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世界火成岩油气勘探开发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火成岩油气藏作为油气勘探的一个新领域,已经引起了石油界学者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比较详细的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世界火成岩油气的勘探开发历程,介绍了火成岩油气藏在世界范围的分布及勘探开发现状。介绍了多种成熟的火成岩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技术,特别是火成岩地震勘探技术和非地震勘探技术方面的发展,这些技术推动了火成岩的勘探开发。针对中国火成岩勘探开发中的技术难题,通过了解国外的先进技术,对中国火成岩油气藏勘探开发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火成岩储集层作为油气勘探开发的新领域,已引起石油界和学者的关注和兴趣,但火成岩为孔隙和裂缝双重介质储层,勘探开发理论和技术仍亟待完善和丰富。在对相关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综述了我国火成岩油气藏分布情况、勘探历程及勘探开发现状。对成熟的火成岩油气藏地震勘探、岩性识别、岩相分析、储层岩性测井识别、裂缝预测等勘探技术,火成岩油气藏空气钻井、欠平衡钻井、控压钻井、复合钻井和自动垂直钻井等技术,火成岩油气藏完井技术,火成岩气藏、裂缝性稠油油藏、储层改造等技术进行了介绍。从火成岩油气藏形成机制、勘探的难点、开发的瓶颈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火成岩油气藏勘探开发面临的挑战。从国家能源需求、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先进技术的保障、前沿交叉学科、国外先进的经验等方面展望了我国火成岩油气勘探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3.
火山岩油藏储层特征及开发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牛宝荣  潘红芳 《吐哈油气》2008,13(3):278-292
近年来,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和勘探技术的提高,火山岩油气藏相继在国内外都有比较多的发现。由于火成岩油气藏具有分布广但规模较小、初始产量高且递减快、储集类型和成藏条件复杂等特点。目前,对该类油气藏的系统研究方法相对缺乏,勘探开发技术尚不够完善。在此总结了火山岩储集层的特征及油藏类型,阐述了火山岩油气藏的开发方式,分析了国内外火山岩油气藏研究及勘探开发的成功实例,提出了火山岩油藏开发的几点建议,以期对吐哈探区三塘湖盆地火山岩油气藏的勘探开发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红山嘴油田石炭系火山岩油藏综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中火山岩油气藏的不断发现及各油区勘探程度的进一步提高,构造油气藏、碎屑岩油气藏的勘探开发难度和风险日益增大,火山岩油气藏作为油气勘探的一个新领域,已引起了石油界学者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1]。本文以红山嘴油田石炭系火山岩油藏为例,系统总结了火山岩岩性及电性特征、岩性识别及岩相展布特征、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油气藏特征及成藏机理等方面内容及研究方法。以期为推动我国特种油藏地质学的研究及勘探开发工作的快速发展起到一些借鉴作用,对于推动火山岩油气藏的勘探进程和提高开发效益,丰富石油地质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l征稿重点 (1)前陆盆地(山前坳陷)逆掩断裂带油气分布规律及勘探方法、经验; (2)非构造油气藏的勘探; (3)深部油气勘探的经验和方法; (4)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勘探与开发; (5)火成岩油气藏的地质研究.  相似文献   

6.
国外火山岩油气藏勘探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上越来越多的火山岩油气藏被发现,火山岩作为油气的主要储集岩类之一,已成为油气勘探与开发不可忽视的领域。近年来,火山岩油气藏已在世界20多个国家300多个盆地或区块中发现。火山岩油气藏的勘探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国外火山岩油气藏规模一般较小,但也有高产大油气田。对国外火山岩油气藏勘探技术进行归纳和总结,重点对重磁技术、地震技术和测井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这对我国火山岩油气藏勘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1征稿重点(1)致密油气藏的勘探与开发;(2)页岩气、煤层气的勘探与开发;(3)天然气水合物的地质研究;(4)火成岩油气藏的勘探与开发;(5)深部油气藏的勘探与开发;(6)非构造油气藏的勘探与开发;(7)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勘探与开发;(8)前陆盆地油气分布规律及勘探方法;(9)超稠油油藏的有效开发技术;(10)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11)特低渗透油气藏的勘探与高效开发技术;(12)油气地质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1征稿重点(1)致密油勘探与开发;(2)页岩气、煤层气勘探与开发;(3)天然气水合物地质研究;(4)火成岩油气藏勘探与开发;(5)深部油气藏勘探与开发;(6)非构造油气藏勘探与开发;(7)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与开发;(8)前陆盆地油气分布规律及勘探方法;(9)超稠油油藏有效开发技术;(10)原油采收率提升技术;(11)特低渗透油气藏勘探与高效开发技术;(12)油气地质学基本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9.
《新疆石油地质》2012,33(1):139
1征稿重点(1)前陆盆地(山前坳陷)逆掩断裂带油气分布规律及勘探方法、经验;(2)非构造油气藏的勘探;(3)深部油气勘探的经验和方法;(4)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勘探与开发;(5)火成岩油气藏的地质研究;(6)超稠油藏的有效开发技术;(7)煤层气的勘探与开发;(8)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9)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10)特低渗透油气藏的勘探与高效开发技术;(11)石汕工程地质  相似文献   

10.
辽河坳陷火成岩油气藏勘探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系统阐述了辽河坳陷火成岩油气藏的勘探历程、分布特点及其油藏特征,总结出火成岩油气的成藏机制是:构造条件是关键,油源条件是基础,岩性条件是重要的补充。并从地震、测井等方面,总结了火成岩油气藏的勘探技术,主要包括地震识别技术、测井判识技术、岩性识别技术、岩相分析技术、储层预测技术、裂缝预测技术等。此外,以辽河坳陷东部凹陷的火成岩勘探为实例,分析了火成岩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效果。截至目前,在整个东部凹陷取得了火成岩勘探的重大突破,发现了粗面岩、辉绿岩油藏。其中,粗面岩油藏已建成了千万吨级储量规模的黄沙坨油田,建成了一定的产能。通过进一步的勘探实例分析,有力地说明了火成岩油气藏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及较好的勘探开发前景,是今后一个值得重视的油气勘探新领域。  相似文献   

11.
火山岩储层岩性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近年来,国内外相继发现火山岩油气藏。随着油气勘探难度的增加,火山岩油气藏已成为今后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目标之一。由于喷发方式和构造的不同,火山岩具有岩石类型多、定名和识别困难等特点,严重制约了火山岩储层评价技术的发展,影响了火山岩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本文鉴于火山岩储层岩性识别成功率低这一实际情况,分析火山岩形成的特点及其岩相类型,总结识别火山岩岩性的物探技术,地层元素俘获谱、成像等测井技术和BP、SOM神经网络法,为火山岩储层岩性识别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随着火山岩油气藏勘探不断取得重要进展,火山岩发育区已从油气勘探的禁区转变为靶区,但对于岩浆侵入油藏的石油地质研究还相对较少.结合岩浆特点和侵入活动特征,开展渤海湾盆地岩浆侵入活动对烃源岩演化、围岩储集性能、油气运移、油气保存等油气成藏特征分析研究,进一步明确了渤海湾盆地岩浆侵入油气藏重点勘探目标.结果表明,岩浆侵入有利...  相似文献   

13.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火山岩气藏综合描述技术   总被引:44,自引:12,他引:32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火山岩气藏具有储量规模大、丰度高、单井产量高的特点,是目前天然气勘探开发的主要领域。但由于火山岩气藏非常复杂,对火山岩气藏储层的描述一直是制约深层天然气勘探开发的瓶颈技术。通过对大量盆地周边火山岩的实地野外调查与深层气井取心资料的对比分析,综合运用岩石学、矿物学、测井和地震地层学等多学科联合攻关,初步形成了一套适用的火山岩气藏储层描述方法,根据这套火山岩气藏描述技术部署井位10口,实际结果火山岩钻遇率100%,预测的火山岩储层厚度相对误差小于20%,取得了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火山岩储层构造裂缝的测井识别及解释   总被引:47,自引:9,他引:38  
针对辽河油田欢喜岭地区火山岩储层分布和结构构造特点,研究和分析了该地区不同类型火山岩的测井响应特征,结合不同岩性的测井曲线特征对各种火山岩进行了划分,同时利用电导率测井、声波测井、放射性测井和地层倾角测井等方法对火山岩储层的构造裂缝进行了识别,利用裂缝的测井解释成果建立了该区裂缝孔隙度地质模型,进行了裂缝倾角的判定及裂缝孔隙度的计算及火山岩储层评价.  相似文献   

15.
随着非常规油气勘探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中国致密油气勘探取得了丰硕成果。基于多年非常规油气勘探实践,结合陆相断陷盆地致密油藏特征,初步将中国陆相盆地致密油藏分为致密砂岩油藏和特殊岩性致密油藏。特殊岩性致密油藏包括泥灰岩型致密油藏、碳酸盐砾岩型致密油藏、凝灰岩型致密油藏等。与常规致密砂岩油藏相比,特殊岩性致密油藏储层成因特殊,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常规地球物理方法预测困难。通过对冀中坳陷束鹿凹陷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泥灰岩-砾岩致密油藏的解剖,建立了束鹿地区特殊岩性致密油藏的成藏模式。对于特殊岩性致密油藏的勘探,需要多因素综合分析,总结致密油成藏控制因素,建立适合探区的油气成藏模式,以此指导后续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东、西部火山岩油气藏运聚成藏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对火山岩油气藏储层形成的控制因素、油气运聚机理认识不清,现有油气勘探理论不能有效指导火山岩油气藏勘探,导致其勘探潜力被严重低估。为此,通过剖析中国东、西部典型火山岩油气藏的成盆背景、储层形成与分布、油气运聚规律等,明确了中国东、西部火山岩油气藏不同的形成机制,首次提出了"相—面控储、断—壳控运、复式聚集"的火山岩油气藏运聚成藏机理,即岩性岩相界面、不整合面或火山旋回界面、期次界面控制了优质储层的发育;油源断层控制油气垂向运移,风化壳则控制油气侧向运移(火山岩油气运聚成藏过程的数值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断裂与裂缝控制了天然气的输导通道,裂缝改善了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火山岩的孔渗特征,提高了油气运移效率);火山多期次喷发,各期喷发界面(喷发间断界面、岩性岩相界面)顶部发育风化淋滤作用形成的有效孑L隙,纵向可形成多层有效储层,从而使得同一成藏背景下发育多层系、多类型火山岩油气藏。该创新性研究成果拓展了火山岩油气勘探层系和领域,丰富和完善了油气藏勘探理论。  相似文献   

17.
非震物化探综合信息油气预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构造油气藏相继被发现,勘探重点向难度较大和成功率较低的各类隐蔽油气藏转移,油气直接检测的研究便成为当今油气勘探领域的热点,其方法是利用物探、化探手段检测油气产生的微观效应和异常。作者选择松辽盆地南部让字井地区作为实验区,在层序地层、储层及断层封闭性研究及总结前人地表物化探油气预测经验的基础上,选取化探酸解烃、ΔC、土壤热释光、测氡及土壤电导率进行了地表实际测量,并利用BP和SOM两种神经网络方法对物化探综合信息进行了油气预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油藏地球物理面临的技术挑战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过去一个多世纪中,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油田勘探和开发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其技术发展经历了构造油气藏勘探、非构造油气藏勘探和油藏地球物理3个阶段;主要技术也从地球物理勘探成像技术逐步发展为油藏描述、油藏模拟和油藏预测技术,并且从非地震、地震、井筒、油藏开发技术和地质理论等技术领域逐步转为油藏地球物理技术领域。为能较全面地了解从勘探地球物理到油藏地球物理的发展历程,讨论了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现状、主要问题和发展前景,同时介绍了东方公司油藏地球物理研究中心多年来关于油藏地球物理的研究与认识成果,希望能达到共同讨论和共同发展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火山岩储层研究中存在的热点问题,以准噶尔盆地克-夏地区下二叠统火山岩为例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火山岩分类方案混乱,不同学者在勘探和开发中采用不同的划分依据,亟需统一认识,找到一种适合中国火山岩油气勘探开发的火山岩分类方案。火山岩相方面,火山岩相非均质性强,火山爆发类型多,火山岩相及相序复杂,非同源火山岩叠置现象普遍,但火山岩探井资料有限,这给目前的火山喷发模式及火山岩相展布规律研究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火山岩储层方面,裂缝尤其是微裂缝的发育特征及成因等研究有待加强;火山岩成岩研究更应注重地表成岩作用;火山岩储层测井解释评价方面,目前的常规测井评价技术已远不能满足火山岩储层研究,需要广泛应用先进的测井新技术来研究火山岩储层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