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为提高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及治疗效果提供有效的措施。方法:随机选取3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对所有患者入院后除全部进行全面的胰岛素治疗、饮食指导以及心理护理外,对所有患者进行连续3d72h的动态血糖监测,并和指尖血糖测定值进行比较。结果:在3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中(2例中途转科),动态血糖仪监测呈现出较好的准确性,可以反映患者血糖的变化模式及趋势,其效果明显优于三餐前、三餐后和睡前血糖的测定。结论:动态血糖仪可有效监测患者血糖,并实现对患者血糖进行较好的控制;动态血糖监测在糖尿病的治疗中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与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一对一的方式或用图片提醒等方式对其实施健康教育,然后观察其血糖监测的情况,从而掌握其治疗的依从性是否良好。结果:进行健康教育后这些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如下:血糖监测理想者有15人,占30%;血糖监测良好者有28人,占56%;血糖监测差者有7人,占14%。其血糖监测的优良率为86%,其血糖的监测情况令人满意。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在为其进行治疗的同时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这是帮助老年糖尿病患者控制其病情切实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李利城  雷小玲 《吉林医学》2013,(32):6792-6794
目的:了解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情况,提高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知晓率,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使用动态血糖仪的护理。方法:采用动态血糖仪对4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持续监测3 d,并每天用固定血糖仪监测8段指尖微量血糖对照,下载动态血糖仪信息分析。结果:老年患者血糖波动大,动态血糖监测能提高低血糖的知晓率。结论:动态血糖仪的使用可以帮助护理人员了解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情况,为老年患者做好低血糖的预防宣教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使病人认识和了解自身的疾病情况,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并从中了解健康教育对糖尿病(DM)治疗效果的作用。方法:1997年收治无并发症DM130例为教育组;1996年收治无并发症DM132例为对照组。对教育组进行健康教育,教育方法采用多样性,如讲座、放DM科普录像等;教育内容主主要为DM的基本知识、饮食控制、运动和自我监测尿糖等。两组在药物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入院时平均血糖无差异,但空腹降至7.2mmol/L以下的天数和住院天数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健康教育对DM的治疗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钟素兰 《当代医学》2009,15(16):121-122
目的评价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在糖尿病治疗中对血糖监测的可靠性临床应用及其相应的护理。方法将192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126例,由专职护士应用血糖监测系统(CGMS)和用血糖仪测定末梢血糖(CBG)监测血糖控制情况,并比较两组间患者低血糖发生率、HBA1C、达标时间、住院总费用情况的差别。结果CGMS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HBA1C、达标时间、住院总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CGMS监测血糖并做好相应的护理,为糖尿瘸健康教育提供了可视化的手段,为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有助于血糖达标、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糖尿病(DM)患者进行社区健康教育的效果,提高DM患者健康的生活方式。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将100例社区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种。对照组进行传统的DM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实验组:进行社区健康教育;两组定期跟踪随访3个月,并进行教育效果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实验组经系统的社区健康教育后,血糖控制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I)。结论 对DM患者进行社区健康教育,建立系统的健康教育模式,对提高DM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护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代敏 《当代医学》2009,15(24):126-127
目的探讨糖尿病(DM)健康教育在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将246例T2DM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126例经过系统DM健康教育,对照组120例未经过DM健康教育患者进行对照,观察两组DM相关知识和相关技能,血糖控制率。结果实验组DM患者掌握DM相关知识和技能、血糖控制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全面系统DM健康教育,对DM患者的病情控制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的预见性护理。方法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DM)患者动态血糖监测的操作管理方法,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生活指导,动态血糖监测相关知识的教育,cGMS的管理。结果98例老年2型DM患者在监测期间日常生活基本不受影响,均能顺利完成监测,无穿刺部位感染等不良反应结论规范的预见性护理使老年患者行cGMs监测有很好的耐受性,可以提高老年DM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edtronic Minlmed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运用于糖尿病(DM)患者的临床意义及护理特点。方法:对30例DM患者进行72h动态血糖监测,同时进行相关知识教育与护理。结果:(1)30例DM患者均顺利完成动态血糖监测且耐受性良好;(2)根据CGMS检查结果,可以针对性制订治疗方案,并且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CGMS所提供的信息对于血糖波动特征及变化趋势的认识和协助制定DM患者治疗策略是非常有帮助的,而加强护理是CGMS顺利完成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刘珊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1):181-181
目的:总结1例糖尿病(DM)合并酮症的护理。方法:饮食治疗、健康教育、运动疗法、药物治疗、血糖监测。结果: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由入院时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14.89mmoL/L,尿糖(++)、酮体(++);到出院时为空腹血糖6.18mmol/L、尿糖(+)、酮体(-)。结论:DM的饮食治疗、健康教育是治疗的基本。  相似文献   

11.
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血糖控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病人7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8例,对照组40例,在原有糖尿病治疗方案不变的基础上对实验组实施系统糖尿病健康教育,对照组不进行系统糖尿病健康教育,观察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2h)、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教育后各观察指标稳定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4.370~39.891,P<0.05)。结论糖尿病健康教育能使老年病人掌握糖尿病的基本常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显著降低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对其口服降糖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问卷调查288例在我院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般状况、口服药物治疗依从性和自我血糖监测情况,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受教育程度越高,血糖监测越频繁者,口服降糖药物治疗依从性越好。性别、病情严重程度、医药费支付方式等与口服药物治疗依从性之间统计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定期进行自我血糖监测,能明显提高其口服降糖药物治疗依从性,文化程度低者应予以更加重视。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教育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伦理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健康教育并进行T检验。结果经系统糖尿病教育后患者血糖水平控制较好并且稳定,与教育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糖尿病教育可显著改善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进而预防治疗其合并症。  相似文献   

14.
门诊持续教育在糖尿病长期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雪霞  姚美霞 《河北医学》2008,14(6):717-719
目的:探讨门诊持续教育在维持糖尿病长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2004年至2006年在我院治疗达到理想控制水平出院的156例患者随机分A组(n=78例)和B组(n=78例)。A组坚持每月来门诊接受门诊专职护士教育指导一次,监督患者按医嘱坚持治疗;B组则无进行教育指导。出院满2年后对两组保持理想水平、坚持糖尿病饮食、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血糖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A组在保持理想水平、坚持糖尿病饮食、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血糖4项指标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门诊持续教育对维持糖尿病长期稳定有重要作用,其作用主要是通过反复教育促使患者自觉坚持糖尿病饮食、遵医嘱用药和定期复查血糖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后对高血糖认知情况、自我效能及血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3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185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三组:血糖正常组(NGT,n=45)、糖调节受损组(IGR,n=58)、糖耐量受损组(T2MD,n=82),对所有患者均实施健康教育,比较三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高血糖知识认知情况、自我效能及FPG、2hPG、HbA1c检测值。结果 NGT组、IGR组及T2DM组CHD患者的高血糖知识认知率在健康教育后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患者的症状管理及疾病共性管理在健康教育后的自我效能得分均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R组及T2DM组患者健康教育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干预后6个月的FPG、2hPG、HbA1c检测值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能使高血糖认知水平及自我效能得到提高,降低高血糖的发生率,使糖代谢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饮食干预管理和健康教育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健康情况的影响。 方法 选取台州市恩泽医疗中心(集团)路桥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间接收的7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则强化个体化饮食干预管理和健康教育。对2组患者治疗情况(24 h血糖最大值、血糖控制时间、酮体转阴时间、住院时间)、健康知识水平(发病原因、防治方法、饮食、运动)、健康饮食依从性、满意度进行比较。 结果 研究组24 h血糖最大值、血糖控制时间、酮体转阴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健康知识水平(发病原因、防治方法、饮食、运动)、健康饮食依从性评分显著提高,且观察组健康知识水平(发病原因、防治方法、饮食、运动)、健康饮食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饮食干预管理和健康教育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有效缩短患者病情好转时间,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水平、健康饮食依从性、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8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原因及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住院的86例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危害、防治、原因及干预效果。结果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原因是不合理使用降糖药物(38.4%)、不合理使用胰岛素(24.4%)、摄入食物不足(16.3%)、发热感染(11.6%)、运动过量(5.8%)、空腹饮酒(3.5%)。经过积极的健康教育和临床治疗,治愈率为100%,其中24.2%患者出现夜间低血糖症状。健康教育后患者的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在正常范围,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自我血糖控制良好(合理饮食、血糖监测、合理运动)的患者数显著多于干预前,P<0.001。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比例较高,加强对患者低血糖预防和治疗的健康教育,对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减轻低血糖的危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不同类型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的24 h血糖波动特点,为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的高血糖进行早期监测和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来我院皮肤科、内分泌科、风湿免疫科、血液病科就诊的糖尿病患者共60例,所有入选患者均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组,每组各20例.其中DM1组静滴甲强龙40 mg,DM2组静滴地塞米松10 mg,DM3组一次口服强的松30 mg;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6 d.对三组患者分别行3 d动态血糖监测,比较其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全天血糖标准差(SDBG)、平均餐后血糖波动幅度(MPPGE)等动态血糖参数的变化.同时在患者行3 d动态血糖监测的第2天清晨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监测其血清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时,比较三组患者的血糖漂移情况,包括低血糖时间比率、高血糖时间比率、血糖波动系数.结果 DM2组患者的HbA1c、MAGE、SDBG、MPPGE水平均高于DM3组和DM1组,而DM3组的HbA1c、MAGE、SDBG、MPPGE水平均高于DM1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但三组患者的MO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1组患者的高血糖时间比率为(17.35±4.27)%,血糖波动系数为(2.52±1.22);DM2组患者的高血糖时间比率为(26.30±6.30)%,血糖波动系数为(3.98±1.57);DM3组患者的高血糖时间比率(20.29±4.03)%、血糖波动系数(3.31±1.17);由此可知DM2组患者的高血糖时间比率、血糖波动系数显著高于DM1组及DM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M1组、DM2组、DM3组三组患者的低血糖时间比率分别为(2.60±1.42)%、(6.61±2.07)%、(3.87±1.92)%,故低血糖时间比率由低到高依次为DM1组、DM3组、DM2组,其中DM2组患者的低血糖时间比率最高,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糖尿病患者除全程常规监测HbA1c外,还应动态监测血糖,以便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不同类型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的血糖升高特点,探讨调整控制血糖时胰岛素的用法,为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的高血糖进行早期监测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来我院内分泌科、血液病科、皮肤科、风湿免疫科就诊的糖尿病患者共60例,按随机分组原则将入选患者分为甲强龙治疗组(DM1组)、地塞米松治疗组(DM2组)和强的松治疗组(DM3组),每组各20例.所有入选患者均采用雷兰动态血糖监测系统(DGMS)进行连续血糖监测,第2天上午8:00开始给药,其中DM1组静滴甲强龙40 mg,DM2组静滴地塞米松10 mg,DM3组一次口服强的松30 mg.比较三组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的血糖波动特点,即餐后3 h血糖水平、餐后血糖峰值及餐后曲线下面积(AUC)增值.结果 治疗前,三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三组患者餐后3 h的血糖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在治疗的第2 d升高程度更为显著,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DM2组患者的血糖升高最为明显,其次为DM3组,最后为DM1组,且三组患者的血糖升高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三组患者中餐、晚餐的血糖峰值及餐后AUC增值均明显高于早餐,增高程度依次为DM2组>DM3组>DM1组,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其血糖变化有着自身的特点,大部分患者在中、晚餐后表现出高血糖,而甲强龙对血糖的影响最小,但仍需合理的给予降糖处理以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看图对话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接受"看图对话"工具进行教育,对照组接受常规教育,观察干预前后6个月两组患者饮食控制、规律锻炼、遵医嘱服药、血糖监测、足部护理、异常血糖的处理、总的自护能力。结果试验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及自护行为能力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各项自护行为能力(除遵医嘱服药和足部护理外)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看图对话教育对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建立良好健康行为有促进作用,良好健康行为对患者血糖的控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