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有一次,周恩来作形势报告,国内、国外讲了一个下午,讲的内容非常重要。记者采写的稿子上有一句"周恩来总理作了重要讲话",交给周恩来审阅时,他别的地方都没改动,唯独把那个"重要"二字圈掉了。有一次开座谈会,大家发言完了,主持会议的人说"现在请周总理作指示"。他说:"不是,不是‘指示’,我个人发言就是个人意见。我今天这个发言并不是中央通过了,可能对,也可能不对。我说错了,大家可以批评。"  相似文献   

2.
江青、张春桥之所以能够假借“批林批孔”的旗号,把矛头对准周恩来,在当时还有一个错误批评周恩来的背景。1973年7月4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住处召见王洪文和张春桥。当时正准备召开十大,王洪文负责党章的修改工作,张春桥负责报告的起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一生,以注重自我改造、严于律己而著称于世。周恩来有句名言:“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这是因为“天下没有完人,觉悟程度是逐步提高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因此要经常进行自我改造”,“只有能自我改造的人,才能改造别人”。他早就提出“批评自己──批评别人──接受批评”的公式,把批评自己放在第一位。在他看来,只有进行自我批评,才能做到严于律己;不能批评自己的人,是没有资格批评别人的。周恩来对自己所做的工作,总要进行反思,自我总结,自我考察和评价,其目的是为了完善自己,并对不正确的东西加以约束、克…  相似文献   

4.
正周恩来一向温文尔雅,"硬话"很少。一般来说,"这是绝对不允许的",算是周恩来说得很厉害的话。"文革"中,周恩来说过不少硬话。造反派一万多人要冲中南海揪刘少奇,周打电话批评造反派头目说:"你们如要冲进中南海,就是错误的,错误的,错误的。"一连三个"错误的",愤慨之情,溢于言表。成都破"四旧",有人欲捣毁武侯祠,周恩来说:"谁敢损毁武侯祠,就杀谁的头。"武侯祠遂完好无损。造反派欲冲击  相似文献   

5.
王永钦 《领导科学》2001,(12):22-23
批判政治上的极左思潮,着手解决"文革"中遭受错误打击的一批老干部问题 林彪、陈伯达垮台之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只剩下毛泽东、周恩来、康生三个人了.周恩来仍主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九一三"事件后,在揭批林彪一伙的反革命罪行的时候,"文革"中一直想方设法保护干部的周恩来,便有了较多机会和可能批判极左思潮,着手解决"文革"中遭受错误打击的一批老干部问题.  相似文献   

6.
班主任的批评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恰当好处的批评,能够有效地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和缺点,但如果掌握不好分寸,就会使学生失去自尊,自暴自弃.所以说,苦口良药学问深,作为班主任教师就要抓住时机,采取适当的批评方法,才能药到病除,收到良好的效果.班主任批评学生有多种方式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情感性的批评、隐喻性的批评、建议性的批评、褒扬性的批评、暗示性的批评、巧"罚"性的批评等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7.
傅颐 《领导文萃》2007,(7):124-128
1972年7月7日,54岁的自民党总裁田中角荣取代佐藤荣作,组成新一届日本内阁。这一天,新华社编写出田中组阁的新闻。没想到,稿件送周恩来总理审阅时被退了回来。周总理批评编辑“没有跟上形势”。未能把田中讲话的积极而重要的内容写进去。  相似文献   

8.
周恩来的一个特点是牺牲个人、维护组织,这个特点表现得非常明显。那么周恩来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尼克松对他有一段评价。尼克松20世纪70年代初访问中国,多次与毛泽东、周恩来有过接触。尼克松说:“毛泽东是一团烈火,周恩来是一个控制火势的人。”  相似文献   

9.
陈凤尤 《领导文萃》2011,(Z1):54-58
1910年,12岁的周恩来离开故乡淮安,在求学、从事革命事业的几十年间,周恩来有过很多机会回家乡,但他竟然一次都没有回去过。周恩来的秘书王伏林曾回忆说:"总理离家后,虽然没有回过一次,但他经常思念淮安,思念家乡。那年,总理从广州飞  相似文献   

10.
下属有了缺点错误,作为领导,当然必须及时予以批评教育,以利其行.但是,如果因为词不达意或言辞过激而批评错位甚至批评过头,又极易引起下属的反感和顶撞,使其怀恨在心,造成关系的紧张和工作的被动.因此,领导者在批评下属时,一定要认真思考如何批评更有效.  相似文献   

11.
周恩来同志一生中用过多位秘书,他对秘书独特的要求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充分信任韦明是在周恩来身边工作了8年的秘书。1951年,年轻气盛的韦明顶撞了江青两次。一次是江青不顾周恩来有病,硬是打电话干扰他,被韦明挡了驾;另一次是在确定参加电影剧本作者谈话人选的问题上,韦明  相似文献   

12.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是有艺术性的. 老师批评学生,是唤起学生的警觉,终止不良行为,是教育学生的"常规方法".艺术的使用,不仅能指点迷津,更能启迪心智.  相似文献   

13.
从心理的角度讲,任何批评都会令受批评者产生被攻击的感觉,从而产生防御与本能的抗拒.作为领导者和管理者,敢于批评下属固然重要,但如何进行正确有效的批评更重要,而懂得运用"曲线"批评、让批评听起来"很舒服",那就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  相似文献   

14.
胡代勇 《科学咨询》2008,(24):10-10
批评不仅是教育的一种手段,也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一门爱的艺术.笔者在文中探讨了对小学生实施批评教育的策略与技巧,旨在不断改进小学生批评教育的方法与手段,促进小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5.
哈益明 《领导文萃》2012,(23):58-62
周恩来能喝酒,但往往只有在高兴的时候才喝,偶尔也有心情不佳时的应酬。周恩来饮酒一般很有节制,经历过无数酒宴,喝醉酒的时候很少,且都发生在他心情愉快、情绪极佳的状态下。一周恩来第一次喝醉酒,是在他与邓颖超结婚的大喜日子里。邓大姐后来对周恩来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起这件事,笑着摇摇头感叹说:"从那天起,我才知道总理能喝酒;也是从那天起,  相似文献   

16.
钟益 《科学咨询》2008,(24):17-17
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教师理应拿起"批评"这一常规武器,唤起学生的警觉,终止其不良行为.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发现,有时批评不可谓不严厉,用心不可谓不良苦,但效果却不能让人满意,有时还会招致学生的反感甚至怨恨.针对这一问题,需要我们对"批评"进行重新地认识,弄清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对象所应采取的批评方式,从而使"批评"教育不仅是一种技术,更应为成为一门艺术.  相似文献   

17.
当前,领导批评下属人们已习以为常.“批评”作为一种常见的领导方式,主要目的是表明自己的立场,鞭策下属,提升下属的水平,让下属接受自己的意见、建议.虽然批评“能将一个人从黑暗拉向光明”,但不讲究方式方法,过度的批评一定程度上会激发下属的逆反情绪,有的下属甚至会因此怨恨领导.可以说,这种批评是得不偿失的.  相似文献   

18.
对下属的缺点和错误进行批评,是领导者的职责.由于批评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感情,有思想,有自尊,如果批评的方式方法不当,会很容易使他们受到伤害,产生怨恨情绪甚至敌对情绪,以致有人把批评比作一个危险的火星:搞不好,会引火烧身,伤及自己;用得好,可以点燃推动别人前进的火焰,促进工作.因此,在新形势下,领导者努力探索批评的艺术,掌握批评的技巧,对进一步改进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实现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的创新,推进工作的开展,都是有所帮助的.  相似文献   

19.
“爱”是教育中重要的因素,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热情,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也是教师的一种教学艺术和能力.班主任对学生的爱离不开批评教育,成功的批评教育若阳光,若春雨,滋润学生的心田;反之,则若风暴,轻易吹灭学生心中的火苗.因此,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应慎重采用批评方法,讲究批评教育的艺术.  相似文献   

20.
本期话题:批评怎样对事不对人?有人主张“功利”的批评,有人倡导批评的指导性;有人说批评的技巧很重要,有人说个人的修炼最根本;有人强调制度的重要,有人重视批评的弹性。有怎样的批评者,有怎样的被批评者,就有怎样的批评。批评要对事不对人,说来容易做来难。但不能因为难而不做,做不到一世,一时总应该能够做到吧?您说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