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大陆在其独特的中华法系刑法模式影响之下将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分列开来形成了一种与其他国家和地区风格迥异的立法模式;台湾地区现行"刑法"则将中国大陆刑法所谓之"犯罪中止"归入未遂犯。在有关犯罪未遂之理论方面,海峡两岸也各有见地。海峡两岸在有关犯罪未遂之立法与理论上各有利弊,这是适应各自所属法系特点、价值观念与法律思维模式之必然结果。然而,中国大陆刑法之犯罪未遂确实有必要借鉴台湾地区现行"刑法"中的合理之处,以使其犯罪未遂制度之立法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2.
新型毒品指主要依靠化学合成的毒品。新型毒品犯罪即指以新型毒品为犯罪对象的毒品犯罪行为。我国新型毒品犯罪具有生产消费本土化、涉案人员高知化和消费群体白领化的特征。我国刑事立法及司法应当:在对制毒技术和制毒原料的刑法管制上,严格限制相关犯罪认定的标准,防止过度入罪;严格监管含有精神药物的处方药,在刑法上设立"非法出具处方罪"和"非法提供处方药罪";创新与探索戒毒领域的制度,而不是匆忙地将吸毒行为犯罪化,以更好地规制新型毒品犯罪。  相似文献   

3.
两岸地区在对食品安全犯罪的刑事规制上有很大的差别。台湾地区对食品安全犯罪刑事规制多出现在行政刑法《食品卫生管理法》中,而大陆地区的《食品安全法》基本上不涉及刑事制裁方式。大陆地区刑法对食品安全犯罪仅设置了两个条文,给这类犯罪的处置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本文拟通过对台湾地区附属刑法立法方式的介绍,提出对大陆地区规制食品安全犯罪的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4.
海峡两岸金融合作日益密切,但两岸有关金融犯罪的刑事立法、司法制度却存在差异,大陆地区金融犯罪绝大部分集中规定于刑法典中,其定罪标准、犯罪种类、处罚也一律依据刑法典,台湾地区则因其"金融"的特性,将相关内容规定于金融法中,金融法是金融犯罪的主要依据;刑事司法制度上大陆地区负责金融犯罪查处的机构与普通刑事案件基本一致,但开始探索设立专业机构,台湾地区对金融犯罪则通过立法方式规定查办机构的专业化。  相似文献   

5.
海峡两岸有关食品安全的刑法规制在规制的严厉化、立法的专门化和司法的多样化等方面呈现相同的特征;但是我国台湾地区有关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规制的历史整体上较大陆地区更为悠久,二者在法律渊源(立法模式)、规制主体、规制行为和法定刑配置等方面均存在差异;今后,大陆应当借鉴台湾地区相应立法,实现立法模式的多元化,废除食品安全犯罪的死刑并推进司法定罪的专门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中国与世界毒品犯罪立法比较。在全面收集和研究国际禁毒条约与世界各国禁毒立法的基础上,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对毒品犯罪立法的比较研究:一是毒品犯罪的立法体例;二是毒品犯罪的刑事管辖;三是毒品犯罪的罪名结构;四是毒品犯罪的犯罪构成;五是毒品犯罪的刑罚处罚。通过比较研究,揭示出我国毒品犯罪立法的基本内容与特点。 第二部分:中国新刑法典规定的新毒品罪研析。分别对非法买卖制毒原料、配剂罪,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毒品原植物种子、幼苗罪,容留他人吸毒罪,洗钱罪等四罪的概念、犯罪构成和刑罚处罚作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国大陆与港澳台地区之间的跨境毒品犯罪逐年上升,屡禁不止,这是历史、经济、地理和国际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只有从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内地与港澳台的司法协助、完善禁毒立法、加大戒毒经费投入、搞好预防教育等方面进行防治,才能使跨境毒品犯罪难以立足。  相似文献   

8.
随着毒品犯罪在新中国的存续和发展 ,惩治毒品犯罪的立法也不断发展和变更。本文以新中国惩治毒品犯罪的立法沿革进行回顾和思考 ,以供立法参考。  相似文献   

9.
海峡两岸毒品犯罪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岸刑法在毒品概念、分级制度、毒品犯罪对象和行为类型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大陆刑法在毒品犯罪对象、行为类型等方面有着较为完整的规制体系,台湾“刑法”在毒品分级制度和使用行为犯罪化问题上迥异于大陆刑法。研究还发现,台湾“刑法”的毒品分级制度、毒品目录更新机制、对制毒设备和施用毒品的器具的刑法规制值得大陆刑法借鉴。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大陆和港澳台区域内的跨境毒品犯罪活动不断演进升级,毒品与制毒化学前体种类不断衍生,贩毒规模与消费市场体量持续增大,区域间制贩运链条进一步加固,毒品犯罪组织融合趋势加强。以社会选择、市场分析、地理区位等研究视角作为跨境毒品犯罪的切入点,有助于厘清跨境毒品犯罪演进的逻辑基础。跨境毒品犯罪的预防与控制策略包括情境犯罪预防、犯罪组织控制、禁毒情报交流、毒品犯罪司法互助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一、中国与世界毒品犯罪立法比较 毒品在世界范围泛滥成灾,毒品犯罪成为当今社会全球性的严重犯罪,极大地威胁着国际社会的安全与发展,已引起各国政府的严重关注。因此。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普遍重视加强禁毒立法。据介绍,世界上已有数十个国家或地区制定了专门的禁毒法或者在刑法典中专门规定毒品犯罪。中国在1979年刑法典有关毒品犯罪的规定和《关于禁毒的决定》(以  相似文献   

12.
惩治环境犯罪是各国刑事法学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我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由于历史的原因在环境立法上起步不同 ,又由于分属不同法系。从而在立法模式的采纳 ,构成要件的内容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 ,本文试对此做一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台湾地区关于惩治黑道犯罪的法律依据主要有台湾地区刑法第154条、《检肃流氓条例》和《组织犯罪防制条例》。《组织犯罪防制条例》系在前两者基础上修订而成,对组织犯罪的定义、处罚量刑以及特殊的证据制度和诉讼程序等方面作了比较完善的的规定,对我国大陆地区增设特别的证据制度和刑罚制度,制定惩治黑恶势力犯罪的专项立法,提高"打黑除恶"斗争的实效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台湾地区刑事诉讼承袭大陆法系,起诉制度奉行其特有的公诉与自诉并行体制,其刑事自诉制度也随着本世纪初的《刑事诉讼法》修订渐渐呈现出"改良当事人主义"的色彩,在自诉人、案件范围、提起程序以及审判等方面都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对于大陆当前弊病丛生的自诉程序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我国大陆应借鉴台湾地区的立法经验,通过引入强制律师代理机制,构建自诉的承受与担当制度,完善自诉的撤回制度等,不断完善我国大陆的自诉制度。  相似文献   

15.
《环境保护法》在大陆环境法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其修订是推进大陆环境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立法举措。借助于大陆与台湾地区的环境基本法的比较视角,通过分析与借鉴台湾地区"环境基本法"的立法及其实践经验,以及在大陆与台湾地区不同的立法语境中,区分环境管制立法与环境政策立法的不同意义,提出《环境保护法》的修订应当实现立法理念与模式从环境管制立法向环境政策立法的转变,使环境基本政策内嵌于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之中,为大陆的环境法制建设提供政策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从严惩治毒品犯罪,我国刑法对其配置了死刑,实践中毒品犯罪适用死刑的数量和比例较高,但通过分析毒品犯罪的死刑适用现状,可以发现其存在死刑适用标准模糊的问题。此外,运输毒品行为更多的是一个辅助性行为,对其没有配置死刑的必要。现有的毒品犯罪立法未区分毒品犯罪的危害和毒品滥用的危害,对毒品犯罪适用死刑不符合等价性、必要性标准。毒品犯罪作为非暴力性犯罪,对其配置死刑不合理,但有其现实原因、历史原因、观念原因,其立法规定和实践适用体现出刑罚民粹主义的影响。为此,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制度保障与观念引导,加强民众参与,信息公开,让民众正确认识毒品犯罪危害和死刑的作用,为毒品犯罪的死刑制度改革奠定民意基础。  相似文献   

17.
关于吸食毒品犯罪的立法设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毒品犯罪是我国重点打击的刑事犯罪之一。吸毒作为整个毒品犯罪链条中的一环,对我国毒品泛滥,以及毒品市场的扩大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在刑事制裁方面应将吸毒行为与其他毒品犯罪行为同等对待。作者就吸毒行为的刑事危害性,结合国外立法经验,阐述了我国刑法应将吸毒行为规定为犯罪的立法设想。  相似文献   

18.
毒品犯罪刑事政策是一个国家特定历史时期总的刑事政策在毒品犯罪领域的具体体现,它着眼于毒品犯罪的基本态势,以惩治和预防毒品犯罪为目标,通过立法、司法、执法等活动和措施反映国家对毒品犯罪的基本态度。毒品犯罪刑事政策有五大价值基础,即秩序、法治、效益、人道、科学,它们对毒品犯罪刑事政策的设定、执行、调整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毒品犯罪刑事政策是一个国家特定历史时期总的刑事政策在毒品犯罪领域的具体体现,它着眼于毒品犯罪的基本态势,以惩治和预防毒品犯罪为目标,通过立法、司法、执法等活动和措施反映国家对毒品犯罪的基本态度。毒品犯罪刑事政策有五大价值基础,即秩序、法治、效益、人道、科学,它们对毒品犯罪刑事政策的设定、执行、调整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活跃在海峡两岸的跨境毒品犯罪既是两岸执法机关高度重视的刑事犯罪问题,也关涉两岸的刑事司法互助。大陆与台湾地区在共同打击毒品犯罪领域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两岸的禁毒执法合作由于特殊的政治因素影响而有别于同其他国家或港澳地区的合作,呈现出多变性与复杂性,除了从战术层面藉由个案协作去解决刑事司法互助的诸多问题外,还有必要将此问题置于战略研究的层面进行探讨。运用SWOT分析法对两岸合作共同打击跨境毒品犯罪的优势、弱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将内外部各个因素进行不同组合,以"发挥和利用优势,克服劣势与弱点,挖掘和捕捉机会,化解和回避威胁"为要旨,提出在不同情势下的策略选择以及可采取的适切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