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危险废物对环境具有一定的危害性,若不能按照相关要求处置,易对环境和人体带来损害。根据以往工作经验,本文对危险废物处置项目的选址、运输及处置要求三方面论述该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危险废物在不恰当处置下,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危害,因此对危险废物处置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非常重要。本研究旨在探索危险废物处置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策略,为提高项目的环境可持续性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首先通过文献综述,总结了当前危险废物处置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然后,利用实验研究方法,运用适当的评价指标和工具,对危险废物处置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评估。最后,通过对管理与监管措施的研究,提出了改进当前工作的策略,可以有效降低危险废物处置项目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工业污染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处置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安徽省某市某房地产开发项目建在工业遗留污染用地上的区域土壤进行污染分析及处置方案的探讨。根据检测报告和现场考察,确定项目区内土壤受到对硫磷的污染。通过对对硫磷的危害迁移、挥发特性分析并比较对污染土壤处置方案,项目区考虑采用换土方法进行污染处理,并对挖出后的土壤进行合理处置,建议项目区内换土深度为0.6 m,其中建筑物没有地下室则不考虑换土,并对小区围墙基础加深至0.8 m,以免周边土壤中污染物随渗流对项目区的影响。项目区内污染土壤进行处置时,可以考虑分别进行处置,污染严重的区域按危险废物进行处置,其他区域进行简单处理用作道路或建筑物基础用土,或者放到山区林地里,以节约处置费用。  相似文献   

4.
为随着危废处置行业的发展和众多项目的建设,其运作模式也呈现多元化。为了探索适合危废处置项目建设的运作模式,结合国内公益性项目市场化运作常用的模式,以化工危废处置项目为代表,调查研究江苏省及周边地区该类项目,分析不同模式的优点及不足,提出相比于目前常用的BOT,BOO等模式,区域性的危废处置项目采用PPP模式更适合,并给出了需要完善的配套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调查了某县2017年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和利用处置现状,分析了现阶段的问题和形势,确定了规划期(2018年~2023年)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的指导思想与目标。规划到2023年,培育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骨干企业5家,专业处置企业1家,全面实现大宗工业固废规范利用处置,显著提高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水平。指出了六个方面的发展方向与重点任务,选择公路路基材料利用项目、规模化利用项目、生态治理与固废处置项目为重点扶持项目,提供具体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6.
黄友谊 《环境工程》2012,30(4):83-86
通过对厦门市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现状情况的分析,结合厦门市城市污泥处置方式的适应性分析,针对厦门岛内、岛外特点,提出适合厦门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的技术路线,为今后的污泥处理处置规划、项目建设、运行监管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现状、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性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的建设是实现危险废物安全处置和环境安全目标最根本的保障。本文对《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确定的建设项目目前的建设进展进行了全面分析,指出项目建设和运营中存在着布局、工艺技术、废物收集难、运营企业自身能力有待提高以及研发和产业化支撑能力差等五个方面的问题,反思中国过去五年时间里在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和管理上取得的经验和教训,提出进一步推进项目建设和“十二五”期间加强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管理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根据危险废物处置中心项目的特点,并结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从项目选址、危险废物产生情况调查、运输路线等几方面进行了分析讨论,从而为开展危险废物处置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南宁市竹排冲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为例,探讨此类建设项目中施工扬尘、噪声、固废物处置及水土流失、底泥疏浚与处置的环境影响评价要点;针对项目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和营运期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提出切实可行的环保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固体废物焚烧处置及其清洁发展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含化石碳(如塑料等)在内的废物焚烧处置和露天燃烧是废物部门中最重要的CO2排放来源之一. 在全国节能减排大背景下,废物焚烧发电成为温室气体减排的有效途径. 对我国固体废物焚烧处置现状及趋势进行了分析,同时研究了国内城市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焚烧的区域特征. 结果表明:随着经济发展和废物产生量的急剧增长,废物焚烧处置技术必将成为我国未来固体废物处置的主要方式;伴随着废物焚烧行业的发展,有大量项目可以注册CDM (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可为温室气体减排做出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一级水生态分区辽河流域景观格局时空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辽河流域四个一级水生态分区为研究区,基于1990、2000、2005年TM影像,应用GIS技术,采用转移矩阵和景观指数方法,对辽河流域1990~2000年和2000~2005年期间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的变化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990~2000年间水生态Ⅰ区耕地减少显著,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变为林地,而2000~2005年间草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减少的草地主要转变为耕地;1990~2000年间水生态Ⅱ区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耕地主要转变为草地和林地,2000~2005期间耕地大幅度增加,主要来源于草地;1990到2000年间水生态Ⅲ区耕地面积大幅减少,耕地主要转变为林地,2000~2005年大量林地转变为耕地和建设用地;水生态Ⅳ区包括浑河和太子河流域,其中浑河流域在1990~2000年时期景观格局的变化类型主要是由耕地转变为林地和建设用地,太子河流域耕地主要转变为林地。2000~2005年时期浑太河流域景观格局变化类型主要由减少的林地流向耕地。景观指数分析得到辽河流域景观变化的总体趋势是:形状更加复杂,异质性增加,破碎化程度加剧,尤其以建设用地的破碎度最高,并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Ⅰ区和Ⅱ区景观连通性和聚合度在1990~2005年时期呈上升趋势,而在Ⅲ区和Ⅳ区在2000年景观结合度和连通度最低。研究时间内Ⅰ、Ⅱ、Ⅳ区景观多样性和均匀性指数在前期变化不显著,后期显著上升,Ⅲ区多样性和均匀度最高时期是2000年,1990年和2005年差别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Chemical forms of Zn, Ni, Cu, and Pb in municipal sewage sludge were investigated by adding humus soil to sludge and by performing sequential extraction procedures. In the final sludge mixtures, Zn and Ni were mainly found in Fe/Mn oxide-bound (F3) and organic matter/sulfide-bound (F4) forms. For Zn, exchangeable (F1), carbonate-bound (F2), and F3 forms were transformed to F4 and residual forms (F5). For Ni, Fl and F2 forms were transformed to Fl, F2, and F3 forms. Both Cu and Pb were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the stable forms F4 and F5. For Cu, F2 and F3 forms were major contributors, while for Pb, F3 and F4 forms were major contributors to F5. Humus soil dosage and pH conditions in the sludge were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the forms of heavy metals. Five forms were used to evaluate metal mobilities in the initial and final sludge mixtures. The mobilities of the four heavy metals studied decreased after 28 days. The metal mobilities in the final sludge mixtures were ranked in the following order: Ni > Zn > Cu = Pb. Leaching tests showed that the mobilities of Zn and Ni in lower pH conditions (pH 4)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higher pH conditions (pH 8).  相似文献   

13.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降水化学特征的变化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通过对乌鲁木齐市2007年-2010年降水酸碱度和电导率的分析,探讨其动态变化特征,并分析不同降水形态、不同供暖季节和不同监测点差异性。结果表明:各年和月之间pH值具有波动变化特征,降雪和降雨两种降水形态、供暖季节以及各监测点对pH值影响较小。电导率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2007年-2010年电导率均值呈递增趋势。各月份之间电导率差异较大,2007年具有一定季节变化,2008年-2010年季节变化不明显。不同降水形态、供暖季节和各监测点之间差异显著。多数情况下,降雪和供暖季电导率高于降雨和非供暖季。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为了更加准确了解城市的降水化学特征变化动态,需要增加监测点位。  相似文献   

14.
氨基化合物是大气气溶胶中一类重要的有机氮化合物,由于其具有吸湿性,且沉降入海后可被海洋浮游生物直接利用,因此,可能在大气化学方面和海洋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本研究利用2007年6月至2008年5月在青岛采集的55个总悬浮颗粒物样品,采用邻苯二甲醛/N-乙酰-L-半胱氨酸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其中游离氨基化合物(FAC)的浓度.结果表明,气溶胶中总FAC浓度为0.14~8.33 nmol·m-3,其中,精氨酸、甲胺和丙氨酸的贡献最大.不同季节FAC的组成不同,精氨酸在夏、秋季节对FAC的贡献高于冬、春季节,甲胺的相对贡献则在夏季较低,而冬、春季较高.采样期间气团来源和天气状况的不同会影响气溶胶中FAC的浓度和组成.FAC在受南方陆源影响的气溶胶中浓度最高,北方陆源次之,海洋源气溶胶中的浓度最低,蛋白质类氨基化合物对总FAC的贡献在海洋源气溶胶中最高,在南方陆源气溶胶中最低.雾天和烟霾时气溶胶中FAC的浓度分别为晴天时的2.5倍和1.8倍,沙尘天气时FAC浓度与晴天时基本相当,蛋白质类氨基化合物对总FAC的贡献在晴天和雨后相对较高,在烟霾和雾天时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5.
采集了漫湾库区和大朝山库区25个采样断面的沉积物样品.每个库区均从上游到下游分为河流区、过渡区和湖泊区,研究了沉积物中As、Cd、Cr、Cu、Mn、Ni、Pb、Zn元素的含量和赋存形态差异,利用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值法(RSP)分析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水平.结果表明,各库区从上游到下游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元素和碳氮元素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而沉积物的中值粒径呈现出减小的趋势.漫湾库区的As、Cd、Zn元素平均含量均高于大朝山库区;大朝山库区的Cr、Mn、Ni、Pb元素平均含量均高于漫湾库区.在重金属赋存形态中,Cd和Mn元素以可交换态和残渣态为主;Cu、Pb以有机质态和残渣态为主;其余重金属元素均以残渣态为主.沉积物中的可交换态在有机碳的络合作用下转化成有机质态.在水坝建设的影响下沉积物中细颗粒和有机质含量明显上升,重金属在细颗粒物和有机质的共同作用下蓄积于坝前的沉积物中.PSR分析结果表明,在水坝运行影响下,各库区湖泊区和过渡区的污染水平均高于河流区.其中,Cd元素所有地区处于重度污染水平;Mn和Pb大部分区域处于中度污染水平;Cu元素大部分区域处于轻度污染水平;其余元素基本无污染.  相似文献   

16.
Chemical forms of Zn, Ni, Cu, and Pb in municipal sewage sludge were investigated by adding humus soil to sludge and by performing sequential extraction procedures. In the final sludge mixtures, Zn and Ni were mainly found in Fe/Mn oxide-bound (F3) and organic matter/sulfide-bound (F4) forms. For Zn, exchangeable (F1), carbonate-bound (F2), and F3 forms were transformed to F4 and residual forms (F5). For Ni, F1 and F2 forms were transformed to F1, F2, and F3 forms. Both Cu and Pb were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the stable forms F4 and F5. For Cu, F2 and F3 forms were major contributors, while for Pb, F3 and F4 forms were major contributors to F5. Humus soil dosage and pH conditions in the sludge were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the forms of heavy metals. Five forms were used to evaluate metal mobilities in the initial and final sludge mixtures. The mobilities of the four heavy metals studied decreased after 28 days. The metal mobilities in the final sludge mixtures were ranked in the following order: Ni > Zn > Cu = Pb. Leaching tests showed that the mobilities of Zn and Ni in lower pH conditions (pH 4)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higher pH conditions (pH 8).  相似文献   

17.
Over a five-year period in the West Midlands there were 34 pregnancies to women who were possible carriers for 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and who were known to the Department of Clinical Genetics. Fetal sexing was performed in only ten of 26 pregnancies to women of high or moderate risk, and of the five male fetuses discovered, only two were aborted. Overall, the 34 pregnancies resulted in one miscarriage, 14 males (of whom two were aborted and two were affected) and 19 females. Information was also obtained on five further possible carriers who were ascertained solely because they had an amniocentesis. These five pregnancies led to the birth of one affected male and to the termination of one male fetus.  相似文献   

18.
某典型石油化工园区冬季大气中VOCs污染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TH-300B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在线监测系统于2014年12月~2015年2月对我国某石油化工园区的VOCs进行连续在线监测.分析了其组成特征、时间变化特征、来源以及光化学活性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冬季大气中VOCs的混合体积分数较高,烷烃占据主导地位,占TVOCs的86.73%;TVOCs、烷烃、烯烃、芳香烃的昼夜变化特征均表现为夜间高而白天低,且烷烃、烯烃的变化与TVOCs较为一致.利用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PCA-MLR)模型解析得到5个因子,分别表征燃料挥发源、工业排放源、汽油车尾气和植物排放混合源、柴油车尾气排放源和燃料燃烧源,其贡献率分别为60.02%、8.50%、2.07%、12.21%、17.20%.利用Propy-equiv法和MIR法计算得出该研究区冬季大气中各类VOCs对臭氧生成的相对贡献率的大小均表现为烷烃烯烃芳香烃,其中环戊烷、正丁烷和1-戊烯的贡献率较高,气团光化学年龄较长.  相似文献   

19.
秦岭火地塘森林水质的季节性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胜利 《环境科学》2008,29(2):316-321
在秦岭火地塘林区选择2个闭合小流域及2个支沟集水区,对流域出口径流及支沟集水区溪流水pH值及水化学成分进行了8 a的测试,采用机理分析方法,就森林水质的季节性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区径流pH值在7.1~8.4之间,冬、春季较高,夏、秋季较低,总体上水呈弱碱性;NO-3浓度春季和初夏较高,NH 4冬季和初春较高,PO3-4冬季与夏季较高;K 浓度春、秋季较高,Na 浓度则9月最大,8月最小;Ca2 浓度以6月和10月较高,年内变化范围19.4~44.3 mg·L-1,Mg2 则3月较高,年内变化范围2.18~5.25 mg·L-1;Cd浓度随季节的变化以1~4月较高,Pb浓度12、1月较高,但Cd、Pb均以秋季较低,年内变化范围分别为0.019~0.326 5 μg稬-1和0.217~3.886 μh稬-1;Mn浓度5、12月较高,Fe浓度春季较高,Zn则以3、8月较高.林区径流水质属Ⅰ类,相对而言,水质随季节的变化以秋季较好,冬、春季较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表水酸化敏感性的区划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地表水体的酸化与集水区的许多环境因子密切相关,如土壤对酸的缓冲能力、基岩中和酸沉降的能力以及土地利用方式等.其中,土壤的抗酸化能力是关键因素.因此可以根据集水区土壤、基岩和土地利用方式等信息来评估地表水在不同流量下发生酸化的可能性.本研究成功地应用已有资料和数据得到了我国地表水对酸沉降的敏感性等级,并绘制了地表水酸化敏感性区划图.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地表水对酸化并不敏感.极易酸化和较易酸化的地表水主要分布在东北的北部地区,占所有国土面积的2.67%,是该地区强酸性漂灰土、酸性母岩和针叶林植被共同作用的结果.对酸化敏感性为中级和低级,即不易酸化的地表水主要分布在东北暗棕壤地区和南方富铝土区域,占所有国土面积的15.2%.其余82.11%国土面积上的地表水对酸化不敏感,完全不可能发生酸化.北方地区主要是由于土壤的强缓冲能力,而在南方,石灰质土壤以及耕作农田的广泛分布是最重要因素.南方重酸雨区由于土壤对酸化并不很敏感,因此在短期内不会出现大面积水体酸化现象.由于东北近年来频频出现酸雨,因此东北的酸沉降必须及早防治,以免出现大面积酸化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