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微生物制药是一种新型制药技术,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外在微生物制药催生生物药物即微生物药物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突破性成就,这对开发微生物资源以及医药产业的发展以及创新有着重要意义,微生物技术在未来社会发展中将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阐述了微生物制药及微生物药物的概念、微生物药物的发展历程,并对微生物制药现状以及微生物药物的实际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燃料电池是一种处理废水的同时产电的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型水处理技术,其堆栈技术是产生更高电压和电流的核心技术。本文介绍了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其局限性,集中阐述了微生物燃料电池堆栈技术的挑战及可能解决问题的研究方向,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高性能的微生物燃料电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印染废水生物处理技术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我国印染行业的发展,印染废水的水质和水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评述了我国印染废水水质和水量的现状,分析了印染废水处理中常规生物处理技术(好氧处理技术、厌氧处理技术和厌氧.好氧处理技术)的发展,并阐述了印染废水处理中两种新型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强化技术和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褐煤的微生物洁净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煤炭是中国能源的主要支柱,煤炭的转化利用是充分利用国内煤炭资源,生产石油替代品及其它工农业原料的洁净煤技术,微生物对褐煤的降解转化是一种新型的生物转化技术,条件温和,不产生二次污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植物内生菌是一种新型的微生物资源,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和潜在的应用价值,近年来已成为微生物资源研究的热点之一.对植物内生菌及其次生代谢活性物质多样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药品微生物检测是人类健康的保证,是药品质量的保证。传统微生物鉴定方法难以检测出新型的微生物和生长比较缓慢的微生物,微生物鉴定技术为药品微生物检测提供了新方法。基于此,主要对微生物鉴定技术在无菌药品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7.
宋慧赟  王莹  陈虎  吕永康 《化工进展》2021,40(4):2298-2307
近年来,新型生物脱氮技术处理高盐含氮废水引起广泛关注,可耐受一定盐度的同时去除废水中的氮素,克服了传统生物脱氮存在的反应器占地面积大、工艺流程长和运行成本偏高等问题。本文综述了盐度对基于硝化-反硝化生化过程的新型脱氮技术(同步硝化反硝化技术和短程硝化反硝化技术)和基于厌氧氨氧化反应的新型脱氮技术[厌氧氨氧化技术、部分硝化-厌氧氨氧化技术、全程自养脱氮工艺(CANON)、限氧亚硝化与厌氧氨氧化相耦合(OLAND)]的影响。通过综述发现在盐度耐受范围内,新型技术脱氮性能影响较小,甚至会促进新型工艺脱氮,而超过一定范围后会显著抑制新型技术的脱氮性能,这主要是新型技术中多种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及其自身活性受到盐度影响所致,在反应器中添加嗜盐菌和经过一定盐度驯化的微生物可处理更高盐度的含氮废水。最后文章指出加强盐度对新型脱氮技术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代谢模式的影响分析、耐盐脱氮微生物的筛选应用及微生物耐盐响应机制的研究是改进和提高自身技术处理性能的根本,已成为高盐含氮废水处理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膜生物处理技术是一种控制水环境恶化和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新型水处理工艺.详细介绍了膜生物技术的工艺特性(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运行参数、微生物特性)及机理(污染物去除机理、膜污染机理).为进一步改进工艺、促进其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化工矿物与加工》2000,29(8):39-40
有机生化复混肥是应用现代微生物技术(简称CMT),对禽畜粪便等有机物料在特定的反应塔内进行快速发酵处理后,配以功能微生物、微量元素以及无机N、P、K养分而形成的一种多效性的新型复混肥,据认为这种肥料将是21世纪科学施肥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石油开采技术的发展,新型的技术方式在石油开采中进行了应用,提升了我国石油开采的质量和产量。微生物采油技术就是其中一个代表。因此,主要就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微生物采油技术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两个方面内容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作为一种绿色能源技术,通过微生物的氧化代谢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质降解的同时产生电能.然而,其相对较低的产电效率限制了MFC的工业化应用.该文介绍了影响MFC性能的诸多因素,如设备的构型限制、电极材料、阳极底物、阳极微生物和质子交换膜等,提出优化MFC的设计,提高MFC的产电性能,降低投入成本可解决MFC产业化应用的弊端,并对未来MFC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生物燃料电池是利用微生物作为催化剂,氧化分解生物质同时输出电能的一种新装置,因其可将生物质中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可获得更高的能量转化效率,是未来缓解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近几年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发展,综述了产电微生物种类、电池材料及其改性、反应器的放大以及微生物燃料电池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该领域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及面临的问题,指出筛选和诱导产电菌对不同有机底物的耐受性,开发高效价廉的电极材料以及构建易于放大的电池模式,是微生物燃料电池未来研究的重点。在此基础上,应该着重于反应器放大,深入研究其在废水处理、产氢、微生物电化学合成以及传感器方面的应用,确定其实际应用的相关参数和模型,为微生物燃料电池早日实际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修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生物细胞与电池阳极之间的电子转移速率是影响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产电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阳极修饰可以促进电子转移速率,进而提高MFC产电性能.综述了MFC阳极修饰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谢珊  欧阳科  丘露 《广东化工》2014,(10):76-77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是一种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新技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文章综述了MFC阳极碳材料改性和优化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碳材料改性阳极和碳基复合材料阳极的种类、理化特性、产电性能及其在MFC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环境友好型电化学装置,它可以利用电活性微生物从废水中提取能源,并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是解决目前环境与能源危机的重要技术。然而,相对较低的产电效率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主要体现在阳极缓慢的胞外电子传递速率(extracellular electron transfer,EET)和较少的产电微生物附着量。纳米纤维由于具有高的比表面积、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和电导率,是改善阳极的重要材料。本文介绍了影响阳极材料性能的因素,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纳米纤维基阳极材料的种类与制备方法,针对纳米纤维基阳极材料在MFC领域的研究现状,重点解释了各种纳米纤维材料的优缺点。最后,对纳米纤维基电极材料以及MFC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推动MFC的工程化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丽  程佳  马玉龙 《广东化工》2011,38(4):27-28,50
微生物细胞向阳极转移电子的能力是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简称MFC)功率密度低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高性能的MFC阳极要易于产电微生物细胞附着生长,易于电子从微生物细胞向阳极传递,同时要求阳极内部电阻小、导电性强、阳极电势稳定.文章综述了MFC阳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郭璇 《广东化工》2014,(18):112-113
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可将污水中蕴藏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输出,是实现污水资源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受到广泛关注。文章重点综述了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在底物拓展方面的研究历史与现状,并针对当前研究的不足,提出了微生物燃料电池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使用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处理含氮水与废水受到广泛关注,在脱除水与废水中氮元素污染的同时,回收部分能量,克服了传统含氮废水处理高能耗的缺陷。本文在微生物脱氮技术的基础上,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简述了MFC处理含氮水与废水研究的最新进展,系统总结了4种不同形式的脱氮MFC,主要包括反硝化脱氮MFC、硝化脱氮MFC、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MFC以及厌氧氨氧化脱氮MFC,详细介绍了各种脱氮形式MFC的产电和脱氮性能以及适用条件,分析了每种脱氮MFC的脱氮产电机理以及影响因素(包括MFC运行参数、外接电阻、电极材料以及MFC构型等);最后提出了未来MFC在处理含氮水与废水方面的主要研究方向:开发新型性价比高的电极催化材料及膜材料,优化运行条件,提高产电生物膜的稳定性以及进一步细致探究不同形式的脱氮产电机理等,从而扩大运行规模。  相似文献   

19.
赵慧敏  李晓玲  赵剑强 《化工进展》2016,35(4):1216-1222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是一种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其在处理污水的同时能产生电能,引起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将MFC应用于含氮污水的处理中便形成了反硝化或同步硝化反硝化MFC系统.本文回顾了MFC生物脱氮的发展历程,并从MFC实验装置的设计构造(空间构型、电极材料、分隔材料)、影响因素(含氮污染物浓度、水力停留时间、溶解氧、碳源与碳氮比、温度、pH值、外电阻)和反硝化细菌的基因表达与多样性等3个方面进行了综述与分析,提出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MFC生物脱氮效能的强化:开发具有强电子传输能力和氨氧化催化功能的廉价高效电极材料,优化MFC脱氮的运行条件和探索不同环境下的脱氮机理,通过研究MFC阴极微生物种群构成筛选培育优势反硝化功能菌.  相似文献   

20.
采用碳布阴极,不锈钢阳极构建了以葡萄糖为唯一电子供体、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管状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研究MFC的COD、NO3-去除情况和强化反硝化性能。在室温下,初始COD为595 mg/L,外接电阻100、1000Ω时,该MFC去除率为62%、56%,比厌氧对照组高10%~15%,NO3-去除率为60%、58%,比厌氧对照组高10%。表明该MFC在能良好降低COD的同时,也能够很好的去除硝酸盐,并且强化了反硝化过程,是一种很高效的去除硝酸盐的方法。给我们在MFC的研究和硝酸盐的降解中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对加深理解MFC机理,推动MFC技术发展和降解硝酸盐的水处理的应用具有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