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别于传统的视频分享网站,弹幕视频网站借助弹幕视频所特有的特征成为备受现代青年青睐的网站.但基于弹幕视频网站的经营模式和技术的局限性极易带来版权侵权纠纷,本文在采用归责原则“二分法”对弹幕视频网站版权侵权法理剖析的基础上,依据不同的侵权行为承担不同的侵权责任,明确弹幕视频网站的免责条款及侵权赔偿数额等,以期为弹幕视频网站健康发展提供相应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2.
弹幕视频网站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视频分享与网民互动网站,用户评论以字幕的形式出现在视频上,弹幕视频的功能并不是给用户带来大量有用的信息,而是通过一种集体围观吐槽某一视频的形式,为用户构建一种共享的观看经验。本文通过对弹幕网站和弹幕爱好者的观察,试图探讨这种小众化网络互动模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郝文静 《今传媒》2016,(2):26-27
2015年,国产电影发展迅猛,收入高达271.36亿,占总票房的61.58%,令人欣喜的数据昭示着传统影院的活力.另外,弹幕从二次元空间拓展至大众视野,不仅在各大视频网站运用的风生水起,而且也向传统媒体拓展.传统影院与弹幕的结合始发于2014年,这种与众不同的放映方式自诞生之初就争议不断.本文对传统影院与弹幕的融合基础、弹幕电影与观众的互动体验以及产生的效果进行较深入地分析,以期对传统影院中的弹幕电影有一个更加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所谓弹幕,就是指视频播放器上方飘过的评论文字,由观看视频的观众边看边发评论而形成。弹幕传播现象是一个典型的群体传播案例。弹幕传播涉及到用户的自恋情结、消除孤独感欲望、打破传统规则的快感以及游戏的心理,由此可以进一步认识群体传播的特性,从传播主体的角度来认识与理解群体传播时代。  相似文献   

5.
弹幕网站是近年来在国内出现的一种新型视频分享网站,正逐渐受到网民的追捧,哔哩哔哩弹幕网(简称B站)是国内弹幕网站中最具代表性的网站。本文分析了弹幕的兴起过程及火热原因,通过三个B站上的弹幕广告实验,检验弹幕广告的效果和可行性,以论证弹幕广告是企业营销值得挖掘和投入的新市场。  相似文献   

6.
弹幕视频作为一种网络视频传播的新形式,在我国各个领域都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本文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对弹幕视频的流行现象进行了解读,并对弹幕视频的发展提出了建议,以期促进弹幕视频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网络弹幕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传播媒介,已经逐渐走入了大众的视野,成为各大视频网站必不可少的功能之一,弹幕的发展同时满足了平台获取利益的目的和用户的心理需求。本文介绍了网络弹幕的发展过程,将弹幕根据载体的不同分成了网络直播弹幕和网络视频弹幕,并阐释了它们的区别。之后,本文针对网络视频弹幕进行研究,从传播学的角度,通过使用与满足理论和大众传播的游戏理论,分析了用户使用弹幕的心理、弹幕的内容特点及产生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网络弹幕依然存在着不足的地方,并从平台和用户的角度分别提出了改进的建议,思考了弹幕未来发展的更多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2015年,弹幕传播延伸至传统电视领域,呈现出了全新的传播特点和收视景象。本文站在传统电视的角度,挖掘了弹幕传播进入电视节目后的特点和互动模式变化,探讨了弹幕传播给传统电视互动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态势,并分析了弹幕传播在电视中运用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新兴的互联网视频播放模式,弹幕视频在中国互联网已经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广泛关注。而弹幕文化少有人加以深究其背后的意义生产机制以及文化现象。弹幕是怎么激发网友的快感?弹幕是怎么生产意义的?搞清楚这些问题,有助于梳理当今的影视文化以及观众的接受反应。本文以传播学以及结构主义叙事学为理论支撑来探讨弹幕的意义生产,从而分析弹幕给受众带来的影响。随着诸如Ac Fun(A站)、哔哩哔哩(B站)等弹幕网站的势力不断壮大,热衷于弹幕的中国网民已从早先的"御宅族"逐渐扩展到了其他的青年网络群体。至此,弹幕视频的意义已不再局限于一种形式上打破传统的在线视频点播网站,从文化研究的角度上来看,弹幕视频开始呈现出了一种"青年亚文化"的图景。本文将从"弹幕是什么?"、"弹幕的意义生产"、"弹幕的快感生产"三方面来着手分析弹幕。本文认为,弹幕视频的出现是一种后现代的狂欢,是受众对于传统霸权的反抗以及解构。弹幕的出现可能会改变未来的媒介格局。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弹幕视频网站及弹幕文化已随着部分影视作品、网络用语等的走红开始引起主流文化的注意,其文化产物出现在了传统主流视频网站及省级卫视的广告及节目中,并引起较广泛的传播,表现出一种弹幕亚文化对主流文化的渗透趋势。在《人民的名义》中,青年群体通过弹幕这一新兴的互联网表达方式参与到这部"凝聚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的主流电视剧的观看中,本文通过对弹幕内容的分析,来探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青年群体主流价值观的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探索视频网站中弹幕用户信息规避行为规律,为改进弹幕系统功能设计、多维度提升弹幕用户体验、优化弹幕视频网站环境提供参考。[研究设计/方法]综合使用经验取样法和事后访谈,探索弹幕用户信息规避行为的关键过程、情感变化及二者之间的潜在作用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弹幕用户的信息规避过程模型。[结论/发现]弹幕用户在浏览弹幕过程中的信息规避行为及情感由“注意触发-消极主导”“评估判断-趋于平静”“行为反馈-积极居上”“深度体验-从容应对”四种状态阶段构成,同时受信息、感知、能力、行为和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特别地,用户的弹幕信息规避包括完全性信息规避和选择性信息规避两种行为,且各自具有不同的规避策略。[创新/价值]拓展了用户信息规避行为的研究结构,从过程视角丰富了对于弹幕信息规避机制的理解,并为弹幕视频网站优化功能设计提供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12.
公共性与游戏性是理解传播活动的两个基础面向,当新媒体传播样态将这两个维度混杂时,二者互相影响的机制成为值得探究的议题。本文关注B站弹幕文化对新闻视频公共性内涵的影响,通过文本分析和深度访谈对弹幕文本和用户进行考察。研究发现:第一,新闻视频弹幕的公共价值在于弹幕可以提供事实信息影响新闻叙事理解,用户通过基于身份关系展演的互动实现观念共享;第二,新闻视频弹幕的游戏机制在于用户对弹幕游戏的参与以意义感为实践动机,以表现为梗的网络流行语为符号基底;第三,游戏性本身蕴含新形态的公共性,游戏性又调节了公共性的呈现,这为探讨青年文化的风格破圈提供了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弹幕网站信息传播模式分析及利用——以BILIBILI网站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碧滢 《兰台世界》2016,(14):83-84
在新媒体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直播、微信公众号、大数据分析台等多种新型传媒传播模式接踵而至,对传统意义上的媒体传播方式产生了巨大冲击。而对于特定受众的传播模式,弹幕网站一定是首屈一指,以哔哩哔哩网站(简称B站)为例分析弹幕网站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基于Web2.0架构和参与式文化建立的视频网站形式,弹幕视频网站的发展受到日本文化周边传播的巨大影响,并逐渐形成了一种独具东亚地域特色的网络文化体系.从诞生“入阵”网络视频产业,到在竞争中成功“破局”突围,弹幕视频网站历经15载风雨,走出了一条持续探索与创新的成长道路,带来了诸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发展经验与思考启示.  相似文献   

15.
弹幕近两年发展迅猛,从最初的A站、B站发展到主流视频网站,并进入了电影、电视、户外广告、移动终端等领域.相对于传统视频网站的评论,弹幕真正实现了实时互动.受众可边看边评,评论无延时地直接显示在视频画面上,正在看该视频的所有受众都能同时看到并回应,相当于即时通信与视频观看相结合,营造出虚拟的群体观影氛围,打破时空阻碍,大大提高了互动的热度.弹幕从屏幕右侧进入,飘到左侧退出,一闪即逝,不拘泥语法句式和意义的完整性,使得受众发言轻松随意,像日常观影时的闲聊.因此,弹幕言论普遍表现出很强的随意性和娱乐性,以吐槽、调侃内容为主.  相似文献   

16.
不同于传统视频,弹幕评论呈现出即时的反馈性、草根化、碎片化、娱乐化等特点;弹幕视频去中心化的"N次传播"模式解构了传统视频中心化的"一对多"传播模式,传统视频文本所承载的意识形态神话和价值观也在一定程度上遭到颠覆和解构,借助弹幕技术还产生了新型社交格局和"弹幕文化";其所呈现的"多音齐鸣"的狂欢化特质亦是边缘反抗中心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2014年,各大视频网站纷纷引入弹幕功能,《小时代3》《秦时明月》在影院也率先开启了弹幕专场。弹幕视频+社交的独特传播方式将受众变为用户,并为用户提供了欢乐、交流、共享的观看体验。本文运用“使用与满足”理论,以弹幕视频为研究对象,从认知、情感、个人整合、社会整合及舒缓压力5个方面探索受众如何在弹幕视频观影中获得满足。  相似文献   

18.
人机交互已经成为当今信息交互的主要场景,社会临场感被证明是在人机交互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一种用户心理体验,但已有文献缺乏对社会临场感的量化研究以及影响机理的揭示。弹幕短视频是一种最常见的人机交互应用,弹幕为创造社会临场感提供了载体。文章以B站的科普视频为研究对象,利用Python工具收集视频弹幕共299,994条,采用数据挖掘及文本分析法,从情感、认知两个维度出发,计算每个视频的社会临场感水平,在此基础上分析视频的社会临场感水平与用户视频使用行为的关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短视频的社会临场感水平与视频播放量、用户点赞量、用户投币量以及视频弹幕总数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研究结论为拓展人机交互领域的社会临场感理论,以及基于用户视角促进科普类视频的分享与传播提供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弹幕评论方式正快速替代传统评论方式的背景下,理解弹幕评论行为生成机制对数字人文视频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国家宝藏》第三季视频弹幕评论文本为研究对象,以CAPS理论为研究视角,利用扎根理论方法,探究数字人文视频的用户弹幕评论行为生成机制,构建数字人文视频的用户弹幕评论行为生成机制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数字人文视频用户弹幕评论行为生成机制由认知-情感单元和行为单元组成,分为“认知驱动-情感聚合-行为生成”三个阶段,CAPS理论视角下数字人文视频的用户弹幕评论行为总体遵循“情境-认知情感单元-行为”生成路径。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互联网迅猛发展,弹幕视频的出现,使观众可以在收看直播视频的同时发表内心想法,受到了广大网民的极力追捧.2007年,我国首家弹幕视频网站AcFun建立,弹幕视频异军突起.2009年,一位原AcFun用户建立了我国第二个弹幕视频网站,次年改名为Bilibili,每天的浏览量上百万,AcFun和Bilibili走红之后,各大视频网站也不甘落后,相继推出弹幕功能.弹幕视频作为视频网站的一个新兴分支,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自身也逐步跳出以往单一视频网站的局限,打破传统的传播方式,以一种新的观众互动形式给网民提供更轻松的表达空间和更便捷的交流平台.在此,笔者以AcFun弹幕视频网站为例,通过回顾弹幕视频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分析其在网络直播环境下的传播模式和传播特征,并着重研究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