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邹辉  徐康平  易美玲  盛习锋  谭桂山 《中草药》2016,47(9):1477-1479
目的研究翠云草Selaginella uncinat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高效液相色谱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HR-ESI-MS等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翠云草全草75%乙醇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个新的双黄酮类化合物,鉴定为4′,7″-二甲氧基-2″,3″-二氢南方贝壳杉双黄酮(1)。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南方贝壳杉型的双黄酮类化合物,命名为翠云草双黄酮。  相似文献   

2.
周地  刘丽颖  周官红  陈刚  李宁 《中草药》2023,54(1):29-34
目的 对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的主要活性二萜成分南香大环素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选用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色谱、ODS及HPLC等多种色谱学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波谱学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通过计算ECD光谱确定化合物的绝对构型。结果 从瑞香狼毒根95%乙醇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狼毒素C(1)、芫花萜烷J(2)和狼毒愈创木酮D(3)。结论 化合物1~3均为新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为双黄酮类化合物,化合物2、3为萜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制备洋葱中黄酮类化合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大力  王清珊  金东日 《中成药》2007,29(6):867-870
目的:对洋葱中黄酮类化合物成分进行分离制备和结构鉴定。方法: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半制备液相色谱分离制备纯品,经分析HPLC测定纯度,UV、MS、NMR鉴定其结构。结果:鉴定出2个黄酮类化合物,其结构为:Quercetin-4′-glucoside,Quercetin。结论:该方法制备黄酮类化合物纯度很高且具有简便、快速、可靠的特点,可用于食品和中药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制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传统中药复方肠胃康中的黄酮类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对复方肠胃康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复方肠胃康中分离得到5 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1)、山奈酚-3-O-芸香糖苷(2)、芦丁(3)、山奈酚(4)和洋芹素(5)。结论:化合物1-5 均为首次从该复方中分离得到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柿叶乙酸乙酯部位的黄酮类成分。[方法]应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柿叶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并鉴定了6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染料木素,异鼠李素,槲皮素-7-O-β-D-鼠李糖苷,槲皮素,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芦丁。[结论]化合物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离鉴定喙果皂帽花茎枝的化学成分。方法 :硅胶和聚酰胺柱色谱分离 ,葡聚糖柱色谱纯化 ,核磁、质谱、紫外、红外光谱及理化常数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 3个A环具醛基黄酮类化合物lawinal,unonal,isounonal和 1个氧化阿朴啡类生物碱 7-oxodehydroasimilobine。结论 :均为首次从该属中得到 ,其中A环具醛基黄酮类化合物为首次从番荔枝科中非假鹰爪属中得到 ,且结构类同 ,说明两属有密切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新疆维吾尔传统药物芳香新塔花Ziziphora clinopodioides Lam.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芳香新塔花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金合欢素①,芹菜素②,柯伊利素③,山萘酚④,金丝桃苷⑤,槲皮素⑥共6个黄酮类成分。结论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翠绿针毛蕨(Macrothelypteris viridifrons)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C18反相硅胶、sephadexLH-20凝胶等色谱技术对其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1),...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茄科植物洋金花(Datura metel L.)的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对洋金花的黄酮类组分进行分离。利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高相液相色谱(制备型)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和质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为杨属苷(populnin)(1)、山柰酚-3-O-[β-D-葡萄吡喃糖基(1→2)]-β-D-葡萄吡喃糖基[Kaempferol-3-O-β-D-glucopyra Nosyl-(1→2)-β-D-glucopyra Noside](2)、樱桃苷(pruning)(3)。结论: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藏药樱草杜鹃的黄酮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奶珠  黄帅  王友松  周先礼  陆群 《中草药》2011,42(7):1279-1281
目的 研究藏药樱草杜鹃Rhododendron primulaeflorum的叶和嫩枝的黄酮类成分.方法 利用色谱方法分离和纯化化合物,并通过光谱方法及理化性质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樱草杜鹃中分离得到10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3-O-β-D-刺槐双糖-7-O-β-D-葡萄糖苷(1)、反-花旗松素-3-O-α-吡喃阿拉伯糖苷(2)、杨梅素-3'-O-β-D-吡喃木糖苷(3)、棉花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4)、金丝桃苷(5)、槲皮素(6)、花旗松素(双氢槲皮素,7)、(-)-表儿茶素(8)、杨梅素(9)、双氢杨梅素(10).结论 除化合物2、6外,其他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