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7 毫秒
1.
安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目的探讨不同因素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静脉留置针205例,从卧床与非卧床、高渗与低渗、不同封管液及不同部位留置时间及其相关因素进行临床观察。结果留置时间不受体位及穿刺部位的影响(P>0.05);留置时间与液体渗透压及封管液有关(P<0.05);肿胀发生与液体渗透压及体位有关(P<0.05);静脉炎的发生与渗透压有关(P<0.01),与体位无关(P>0.05),且肿胀发生率明显高于静脉炎发生率(P<0.01)。结论静脉留置针不受体位及活动影响,只要治疗及病情需要可随时选择静脉留置;输入高渗液体应3d更换留置部位1次,并适当活动留置肢体,以减少肿胀及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尚玉芝 《护理研究》2006,20(31):2878-2879
[目的]分析影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并发症的因素。[方法]选择静脉留置针病人100例,从卧位与非卧位、高渗液体与一般液体、封管液、留置部位方面分析留置时间的变化。[结果]留置时间不受体位及穿刺部位的影响(P>0.05),但与液体渗透压及封管液有关(P<0.05);输注高渗液体病人肿胀发生率较高。[结论]静脉留置针不受体位及活动影响,只要治疗及病情需要可随时选择静脉留置;输入高渗液体应3d更换1次留置针部位,并适当活动留置肢体,以减少肿胀及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水肿病人不同穿刺部位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时间。方法选择86例不同程度的水肿病人留置针静脉输液134例次,对手背静脉、前臂及肘部静脉、足背及踝部静脉、颈外静脉的留置时间进行观察。结果不同穿刺部位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时间不同,手背静脉、前臂及肘部静脉、足背及踝部静脉平均留置时间均为5d左右,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外静脉留置时间平均为12.70d,与其他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老年、长期输液、四肢静脉已被破坏、四肢高度水肿、过于肥胖以及输入刺激性药物的病人,可首先选择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  相似文献   

4.
细胞毒药物性静脉炎防治的实验研究及疗效观察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探讨不同因素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静脉留置针205例,从卧床与非卧床、高渗与低渗、不同封管液及不同部位留置时间及其相关因素进行临床观察。结果留置时间不受体位及穿刺部位的影响(P〉0.05);留置时间与液体渗透压及封管液有关(P〈0.05);肿胀发生与液体渗透压及体位有关(P〈0.05);静脉炎的发生与渗透压有关(P〈0.01),与体位无关(P〉0.05),且肿胀发生率明显高于静脉炎发生率(P〈0.01)。结论 静脉留置针不受体位及活动影响,只要治疗及病情需要可随时选择静脉留置;输入高渗液体应3d更换留置部位1次,并适当活动留置肢体,以减少肿胀及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静脉留置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避免了反复多次穿刺,保护血管,减少了病人的痛苦.我科从2000~2002年通过对146例头皮静脉留置套管针穿刺的观察,发现套管针留置时间的长短与以下5个因素有关:穿刺部位;固定技术;封管技术;输入药物的性质;小儿及家长的合作程度.  相似文献   

6.
影响小儿浅静脉套管留置时间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覃玉欧  周敏 《现代护理》2003,9(2):151-151
静脉留置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避免了反复多次穿刺,保护血管,减少了病人的痛苦。我科从2000-2002年通过对146例头皮静脉留置套管针穿刺的观察,发现套管针留置时间的长短与以下5个因素有关:穿刺部位;固定技术,封管技术,输入药物的性质,小儿及家长的合作程度。  相似文献   

7.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尚玉芝 《护理研究》2006,20(11):2878-2879
[目的]分析影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并发症的因素。[方法]选择静脉留置针病人100例,从卧住与非卧位、高渗液体与一般液体、封管液、留置部位方面分析留置时间的变化。[结果]留置时间不受体位及穿刺部位的影响(P〉0.05),但与液体渗透压及封管液有关(P〈0.05);输注高渗液体病人肿胀发生率较高。[结论]静脉留置针不受体位及活动影响,只要治疗及病情需要可随时选择静脉留置;输入高渗液体应3d更换1次留置针部位,并适当活动留置肢体,以减少肿胀及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影响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影响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相关因素,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本科2006年3月至2007年11月使用静脉留置针的2 050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留置针的型号、穿刺部位血管选择不合理,未严格遵守原则,穿刺部位及角度不当,固定不当,药物因素等因素为影响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因素.结论 正确选择留置针的型号、穿刺部位的血管,严格无菌技术,正确的穿刺方法,固定方法,封管方法及选择正确的封管液,正确输入药物和对病人行健康教育,是保证留置针留置时间延长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方法。方法:将90例患者按静脉穿刺部位、不同封管液、不同封管方式、输入药物的性质及液体量、是否使用麝香壮骨膏及热疗、不同固定方式分为A(A1A2A3A4A5A6)组和B(B1B2B3B4B5B6)组,对患者留置时间进行对比观察。结果:B组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A组。结论: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与静脉穿刺部位、不同封管液、不同封管方式、输入药物的性质及液体量、使用麝香壮骨膏及热疗、不同的固定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0.
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48,自引:7,他引:48  
黎旌红 《护理学报》2004,11(1):31-32
静脉留置针已广泛用于临床,使用不当可引起静脉炎。笔者对200例静脉留置针病人进行了观察,发现留置针引起静脉炎与穿刺部位的选择、输入药物的性质、输液量及封管方法等有关。采取相应措施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0-2岁婴幼儿上肢与下肢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以及影响留置时间的因素,并进行分析。方法 对151例静脉留置针进行分析,比较上肢与下肢穿刺部位留置时间和影响留置时间的因素。结果 上肢与下肢穿刺部位留置时间进行比较,上肢穿刺部位留置时间优于下肢,有统计学意义;上肢与下肢穿刺部位发生静脉炎、导管滑脱、导管堵塞,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上肢穿刺部位的留置时间比下肢长,影响留置时间的因素不相同,应根据穿刺部位的不同特点给予针对性护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因素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择静脉留置针病人50例,从老年与中青年、危重患者与一般患者、高渗液体与低渗液体、封管液、无菌操作、穿刺部位等分析留置时间的变化。结果 留置时间不受穿刺部位的影响(P>0.05),但与液体渗透压,封管液,患者的抵抗力及无菌操作有关(P<0.05)。输注高渗液体病人穿刺部位肿胀发生率较高。结论 静脉留置针不受穿刺部位的影响,只要治疗及病情需要可随时选择静脉留置;输入高渗液体建议3d更换1次留置针部位,并适当活动留置肢体,以减少肿胀及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防治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静脉留置针由于管套柔软、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静脉炎是使用留置针易发生的一种并发症,其发生的相关因素有:留置针型号、留置时间、留置部位、封管技术及封管频率、输入液体量及药物性质、操作技术、个体因素.提出规范操作、提高穿刺技术、合理选择静脉、灵活掌握留置时间、加强静脉留置针输液期间的护理管理、提高患者自护意识,可预防静脉炎发生,提高输液质量;一旦发生静脉炎可采用局部中药外敷,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高龄脑卒中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神经内科在2019年6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实施留置针输液治疗的高龄脑卒中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留置针留置时间,探讨其影响因素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为(7.77±1.87)d;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留置时间长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20±1.89) d,(7.28±1.75) d,P0.05];患者是否卧床的留置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部位位于前臂静脉者留置时间长于穿刺部位位于手背静脉者[(8.24±1.80) d,(7.33±1.85) d,P0.05];未输入高渗性液体患者留置时间长于输入高渗性液体患者[(8.41±1.70) d,(7.16±1.89) d,P0.05];操作者为高年资护士留置时间长于操作者为低年资护士[(8.20±1.95) d,(7.39±1.73) d,P0.05]。结论高龄脑卒中患者留置针留置时间长短与患者脑卒中类型、穿刺部位、是否输入高渗性液体、护士年资密切相关,可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延长留置时间,减少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颈外静脉穿刺在超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5例超急性脑梗死采用静脉溶栓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对照组采用四肢浅静脉留置针输液,观察穿刺成功率、穿刺所需要的时间以及留置时间、液体外渗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及堵管发生率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运用于超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能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保证溶栓药物及时输入,是紧急状态下建立静脉通道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静脉穿刺留置针技术在临床应用时,穿刺血管的选择及临床护理研究进展等进行综述。认为在进行静脉穿刺留置针操作时,应根据病人的病情、治疗目的、输入药液的性质、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做好留置针留置前对病人的评估和指导。选择合适的穿刺血管,避免因穿刺血管的选择不当而导致穿刺失败、留置时间缩短和出现留置针的并发症,最大限度地发挥留置针持续留置的优点,使所有接受静脉穿刺留置针技术进行治疗的病人能得到安全和舒适的护理。  相似文献   

17.
静脉输液是新生儿护理中最常见的给药方式及护理技术操作.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减少了病人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新生儿病房患儿往往病情危重,需要24 h持续静脉用药,常常因血管细小、输入药液渗透性大(如多巴胺类药、静脉营养类药物等),致使留置针局部药物外渗、局部血管收缩硬化变白,不得不频繁更换穿刺部位.我科新生儿病房对患儿进行了腋下静脉与身体其他部位表浅静脉套管针留置的临床对照研究,结果显示腋下静脉留置可以相对延长留置时间,局部不良反应少,为危重新生儿的抢救开辟一条方便、安全的静脉通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放疗科应用小儿静脉留置针的影响因素,提高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方法 通过回顾性研究33例小儿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分析可以减少患儿静脉穿刺次数,延长静脉穿刺间隔时间的因素.结果 血管选择、穿刺部位、送管及固定技术、封管技术、输入药液的性质、患儿及家长的合作程度是影响留置针时间的主要因素.结论 加强静脉留置针影响因素的管理可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使静脉输液方便,减少患儿痛苦,为临床用药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放疗科应用小儿静脉留置针的影响因素,提高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方法 通过回顾性研究33例小儿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分析可以减少患儿静脉穿刺次数,延长静脉穿刺间隔时间的因素.结果 血管选择、穿刺部位、送管及固定技术、封管技术、输入药液的性质、患儿及家长的合作程度是影响留置针时间的主要因素.结论 加强静脉留置针影响因素的管理可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使静脉输液方便,减少患儿痛苦,为临床用药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160例静脉留置针配合微量泵应用的护理问题,并对此提出护理对策,主要包括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及穿刺部位的观察与护理、健康宣教、微量泵应用的管理、正确处理静脉回血等,认为掌握静脉留置针配合微量泵输液的护理与技巧,对于减轻患者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避免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提高护理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