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人中,又名人中沟、水沟、鬼宫、鬼市、鬼客厅。古人依本穴的部位、形态命名为“水沟”。陈修园曰:“人之鼻下口上水沟穴,一名人中,取居身乎天地中之义也。天气通于鼻、地气通于口,天食人以五气,鼻受之。地食人以五味,口受之,穴居其中,故名之人中。”人中穴,部位在人中沟中,近鼻  相似文献   

2.
水沟,又名人中、鬼客厅、鬼宫、鬼市.因其穴在鼻下人中沟中,故名水沟.此名出于《针灸甲乙经》:“水沟,在鼻柱下人中,督脉手足阳明之会.“道家认为,闭口藏舌舌抵上颚,运送口中津液下行,滋润喉咙,通渗脏腑,为口水吞咽向上翻转之路,故名水沟.又因中医理论认为,天食人以五气,天气通于鼻;地食人以五味,地气通于口,该穴位于鼻之下口之上,故又名人中.人中穴的主治病症从古以来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3.
人中穴即水沟穴,归属于督脉,位于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的交点处。人中穴又称之为“鬼宫”、“鬼市”等,为十三鬼穴之一,是督脉与手足阳明经的交会穴。最早记载人中穴并指出其针刺方法的当首推晋·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水沟,在鼻柱下人中……刺入三分,留七呼,灸三壮。”明·王逵认为:“人之水沟穴,在鼻下口上,一名人中,盖居人身天地之中也。天气通于鼻,地气通于口,无食人以五气,鼻受之;地食人以五味,口受之,穴居其中,古名之曰人中。”(明《蠡海集》人中穴具有醒脑开窍,清热通阳,救逆止拖,舒筋利脊的作用。临床…  相似文献   

4.
浅谈“水沟”穴的急救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谈“水沟”穴的急救作用欧阳八四(江苏省苏州市苏纶纺织厂职工医院215007)关键词水沟穴;临床应用水沟穴又称人中,位于上唇人中沟上1/3与中1/3交点处,是手足阳明与督脉之会,由于它能通调督脉,升阳通气,开窍醒脑,临床上客用于急救。1开窍醒脑《时后...  相似文献   

5.
人中穴,又名水沟、鬼宫、鬼客厅、鬼市。系督脉与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之交会穴。位于人中沟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点处取穴,为人体急救要穴之一。此处布有面神经颊支,眶下神经分支,古人认为此处可作望诊膀胱和子宫的参考,针刺人中,有清热开窍,镇痛宁神。回阳救逆,祛风止痛之功能。主治中风昏迷、小儿惊风、癫狂、痫症、高热、晕厥、中暑、产后血晕、丹毒、牙关紧闭、口眼歪斜、失语、低血压、面肿、消渴、鼻塞、鼻渊、面肌痉挛、急性腰扭伤等病症。考“人中”之名,首见于《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夫人中者,顾名思义,若就人体而言,当为人体之最中部也,若就面部而论,人中应在鼻上,然古人为何将人中穴定在  相似文献   

6.
水沟穴,又称人中穴,因喻穴处犹如涕水之沟渠而得名,为督脉要穴,明代徐风的《针灸大全》列其为十三鬼穴之首,名曰"鬼宫"。至于其定位,《针灸甲乙经》云:"水沟,在鼻柱下人中,督脉、手足阳明之会,直唇取之。"《腧穴学》规定其在人中沟上1/3与中1/3交点处。而穴位解剖表明,水沟穴在口轮匝肌中,有上唇动、静脉,还布有眶下神经支、面神经支及丰富的神经末梢。该穴临床多用于急症,具有疏利腰脊、醒神开窍、降气和胃、通经活络、安神定志之功效,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他穴配伍应用。若临证施术得当,配伍确切,多收神效。现根据笔者临床验案举隅如下。  相似文献   

7.
古人将用于治疗神志病的穴位称为鬼穴,唐代孙思邈确定了十三鬼穴。《千金冀方》云:“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义”。现就十三鬼穴的位置、常用名、别称、功效及针法作一些探讨。1 人中 别名鬼宫、水沟。在鼻柱下人中沟的上三分之一处,系督脉、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之交会穴。其穴性清热开窍,回阳救逆。针刺0.3~0.5寸,可治中风昏迷、口眼 斜、癫痫、发狂。2 少商 别名鬼信。在拇指桡侧指甲角旁约0.1寸,系手太阴肺经之井穴。由于五音对应于五行,其中,肺音商,商而曰少者,五脏为阴,阴常不足,故曰少商。《灵枢·…  相似文献   

8.
水沟(Shui gou) 别名 人中 归经 穴属督脉;又是交会穴之一,为督脉、手足阳明之会。 定位 在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相似文献   

9.
“水沟”又名人中,为历代医家治病的要穴。此穴之命名含义深长;如天地生成数云:“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五行之体,为水最微……水泾入沟,深通渊泉,在经脉纵横相交,如地之水线,贯穿于外,通湖海上朝天外,下伏深渊,不然人何以能有经络之海,脏腑有脏腑之海,气脉通天澈地,无一处不通,鼻下长沟中,有手足阳明经相挟,土  相似文献   

10.
正疼痛是临床常见症状,是促使患者就医的主要原因,缓解疼痛是临床医生的重要工作内容。近年来,笔者跟随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康复科朱庆军副主任医师学习,以"人中、后溪、束骨、复溜"治疗各类痛证,疗效极佳。以下从四穴的穴性分析及临床医案进行阐述。1穴性分析1.1人中穴人中穴亦名水沟穴,又有"子庭"、"寿堂"之喻。此穴属于督脉,为手足阳明经与督脉经气交会之处,乃十三鬼穴之一。朱师指出,临床上可以运用人中穴治疗多  相似文献   

11.
水沟穴为督脉要穴,在人中沟上1/3处,口轮匝肌中,列十三鬼穴之首,名曰鬼宫,功效以醒神开窍为主,临床多用于治疗中风昏迷,狂症,小儿惊风,休克,中暑等急危重症.笔者将水沟穴新用验案三则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12.
人中     
《灵枢·师传》:“唇厚、人中长,以候小肠。”鼻唇沟称“人中”,开始于《内经》。 为什么称人中?后汉·刘熙(?)《逸雅》的解释是“立于鼻下,狭而长,似人立也”。元末明初·陶宗仪(?)《辍耕录·人中》解释谓:“盖自此而上,眼耳鼻皆双窍;自此以下,口暨二便皆单。”也就是说人中以上诸窍成双,人中以下即为单,它居在双、单窍之中,所以称人中。明·郎瑛(1487—1566)《七修类稿》认为“人居天地之中,天气通于鼻,地气通于口。天食人以五气,鼻受之;地食人以五味,口受之。此穴居中。”天在上,地在下,人当然是在中间了。  相似文献   

13.
水沟穴的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沟穴位于鼻柱下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界处,为督脉经穴。局部解剖表明,水沟穴在口轮匝肌中,有上唇动、静脉,布有眶下神经支、面神经支及丰富的神经末梢。《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针灸大成》称之为“人中”,《千金方》称之为“鬼客厅”,又名“卒死”,《千金翼》称之为“鬼市”。历代针灸学家视水沟穴为生死之要穴。民间亦俗称“救命穴”。若运用得法,水沟穴不仅具有“救命”之效,尚对中风、腰痛、面肿、癫痫等疾病颇具疗效。笔者善用其穴,并于临床屡屡奏效,现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14.
水沟穴为督脉经穴,别名人中、鬼宫,为督脉与手足阳明之会,位于人中沟正中线上1/3与中1/3交界处。其功能醒神开窍,清热熄风,主治昏迷、晕厥、癫狂、急慢惊风、消渴等多种疾病,为中医抢救危重病人的急救穴之一。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运用本穴抢救神志不清的各种危重病人,疗效甚佳,兹举数例如下:急性心肌梗塞昏迷梅某,男,58岁,1996年8月16日晨4时急诊。主诉:心前区压榨样疼痛2小时。患者来诊时面色苍白,语声低微,大汗淋漓。病人在其家属挽扶下进入急诊室时突然意识丧失,全身瘫软往下滑。急扶病人上诊床,查:心率118次/分,律不整,心音低钝,四…  相似文献   

15.
<正> 现将人中、承浆、合谷、太冲四穴的疗效与大脑皮层代表区关系分析如下: 一、人中和承浆二穴分别位于上、下唇的中线上.人中在督脉上,是督脉、手阳明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的会穴.督脉“总督诸阳”,为“诸阳之海”,故人中穴能治疗诸阳经之症,且有清热开窍、镇痛安神、回阳救逆、祛除风邪之效.承浆穴位居任脉,是任脉、督脉、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的会穴.任脉是“诸阴之海”,故承浆穴能治疗诸阴经之症,因兼任、督二脉会穴,所以又治诸阳经之症,  相似文献   

16.
正1经络理论《灵枢·经脉篇第十》曰:黄帝曰:…,脉道以通,血气乃行。黄帝曰: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大肠手阳明之脉,…其支者,…,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小肠手太阳之脉,…;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三  相似文献   

17.
<正> 一、督脉为“诸阳经之会”的依据是什么? 督脉称“阳经之海”,又为“诸阳经之会”,是因督脉行于人体背部,诸阳经都与其交会,督又有统督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从文献记载,督脉布穴二十有八,与他经交会穴有九,如神庭穴为足太阳、足阳明之会;百会、脑户、陶道为足太阳之会;水沟为手、足阳明  相似文献   

18.
针刺抢救休克原理研究陈镇洲(广东省汕头特区珠池医院515000)临床上,我们针刺人中,素疗等穴位,能使休克病人抢救过来,这是什么原因呢?人中(水沟)是手足阳明经和督脉的交会点,位于人中勾的上1/3和T2/3的交接点,解剖见到唇动脉、静脉分布。素在鼻尖...  相似文献   

19.
针刺人中治疗急性腰扭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腰扭伤,每因持重不当或运动失度,致腰部气血壅滞而成。针治取人中,古有书载,如《玉龙歌》云;“脊背强痛泻人中,挫闪腰痛也可攻。”今人谢志文氏也有“凡外伤性腰背疼痛用肾俞、委中等穴而难以取效者,针泻入中穴,亦能应手而愈”的经验。笔者体会,人中所属督脉,“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循额至鼻柱”,为阳脉之海,统督诸阳。腰之扭伤,气血壅滞于督脉与膀脱经,取人中治之寓“下病上取”、“首尾相接”之意,针刺时本穴针感甚强,其通经接气、行气活血之功亦强;再配合腰部适当活动,行则气散,可敬外力;气散血行,则腰…  相似文献   

20.
变应性鼻炎又称过敏性鼻炎,是人体对某些过敏原敏感性增高而出现的以鼻黏膜病变为主的一种变态反应,以反复发作性喷嚏、水样鼻涕、鼻塞和鼻痒等临床症状为特点,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过敏性疾病。变应性鼻炎属中医学“鼻鼽”、“鼽嚏”、“鼽水”等范畴。临床上针灸疗法多采用迎香穴为主治疗变应性鼻炎,迎香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穴,为手足阳明之会,能调手足阳明经气,亦能疏通局部阻滞之经气,使鼻道通畅,功可疏风通络,通鼻窍,治疗变应性鼻炎效果明显,应用广泛。现将近十年来应用迎香穴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研究进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