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化疗是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而大多数化疗仍需依靠静脉输注完成。肿瘤患者行药物化疗时因药物刺激血管药物外渗,引起皮下组织坏死,难以愈合。为探讨治疗方法,2005—11~2006—11我科对8例化疗药物外渗引起皮下坏死患者采用新鲜芦荟外涂,配合局部微波治疗,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抗肿瘤药物治疗是当前治疗癌症的主要手段之一,经静脉输注化疗药物会导致血管壁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至出现化疗药物静脉外渗。美国肿瘤护理学会(theoncologynursingsociety,ONS)对于化疗药物外渗的定义[1]是发疱剂或刺激性药物渗漏至皮下组织,可能引起的疼痛、溃疡或坏死。国外有报道,化疗药物外渗引起损伤的发生率,儿童可达11%[2]。因此,了解化疗药物外渗的相关因素,防止化疗药物渗漏性损伤,在护理临床工作中非常重要。近年来,护理人员进行了大量临床实践及研究,现将儿童化疗药物静脉外渗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护措施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治疗霍奇金淋巴瘤(HL)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然而在治疗过程中,常发生化疗药物外渗的现象,尤其输注高渗性、刺激性药物等,对局部组织有刺激作用。药物一旦外渗,轻则局部皮肤肿胀疼痛,重则发生局部组织溃烂、坏死等。外周静脉给药导致化疗药物渗漏性损伤发生率0.5%~6.0%~[1]。尽管采用了保护性穿刺方法,但也有文献报道,药物渗漏与置管部位、输液时间以及药物种类有关~[2]。  相似文献   

4.
低能量氦氖激光照射治疗静脉药物外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工作中 ,常常遇到各种原因引起的静脉药物外渗现象 ,给病人造成痛苦 ,尤其是一些化疗药物的外渗 ,常可导致皮肤肿胀、溃疡 ,甚至坏死。自 2 0 0 1年 4月至 2 0 0 2年 6月 ,对 2 5例静脉药物外渗的患者进行了激光照射治疗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 5例患者 ,男 14例 ,女 11例 ,成人 2 0例 ,小儿 5例 ,其中 ,非离子性药物 (如葡萄糖、甘露醇等 )外渗 14例 ,化疗药物外渗 11例 ,外渗面积直径 5~ 10cm不等。2 方 法采用国产SJ- 6低能量氦氖 (He -Ne)激光仪 ,输出功率为 3mw ,光斑直径 2 .5cm ,激光束直接对外渗部位进…  相似文献   

5.
全球范围内每天都进行着数以百万计的化疗药物静脉输注,经静脉输注化疗药物会导致血管壁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至出现化疗药物静脉外渗。有研究报道,发疱剂外渗发生率在儿童中为11%,成人中为22%[1-2]。发疱剂外渗经外周静脉输注的发生率为0.1%~6.0%,经输液港输注的发生率为0.3%~4.7%[3]。如果不进行及时处理,化疗药物外渗可能导致组织坏死、功能受损和永久的形态  相似文献   

6.
2010-06-2011-06我科共发生药物外渗并导致一定后果者10例,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4~55岁,平均年龄24岁.使用静脉留置针超过3d的6例,各种原因导致软组织肿胀者8例,导致皮肤坏死溃烂者1例.经治疗2周内治愈者8例,经3周以上换药治愈者1例.现将临床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1药物外渗的预防 1.1选择合适的静脉 长期输注抗癌药物者,应有计划地合理使用和保护静脉血管,防止药液外渗.对慢性病患者需长期输液治疗时一般由远端小静脉开始,常选择四肢末梢充盈,弹性好,回流通畅,外横径较粗,便于穿刺和观察的血管,避免使用靠近关节、末梢循环差的静脉血管.当输入高浓度的药物、营养液,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应选择较粗而直的血管穿刺,并交替使用静脉,如左右上肢静脉交替使用,使损伤静脉得以修复.切忌连续多次使用一条血管,特别是进行化疗时,应尽量每次更换血管,以保证其有进行自身修复的时间,避免外渗.  相似文献   

7.
化疗药物外渗所致静脉炎的循证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化疗药物是一种强刺激药物,常需要静脉给药,在给药过程中如发生化疗药物外渗,可导致局部皮肤及软组织非特异性炎症,如果不及时处理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化疗药物外渗是指化疗药物输注过程中渗出或渗漏到皮下组织中,化疗药物外渗所致静脉炎不但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会降低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化疗药物外渗是指化疗药物输注过程中渗出或外渗到皮下组织中.化疗药物在静脉滴注过程中易发生药物外渗,因此有效预防外渗的发生和掌握正确处理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我科于2010年5~12月共发生12例化疗药物外渗,采用外渗部位封闭、冷敷、药物外敷等方法,使患者均在1个月内治愈,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化疗药物刺激性强,静脉给药时,易引起血管内炎症,一旦漏入皮下组织则会造成皮下组织损伤,严重者表现为组织坏死和溃烂。现将我院肿瘤科4 a来对化疗药物渗漏的预防和治疗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40例,女87例;年龄22~81(平均58)岁;住院天数:最长256 d,最短5 d,  相似文献   

10.
化疗药物外渗是指化疗药物输注过程中渗出或渗浸到皮下组织中,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起渗漏部位红肿、疼痛、周围组织坏死、溃烂,严重者经久不愈,需请外科清创、植皮.认为着力研究癌症患者化疗时化疗药物的不安全因素(化疗药物外渗的危险因素)、预防措施及化疗药物外渗后的紧急处理原则,加强化疗药物静脉输注的安全管理护理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自开创药物治疗肿瘤以来,化学治疗是肿瘤患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它的使用不仅挽救和延长了无数肿瘤患的生命,同时也给患带来了令人担忧的问题,就是化疗药物外渗。化疗药物外漏是指化疗药物在输注过程中渗出或渗浸到皮下组织中。多数化疗药物刺激性强,如果按普通药物静脉给药的方法输注化疗药,容易引起血管内皮炎症,一旦漏入皮下组织,则会造成皮下组织的损伤。首先发生局部肿胀,数小时后发生渐进性刺痛及烧灼样疼痛。局部皮肤由苍白向暗红,局部活动明显受限。严重表现为组织坏死和溃烂,并由疼痛转为麻木感,肢体活动受限。受限部位周围逐渐变硬,组织坏死;中心溃疡形成,愈合很难而过程漫长,不但给患造成极大的痛苦,也可能延误治疗,影响患预后。我科自2004年5月至2005年8月对10例(男6例,女4例)化疗药物渗漏患经过积极处理无1例发生局部组织坏死,现将化疗药物渗漏的预防及处理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侵蚀性葡萄胎的治疗均采用大剂量短疗程化学抗癌药物为主要手段,辅以手术或局部应用化疗的方针,常用的化疗方案有:5-氟脲嘧啶(5-FU)单联化疗、5-氟脲嘧啶(5-FU)联合更生霉素(KSM)双联化疗等[1]。这些药物在抑制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口腔溃疡是最常见的副反应之一。现将口腔并发症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2006-03~2007-05我科共收治滋养细胞肿瘤患者68例,年龄19~48岁。其中绒癌患者13例,侵蚀性葡萄胎患者55例,治疗过程中化疗加子宫切除术7例,全身化疗加局部转移病灶注射5-FU13例,全身化疗48例。其中有13例患…  相似文献   

13.
时富枝  唐蕾  赵磊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6):4357-4357
在儿科临床输液过程中,经常会发生由于液体渗入皮下组织引起局部肿胀疼痛,尤其在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患者较多,用药复杂,特别是高静脉营养液和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普遍,易引起静脉外渗,严重时导致局部组织坏死,从而影响疾病的治疗,增加患儿的痛苦,甚至引发护患纠纷。我科2009—10—2011-10发生静脉输液外渗120例,使用透明质酸酶封闭局部,收到良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化疗药物外渗的临床护理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许多化疗药物对血管有较强的毒副作用,输注过程中一旦发生药液外渗,可引起局部肿胀、剧痛,重则导致组织坏死甚至造成功能障碍,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外周静脉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率国内报道为0.1%~0.6%,国外报道为5%。因此,保护病人血管,防止化疗药物外渗在肿瘤病人治疗中非常重要。近年来,护理人员进行了大量临床实践及研究,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我院妇科2005-06/2006-06采用5-Fu联合更生霉素(K SM)治疗侵蚀性葡萄胎20例,在化疗期间,对由于化疗药物所引起的胃肠道反应、静脉炎等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效果满意,现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年龄21~57(平均33)岁。经临床、实验室(血--βHCG)、B超及清宫术后病检报告确诊为侵蚀性葡萄胎。化疗期间,有18例发生程度不同的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腔黏膜溃疡4例;脱发15例;白细胞减少6例,血小板减少4例;有2例发生静脉炎,表现为沿静脉走向皮肤发红、呈条索状、疼痛。1.2护理1.2.1用药护理1.2.1.1静脉血管的保护侵蚀性葡萄胎化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个患者往往要进行多个疗程,而可应用的浅静脉有限,因而必须注意保护并有计划地使用患者的静脉。(1)有计划使用静脉:化疗自远端小静脉开始,不宜首选粗大血管。左右臂交替使用,勿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2)提高护理操作技能:确保有效穿刺,不用化疗药物针头直接穿刺静脉,整个过程要严格无菌操作;(3)合理用药:确认针头进入静脉后,方可在液体内加入药物。化疔药物滴完后,不可直接拔针应输入普通液体30~50 m l,冲净瓶内和...  相似文献   

16.
化疗药物在静脉输注过程中易发生药物外渗,其发生率国内为0.1%~6.0%,国外为5%[1].加之肿瘤患者长期反复用药、血管硬化闭塞,更易发生非技术因素的药物外渗,导致局部疼痛、肿胀、组织坏死,严重者造成功能丧失[2].因此,一方面要预防及减少其发生率,另一方面,当药物外渗发生后,如何及时有效地治疗是护理人员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方伟  张婷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2,2(11):1673-1674
静脉输液外渗是儿科临床护理常见问题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注意到新生儿头皮外渗发生率较高 ,自 1 999年以来 ,我科用莫匹罗星软膏治疗新生儿头皮静脉外渗收到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选择 1 999- 0 1~ 2 0 0 2 - 0 1在新生儿病房治疗头皮静脉外渗 2 0例 ,其中男 1 3例 ,女 7例 ,年龄 2~ 2 8日龄。局部表现为穿刺部红、肿、疼痛 1 3例 ,皮肤暗红色 4例 ,局部肿痛严重 ,皮肤出现暗紫色 2例 ,皮肤呈紫灰色伴水泡 1例。渗出药物种类为葡萄糖酸钙、甘露醇、高渗糖、氯化钾、碳酸氢钠、多巴胺、氨基酸、脂肪乳、氨茶…  相似文献   

18.
化疗药物在静脉输注过程中易发生药物外渗,加之肿瘤病人长期反复用药,血管硬化闭塞更易发生非技术因素的药物外渗,可导致局部疼痛肿胀坏死,严重者造成功能丧失.  相似文献   

19.
静脉内外同时封闭治疗化疗药物外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于化疗药物渗漏的治疗,有许多有效方法,例如冰敷、封闭、中药等,能够减轻局部组织反应,缓解疼痛,但是均不尽人意。笔者采用静脉内外同时封闭治疗化疗药物外渗取得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2001-06~2006-06共治疗化疗药物渗漏的患者120例,男68例,女52例,年龄22~76岁,平均62.4岁,其中肺癌28例、食管癌26例、胃癌21例、乳腺癌23例、恶性淋巴瘤12例、结肠癌5例、鼻咽癌5例,全部病例均经病理或细胞学诊断证实后实施化疗,均无化疗禁忌证。化疗药物包括:紫杉醇(TAX)、诺维本(NVB)、泽菲(GEM)、奥沙利铂(L-OHP)、顺铂(DDP)…  相似文献   

20.
化疗药物渗漏后溃疡阶段的伤口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化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化疗药物可引起全身毒性及局部毒性反应,局部毒性反应是指发生于药物注射部位周围组织的反应,包括静脉炎、静脉变色、疼痛、红斑和继发于药物外渗的组织坏死[1]。化疗药物外渗是指化疗药物输注过程中渗出或渗漏到皮下组织中[2]。据报道[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