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鼻中隔偏曲是临床常见病,鼻中隔黏骨膜下矫正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在鼻内镜下施行鼻中隔矫正术已越来越普遍,特别是局限性鼻中隔矫正术更显其优越性。1997年12月~2004年5月我院施行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130例,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30例患者  相似文献   

2.
鼻中隔偏曲是鼻科的常见疾病,传统的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由于视野狭小,照明度差,特别是对高位、后段和不规则的鼻中隔偏曲施行手术,更是比较棘手。随着内镜鼻外科的不断发展,鼻内镜下鼻中隔手术已得到了耳鼻咽喉科医师的普遍认可,鼻内镜技术在鼻疾病治疗中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给鼻中隔偏曲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术式。我科于2003年1月~2004年12月对98例鼻中隔偏曲患者,施行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1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安全性、实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应用鼻内镜技术行鼻中隔矫正术141例,其中鼻中隔偏曲合并鼻窦炎61例,鼻中隔偏曲合并慢性鼻炎15例,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31例,单纯鼻中隔偏曲34例;介绍了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手术技巧,注意事项.并通过术后随访,观察疗效;结果 141例病例手术中视野清楚,便于术中对鼻中隔黏膜保护,并且可同时完成鼻窦功能性手术.术后并发症少,疗效满意.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具有较传统手术术野清晰、操作仔细准确、简单易行、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传统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和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97例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简称内镜组)、81例传统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简称传统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内镜组97例均获得完全矫正,无1例出现并发症,传统组81例中64例获得完全矫正,17例矫正不完全,术后并发鼻中隔穿孔3例,鼻梁塌陷2例....  相似文献   

5.
鼻中隔偏曲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其手术方式经历了鼻中隔次全切除,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鼻中隔成形术等时期。90年代后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开始了在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作者在对患者做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发现有相当部分鼻中隔偏曲在鼻中隔的中后段或较局限呈棘状或嵴状。2006年后尝试着做了一些改进,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传统鼻中隔矫正术是在额镜反光照明下施行手术,照明度差,手术带有盲目性,加上手术器械本身的局限性及手术者的技术水平,鼻中隔矫正术失败的病例时有发现,原有症状未能解除或影响鼻腔其他疾病的治疗效果时,往往需要再次矫正。因手术视野小、术腔粘连严重,导致操作困难,再次手术的难度较首次明显增大。我科1997-2009年在鼻内镜直视下对34例患者实施了鼻中隔偏曲再次矫正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鼻内镜微创下局限性鼻中隔矫正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局限性鼻中隔矫正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78例鼻中隔不同部位偏曲的患者行鼻内镜下局限性鼻中隔矫正术,随访6个月以上,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78例患者均得到一次性矫正,疗效满意,未发生1例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下局限性鼻中隔矫正术在恢复鼻腔功能的前提下,减少了软骨与骨质的缺损,维持了鼻中隔的稳固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矫正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5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矫正术。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左侧前端切口,分离左侧黏软骨骨膜,分离软骨与骨性部相连处并切除细条状软骨,切除偏曲骨质。软骨部偏曲者则接受划痕切开或选择性小块切除软骨。结果 随访6个月,5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矫正术疗效好,损伤小,鼻中隔矫正满意,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再次矫正术的方法和要点。方法在鼻内镜下对27例鼻中隔矫正术失败的患者进行再次鼻中隔矫正。结果术后鼻内镜下检查27例患者均获满意矫正,鼻中隔偏曲引起的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0.5~3年,无1例出现鼻中隔穿孔、鞍鼻、鼻腔粘连等并发症。结论手术前全面评估、确立重点矫正部位及术式,鼻内镜下鼻中隔再次矫正术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提高急诊期鼻中隔骨折诊治效果的方法。方法 对35例急诊期鼻中隔骨折患者.行鼻内镜下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进行治疗。结果 随访31例,治愈28例,好转3例。结论 鼻内镜下鼻中隔骨折急诊期行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鼻中隔穿孔的原因很多,以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或矫正术多见.而鼻窦炎、鼻息肉、鼻出血鼻内镜下手术,且同期未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或矫正术者,术后并发迟发性鼻中隔穿孔少见.现将我科1998-2006年资料完整的6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复杂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疗效及手术体会。方法:对52例高位后段、巨大嵴突和棘突、多种弯曲形态并存、鼻中隔骨折脱位及需二次矫正偏曲,经鼻内镜检查及鼻窦CT扫描(冠状位)确诊的患者采用经鼻内镜下偏曲矫正术,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52例患者鼻中隔矫正效果满意,鼻腔通气良好,无鼻中隔穿孔、鼻腔粘连及鼻梁塌陷等症状。结论:在鼻内镜下行复杂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照明度好,视野清晰宽广,精细准确,保持了鼻中隔稳定性,安全、微创,符合鼻生理功能的需要及微创手术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传统方法和经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152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传统方法和经鼻内镜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手术技巧。方法对1998年3月~2003年8月复旦大学华山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52例鼻中隔偏曲病人中,84例采用传统方法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68例经鼻内镜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手术过程进行总结并观察其术后疗效。结果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68例中,所有病人均获得完全矫正,症状缓解,无1例出现并发症。传统方法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84例病人中75例获得完全矫正,9例病人矫正不完全,术后鼻腔通气仅稍改善,2例术后并发穿孔。结论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手术方式,光源充足、鼻腔后端显示好,术中仅去除偏曲的骨性或软骨部分,并发症少,术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伴与不伴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对术后鼻腔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鼻中隔偏曲伴或不伴鼻-鼻窦炎109例,单纯鼻中隔偏曲21例,鼻中隔偏曲伴鼻-鼻窦炎88例,其中鼻中隔偏曲伴发下鼻甲肥大71例.2010年1月~2010年12月48例采用鼻内镜单纯鼻中隔偏曲矫正术(A组),2011年1月~2011年12月61例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加下鼻甲部分切除术(B组).随访3个月,记录术后鼻镜复查的客观表现与患者通气的主观视觉模拟评分.结果 B组术后鼻腔结构通畅明显优于A组.术后3个月,B组患者鼻腔主观通气功能的模拟视觉评分明显优于A组.结论 鼻中隔偏曲患者常合并鼻-鼻窦炎以及下鼻甲肥大.鼻中隔偏曲矫正同时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可更有效地提高术后患者的鼻腔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方法和完整保留鼻中隔软骨的可行性。方法2009年3月~2012年6月鼻内镜下行较完整保留鼻中隔软骨的鼻中隔矫正术128例,根据偏曲部位不同,选择不同的切口部位。鼻中隔软骨部单纯偏曲和/或上颌骨鼻突偏曲行偏曲侧Killian术式切口,复杂型偏曲均行左侧Killian术式切口,筛骨垂直板C型偏曲、棘突和梨骨嵴或棘突行偏曲前方0.5 cm处切口。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 128例鼻中隔偏曲均一次性得以矫正,其中治愈112例(87.5%),好转16例(12.5%)。所有患者术后双鼻腔通气良好。结论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具有视野清晰、微创、精准等优点,对不同类型鼻中隔偏曲选择个性化切口和术式可完整保留软骨支架、出血量少、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变应性鼻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疗效。方法将104例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4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患者施行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对照组常规应用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年,治疗组总有效率92.6%,对照组总有效率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169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优点及适应证。方法: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169例,其中单纯鼻中隔偏曲112例,合并有鼻息肉、鼻窦炎57例,术后填塞用内装蓬松海绵的一次性硅胶套。结果:169例中术后随访3-6个月者157例,治愈146例(92.99%,146/157),好转11例(7.01%,11/157),无无效者。无一例发生发生鼻中隔穿孔、血肿等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具有操作精细、损伤小、切口无需缝合等特点;对合并有鼻息肉、鼻窦炎者可行同期手术,节省时间及费用;改良鼻腔填塞物,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病人痛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骨骨折并鼻中隔偏曲同期处理的可行性、必要性及手术注意事项。方法 对32 例鼻骨骨折并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在外伤后10d内行一期鼻骨骨折复位术和鼻中隔矫正术。结果 30例患者外观无明显畸形,2例术后1周再次于黏膜麻醉下行鼻骨骨折矫正术,效果满意;鼻道通畅, 鼻功能恢复良好,无并发症。结论 在鼻内镜下可同时行鼻骨骨折复位术及鼻中隔矫正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围手术期实施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中山市人民医院行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40例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ERAS组,每组2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围手术期处理措施,ERAS组给予ERAS方案.比较两组术后鼻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0.
高位及后段鼻中隔偏曲的鼻内镜手术治疗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探讨彻底矫正鼻中隔高位及后段偏曲、有效治疗鼻窦炎和顽固性鼻出血手术的方法.方法对20例鼻中隔高位偏曲,27例高位偏曲合并其它部位偏曲及5例后段棘突患者在鼻内镜下分别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及局部矫正术.结果经术后1~48月随访,所有患者均取得满意效果,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手术是治疗高位及后段鼻中隔偏曲的有效方法,且并发症少,微创化.同时还可同期进行鼻中隔、鼻窦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