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邹韬奋在短暂的一生中,与周恩来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崇敬周恩来,依赖周恩来,生命垂危之际仍呼唤着“周恩来!”周恩来也了解邹韬奋,敬重邹韬奋,给予了邹韬奋高度的评价——“邹韬奋同志经历的道路是中国知识分子走向进步、走向革命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一位杰出人物的成长和造就──读《邹韬奋传记》许力以邹韬奋同志经历的道路。被周恩来同志称为“中国知道分子走向进步走向革命的道路”。韬奋只活了49岁。但是他一生的活动,却激励着中国知识分子阶层。他的经历和事迹,也是一部丰富多彩的现代史。重庆出版社新近出版...  相似文献   

3.
刘霞 《中国档案》2022,(10):86-87
“书生报国无他物,唯有手中笔如刀。”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这样一位人物,他既是为新闻出版事业奋斗的文化名士,又是为呼吁抗战救国斗争的爱国志士,更是为实现民主政治奔走的民主斗士。他就是著名的新闻记者、出版家和政论家邹韬奋。他一生创办6报1刊,6次流亡,1次入狱,历经险阻而矢志不渝。周恩来曾亲笔题词:“邹韬奋同志经历的道路是中国知识分子走向进步走向革命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清华大学原第一副校长刘仙洲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和研究中国机械工程发明史的杰出学者。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不知疲倦地"读书、教书、写书",成绩斐然,勋劳卓著。他由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走向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曲折道路,反映了老一代知识分子的相似历程。  相似文献   

5.
四十年前逝世的邹韬奋同志是个终身不息地追求真理,不顾任何困难险阻,坚持不懈地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进步而斗争的文化战士。在他的身上,既表现着热爱人民、为人民尽心竭力忘我工作的高贵品质,又表现着“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伟大气慨。在黑暗的旧中国,有许多知识分子为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而终于决心献身于中国人民革命事业,韬奋是他们中的代表人物之一。韬奋并不是在他开始从事文化事业时就是一个自觉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他经过自己的具有特色的道路而选择了自己的政治  相似文献   

6.
在近代文化自觉的演变中,张元济、高梦旦、邹韬奋、郑振铎、叶圣陶等出版人作为"少数人"的代表,形成了知识分子的群体自觉,完成了从传统士大夫向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型。这一转型既以近代出版业为平台,也与出版的现代化同步。在转型中分化出来的两大主流——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成为中国出版业的中流砥柱,也成为近代文化自觉中从"少数人"走向"多数人"的桥梁。  相似文献   

7.
伟大的爱国者邹韬奋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追求光明、追求真理的杰出代表之一,也是我国近代新闻事业史上的伟大先驱、卓越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他的一生是中国知识分子从资产阶级思想影响下摆脱出来,自觉向产阶级立场转变的典型。韬奋早年在上海就读于南洋公学,后转入圣约翰大学完成学业。他1921年大学毕业后在中华职工教育社工作,1926年接办《生活》周刊,从此开始了他的新闻工作生涯。在长达20多年的笔墨生涯中,他主编过《生活》周刊、《大众生活》周刊、《生活日报》、《生活星期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的出版人要学习邹韬奋和他的出版情怀。邹韬奋先生是中国出版人中自觉履行文化职责和始终坚持文化追求的杰出代表,是出版人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9.
邹韬奋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政论家、出版家,著名的新闻记者和革命知识分子。他在一生的新闻工作中.与中国共产党有着密切的交往,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在死后被追认为共产党员。然而,他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和接受,并非一路坦途。  相似文献   

10.
走近韬奋先生———评《邹韬奋传记》□陈兴芜为纪念杰出的革命知识分子邹韬奋先生诞辰100周年,一部近50万字的《邹韬奋传记》近日由重庆出版社出版。与国内已有的几本韬奋传记相较,此书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突出特点:一、资料详实。作者多次走访韬奋生活战斗过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今年7月24日是我国著名的爱国主义者、编辑出版家和新闻工作者邹韬奋逝世五十周年.周恩来同志曾经说过:“韬奋先生的功业在中国人民心目中永垂不朽,他的名字将永远是引导中国人民前进的旗帜.”为了学习和继承韬奋精神,我们认真阅读和研究了邹韬奋的著作.特别是结合学习江泽民同志1994年1月24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更感到研究邹韬奋的编辑思想,对于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办好报刊,具有极其强烈的现实意义.他的许多看法没有过时,他的许多做法仍然可以作为我们今天的工作参考和指导.一邹韬奋从1926年10月接任《生活周刊》主编,到1941年12月因为太平洋战争爆发,他被迫停止出版他主编的《大众生活》,前后从事了十五年的编辑生活,其间,他办了生活书店,编过书,办过《生活日报》,具有书籍和报纸编辑经验.“报纸好像秒针、刊物好像分针、书籍好像时针,都围绕着时代的轴心旋转前进,它们之间既有所区别,又有所联系.特别是报纸编辑,要在有限的版面里容纳最大限度、最引人注目的新闻信息,编辑的技术要求比杂志和书籍复杂得多,而书籍编辑在知识的稳定性、全面性方面又比报纸编辑严格得多.”可以这样说,邹韬奋是编辑的全才,他的编辑经验是他编辑报刊和  相似文献   

12.
徐伯昕(1905年—1984年),江苏省武进县人,中国人民出版事业的开拓者,长期致力于革命的出版事业。他是邹韬奋的亲密合作者、得力助手和事  相似文献   

13.
郁进 《编辑学刊》2001,(4):77-78
缅怀20世纪中的历史人物,邹韬奋的一生是令人难忘的,他不仅仅是新闻出版工作的模范,而且是我国知识分子的一面旗帜.在他生存的年代里,国事如麻,民生凋敝,敌骑纵横,国土沦丧,祖国在风雨飘摇中.从他立身处世,待人接物,热爱祖国,高压不屈诸方面看来,不但当世受到海内外广大读者的敬爱,即在今日仍然是值得大众学习的模范.  相似文献   

14.
正九一八事变使邹韬奋受到强烈的刺激,他在共产党员胡愈之等人的帮助下,很快走上抗日救亡的道路,靠近了党。《生活》周刊从此办得有声有色,发行数量达到十多万份。韬奋的言论在青年中产生极大的影响。1932年7月,他又创办《生活》分店。出版大量进步的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书籍,成为国民党统治区内重要的进步文化阵地,许多共产党员为这个书店工作。夏衍曾说:"邹韬奋的转变,完全是胡愈之的功劳。韬奋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二月的春天     
我最早知道生活书店和邹韬奋先生的名字,是我的七叔告诉我的。他是一位普通的知识分子,有爱国思想,很喜欢读韬奋先生的文章,对韬奋的《萍踪寄语》特别喜欢。有一年暑假,我几乎每天要写出一段文字(包括日记或短文),让七叔给我修改、评判。因此,七叔也会讲到韬奋先生的思想和文笔,或是丰子  相似文献   

16.
邹韬奋是20世纪初中国卓越的政论家、出版家。他一生组织和创办了六个刊物和一份报纸。他所办的报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在办报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媒体经营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17.
“本报对于所登载的广告,也和言论新闻一样,是要向读者负责的”。这是我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著名报人邹韬奋同志对待广告业务的态度,同时也是他广告观的真实写照。邹韬奋同志办报时,对广告的刊登是极为严格的。他始终信守着三个“不登”:一是有迷信色彩的不登;二是不符合法律的不登;三是中国商品能代替的外国商品广告  相似文献   

18.
邹韬奋一生盼望着能够办一份适合于大众需要的日报,但是他的日报理想仅仅通过《生活日报》在香港生存了55天,而这也是邹韬奋一生中办的唯一一份日报。是什么原因让邹韬奋远走香港实现日报理想?又是什么原因让他的理想仅仅存活了55天?这短暂的出版活动又呈现出了何种样态?本文试从当时的社会历史图景中,挖掘出作用于邹韬奋出版活动的因素,并梳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此呈现邹韬奋日报理想与客观现实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记协将于今年秋季举办首届“韬奋新闻奖”评选。这个以邹韬奋命名的新闻奖,奖励对象为新闻编辑和通联工作者。逝世于1944年的邹韬奋,是我国二三十年代新闻出版界最热忱、最勤奋、最务实、最具有为人民服务精神的楷模,周恩来曾两度评价他:“在他的笔底,培育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团结”,“他的名字将永远是引导中国人民前进的旗帜”。韬奋在新闻出版工作实践中,勤勤恳恳做编辑工作,并且同广大读者息息相通,成为读者的知心朋友。设置“韬奋新闻奖”的目的,就在于表彰和奖励新闻战线上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真诚为读者办事的编辑和通联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20.
叶同春 《新闻前哨》2005,(11):15-16
今年是邹韬奋诞辰110周年。邹韬奋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出版家、政论家,杰出的新闻记者。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 他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报思想和良好的职业作风。即使在今天,他身体力行的“三贴近”作风对于当代传媒人仍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