性。方法使用Visante OCT测量LASIK近视术后患者的角膜瓣厚度,术前术后中央角膜厚度。对照术前设定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准分子LASIK手术术后角膜瓣厚度值和残留基质层厚度值与术前设定值经统计学分析无差异(P0.05)。结论使用角膜板层刀制作角膜瓣厚度以及准分子激光机切削角膜基质深度安全,可预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LASIK屈光矫正中应用超薄型角膜瓣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5例(230眼)中高度近视患者LASIK中应用超薄型角膜瓣,对比术前术后患者的视力及角膜地形图变化情况,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患者的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术后角膜地形图图形以平滑型(64.5%)为主;中央岛和偏心切削发生率分别为6.29%、5.03%;SimK值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SRI和SAI值较术前显著增高(P0.05);术中无游离瓣、纽扣瓣及角膜瓣破裂出现,术后角膜瓣对位良好,无角膜瓣融解、上皮植入现象发生。结论 LASIK中应用超薄型角膜瓣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龙曙光 《广西医学》2008,30(5):630-631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联合角膜瓣背面磨镶术治疗LASIK术后屈光回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10例(15眼)LASIK术后屈光回退,剩余的角膜基质层厚度不足以矫正的患者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联合角膜瓣背面磨镶术治疗.结果 术后复查角膜瓣平整、复位良好.术后视力第1天、1周、3个月均值分别为0.95±0.26、0.98±0.25、1.02±0.26;术前屈光度(-2.5±1.25)DS,散光(-1.05±0.65)DC;术后3个月的屈光度(-0.37±0.50)DS,散光(-0.50±0.37)DC,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50,P=0.002;F=3.086,P=0.043),术后3个月时15眼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结论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联合角膜瓣背面磨镶术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LASIK术后屈光回退、术前预测角膜基质层厚度不够的近视患者,而且无明显并发症,但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双面式切削原位角膜磨镶术(both~sided LASIK,BSL)治疗近视的可预测性、安全性和稳定性。方法:近视患者按术前屈光度分为低度、中度和高度组,每组随机抽出6例近视患者,3组共18例(36眼)接受BSL,另外每组随机抽出8例近视患者,3组共24例(48眼)接受常规LASIK手术。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观察术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角膜地形图变化情况。结果:BSL术后角膜基质床剩余厚度大于常规LASIK方案,损伤指数和承载因子小于常规LASIK方案,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95%以上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屈光状态稳定角膜地形图规则。结论:准分子激光双面式切削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安全,有效,预测性好,同时为最大限度地保留角膜基质床的剩余厚度创造了条件,是治疗近视的一种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在近视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中制作超薄角膜瓣,可相对增加角膜组织切削量,观察其疗效,作为角膜相对较薄的近视患者手术治疗的参考.方法 LASIK手术87例112眼,用MoriaM2-90角膜刀制作超薄角膜瓣,随机测量100眼角膜瓣厚度;另抽取100眼用MoriaM2-110角膜刀制作角膜瓣.所有病例常规准分子激光切削、冲洗回复角膜瓣,术后常规用药1个月.结果 MoriaM2-90角膜刀可以制作厚度104 μm左右的角膜瓣,术中无碎瓣、纽扣瓣、不完全瓣、游离瓣等并发症.结论 制作超薄角膜瓣可以增大近视度数的矫治范围,手术安全、有效.但较薄的角膜瓣易出现皱褶,及时处理可消除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